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重装徒步穿越实录

探路者

<h3>  太白山位于陕西宝鸡,秦岭北麓,眉县、太白县、周至县三县境内。是我国著名的秦岭山脉的主峰,也是我国大陆东部的第一高峰,海拔3767.2米。秦岭山脉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天然屏障,也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太白山作为秦岭山脉的主峰,其自然地理条件就更为独特,它那高耸入云的雄伟气势,瞬息万变的气候神姿,自古以来就给人们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更为中外科学家和文人学士所向往。</h3> <h3>  赶上五一小长假,不出去跑跑总觉得对不起祖国给的福利。看了周边几个户外团队的出行计划,感觉都很好,可具体到这次我联系的队友,又不放心,他们多体力有限,有的还是第一次“长距离、高海拔作战”,为了大家都能够接受,风景指数还很高,临时起意去太白山穿越。原因有三:一是这条线路起步于景区,风景优美,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可攀大陆东部第一高峰——拔仙台;二是海拔虽高,可线路成熟,且上有小交通、索道,可进可退,不至于太难为驴伴儿们;三是想对大涛和疯子他们做个爆破性试验,看以后是否还可以继续约起。</h3><h3> 我们出发的时间定在4月30号晚上的8:30,目标位置:西安市。同行6人:我、大涛、疯子、山妹子、杨公子及她的男友木林森。</h3> <h3>  5月1号9:30分在大涛同学的协助下我们自驾到了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的收费有点儿霸道:门票90+60小交通(必须买来回),索道分两条,费用另算。为了节约成本,我们决定坐完景区小交通,然后乘老索道上行至上板寺,也就是上图中右边那条,后正式开始徒步,直至“天圆地方”,它是太白山景区的招牌,海拔3511米。</h3> <h3>  莲花瀑,是摆渡车上行过程中的第一个观景点(像其他大的景区一样,每到一个停靠站人必须全部下车去观景,然后走到前方才能继续上行,我感觉这一决策非常英明,免得走马观花,浪费国家资源),由于是假期第一天,我们到的时候景区人并不多,不影响我们拍照。莲花瀑居高临下,千尺白练飘飘洒洒,扑面而来,温柔有加。</h3> <h3>  由于恰逢五一假期,担心住宿困难,我和大涛特意背负重装,可惜后来他白背了,这是后话,暂且不表。一行6人沿三国古栈道前行,海拔不高,倒也不觉得累。</h3> <h3>  根据这次活动的强度,来之前,我给大家作了大致分工:杨公子负责财务,我和大涛负重,木林森和山妹子负责背食物,疯子和杨公子只负责把自己弄上去就可以(结果都没空着手)。</h3> <h3>  泼墨山,据说是李白先人酒后的妙手杰作。我不信,只是对酒缸上那些风流倜傥的诗作感兴趣。</h3> <h3>  来来来,喝了这一缸还有三缸~~</h3> <h3>  李老,你好潇洒呀,一生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真真的风流才子</h3> <h3>  疯子拍的“别有洞天”,原来洞口可以这样照,感觉挺好!</h3> <h3>  世外桃源站,只记得空气清新,瀑布挺美!在大涛的带领下,我们还翻越了人家的栏杆。</h3> <h3>  在这个亭台打坐,练绝世神功不错!下点小雨,再小酌几杯!偶尔还能听到竹林深处的刀剑及喊杀声!……我不由得想起了岳不群、辟邪剑谱,以及那遥远的琴萧合一</h3> <h3>  这个瀑布美吧!