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了传说中的“1777米”,一行30多人的队伍于“五一”午时从江阴集结出发,一路高速与省道交替辗转迂回,至晚间十一时许方到达大别山堆谷山村某“农家乐”宿营地。大伙虽然被折腾的有些七荤八素疲惫不堪,因为正值出游高峰期,整个行程延迟是意料之中的事,故并未听到抱怨的话语。众人搬下行李分配好房间匆匆洗漱完毕便歇下了,一宿无话。</h3><h3> 五月二日,五点半起床打算看日出,被告知已经有些偏晚,观日只好留待到下一个更早的时刻。早餐后,队友们随车开拔至白马尖底部,遂弃车徒步向海拔1777米高地进军。途中偶遇张家港、山东潍坊、江阴、无锡等驴友团,一两百号人的“混装连”沿着山径野道“分花拂柳”鱼贯前行。</h3><h3> 我们团属于半休闲半驴友性质,队友有小至五六岁的儿童上至六七十岁的老者,基本都是轻装上阵。而山东潍坊队完全是辎重部队,个个气势如虹、健步如飞。虽负重前行,仍有些“嫌弃”我们脚步迟缓。一边示意“借过”一边侧身绕过我们这班“老弱病残”,在收下我们仰慕崇敬的注目礼后,甩给我们一个个潇洒酷帅的背影便扬长远去!专业玩户外的,果然就是不一样哎!不服不行啊!</h3> <p> 从九百多米爬升至1777米,数字虽然不是很惊人,但对于我们这些新驴友来说,还是颇费了一番功夫。众人随山径蜿蜒而上,开始还有说有笑,后来因各人体质与耐力的不同而逐渐分出层次:有面红耳赤气喘如牛者;有面不改色谈笑依旧者;也有保持缄默埋头赶路者。但无论相识与否,大都会在别人需要时表现出自己的善意与爱心:或一个赞赏的眼神或一个鼓励的手势,在坡度比较陡滑的地方更是不遗余力地或拉或拽协助他人上山或下山。团队友爱互助的精神在此展露无遗。为彼此点赞!</p> <h3> 上山路上最难爬也是最陡峭的一段,我上下山时都受到了陌生人和队友的帮助,感谢你们!</h3> <h3>唯一的遗憾是没有看到漫山遍野的映山红。</h3> <h3>看见这棵松树,想起黄山的“黑虎松”和“迎客松”。</h3> <h3>于中午十一点左右终于抵达目的地,大别山最高峰1777米。</h3> <h3>小姑娘的父亲因腹泻中途停下休息,她一人在领队和队友们的帮扶下勇敢登峰。为她点赞!</h3> <h3>舟车劳顿空乏吾身一天半,就为这一刻,岂有不取景留念者乎?流连于此者又岂吾一人乎?想独人独峰,几无可能也。</h3> <h3>我的好伙伴好队友,感谢你一路相伴!</h3> <h3>这姿势,与1777协调一致,有没有很帅?</h3> <h3>来一张团队的大合影,是必须滴!</h3> <h3> 匆匆路餐毕,合影毕,流连毕,部队集合从另一个方位下山。理论上讲爬升多高就要下坡多远,路线虽然改变但里程大致相同。众人此时的体力与兴致已明显不如先前,先遣队与尾行军被拉开了近四十分钟的脚程。领队们分散在各个小队里照应着大家。</h3><h3> 与我们一起的是绰号“大块头”的“开朗哥”(后一个绰号是我临时给取的,哈哈),这位大哥哥风趣幽默、热情诚挚、专业周到,受到我们一致好评。现举两例略加说明。其一:发现一个叫“田野妹”的新队友面色发白体力不支,“开朗哥”迅速掏出随身携带的藿香正气液兑纯净水让其饮服,不久果然好转。其二:年将七十的承老校长不久也开始腿脚抽筋疼痛难忍起来,“开朗哥”嘱咐他就地坐下,一把撸起他的裤管脱掉他的鞋子,一手用力向前向上推其脚拇指,一手按扭住其膝关节上方的穴位,老校长立时痛的哇哇大叫。“开朗哥”说这样操作不便,需一人从旁辅助,我自告奋勇上前,依他的样子扶住老校长的脚趾配合他的按摩,几番下来,老校长说“松了松了”,起身再走,已然如获新生。至此,“开朗哥”已经上升到令人膜拜的地步!</h3><h3> 队友们一路走走停停,彼此鼓励,分享美食,我的一个苹果分成了七等份,居然成了女士们此时的最爱!虽然我们是落后小分队,但也是最有爱的小分队哦!在终于要到达集合地点前,还不忘来了一张集体照!自嘲曰:“落后小分队合影留念”,哈哈哈!</h3> <h3>传说中的“山巅之吻”</h3> <h3> 归来途中,再次偶遇专业驴友团,被他们的装备惊艳到!尤其是那个背桶锅的帅哥,那桶锅,那个已经发黑的近看似不锈钢材质的桶锅,从里才能看出是三只大小不一叠加在一起的桶锅,加上他本人帅气的背影,已完全具备当今“网红”的气质!他们或席地而坐悠然自得,或枕着自己的登山包仰望天空,毫不理会我们这些过路人或惊诧或敬服的表情与言辞!为他们真挚的率性的热烈的执着的行为点赞!!!</h3> <h3>一天的行程结束,大伙或举杯痛饮或大块朵颐,美丽的女领队此时仍不忘取景留念。只是,这样的站台拍照姿势是不是也太别致了一点呢?哈哈哈!</h3> <h3>夜风习习,岂可无篝火?既有篝火,岂可无舞蹈?众人围成圈蹦哒欢腾过后,惟“园园”一人仍兴致勃勃,犹自独舞着,成为山间夜色下最美的风景!</h3> <h3> 五月三日,鉴于先一天的经验,凌晨五点便已起床,果然看到日出。只是晨风清冷,摄影技术有限,拍出的效果不尽人意。在此发一张后来由承老校长剪辑过的照片聊以自慰吧!</h3> <h3>再来一张朋友自我非常中意的日出照,也不枉其一大早的折腾与付出了。