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训传天下 孝德立大善

长安居士

<h3> 古训传天下 孝德立大善 <br> ——训善村村名简析与传说 <br> 我的家乡训善村位于秦岭北麓距古城西安西南方22公里处的细柳塬上,这里双水(沣河、沣惠渠)相拥,园林花卉分布,田园景色不错;这里交通便利,县乡两道东西横贯,京昆高速斜穿而过;这里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人杰地灵,土地肥沃。传说清代末期慈禧逃西安时曾路过细柳塬说,硬雨不打细柳塬。的确是这样,一百多年来,这里几乎没有遭受过冰雹自然灾害,风调雨顺,真是一块风水宝地。 <br>  我们训善村就地处细柳塬的东北方向,是细柳塬的塬头,与四邻村庄相比,这里地势较高,站在我村的东北方向,还真有居高临下之感,环顾四野,临近村庄尽收眼底,一览无余。<br></h3> <h3> 关于我们“训善村”村名的来历,我知之甚少。经走访村中老人,翻阅史书典籍,查找相关资料,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训善村村名竟蕴含着这么丰富的内容和有趣的传说。 <br>  我们不妨先从字面上领略一下她的含义。 训善村,“训”,从“言”从“川”,“言”指劝说、说教,“川”本指归向大泽大海的水流。“言”与“川”联合起来,表示“用言辞劝教以使人心思归向大泽大海的水流顺畅流淌”。“训”,就是说教、解说、注释之意,即用通俗的话,解释词语的意义。“训”的本义是:用言语(贯通)使人心思如河流般流淌顺畅。因为“训”就是有道理包涵于其中的言辞,所以“训”也就可以代表一种典范、规范、前人践行成功的成果,如“训典”。训与典含义相同,都是成文的规范,“训”引申义:用成文规范或先例进行说教、教导。</h3> <h3>  “善”,从誩(读jing竞),从羊。会意字。吉也。其本义是像羊一样说话,有吉祥、美好、善良、好心、慈善、亲善、圆满等之意。从字形的演变看,“善”的古字形体是“譱”,上面一只“羊”,下面两个“言”,上从“羊”,下从二“言”,两个“言”字并列,这个古字读jing(竞),是争说、竟说之意。从全字的结体来看,以“羊”表意,以“二言”誩(jing)表音,有人人称道“羊”的驯良、美好的品性之意,所以“善”的本义是良、好、驯善,其后又引申出擅长、善于、赞许、容易、熟悉等等意思来。 “训善”,就其字面来讲就是用前人总结的训典、规范和成果,来教育、训诫子女一心向善,与人为善,尽孝尽善,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有孝心的人,也就是做一个好人。</h3> <h3>  那么最早是谁来教育民众的呢,是谁来向民众传善、讲善、立善进行教化的呢?这不得不从我们训善村村名的来历传说说起。</h3> <h3> 据说我们训善村建于唐代天复年间,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关于训善村村名的来历,众说纷纭。 <br>  一是“好儿村”、“训善村”说。清嘉庆《长安县誌》记名为训善村,村名以教育子女向善显著而得名,俗称“好儿村”。</h3> <h3>  关于这一记载,据村中老人说,与唐代名将徐茂公有关。相传唐代名将徐茂公老年周游我村,观我村地形地貌说,此地乌鸦、凤凰云集,乃凤凰宝穴,是祥和之地,死后定葬于此。后来他便常来我村,并对民众进行教化训诫,教育民众积德行善,孝德立善,要孝敬老人,尊敬长辈,做一个善人、好人。此后,村中男孝女贤,对老人孝敬,对长辈尊敬,且与邻村和睦相处,故外村人称“好儿村”,“训儿上村”。民国初年,进一步以“训儿上村”雅化为“训善村”(“训儿上村”读快时的儿话音即为“训善村”)。据说我村南门楼上的“自古训善”四个大字最早是由徐懋功题写的。 <br>  关于这一说法,可能有一定的真实性。在人民公社化之前,我村东北角城墙内确有一大冢。据村中老人说这个大冢就是唐代名将徐茂公之墓。另外,我村东北角城墙外还有两个大冢,据说是唐代武将刘洪基、马三宝之墓。马三宝之墓在解放前平毁,刘洪基和徐茂公之墓均在公社化后平整土地时夷为平地。</h3> <h3>  二是“杏儿村”、“杏张村”说。据《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记,我村清代一度称为“杏儿村”、“杏张村”,据说当时因村东、村南、村西都载有杏树,形成杏林、杏园,且村子坐北向南,村南地势较低,村东、北、西三方地势较高,形如簸箕口张着,故外人称之“杏儿村”、“杏张村”。 <br> 三是“hèr村”说。这是我们当地人的普遍叫法。“hèr村”是“好儿村”、“杏儿村”、“杏张村”读快时的儿话变音。三个字音读快了,就成了“hèr村”。另外“杏儿村”、“杏张村”中的“杏”,在长安方言中读“hēng”,在民间读快了也就读成了“hèr村”。从此“hèr村”这个村名就流传开了。 <br>  由此可见,上面三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在细柳周边,上了年纪的人知道“训善村”的人确实不多,但说起“hèr村”,几乎人人皆知。</h3> <h3>  但是,这种情形随着时代的变迁将不复存在。近两年的春节和元宵节期间,训善村老中青的男人们操起家乡锣鼓,在周边村庄、社区,敲响了家乡的威风锣鼓。家乡的锣鼓素有节奏明快催人奋进的特点,加上当代训善人的精彩演绎,家乡的锣鼓如脱胎换骨,焕发了生机。这些男子汉光着膀子,使出全身的解数,打起锣,扬起铙,敲起鼓,锣声响亮,铙声贯耳,鼓声震天,那声音直冲九霄,那气势直贯长虹,似千军万马奔腾而来,又似滚滚雷声轰鸣而去,可真是威震八方,名扬四海。从此,训善村的名字深入人心。</h3> <h3> 尽管训善村村名传说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这就是祖祖辈辈的训善村人传承下来的淳朴、善良的民风是相同的,传承下来的祖训是相同的,这就是:教育子女一心向善,积德行善,做一个善良的人;训诫子女尽孝尽善,孝德立善,做一个有孝心的人。这真是古训传天下,孝德立大善——自古有训善。</h3> <h3>搜集撰稿:长安居士<br>照片拍摄:长安居士<br>视频来源:训善群<br>特别说明:部分图片来自网络<br>美篇制作:长安居士<br>制作时间:2019050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