能钻进去看看多好,有点儿水帘洞的风韵。</h3> <h3>  回看来路,我们都是英雄</h3> <h3>  摆渡车带我们到了上板寺,海拔已上升到2800,为了节约时间,大家一致赞成乘老索道(单程50元)继续上行,杨公子还不无感慨的说,每次来景区游玩,当感到囊中羞涩的时候,自己就会下定决心:回家要努力挣钱,再出来时才能好好享受生活。</h3> <h3>  由于刚下过毛毛雨,整个山涧云雾缭绕,似仙境,似水墨画,脚下不远处的盘山公路朦朦胧胧。太白山的盘山公路也是一绝,虽说不上有七十二拐,我想三四十拐也应该有吧,老索道上行了大约10多分钟才到了上板寺,坐在吊厢内,大涛连连感叹说这50块花的值了,腾云驾雾这么久,还领略了这么好的风光。</h3> <h3>  海拔再提至3200,我也感觉到头蒙蒙的,6个人似乎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反,也难怪,短时间上升到这么高,正常!时间已到了下午的1:30,大家决定先把午餐解决掉。木林森家的姜记猪蹄闪亮登场,还有杨公子精心准备的牛肉、花生米、榨菜、洋葱和苹果,以及山妹子家里的玉米面馍馍,有人还奇葩的掏出了大蒜,这一切无一不证明我们这几个都是吃货出身。</h3> <h3>  海拔3000以上有点儿冷,穿羽绒服也不过分,感觉还是多走路好,无意间撇到有小屁孩儿竟然穿着七分裤,我晕~~</h3><h3> 太白山的小动物们一点儿都不怕人类,不管是小鸟和松鼠,都显得那么可爱,在你面前蹦蹦跳跳,旁若无人的觅食,偶尔还能和你对视几眼。</h3> <h3>  即将到达“天圆地方”,发现有敌情——老外三枚。</h3> <h3>  这俩货看面相似中东人士,就在木栈道边上,竟然旁若无人的长吻💋起来,这玩意儿应该能提升体温吧,我想,抱团取暖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这拥抱很深情很辣眼,偷拍一张,表明曾经在这个地方有这么个事!嘻嘻😊</h3> <h3>  拜仙台: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26岁的苏轼通过宋仁宗崇政殿御试,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十一月初赴任,十二月十四日抵达凤翔府,苏轼到任后,便遇到了当年长达近半年之久的关中旱灾,地面干裂,麦禾几近干枯。刚到任两月余的苏轼见状心忧如焚。他听闻府属眉县境内太白山神极佑百姓,祈雨甚灵。便与太守宋选商议,为了百姓种者有收、安居无忧,决定亲到太白山祈雨......。苏轼当年求雨的地方,如今被称为“拜仙台”。<br></h3> <h3>  大胆,胆大,胆大包天!还看,还看~~,咋感觉那根柱子有点儿晃动呢,哦,不对,是因为高反,我有点儿晕晕乎乎</h3> <h3>  仰视,天如圆盖, 举手可攀;俯视,大地如盘,纵横万千”,这里便是位于太白山海拔3511米的天圆地方,也是中国南北的分界岭。<br></h3> <h3>  在这里倒一杯水,一半流入长江,一半会流到黄河;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双脚踏南北,江河自分流的自然风光。</h3> <h3>  过了天圆地方,再向南就是拔仙台的方向,时间已是下午3点多,山顶依旧是云雾缭绕,毛毛雨继续,按计划我们今晚要赶到大爷海,感觉有点儿小压力,杨公子是做导游的,职业习惯吧,她也不停的催促大伙儿赶快赶路,要不今晚要扔在路上啦!</h3><h3> 山顶的木步道起伏不大,大家走起来也挺轻松,只是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舒服,譬如疯子说,鼻涕不停的流,胸腔有压迫感!