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之学研学旅行的意义和作用

美友20518529

<h3>知行合一的研学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场历练。</h3><h3> 什么是研学?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研学旅行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知 行</font></b></h1><h3 style="text-align: left;"> 从书里面看到的,学到的东西,没有经过思索的话,都是流于表面的,那些高深的文字孩子暂时也不能理解,还不如到处走走看看,这个世界这么大。</h3><h3>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漫漫人生,从书卷之中学习到的东西,永远都只能浮在表面,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些都不是几本书然后加上几段话可以概括起来的,就可以让孩子们理解的,人生的迅猛增长从来都是从视角的开阔、经历的变多而开始的。</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见 闻</font></b></h1><h3>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句话告诉我们,任何事情从书本上获得的都知识表面,想要真正的了解到本质,就必须亲身参与进去,而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敏锐感知,对世界的精准触感,走一走祖国山河。</h3><h3>中小学生,喜欢探险,喜欢接触新鲜事物。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想要到处走一走看一看。而研学,寓教于乐,将行程之中的见闻,转化成自身的感触。这样的行程,滴滴点点都是有意思的,一趟从未有过的远行,一群不认识的伙伴,走很远的路,看很多的风景,和那么多人交流。</h3><h3> 看祖国大好河山,看各地文化差异。眼睛看,耳朵听,稚嫩的心灵被辽阔广博的世界打动。</h3><h3> 很多人认为研学,是放手让孩子跟着一群同龄人去玩,去放松。这并不是一个旅游的过程。其实这是一个让孩子不断的在环境中通过特定的系统、有效的体验,帮助青少年提升潜能、历炼心智、锻炼能力的活动。同时增长自身见识的过程,通过对文化的差异、地理的变化、人与人的沟通、各个方面的见闻。</h3><h3> 研学让孩子们与建立的世界取得更好的联系,回来时享受旅途时光,拥有一份难忘的回忆,这回忆使得孩子获得一个全方位的增长,这样的增长对于一个尚处于身心缓慢发展长大的孩子来说,其意义应该称得上一种洗礼。</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行 动</font></b></h1><h3> 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让很多人有了这样的以为,中国的青少年,只有书本,只有脑袋,而没有动手执行能力,也确实中国教育的悲哀。</h3><h3> 而研学,则是放任孩子独立的一个过程,所以,研学的意义也在于此。</h3><h3>怎样从小培养孩子的执行能力,怎样让孩子从小养成自我管理能力、自控、自律能力,研学都优于一般的践行课,它并不是强调结果,而是在研学过程之中孩子们的表现,怎么样在这个研学的过程之中培养这些能力,让孩子拥有自己的行动力,敢于去做,敢于去想,怎么样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就是研学的真正意义所在。</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研学,行走的课堂</font></b></h1><h3> 研学旅行是根据新课改精神,贯彻新课程实施要求,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创新举措,是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h3><h3> 研学不是享受,而是一种人生体验,是一堂“行走的课堂”,行走的课堂有生命的体悟、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有理念的传承、精神的孕育和人格的升华。</h3><h3> 对于孩子的培养,不应该放在温室之中,而是应该适当的放出来,让他们接收生活的洗礼,感受自然的馈赠,而不是在父母的怀抱里慢慢长大,过度的溺爱,反而适得其反。</h3><h3> 他们应该也渴望,试一试离开父母只依靠自己是什么感觉。</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研学是历练修行</font></b></h1><h3> 例如,亚里士多德11岁时即外出求学,一边周游各地,一边学习,掌握了很多书本外的知识。一代乐圣莫扎特6岁时就随父亲和姐姐周游欧洲,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旅行演出。</h3><h3> 还有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幼年丧母,从未进过学校,但很小却走遍了全瑞士,并到过法国很多地方,并结识了狄德罗、伏尔泰、孔狄亚克等启蒙思想家。</h3><h3> 近代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3岁时就随父亲到欧洲旅行,5岁到白宫晋见克利夫兰总统。</h3><h3> 华尔街金融霸主J.P.摩根从少年时代就开始游历欧美,广泛的阅历练就了他锐利而坚定的商业眼光。</h3><h3> 正是广泛的游学让他们有了精湛的学识和宽阔的胸怀。</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研 | 践行 | 学</font></b></h1><h3> 开阔眼界</h3><h3> 孩子的脑海里纯净洁白,如果我们向其中灌输的是美好,健康,快乐!他未来就会成为一个健康积极的人。如果我们教会他知识,技能,并帮助他配好开启创造力的钥匙,它就会是未来造福于国家和社会的的人才!</h3><h3> “任何一项与教育相关的事业我们都会全力以赴”!</h3><h3> 我们要教会孩子学习知识,从实践中印证知识,并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h3><h3> 我们要帮助孩子认知祖国的山河壮美,幅员辽阔,多彩多姿的民俗风情,悠久的人文历史…..</h3><h3> 还要带孩子去看我们的城市乡村发展得美好景象,让孩子从中了解我们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力量。让孩子从小在一系列美好见闻、阅历中培养出做中国人的自豪感。</h3> <h3>我们行之学要让我们的祖国未来——从小就接受理论和实践并举的教育体验。让他们成为不仅有理论知识,更有自主创造力的实践型人才!孩子们开心的笑脸,成长的收获,家长们的支持让我们精益求精,世界那么大,亲爱的孩子们,我们行之学想带你们去领略所有。</h3>

研学

孩子

旅行

知识

我们

从小

见闻

行之学

能力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