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之行3

Mozart

<h3>京都,绿得太彻底了,那个遮天蔽日的绿,浓得化不开。有一次,茶馆的服务员见我听不懂日语,就拿出一份彩页纸,上面写着“天下第一绿”。这样的绿,只有我们的杭州可以与之媲美。</h3> <h3>京都,真正的千庙之城。清迈有上百座寺庙,加德满都有两百多个寺庙,相对于京都的1千多个寺庙,都称不上千寺之城,只有京都,才是真正的千寺之城。</h3><h3>只要站到高处,就能见到绿树丛中的寺庙。</h3> <h3>正因为京都太绿了,容易迷失方向,所以,红叶和杜鹃不甘寂寞地把点点红色涂抹在绿树上面,就好像星星点点的火苗。</h3> <h3>日本旅游小说作家松本清张有一部小说《球形的荒野》,介绍了许多日本的寺庙,里面的第13章节细致地描绘了南禅寺,可以作为导览手册。我这次到达京都,首先去看看这位作家描绘的这座寺院。</h3> <h3>南禅寺</h3><h3>宽永五年,德川家康在最后的战役中剿灭丰臣家的伊势伊贺藩武士,于是他的名将藤堂高虎建造了这个门,来展示他们的胜利。这好像是京都的凯旋门。</h3> <h3>南禅寺三门构造为五间。三户、二阶、二重门;门顶为本瓦葺,高22米。如此宏大的木结构建筑即使在国内连现代的钢筋混凝土仿品也很少见,更不谈400年前的真身了</h3> <h3>三门的含义是表示佛法修行大彻大悟的三座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南禅寺的三门号称“天下龙门”,上层楼阁名为“五凤楼”。高22米,为日本三大门之一。</h3> <h3>这些巨大的木柱令人惊叹。罗马的万神庙门前的石柱曾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这里,宛然就是木制的万神庙的大门。</h3> <h3>上到楼上,一下子视野开阔,各个角度都能够极目而致远。古朴的木建筑,棕色的木料,有种柔和的感觉,但巍峨的气势,让人有种好像登上天安门城楼的感觉,而检阅的却是青山绿树。</h3> <h3>从巍峨耸立的三门楼上俯瞰郁郁葱葱的青山和星罗棋布的庙宇,还有远处的京都市。</h3> <h3>从打开的楼堂的窗户,可以看到楼堂供奉有藤堂高虎和德川家康木像及阵亡武士的牌位。但是更值得看的是药师如来和16个罗汉,还可以看到顶上的壁画(可惜内部陈列不允许拍照)。</h3> <h3>三门的西南侧树立着一只巨大的石灯笼。此物号称远东最大的石灯笼,是由战国大名佐久间政之供奉。</h3> <h3>围墙内有着小小唐破风屋檐的的小楼,那个院子是南禅院,据说之前是叫正因庵。在那个院子里逛,有种曲径通幽的韵味。</h3> <h3>而寺院的一侧,出现了罗马式的建筑,让人感觉好像到达了欧洲。</h3><h3>这就起1885年始建、1890年竣工的水阁路,是从滋贺县大津市琵琶湖引水到京都市内的线路。</h3> <h3>水路阁以红色炼瓦砌成,桥梁形状。作为京都市近代建筑的代表,与南禅寺古色古香的伽蓝建筑相映成辉。</h3><h3>水阁路的下面,游客在层层叠叠的拱型梁下面躲起猫猫,把年龄抛在一边了。</h3> <h3>斑驳的红上,青苔慢慢地延伸,不甘寂寞的小草,从砖缝里冒出嫩芽,为古朴的墙面,带来勃勃的生机。</h3> <h3>水阁路周围,各式不同的树木舒展着他们的枝头,画出美妙的线条。</h3> <h3>我特意走到水阁路的上方,见到潺潺流水仍在欢快地流动。</h3> <h3>然后,来到南禅寺的方丈园。</h3><h3>这个方丈庭园是日本经典的枯山水庭园。该园由日本战国末期的造园大师小堀远州主持设计建造。庭园位于方丈殿南侧,东西稍长,南北略窄,面积不大,只有约420平方米,布置看似简单却大有玄机。</h3> <h3>庭园东南角的石组是本坊庭园精华中的精华。