闪小说•《立功》作者:廖东平

廖东平

<h3>《立功》获得【赤系杯】2019“家国情怀”世界华文闪小说大赛最高人气奖</h3> <h1> 立功</h1><p><br></p><p> 文/廖东平</p><p> </p><p>  “三等军功章。”</p><p>  王大建攥着军功章的手有一点哆嗦,嘴里嘀咕,心在颤抖,那次战斗的场景又在他脑海里萦绕。</p><p>  拂晓,三颗信号弹在星空中绽放开来,冲锋号吹响,炮火连天,震耳欲聋,战士们向敌人的山头猛扑过去。</p><p>  王大建,是一名通信兵。</p><p>  他身背着通讯器材和战士们一起,向山头方向冲去。</p><p>  在半山坡,王大建右脚被一块石头绊了一下,整个人摔趴在泥土里。正是此刻,敌人的一颗炮弹落在他身后不远处,一块弹片射进了他的臀部,碎石打到头部,他昏迷了过去。</p><p>  王大建醒来时,已在后方的医院里。</p><p>  部队给王大建记了一个三等功。表彰他,舍身保护通讯器材。</p><p>  退役后,王大建分在了云南边陲小镇的一个国营农场。</p><p>  快二十年了,一场战斗又要打响。此刻,他站在一块巨石上,望着边境上浩瀚的丛林思索着。前段时间,这里下了一场罕见的冰雹,竟把边境丛林里敌人埋的地雷炸响……</p><p>  如果小分队从这埋有密密麻麻的地雷的丛林穿过去,一定会造成重大伤亡。</p><p>  身为一位老兵,凭着对地形的熟悉,他向部队报告,坚决要做向导,带着他在农场养的上百条黄狗踏向地雷区,为小分队开辟一条前进的通道。</p><p>  战斗打响,王大建挥着手指向前方,一声号令,百条大狗冲向雷区。</p><p>  好一幅壮观的景象,大狗嘶吼着,地雷接二连三地爆响,硝烟弥漫,树木也纷纷扬扬炸倒,轰轰的爆炸声和狗的嘶吼声,像一首战斗奏鸣曲,响彻云霄,烽烟滚滚,王大建挥手向前的形象定格在丛林深处。</p> <h3>部份老师对《立功》的点评:</h3><h3><br></h3><h3>何处老师点评:</h3><h3>军功章是军人的荣誉体现,尤其是在生死战场上,以前有很多作品写这个,拿到军功章的军人都是这样想的,这军功章应该属于不在的战友的,如果战友能活着,他宁可不要这个军功章。这就是军人。文中主人公第一次得到军功章可能有点阴错阳差,所以他心在颤抖,但在又一次生死较量中,他义无反顾站出来,这就是老兵的担当。真正的军人不会为了军功章去冲锋陷阵,军功章是军人一次次生死较量后的一个句号。为老兵点赞。</h3><h3><br></h3><h3>代应坤老师点评:</h3><h3>廖东平老师的闪小说精华作品《立功》,悲 壮,实在,构架好,文学性不容置疑.好作品自有闪 光处,让我们相信未来,相信作品。</h3><h3><br></h3><h3>憨憨老叟老师点评:</h3><h3>对于军功及相应勋章,是对军人付出的肯定,更是对军人家国情怀的褒奖。但是,除了在战场上立战功外,还有许多地方可以立功授勋。(我本人就是三等功)小说一开头,就阴差阳错地让他“获得了”一枚三等功,其实这不应该是错,毕竟,他是前行在冲锋的路上!但做为他(主人公)来说,认为战友在血洒长岭命陨阵地那才是更大的功劳,而自己得奖,毕竟有那么一点点的“小确幸”。为此,在他的心里头,就有了更大的报效祖国的愿望和付出,所以,后面的他指挥黄狗排雷战斗,一切就都顺理成章了。</h3><h3><br></h3><h3>黄元罗老师点评:</h3><h3>这篇闪小说以悲壮唯美的句子结尾,让人在震撼之余对主人公“王大建”肃然起敬.是啊,刚刚我们还在 感叹年轻的“王大建”的“立功”有点讨巧,但现在观之,“立功”对于ニ十年后的“王大建”来说倒是名副其实。</h3><h3><br></h3><h3>雨婷老师点评:</h3><h3>人物形象既是具体的,又是概括的。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王大建的人物形象刻划具有这种统一,作为战士,他属概括性,一般, 普遍,军人的共性,而阴差阳错立功,这个人物形象 就具体,个别,特殊。第一、二次立功前后的描写正 是完成这一人物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人物站立起来 了,形象刻划成功.人物形象的艺术概括性来源于作 者审美意识,包括艺术形象的内涵、艺术形象的外观 (表象)形式与塑造形象的文学语言的概括性。艺术形象的内涵,在有限的特殊形态中反映广泛深刻的社会生活与思想感情。