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转眼间,新中国成立70年了,时代给我们邮电女工提供了奋斗的舞台,让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能够为邮电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五一”节到了,我把镜头、笔端对准邮电女工,记录我们讲述的时代变迁,与美丽同行的动人故事。</h1><h3> </h3> <h3> 我参加工作是1979年,十九岁,正是花🌸季。</h3><h3> 一直羡慕的是当一名话务员。终于如愿以偿。</h3> <h3> 邮电局话务室全是人工接续,承载全县各个机关、农村的通信任务。</h3><h3> 话务室共六台机台,四台市内电话台,二台长途电话台,其中一个受理长途台,一个接续长途台,全是人工接续,话务班的几个话务员轮流值班,一个萝卜一个坑,有四班倒,白班、夜班、中班小夜班,二十四小时,守候在机台上,保证全县十八个乡,全县各个机关单位的电话及时快捷的畅通无阻。</h3><h3> 夜班,深更半夜还有管接航空飞机✈️经过凉城导航台的导航电话☎️,这个电话责任重大。还有各盟市各单位上传下达的电话会议,也是通过话务台转接。</h3><h3><br></h3> <h3> 1981年, 这是年轻的女子们欢送刘艳玲时留下的合影,那个时候女子们开始打扮了,还没时兴汤头发,爱美的我们就用炉钩子用火🔥烧热把前面的刘海卷卷,也挺美好。</h3> <h3> 1982年, 话务班的话务员欢送刘清枝留念,清枝遂丈夫调走,(现已作古),其中还有一位男孩吕和平,一个二十来岁的男孩子整天跟一伙女人打交道,现在想想也很不容易的。</h3> <h3>1986年,话务班又新来了,刘文利,崔秀云,温二兰,杨爱,柴翠平,肖二毛(也是男孩),增加了新鲜血液,在一起相互配合接通每一个电话☎️。</h3> <h3> 话务员最艰苦的是上夜班,尤其是当话务姑娘变成了话务妈妈,有了小孩,上夜班还得带上吃奶的孩子,跟上哄孩子的丈夫,拿上孩子的小被褥、尿布、奶瓶。真是全家总动员。</h3><h3> 话务员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再遇上排班正赶上大年的除夕夜值班,窗外是万家灯火,礼炮连天,鞭炮齐鸣,而话务员还得割舍下与家人团聚,守候在机台为用户接通每一个电话,电话声声祝福每一个家庭给过一个平安快乐年!</h3> <h3> 跟着妈妈上班的孩子。</h3> <h3> 跟着妈妈上班的孩子,学会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手托耳朵:“喂!喂!”</h3><h3> 学会的第一句话就是:“喂!你好!”哈!学成了话务娃娃。</h3> <h3> 那时候的过春节,话务员的女人们忙里偷闲地结伴到每一个人家里串门,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直到天黑才回家,真是乐翻了天。</h3><h3> 想起那时候真红火,过年真快乐。这是哪一年春节姐妹们的合影,几个话务娃娃也在其中,有我的女儿英英,宝霞的儿子正正,成连的女儿婷婷。</h3><h3> 哈!孩子们长大一些了,她们的妈妈也打扮的漂亮了。</h3> <h3> 结伴骑车去岱海,第一次学游泳,真开心!</h3> <h3> 有 十一个人,海边照相。</h3> <h3> 次这是十三个人,还有小毛的儿子佳宁。</h3><h3> 蓝天白云,啊!那时的天是多么的蓝!</h3><h3> 天蓝蓝!海蓝蓝! </h3> <h3> 那时候的劲头真足,尽敢骑自行车去温泉度假村,中午还到亚丽姐的婆婆家吃的饭。</h3><h3> 虽然累,也乐在其中,想想现在没有一个人能骑车去温泉了,也懒得去了,哎……拦芯的,没那股精神了。</h3> <h3> 刚过完春节 ,和我云姐照相馆合了个影。</h3> <h3> 清明节 上小山春游了。</h3> <h3> 清明时节,上小山登高远眺,山峦重叠,小草长出嫩芽,荡漾着春的气息,姐妹们陶醉在大自然春天的怀抱里。</h3> <h3> 1998年,在屈局长的带队去了桂林邮电疗养院。</h3> <h3> 去桂林这次还去了苏州,杭州,上海,北京共走了20天,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开心。</h3> <h3> 看小粉姐多年轻漂亮。