</h3><h3> 这是路遇的一队同样要去拔仙台方向扎营的驴友,只是他们的队伍体力、年龄参差不齐,带队的只好把今天的目标降低到小文公庙。</h3> <h3>  虽然有小困难,但我们胸有目标,仍然不抛弃不放弃。谢谢木林森!谢谢疯子和杨公子,看似柔弱的你们,表现的却让我信心满满。</h3> <h3>  进入石海地段,一边是悬崖,一边是满山坡的大石头,都是上亿年前地壳运动的结果,云雾缭绕,脚下是一尺多宽的石板路,高低不平!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h3> <h3>  大涛依旧表现的积极乐观,难为你了,弟弟,第一次重装徒步就表现的这么优秀!</h3> <h3>  下午4.10我们终于赶到了小文公庙,这里已经聚集了许多驴友,有三个小姑娘正舌战两个把门的:她们想徒步过境,可把门的小伙子就是不同意,一再声称上边有规定:过四点不过境!责任在肩,他们也是为驴友们的生命考虑!再过去的恐赶不到大爷海。</h3><h3> 听了他们的争执,我一脸蒙圈,烦躁不安,如果今晚过不去,明天早晨咋看日出和云海?更谈不上明晚到达厚畛子镇啦,计划将被彻底打乱。</h3><h3> 我们一行6人齐上阵,软磨硬泡着把门的,并编出了一个很好的理由,说我们团队有四个弱女子不懂事,已提前过去了,我们今晚必须赶过去保护她们,冠冕堂皇的理由好说歹说,把自己都感动啦!可守门的还是一百个的不同意,最后,疯子不言语,悄悄的独自去了值班室,再后来她过来后我们做鸟兽散🐤,从西边的厨房旁绕到后边的大殿前檐下,疯子才告诉我们,她观察到一个穿制服的说话有松动后,已悄悄代表团队去给人家说些好话,签下了生死状:此去大爷海,我们6人的生死与景区无关,后果自负!穿制服的勉强同意,我们可以悄悄的从大殿旁溜走。</h3><h3> 这是小文公庙计划扎营的驴友们在收拾帐篷。</h3> <h3>  过了小文公庙后,我们就要为我们曾经吹过的牛逼负责,大家信心满满的计划赶往大爷海,算时间怕要摸黑,这天气、这山路,有点儿揪心。</h3><h3> 今天山妹子的体力大跌眼镜,远不如从前,长时间落在后面,步覆蹒跚,按她说的是前几天没睡好觉的缘故,路上还商量说要不今晚就到大文公庙算了,不赶啦,我心里也没数,计划咋办?刚刚在小文公庙,把门的还嘲笑两个小姑娘:都啥时间啦,这天,你们还拔个啥仙台?</h3><h3>走着说着吧,木林森他们依然意气风发。</h3> <h3>  满眼都是大石头哟!云雾飘渺,只闻人声不见其人,我们在风雨中前行,行走+着急,单裤子的我也没有了冷的感觉。</h3><h3> 我知道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再苦再累也不说放弃,来了就要坚持到底!</h3> <h3>  7:30,太白山上还没有全黑,我们已经过了大文公庙,从当地人那里打听到从大文公庙到大爷海理论上只有一个半小时的路程,算算时间我胸有成竹,今晚我们一定会赶到大爷海。</h3> <h3>  终于,翻过一个垭口,在天刚黑下来的时候,在我们刚把头灯打开不久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对面山下的灯光,再近一些,才知道是帐篷灯。毫无异议,眼前这就是大爷海了,客栈就在旁边,驴友们也许正相谈甚欢,饭菜和温暖就在旁边,火炉上的开水仿佛已滋滋作响,大伙儿的声音里无不流露着兴奋,我们成功啦!!</h3> <h3>  顺着台阶6个人涌入客栈的厨房,接下来的情形我想用山妹子的一段描述来形容:</h3><h3>夜晚8:00到达大爷海! 脚指头冻木了,手指头冻僵了,膝盖已经不能打弯了 又渴又饿又冷! “老板,来壶开水吧?!” “行,一壶30元!” 啊?? “那面呢?” “方便面,泡一碗25;酸辣面,做一碗30!” 好吧,每人一碗面,把面汤也拿来! 看看,我们会省钱吧?