六块山石分为前后两组,后排较大的三块靠近筑山墙;前排较小的三块位于苔原与白砂交界处。</h3> <h3>庭园的白砂梳理的图案是比较典型的起波式,象征动静莫测的大海。</h3> <h3>透过窗阁,观看着那白色的波涛,这细石的“大海”边坐下,聆听无声的海浪。感受一点禅意。<br></h3> <h3>身后就挂着《心经》。</h3> <h3>顺游廊转过方丈殿即进入小方丈庭园。小方丈庭园是更简单、更细致的枯山水庭园,也是造园大师小堀远州的作品。铺地的白砂整理的形状为涟漪式,也是大海或云海的象征。山石排列的图案为斜月三星,正好是汉字“心”的象形。</h3> <h3>让也在这翠绿的屋檐下静静地坐下。而身后的一间间屋子,却藏着132幅桃山时代的壁画,极大地滋润着眼球,借着画风的不同,称为仙鹤厅,虎豹厅,云水厅等等,可惜不好拍照,只能通过窗户欣赏这些杰作。</h3> <h3>从南禅寺出来,仍然是细水流淌,鲜花盛开的小道。</h3> <h3>哲学之道</h3><h3>沿着这小道,来到另一条小道。这就是著名的“哲学之道”。</h3> <h3>哲学之路是一条不过1米来宽的石板路,南北走向,长约1.5公里。因京都大学的哲学家西田几太郎经常来此散歩,思索人生哲理而得名,路旁的樱花树是画家桥本关雪夫人所赠,又称关雪樱。而这个时节,早樱早已落尽花瓣。</h3> <h3>而新的枫叶却要将红色涂抹到绿色的枝头。</h3> <h3>简单而朴素,甚至简陋的山野小道,甚至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才是真正能够让人平心静气的去处,只有心气平和才能体会到真正的景致。</h3><h3>虽然早樱已经散去,而晚樱却要为这里增添色彩。</h3> <h3>晚樱的花瓣渐渐撒落,就像一位仙女,用一只无形的手,一把把将花瓣撒到道路的两边。</h3> <h3>桥梁傍边,落花已经绘出了一幅画。</h3> <h3>这幅画吸引了路上的行人,她驻足下来,要拍下这一份美丽。</h3> <h3>这边的小道也让落花铺满了。</h3> <h3>而水中的花瓣,在慢慢地漂流到远处。</h3> <h3>散步在宁静的小道,清风微微地吹拂,落在地上的花瓣,像是在诉说春天的离别。路上的女孩,是否心怀着这粉红色的梦?</h3> <h3>如果说这条是哲学之道,还不如说是浪漫之道。连路边的的小店,也把商品摆放出田园的气息。</h3> <h3>哲学之道旁边有一些艺术学校,有两个男孩走来,路上挂着鲤鱼旗。</h3> <h3>原来,这是江户时期留下的一个习俗。5月5日将是男孩节,一面鲤鱼旗代表一个男孩。鲤鱼旗随风飘啊飘,祈祷着男孩健康成长。</h3> <h3>小道上时而有穿和服的女子走过。这种三国时代就传入日本的吴服,到了奈良时代,日本遣使来中国,又效仿隋的唐服饰发展起来的服饰,就我看来,就是那根腰带差别大,据说那是跟基督教传教士学的,便于里面藏钱包。但不能不说,和服比较汉服,魅力是在花色和图案上面千姿百态,就像身上披一幅画。因此,在这条道上,可以见到法国人,印度人,韩国人尽穿和服在那里散步。</h3> <h3>哲学之道的一端是银阁寺。真正的名称是慈照寺,位于京都左京区,是代表东山文化的临济宗相国寺派。</h3><h3> 银阁寺的“东求堂”建于1486年,“观音殿”(通常称为银阁)始建于1489年,是日本室町时代遗存的国宝级建筑。</h3> <h3>银阁寺</h3><h3>走进银阁寺,首先见到的是“向月台”。这是在江户时代后期成型的,其手法却非常现代,曲线与直线造型简洁。向月台的造型像是微缩版的富士山。据说夜晚,皎洁的月光会反射到银阁,和天上的月亮交相辉映。<br></h3> <h3>银阁寺有独特的枯山水、白沙做成的“银沙滩”,沙石在地上耙梳出优美的弧线。</h3> <h3>这个银色的沙滩还是突出地面的,漂亮的现在曲线还带着立体感。