那时候我是最胖时候,五大三粗的不好看。</h3> <h3> 这时候,跟着妈妈上班的孩子也长得和她妈妈一般高了。</h3> <h3> 这是邮电温泉度假村,开业时,姐妹们利用休息时间 ,义务为开业布置饭厅,洗碗、洗盘,檫桌椅板凳整整忙了一天到深夜,懂不得累,天亮了,还要合个影。</h3> <h3>这是夏天的美丽。</h3> <h3> 这是春天的妩媚。</h3> <h3> 四个人楼梯上,毛衣的颜色配好了:色彩艳丽。</h3> <h3> 邮电局营业厅门前合影。</h3> <h3> 春节过后,新开的一家照相馆照的。</h3> <h3> 这时候又调来张改英,她非常热爱文艺,这下又更红火了。</h3> <h3> 每到休息日,姐妹们轮流到各家吃饭,尝一尝各自的做饭的手艺 ,取一取各自的持家的本领,学到了手艺,增近了感情。</h3> <h3> 单位的企业文化有搞得轰轰烈烈,每到节日,举行歌韵比赛,舞会。</h3><h3> 我和张丽华对唱了《沙家浜》选段,我演沙奶奶,她演郭建刚,得到了大家的喝彩,获得了一等奖。得了个喝水杯,放到办公室,同事看到了开玩笑说:“这是沙奶奶的水杯”!</h3><h3> 这是刚刚纽完秧歌,表演完《大花轿》照的。</h3> <h3> 单位里的舞蹈队员。</h3> <h3> 单位里英姿飒爽的女民兵。</h3> <h3> 1998年,“三八”节,全体女职工合影。</h3><h3>女工增加了不少。</h3> <h3> 1995年,话务室人工机台全部换成了自动、半自动机台,工作人员节省不少,值机话务员也换成了年轻的小姑娘了。</h3><h3> 我们先调到册报室,册报室是我,张丽华,王云梅。</h3><h3> 后又因工作需要调到了营业室,我先是在营业前台受理电话☎️安装业务,那时候正是安装电话☎️高潮时期。每天收的电话初装费满满一抽屉,下班后,才能点钱交账,但没有出现差错。</h3><h3> 电话装机高潮过后,订报业务更新换代,手工业务换成了微机电脑程序,我和云梅姐又调到了订报台,俩人又重新开始学电脑💻程序,学拼音,学打字。</h3><h3> 哈哈!随着邮电事业的发展我们也学了,做全了。</h3><h3> 这是我们在营业室的五个人。</h3><h3><br></h3> <h3> 单位同事一身统一制服,在单位里。</h3> <h3> 这是话务员,册报员,机务员,营业员,送报员合影。</h3> <h3> 邮电女工自信、充实、激情洋溢,成了邮电系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们如火一样热情,如玫瑰一样芬芳,如晚霞一样绚丽,如朝阳一样活力四射。这就是最美的芳华!</h3> <h3> 邮电大院里的孩子,他她们的父母当年也是邮电工人。</h3> <h3> 当年的话务姑娘。</h3> <h3>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年,在“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作为一个在伟大中国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新时代的邮电人,特别是作为一个一名邮电女工,我深感荣耀与自豪。</h3> <h3> 1999年3月,凉城县邮电局全体职工合影。这是邮电局大家庭的最后一次合影。</h3><h3> 之后就分家了,分成了:移动公司、电信公司、邮政局。</h3> <h3> 分家后,我们分到了移动公司。</h3><h3>女得就有我们仨人:冯改鲜、刘文利、王成连。其余的女的邮政的,电信的,各奔东西。</h3> <h3>分到移动公司的我们仨人。</h3> <h3> 直到2018年,时隔二、三十多年,春节过后,老姊妹们都已退休,当年的话务姑娘,如今都变成了话务奶奶👵,话务姥姥啦,才在一起聚了一聚。</h3> <h3>老姊妹们欢聚一堂,话说当年,无限感慨,有说不完的话。</h3> <h3> 姐妹们:青山在,人未老。咱们定个时间再相邀!祝姐妹们身体健康,青春美丽,永远焕发青春!</h3> <h3> 如今改革开放40年过去了,国家发展越来越繁荣昌盛,我们这一代人虽然年龄大了,但爱美之心没有丢。我仍然喜欢做一个好看的发型、穿适合自己的漂亮衣服、保持年轻心态,跟随祖国的发展同步向前。</h3> <h3><br></h3><h3> 2019年“五一”节,荷塘水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