面吃了,还不用花买茶的钱,渴也解了! 饭饱汤足,该睡觉了! “老板,住宿一个床多少钱?” “大通铺,男女混住,一个人150元!” “可以便宜点吗?” “没有!” “那我们住2个,其余四人搭帐篷!” “一个帐篷30元!” “我们自己带的有!不用租!” “我知道啊!那也是30啊!” “我们又不搭在你家里,就野外那些地方!” “野外也需要掏钱!地是我们修整的” 好吧,你的地盘你做主! 我们也无语 跟着老板去看床!一间屋子里,只能稍微转身,一床被子有多大,不知道,从这墙伸到那面墙,每人一床盖被,我进去时,上铺已经六个人了,加上我7个,我的右边是个女孩,左边是个男孩,貌似都睡着了的样子! 被子湿冷且僵硬,暖到半夜12:00多,方有热劲! 本是困极且头疼,本以为会到头而进入死猪状态,结果是下铺,一“人才”,鼾声不断,悠扬婉转且高昂异常,冷不丁吼一声吓得毛骨悚然,哪还有半分睡意? 下铺的鼾声,彻夜不断,头疼欲裂烦乱得想撞墙! 怎一个“折腾”了得?! 貌似一万个“抱怨”和“自找罪受”,若问,“还跑不?” ——别问了!肯定的答复是:当然还要跑!这点累与小受罪,与路遇的美景而言,简直不足挂齿!<br></h3> <h3>  三次路过,我都不曾涉足的大通铺</h3> <h3>  5月的大爷海,夜晚似吊在冰窟窿里,极为寒冷!本是要搭两顶帐篷的,结果因山妹子的防潮垫忘记带了,只能搁浅,我还绕着房前屋后转了两大圈,结果还是没能找到一个替代品,没办法,只能是我和大涛住帐篷啦,其他人睡大通铺。钻进帐篷,暖和多了,但被窝里仍然有些许寒意,躺了一个小时,感觉还热不起来,只好把薄羽绒服穿上继续睡,这时睡意才浓。晚上12点后,不知哪儿冒出俩神经病,不睡觉,一直在我们的帐篷周围走来走去,还有一搭没一搭的谈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h3><h3> 迷迷糊糊大约到了4点,听到男的失落的对同伴儿说,天空还有雾,看不到星星⭐️,早晨的云海和日出怕是要泡汤,我内心不由也有些失落,跑这么远,最想要的怕是看不到了。</h3><h3>又过了一会儿,迷糊中听到帐篷外一片沸腾,“呀!满天星星哟”,不知是谁一语捅破,各个房间都立即警觉起来,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听到不同方向床板吱呀吱呀的声音,一扇扇门打开啦,呼哧呼哧跳出几头驴。大涛也无睡意,我鼓动他先起来去叫叫疯子她们,随后我也起帐。太累啦,木林森他们本无去意,但禁不住我和大涛的忽悠,加之气氛被搞起来了,天也渐渐放白,他们也只能从了我们,一起去拜会拔仙台。</h3> <h3>  昨天听路人说拔仙台的日出在5:40,我们也不敢耽误,拿起手灯和登山杖随着人流向山顶爬去。路面结着冰,石头上光滑难踩,走路十分拿捏,必须要十二万分的小心,磕着碰着对后面的行程可是致命的。</h3><h3> 通往拔仙台需要从北面绕到西南脚再上,大伙儿都排着队,深一脚浅一脚地蜿蜒爬行,个别地方踏雪而过。东方明显有了鱼肚白,星星似乎还在眨巴着眼睛👀。</h3> <h3>  接近凌晨6点,我们终于站在了拔仙台上,这是我的第三次啦,前两次都没扑空,今天上天依然眷顾着我,昨晚还是阴云密布,今早就放晴了,正所谓:太白山的气象瞬息万变!</h3><h3> 那几间破烂不堪的石头房依旧守护着秦岭山脉的最高峰——拔仙台,灶台上供着的是姜子牙老神仙,当年他曾在这里呼风唤雨。</h3><h3> 今天的云海似乎没有前两次的面积大,但也很养眼,山风忽左忽右,把雾气抛向云海和晨曦,金色的阳光一泻千里,朝我们射来。来自五湖四海的驴友们趴在栏杆上,录的录,拍的拍,还有的在沉思发呆,总之,这是一帮热爱生活的人,无论贫富贵贱,他们都笑呵呵的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h3> <h3>  拔仙台,是秦岭主峰太白山的最高顶,海拔3767.2米,是传说中当年武王伐纣后,姜子牙封神点将的地方,拔仙台顶小观上供奉着姜子牙封神点仙所坐的椅子,世人不可动坐。