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哈德·海西格 Bernhard Heisig

于小冬

<h3>(文字来自网络)<h3>伯恩哈德·海西格(Bernhard Heisig,1925-2011)是前东德最重要的画家,与维尔纳·图布克(Werner Tubke)和沃尔夫冈·马特埃(Wolfgang MattHeuer)同为莱比锡画派奠基者。海西格探索“表现人的呼号”,他的作品是大声呐喊的图像,充满了愤怒与绝望。永远围绕着相同的主题:暴力和战争。他的艺术充满了愤怒与绝望,有强烈的精神感召力。</h3><h3>海西格出生于布雷斯劳(Breslau,1945年后归属波兰),1948年,他进入莱比锡实用艺术学校,接受沃尔特·门泽(Walter Münze,1895-1978)的指导。说来也巧的是,门泽也是后来中国留学生全显光(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的油画导师。</h3></h3> <h3> 1949年,海西格进入东德莱比锡视觉艺术学院继续学习,但在1951年,因一场“形式主义辩论”而中断学习,移居到德累斯顿,短暂成为从事插图、油画和版画创作的自由职业者。1954年,他进入莱比锡视觉艺术学院担任助教,1956年,成为讲师,1959年,成为莱比锡美术家协会主席,1961年,成为教授和院长。1976年,海西格创办了油画和平面艺术大师班。1977年,参加第六届卡塞尔文献展,从此进入前西德的展览、出版和收藏领域。1980年,在前西德举行首次个展,作品被前西德各大博物馆收藏。1985年,在莱比锡美术博物馆举办展览。1987年,学院为保留他的大师班指导教师职务,将其办公室归他个人所有。在两德统一的1989年,海西格退回了此前获得的许多国家奖项和相关行业奖,在西柏林、波恩和慕尼黑举办了大型回顾展。但在1997年受邀参加柏林国会大厦建筑的艺术设计时,他作为有争议人选引发公众辩论,大多数德国公众在辩论中支持对他的任用。</h3> <h3>他是记录历史的画家,但绝不是历史场景的摄影机,而是像歌德一样成了“魔法师的弟子”。可怕的经历,动荡和爆炸般的情绪,难以名状的心情,以极具想象力的魔幻方式出现在他的众多画作中。很多时候,他将自己的脸画在图像风暴中心,是一个有着长胡子和蓝眼睛的老水手——东德艺术中的伟大航海者。他熟练运用历史材料构造隐喻,以躲避当时的现实。《魔法师弟子》表现的是在画室里与模特和玩偶在一起的海西格,他正在施展法术,在画室另一边的窗户里,是他的故乡布雷斯劳要塞的可怕图景。而在另一幅《昨天的荣耀》中,房间中央是一个正在尖叫的使用假肢手臂和假腿木桩的战争残疾人,其木制的腿在做出正步走的姿势,一副装腔作势和争强好斗的样子。在他的后边是一座铸铁大桥上的一串高音喇叭,这座桥正位于布雷斯劳要塞。海西格也记录暴力,那些历史素材吸引了他——巴黎公社、旧普鲁士的弗雷德里克大帝、弗罗茨瓦夫战役,等等。</h3> <h3>海西格与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1945)一样,希望能对德国战争罪行保持清醒记忆。在他的系列作品《法西斯噩梦》中充斥着集中营的受虐囚犯,也有烧伤的坦克车驾驶员。他的作品综合虚构、真实和讽喻手法,有很多特定形象——不可救药的士兵,高度夸张的铁十字,叛逆的基督,从头上扯下的荆棘王冠,伊卡洛斯(希腊神话人物)的崩溃,等等,构造出一种当代表现的奇观。作为一个技艺高超的艺术家,海西格一直不知疲倦地工作。晚年的他,每天早上10点来到画室,然后就一直坐在轮椅上,在手不能作画时,他也要闻一闻画室中油漆的味道。无论从油画技巧还是思想内容上看,伯恩哈德·海西格都算得上世界艺术大师,在西方艺术界也有很高声望。海西格的艺术是一种孤寂的存在,他与各种国际艺术潮流都没什么关系,虽然到最后,他也成了其中一种潮流的开创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