艺术源于生活,又高出于生活 现实生活中,军人,包括部队,什么事情都会发生, 不必谈虎色变,关键是人物思想升华,王大建形象生 动具体、宛在眼前,烽烟滚滚,王大建挥手向前的形 象定格在丛林深处。人物形象是根据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h3><h3><br></h3><h3>风清老师点评:</h3><h3>王大建在二十年前的一场战斗中,不慎绊倒受伤,阴 差阳错立了三等功.但军人的使命感一直萦绕在他脑海深处。在硝烟弥漫的地雷声声轰鸣中,王大建演绎 了千年不变的军人本色,凛然的身躯定格在浩瀚无垠 的丛林深处。故事真实感人,一个顶天立地的真英雄跃然纸上.谱写了一曲中国军人赴汤蹈火,保家卫 国,顶天立地豪迈情怀的战歌。好文,学习! </h3><h3><br></h3><h3>月照流水老师的评论</h3><h3></h3><h3>关于节奏</h3><h3>——读廖东平《立功》</h3><h3>文/月照流水</h3><h3> </h3><h3>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指出,节奏几乎是所有的艺术都必须采用的。</h3><h3> 《立功》让我想起了亚里士多德,让我想起了他的关于艺术与节奏的阐述。</h3><h3> 作者起笔就击打出了一个高音,从三等功的“乌龙”而始娓娓道来,到“退役后,王大建分配到了云南边陲小镇的一个国营农场。”我一度惊诧,因为文章气脉趋尽,整体已经完成了一个从高潮走向平缓的过程,不再见任何“设悬”、“勾连”等等悬而未解的问题。</h3><h3> 平静中,却迎来新的高潮——“快二十年了,一场战斗又要打响”,而后,居然又是一次走向平缓的叙述,最末,“……烽烟滚滚,王大建挥手向前的形象定格在丛林深处”。</h3><h3> 小说共有两段,比照两段的开头与结尾,整体的起伏设置,从高潮走向平缓,造成一个反复,造成一种韵律的回环。</h3><h3> 但这音乐,显然是一个儒雅的作曲者的作品。它不追求波澜迭起、狂涛骇浪,也不着意添加进现代派的“海豚音”,只是一个大提琴乐手的自在、忘我抒情。</h3><h3> 应该说,二段二件事,中间的情节没有勾连,在有限的篇幅作这样的阐述,也是创新的手法。</h3><h3> 虽然,从事象的层面,《立功》仍存在一些争议,比如:万物生命平等的文化观念、首次立功的细节是否符合部队生活的实际等,但作品整体对艺术审美的重视与构划仍然让人过目难忘。</h3><h3><br></h3><h3>张洁同学点评:</h3><h3>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阅读《立功》一文,被英雄王大建和人类忠诚的朋友百条大狗的故事吸引和感动。</h3><h3>看了月照流水老师的精彩评论,从文学专业审美的角度,深层次的阐述了闪小说写作的关于节奏感的手法,王大建生动感人的形象,而且这个形象有着丰富幽深的审美蕴涵。使我们增长了知识,领略到《立功》一文深层次的意境。</h3><h3><br></h3><h3> 品 读 鉴 赏</h3><h3> </h3><h3>《思与远方》评论员:王卫标<br></h3><h3><br></h3><h3>小说开门见山一句:“三等军功章!”让读者跟着在思考,到底怎么立的功?前段重点刻画王大建的人物形象,情节场景渲染到位,令人印象深刻。</h3><h3>王大建,是一名通信兵。军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立功。部队给王大建记了一个三等功:“表彰他,舍身保护通讯器材。”小说接着描写了退役后的王小建,层层递进表现他勇敢的场面,彰显了作者对故事情节的把握与控制,始终掌握在有效的进程中,对王大建立功作了很好的诠释。寥寥数语,故事情节、人物刻画、境界格局尽收眼底。最后结尾精彩点睛,“王大建挥手向前的形象定格在丛林深处。”突显了人物英雄形象。小说短而实,闪而精,不失为一篇佳作。</h3><h3>因为立功是小说的主题,两次立功可谓第一次名不符实,第二次名至实归,第一次懵懂立功是王大建渴望真正立功的动因,其间过程缺少对其思想萌动和心理变化的描绘,第一次立功过程描述有点模糊隐晦,如再曲折点,也许效果会更好,会营造出更佳的效果。</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