</h3> <h3>  霜染神坛!</h3> <h3>大涛的美丽小花儿🌸</h3> <h3>  白袍小将凯旋归来。</h3> <h3>  白眉石头</h3> <h3>  拔仙台的古城堡,我们曾经来过!要知道数亿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海洋。</h3> <h3>  山顶布满了玛尼堆</h3> <h3>  大约清晨8点,一行人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拔仙台,沿着下山的近路我们再次返回大爷海旁,沐浴在阳光下,老小孩们个个都萌起来,在大爷海旁的积雪上玩耍,西边的天空湛蓝湛蓝,云团在山梁上微微飘荡。</h3> <h3>  在天池附近生存着一种鸟儿,名曰白顶溪鸠,坊间称为“净池神鸟”、“净水童子”,这是一种专门以捕食湖中浮游生物或杂草为生的小鸟。只要天池里飞来一点杂物,鸟儿就会顷刻飞来衔走。人们都说,正是因为了这种神鸟的守护,太白山天池才如阳春白雪,身处劣境而不染,地处高山而不沽,始终保持着亿万年来的纯洁与美丽。这个说法尽管缺乏科学依据,但口口相传,“净水童子”也就成了太白山上的神鸟和天池的守护神,倍受人们敬仰。<br></h3> <h3>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h3> <h3>  四哥和男友,这个画风好!</h3> <h3>  看杨公子的自导自演,英雄救美!</h3> <h3>  说好的LOVE,被疯子加了一个心。</h3> <h3>  8:40,临行前在大爷海面前留几个影,留一些念想,不知我们还有无和大爷海再相逢的机会,包括这个充斥着铜臭味的客栈,有点儿鸡肋的感觉!</h3> <h3>  铁拳所向,试问谁可争锋? 义胆柔情,各路豪杰云聚湖畔!</h3> <h3>  再见了大爷海!再见了拔仙台!有缘我们定会再重逢</h3> <h3>  科普一下:太白山天池的千古之迷也曾引来过许多探险者的猎奇。据说从上世纪50年到本世纪初,曾经有许多中外探险家们对太白山天池进行过考察,但都无果而返。如今眉县坊间传说最多的是在20世纪70年代,曾有4个苏联探险家攀登到了大爷海。在进行探测时,下去了3个人,都用钢丝绳保护着,结果3个都没上来,钢丝绳却断了。</h3><h3>2004年5月,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曾邀请海军海鹰潜水队5名成员对大爷海进行过探秘。探测到湖中心18米处。因为湖中心强大的地心引力而无法操作,据说这是迄今为止得到的大爷海深度的唯一科学依据。</h3> <h3>  积雪三千大爷海!有人说站到大爷海旁高声呐喊,顷刻间便会雨雾降临,所以很多来过太白山的人都会说这里很神奇,可以呼风唤雨,登一次山顶就可以做一回神仙。大爷海区域气候变化无常,时而阴云密布,时而艳阳高照,又时而电闪雷鸣暴雨磅礴……从气象科学角度讲,这是由太白山高山气候特征所决定的。或许碰巧遇上,高呼一声,还真会大雨如注,让人领略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奇特景观。</h3> <h3>  大爷海,是太白天池中水域面积最大的一个湖泊,位于海拔3590米的巅峰之上。太白山天池发育于六七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属于典型的冰川斗型湖泊,是我国内地海拔最高的高山湖泊。在大爷海附近的山包后面,还有两座较小的天池,称之为“二爷海”“三爷海”。