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西河古镇”

“老陶说交通“

<h3>西河古镇</h3><h3>我离开芜湖近30年了,却不了解有这么一个古老的古镇,在朋友的邀请下我来到西河古镇,大约有80公里的路程,5月份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气候宜人,正合适春游,一小时的时间我们到达西河古镇,西河古镇位于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南,处于宣城市宣州区、芜湖市南陵县、芜湖县三地交界处。东濒弋江之水,西北与高兴、沈公行政村接壤,呈不规则长方形。</h3><h3>该镇面积约0.33平方公里,宁静而祥和。现有幸福、跃进、汤家棚三个居委会,共780户,1608人,</h3> <h3>走进古镇我感觉这个古镇陈旧,我寻找徽派建筑的感觉。它不像徽州的西递村,宏村,查济古村的设计建筑,我又在想这个古镇,为什么建造在这个位置,它一定有他的历史原因。</h3> <h3>  远在西汉时,小镇乃是湖滩,杂草丛生,人烟寥寥,水患严重,此处俗称“草头 湖”,当地有一庵堂建造于此,人们习以称“茶庵”,属丹阳郡宛陵县,随朝,改宛陵为宣城,始属宣城县;明、洪武年间,挑圩筑堤,百姓开始徙此安居,已成小 集镇,因其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h3><h3><br></h3> <h3>典型的徽商房屋大堂里面摆设很讲究的。一进大堂,有一个4水归堂的天井。天井用来晴天的时候阳光可以照射进来,下雨天的时候,雨水顺着天井流到屋内,叫肥水不外流,四水归堂。大堂的中间放着一个四方桌,桌子正中间放着一口钟,然后一边一面镜子,另一边是一个帽桶,也就是花瓶,花瓶式镂空的,上面有很多透气的孔。当主人回来时,脱落帽子扣着帽筒上可以透气。四方桌上放着这三样东西,钟,镜子,花瓶,叫终生平静。然而我今天在西塘古镇里面见到的却不是这么讲究,随便放放,房屋总体的建筑有徽派建筑的感觉。整个古城建筑设计不规范,后来我了解才知道它是沿着河边的走向而建筑的。</h3> <h3>当我走近一间古老的房屋参观时,却发现房屋内部结构不是很结实。总认为有倒塌的感觉,踩着地板四处发出响声来,阴森森的有点吓人,因为年数久了,建造都是采用木头榫头交接的,稍一受力四处就会发出响声来,像这样的老房屋里面一定会藏着蛇,黄鼠狼或者老鼠。</h3> <h3>徽派建筑的门头是有说法的,做官的门头像个官帽,做生意的门头像个元宝,门前的摆设也不一样。有的面前放一对大大的石头的狮子,还有的放一对很大的鼓钱币。当人们路过他家门前的时候,就知道这一家是做什么事的。西塘古镇各家门前却找不到这一种摆设。我判断历史上这个地方不会出现有什么大官。</h3> <h3>沿着古街,我一直向前走着,我来到一个港湾缺口处,就见到一条宽宽的大河,我知道这就是青弋江,古镇不规范的建筑就是沿着这条河边而建造的,这个地方就是当年的集散地,茶叶,毛竹,大米,各类商品就是在这个地方交易,所以这个地方就成了古镇集散地,也就叫着西河古镇。</h3> <h3>西河古镇,天然水运码头,古往今来商业极为发达,南来北往的商家络绎不绝。特色小吃也闻名遐迩,有近300年的历史,此处回味无穷,混饨、羊肉、蛋糕、油炸臭干 子、方片糕、青弋江小鱼等。</h3><h3>特色小吃,民俗风情。以及绿色生态旅游特色,政府也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加强软件建设,努力开拓市场,把景区建设成为 集古镇游览、特色小吃、沙滩游泳、休闲度假,弋江漂流,民俗风情与和平生态公园生态旅游及科普教育,珩琅山景区的佛教游等一体的旅游。</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