</h3> <h3>银沙滩的一侧是观音殿。建筑之优美,以其灿烂辉煌,成为我国唐朝建筑完美的现存版。</h3> <h3>银阁就是观音殿,是木造的二层式楼阁建筑,位于慈照寺(银阁寺)境内,在锦镜池的岸边方向朝东。</h3> <h3>银阁并没有贴过银箔,上层当初内外涂满了黑漆。相对于金阁寺的灿烂夺目,银阁寺更显得朴素自然,也符合日本建筑崇尚的幽寂空灵精神。</h3> <h3>东求堂和同仁斋,是一重入母屋结构,桧皮瓦,建于文明18年(1486年)。东求堂出自于“东方人,祈求向往西方的世界”,出自六祖坛经,同仁斋出自于“圣人一视而同仁”,那是韩愈的名言。可见,我们伟大的唐代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之深。</h3> <h3>日式园林很注意色彩的搭配,如果仅仅是绿色,就单调一些,当配上这些红色的槭树,就一下子生动起来。</h3> <h3>就如这些绿叶衬托的火红。</h3> <h3>银阁寺背靠青山,上到山上,见到美丽的观音阁,随着视线的延伸,古老的京都城在绿色的包围中,独显古都的魅力。</h3> <h3>历经了沧桑的人世,看破了繁华的落尽,在这宁静的楼宇边,回忆平静的尘世人间。</h3> <h3>平等院</h3><h3>去京都的游客通常会去一下附近的宇治,那里的抹茶非常有名。而宇治真正值得看的,是平等院。</h3><h3>走到平等院的门口,就是一大片紫藤映入眼睑,几乎所有的游客都会停下来拍照。</h3> <h3>进入园林的小径,一如京都的特点,典雅而秀丽。</h3> <h3>修剪成那个形状的一丛丛的杜鹃花,花朵正在不甘寂寞地冒出枝头。</h3> <h3>看一下日本的10元硬币,上面就是平等院最著凤凰堂。</h3><h3></h3> <h3>凤凰堂是日本早期木构建筑,是古代日本人心目中的西方极乐世界。</h3><h3>这个11世纪建造的寺院,在刚建成时,宽阔的寺内曾建了许多的建筑物。后来因为战火的蹂躏,大部分被焚毁。现在仅保存下“凤凰堂”、“观音堂”、“钟楼”。</h3> <h3>一旺清水围绕着小岛。岛上的阿弥陀堂名凤凰堂,源于凤凰涅槃的典故。凤凰堂为唐朝样式,平面和立面中轴对称,皆似凤凰;中金堂、翼廊楼,斗拱层叠,飞檐高翘,正脊雕凤,仿佛凤凰展翅,被奉为古建的经典。</h3> <h3>凤凰堂后架桥屋,中岛北筑小岛,两侧架以反桥和平桥,中岛南架小桥与北桥相呼应,形成十分完整的轴线布局。</h3> <h3>我数了一下左右廊桥的柱子,一边5对,另一边6对,实际上是不对称的。</h3> <h3>楼顶不是常见的鸱尾,而是一对金色的凤凰。我想,凤凰堂除了形状像飞翔的凤凰,那楼顶的凤凰也是得名的原因吧。</h3> <h3>真正的凤凰是十一世纪的,藏在这里,凤翔馆。这对精美绝伦的凤凰,被印在1万元日币的纸币上。</h3><h3>凤翔馆收藏了平等院的宝物,有52个云端飞翔的木雕菩萨,美轮美奂,可惜无法拍照,一定要亲自观看,才能体会其美。</h3> <h3>观音堂始建于13世纪。很有特色的是,观音堂门口是这个划船的观音,像是在向我们告别。</h3> <h3>晚上,回到住所附近的四条,沿鸭川的桥走去,熙熙嚷嚷行人,车辆川流不息。都市的热闹就出现了。</h3> <h3>仿古的建筑在灯光的投射下,告诉你古都经历的遥远的岁月。</h3> <h3>远方的游客等待着回到息歇的居所。</h3> <h3>正值日本年代交替之际,灯光下见到的“令和”的年号。</h3> <h3>四条附近的八番神社在路灯下显示出神秘的剪影。</h3> <h3>八番神社是祈祷婚姻最热闹的地点,意味着孤独的人终归会找到携手同行的生命之伴,而生命则会在历经千年的古都继续绽放光辉。</h3><h3>(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