与大爷海一样,同属于第四纪冰川斗型湖泊,同样水质清澈、光彩夺目<br></h3> <h3>  8:50,我们的队伍向前进!没有一个队友愿意走回头路,或者放弃前进的!我们豪情壮志,剑指铁甲树!</h3> <h3>  绕过拔仙台,山的另一边是二爷海,自古以来,在宝鸡乃至国内坊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太白山天池神秘的传说。有说大爷海是王母娘娘的洗脸盆,二爷海和三爷海是她的梳妆镜;还有说太白山天池是海眼,可直通到远方的某一湖泊。诸多的传说,把太白山天池描绘得神秘莫测,披上了一层层神秘的面纱。</h3> <h3>  山涧依然被薄雾笼罩,湖面上还是冰和雪,从厚畛子方向过来的一队驴友也在拍照,他们昨晚睡在下面的玉皇池旁,可惜啦,为什么不坚持一下到大爷海呢,早晨可看日出🌄。带路的向导说这支小分队体能有限,昨晚只能睡在下面。也难怪,从玉皇池过来是一路拔高,且是在石海中攀爬,体力消耗很大。今天向导要带他们经大爷海、跑马梁,从督都门偷渡出去(因2012年以来鳌太大穿越已死去50多人,目前已被陕西省政府紧急叫停,只有太白山景区到厚畛子线路合法,其他线路穿越者逮住罚5000,拘留5天)。</h3><h3> 在这条野线上向导的佣金一般是每天300--400元,背夫则是每斤8块多钱。</h3> <h3>  这是上行的驴队,北京的、四川的、陕西的~~,天南海北,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今天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每一队多是6个人。</h3> <h3>  这是下行过程中捡到的第二拨驴队,好事儿的大涛凑上去刨根问底。原来他们是半路组队的,为首的是来自四川宜宾的30岁小哥哥,还有一个一身绿装的胖男孩儿,他俩是主力,然后就是来自北京的俩小姑娘,都是二三十岁的样子,拖油瓶的是一位戴眼镜的男孩子,我们暂且叫他眼镜,再细打听,奇葩事传来:这眼镜来自咸阳,自驾,昨天从天圆地方独自过来,鬼使神差竟然要在晚上摸到拔仙台,下来时却悲催啦,大雾弥漫,伸手不见五指,迷了路,无奈只好在石头缝里坐了一晚上,连个睡袋都没有!我的神呀!真真的是吓到我了,这冰天雪地的!也算这小子命大,竟然没有酿成事故,今早上被从拔仙台下来的北京俩姑娘给捡了回来,并好心邀请他一块儿同行,决心要把他安全带下山,可这孩子也傻缺,南辕北辙,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应该在哪儿?体力耐力够不?竟然答应,跟着俩姑娘向南出发,好心办坏事,后面眼镜的表现足以让这个队伍的头头和俩姑娘后悔不已,眼镜不是一般的娘,在石海里穿越,走走停停,步履蹒跚,几近崩溃!而那四个“红领巾”竟然誓死不放弃!呀呀呀,无语😓</h3> <h3>  经冰川,渡石海,我们来到了高原草甸,海拔下降至3020米,昨天是走着穿着,今天是走着脱着,从严冬又回到了春秋!</h3><h3> 这段红松林配上高原草甸,非常原始,也非常漂亮!面积非常大,上两次来时还有花海点缀在灌木丛中,今年来早啦,但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依然漂亮,每次来都想在软绵绵的草甸上躺一会儿,仰望天空,发发呆,看鸟儿飞过蓝天。</h3> <h3>  奇怪的松树,树枝都是向地面伸去,有的还扎了根。</h3> <h3>  有你们,在路上,我从不孤独。</h3> <h3>  临近药王庙,密林深处多了许多绿石头,大片大片,色彩斑斓,这些都是我们在知名景区中看不到的,也是户外野线最大的魅力所在,常人见不到的,感受不到的,我们能亲密接触!</h3> <h3>  12:30,我们在药王庙旁边就餐,看,还算丰富吧,昨中午用牛肉“干杯”,今天呢是猪蹄!