关键是图中有时间有地点,为留念此刻最好的佐证。</h3> <h3> 今日之目的地:大别山狼牙大峡谷。早餐后,在和善可亲的地导的带领下,一群人通过平时紧锁的水库闸门从旁边的铁梯依次而下,来到石头与泉水的世界。昨日只顾上山下山,根本无暇看风景,此时才得以仰望天空,领略被群山环绕着的峡谷里不一样的美。云淡风轻,青山秀美,泉水叮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头或裸露在外或潜伏水底,偶见鱼儿与小蝌蚪在石缝里自由嬉戏穿梭。鞠一捧水,导入口中,清冽甘甜之气直入肺腑。令人不由自主的想起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文中美景在此部分重现!“……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h3><h3><br></h3> <h3> 石床虽美,泉水虽甜,然起伏不平犬牙交错的狼牙谷有五公里之长,攀上爬下,着实不易。有好几个队友不慎滑跌至水中,请允许我们小憩一会儿!</h3> <h3>团队里最可爱最乖巧最聪明最勇敢的小骑士:胡一乔</h3> <h3>胡一乔与胡爸爸,能教养出如此优秀的孩子,其父一定功力不浅啊!</h3> <h3> 传说中的“石斑鱼”,由地导昨晚撒网此时收网而得。说好午餐时回农家给团队里的三个小孩子补补的,可惜,还没有来得及回程,鱼儿们已在缺氧中窒息而亡。</h3><h3> </h3> <h3>一路不辞辛苦一路谈笑风生的承老校长,嘴里嚷着再也不上当,又再次跟随团队继续出游的长者。有洞察秋毫的眼力,有相当的摄影剪辑技术,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勇气。</h3> <h3>有点五花海的赶脚,有没有?承老校长的又一杰作!</h3> <h3> 平滑如镜清可见底的泉水,有时也有其狰狞可怕的一面。据说前一天,一个旅游团的一高中生在此峡谷不慎坠河身亡。湖底原本不深,只是太滑,该学生不会游泳,恰巧又在失足那刻脱离了众人的视线。真是可惜可叹可怜!只能在此默哀三分钟!谨记:出游虽快乐,安全最重要!</h3> <h3>英姿飒爽,当仁不让。</h3> <h3>有着丰富的户外经验的顾总,一路热情洋溢体贴周到,照顾着落后的队友们。替领队们出了不少力。必须点赞!</h3> <h3>地导就地采摘的竹笋,凑近一闻,一股清香之气便直入肺腑。</h3> <h3>着一袭红衣,配一池碧水,相得益彰,美不胜收。</h3> <h3>素日不喜自拍的我,今日被拍了不少照片,不敢辜负好友的情谊。也来晾一波,哈哈!</h3> <h3>倒影成三人,领队风采果然与众不同啊!此乃承老校长又又一佳作也!</h3> <h3> 与年龄不符的“田野妹”看上去如此年轻,还带着一股嗲气,旁边那位暂时叫不出名字的男队友,此次只混了个脸熟,期待下次再聚哈!</h3> <h3>斯文典雅,笑不露齿的一位绅士。依然叫不出网名。原谅我是一个不怎么认人的人哦!</h3> <h3>大约是先遣部队的合影照吧?我们一直比较靠后,没有时间合影,哈哈!</h3> <h3>最风趣幽默最热情体贴最劳苦功高的领队“大块头—开朗哥”,向你致敬!</h3> <h3>这阵势,是爱是恨,如此追逐?</h3> <h3>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途中与父子交流不多,依稀记得篝火晚会时,我的手臂貌似被父亲挽过。整个篝火晚会持续时间虽然不长,但气氛还算热烈。舞的最美的当属“园园”,一个活波俏丽的女子。</h3> <h3>领队“九同”与传说中的“冯道长”?据说会做法,此次晴朗的好天气大约拜他所赐罢!替大伙说声谢谢啦!哈哈哈!</h3> <h3>在无想山旅游时认识的袁老师,我此次的同居女友。爽朗大气,与我性情相投。刚从峡谷重返人间,经过一片茶园时,我俩居然从《茶花女》开始,探讨起《基督山伯爵》、《简爱》、《飘》《百年孤独》……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刚刚的劳累一扫而空。</h3> <h3>队友们争相与难得一见的游侠群班长拍照留念。</h3> <h3>你在拍我,却成为他人眼里的风景。谁曾在谁的生命里驻足停留,又转瞬在红尘中匆匆交错?人生从来难以周全,且行且珍惜!</h3> <h3>狼牙谷大合影</h3> <h3>上山第一站,遇农家院,取井水饮。渴者,欠水,故为“饮”。“品”者,一盅分三口,细品其味也。</h3> <h3>回归途中,被毛竹吸引,众人做各种怪相,排队与其合影。</h3> <h3>群里后发的各队友的照片,来不及一一悉数道来,此次篇幅过长,估计队友们也开始厌弃不想翻看了,罢罢罢!收起!</h3><h3> 此文乃本人第一次尝试用“美篇”制作,不足之处,且待今后改进完善。惟愿诸位群友一生平安喜乐、健康多福、悠哉游哉!</h3> <h3>堆谷山,谷满仓,农人游人欢。大别山,别千里,何日君再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