只是没水喝,好再天并不热。</h3> <h3>  在南天门,又见一标准驴队,很专业那种,帐篷和锅灶齐全,看他们烧水喝,大涛和木林森他们有几次都想上去讨要几口,可惜面对小姑娘,大涛还是有点儿不好意思,木林森就不同啦,拿巧克力换矿泉水,浪漫对实用,嘻嘻~~,我脸皮薄,悄悄的在一旁看着、忍着。</h3> <h3>  上图,这就是前面所说的那个来自陕西的眼镜,命大!看着挺健康,其实有点儿柔。后来,在通往三合宫的路上,路遇当地俩老百姓空手去接他,据说是崴脚了,崩溃!打死都不走了,而队伍的带头大哥因要赶第二天的动车,已不再执着于他们,俩姑娘中的一个也难以忍受眼镜的磨叽,依然选择放弃!最后,三个人一合计,打电话,选择把眼镜卖给当地的棒棒哥负责。</h3> <h3>  事件的始作俑者——北京俩姑娘!好心没办好事儿。</h3> <h3>  密林深处的巨石,感觉像口硕大无比的棺材!</h3> <h3>  这一段,我们是一路垂直下降!杨公子她们纷纷表示脚的大小拇趾头已经受不了啦,而我也一样,四个脚趾头和双肩明显的酸困!只是在团队里我资格最老,最最应该表现坚强!不能叫苦叫累,以后的路越走越慢,算好的6点前出山,我看只能妥协到7点。</h3> <h3>  再次穿越石海,行至石海中央,跑在队伍前面的大涛突然惊呼:有信号啦,快!快!快!发朋友圈。然后一杆人就集中在那几块大石头上发发发,昨天的、今天的~~,这才有了朋友圈的动态更新,嘻嘻😊</h3> <h3>好壮观呀,规规矩矩的松林,从山脚排到山顶!在薄雾中各个面带微笑。</h3> <h3>  滚滚石海,迎面而来,这里也许曾发生过地震,才有了这让人目瞪口呆的的大场面。</h3> <h3>  大涛仍在前面催促,杨公子在后面不慌不忙,反正今晚能到镇上,慌啥呢。</h3> <h3>行走在山脊上,脚下是崎岖不平的道路,山妹子还是不在状态!疯子的膝盖也开始隐隐作痛,没办法,白云山气雾剂上!隐藏疼痛,继续赶路!善始善终是我们的信念!</h3> <h3>  临近铁甲树景区,大涛依然“窜的跟兔子🐰似的”(呵呵,某某人说的),没办法,我断后,走走停停,除了开路先锋,我们几个有些把走路不当回事儿,但大家都没有退却,虽然已经过了6点,但剩路不多,我想慢点儿就慢点儿吧,好再我们能平安落地。</h3> <h3>  铁甲树景区很原始,原始到没几条像样的道路,感觉她就是沿着一条河之字型前进,河上唯有十三座桥有点儿造价,其中有10座是独木桥,3座软钢索桥,河水倒也有气势,有几处一泻千里,还有一个三合欢瀑布铺天盖地,再就是河两边的山茶花开的正艳,白的、紫的,其他没啥。</h3> <h3>  走在铁甲树景区,已临近尾声,山妹子突然爆发,一度把大伙儿落的很远,一个人窜的很快!按她的经验之谈,说是傍晚的河边蛇出没,很危险!可我不信,几次来,都这个时候也没遇到过。</h3><h3> 木林森的体力有点儿不支,渐渐落到了后面,任大涛怎么催促,我就是这么一个速度,好再不久我们就出了景区,踏上回家的路。铁甲树的海拔只有1250米,而拔仙台是3767.2米,这不意味着我们呼一下从天上掉了下来吗?</h3> <h3>  一路走来,徒步60余公里,我们观严寒冰冻,与石海共舞;迎秋叶铺路,看云卷云舒;赏春花烂漫,听泉水叮咚。遇到的人,经过的事,付出的艰辛,收获的感触,都收藏在内心深处,久酿而成甘露!</h3> <h3>  最后,提炼大师们的一些意思收尾:人的一生,长度有限,而宽度无限,愿您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拓展你的宽度,经历风雨,丰富人生!不问结果,但求走过!当你白发苍苍之时,坐在院落里,回味一生,才不至于感到孤独和苍白!有事可忆,有人可追!有物可思!<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