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三坊七巷

百合微语

<h1></h1><h3><b>  生命是场漫长的旅行,不论遇见谁,遇见哪里,都是一次美好的期遇!早就耳闻今年的五一有四天假期,我们四个小伙伴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想出去走走,去哪儿呢?</b></h3><h3><b> “去有福之州吧 !” </b></h3><h3><b> 身未动,心已远 ...</b></h3> <h3><b>  凡到福州的人,恐怕没有不去三坊七巷的。为什么?并不仅仅是因为它悠长悠长历史上曾有那么多达官显贵名人雅士在这里进进出出,也不完全是为了走马观花流览一下它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更不单单只是为了一饱口福品尝它的百种特色小吃,总之,有些隐隐约约说不明白的魅力在吸引着我们……</b></h3><h3></h3> <h3><b> 一条条细长的里坊街巷,手拉手圈起了660亩的天地,也牵拽住了一段历史时空。有滔滔闽江潮为证,林则徐、严复、林觉民、沈葆桢、林徽因、冰心、庐隐……一个又一个风流俊杰曾从这块弹丸之地走出,走向中国近现代舞台,灼灼其华万人景仰。而今的三坊七巷虽经过修缮,但仍然保持着旧日的风貌,三五步就有一块镌有“XXX故居”的巨大石碑,让人肃然起敬!三坊七巷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都有各自的灵魂,那砖瓦缝中分明透着一种陈年的书卷气...</b></h3><h3><b> 站在观景台,俯瞰三坊七巷全景:坊巷纵横,白墙青瓦,结房精致,匠艺奇巧,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在这里尽情彰显,闽江文化的荟萃在这里淋漓绽放,不愧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b></h3><h3></h3><h3></h3><h3></h3> <h3><b>  而三坊七巷最热闹繁华的莫过于南后街了,它是三坊七巷的中轴街肆,青石板铺就的路面,仿古的亭台楼阁,店家酒肆林立两边,古朴的建筑,泛着明清两朝旧时光的痕迹,大红灯笼高悬店前,悠悠的古韵在这红火的灯影下摇曳成一路的繁华...</b></h3> <h3><b>  迈着悠闲的步伐,我们随着熙熙攘攘的游人,穿梭在街市中。南腔北调,摩肩接踵,和着街边百年老店中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叫卖声,谱成了一曲热闹而又祥和的繁华盛世之音,回荡在街市的上空。看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人,排排坐在小店中,长条凳上,稀里呼噜地吃着福州小吃,鱼丸、肉燕、锅边、热腾腾的汤汁,飘着诱人的葱香。袅袅升腾的汤气,氤氲着张张饮食男女的脸,如上了胭脂水粉般,泛着淡淡红晕,显得丰润、惬意而满足。这些小吃也许并不见得好吃,但在这里品尝的是一种热闹,一种心情。你会觉得生活其实便是这样,固定模式的生活中,自己要懂得弹奏些小插曲。这些小插曲,会让你按部就班的生活路线迤逦出一道别样的风景!</b></h3><h3></h3> <h3><b>  时近中午,我们一行人沿街迤逦而行,不经意来到一间挂着"闽八味"招牌的店铺里坐下,来到福州,怎能少了福州的本帮菜呢?佛跳墙是必吃的,鱼丸也是不可不尝的。当服务员端来青花瓷碗中漂浮着的鲜嫩爽口的鱼肉小吃,一下子就勾起了人的食欲,早已饥肠辘辘的我们拿起勺子大快朵颐,哇,满嘴飘香,当我们把整碗的鱼丸汤送入肚子后,虽然腹中已饱,心里𨚫意犹未尽,"再来一碗"的欲望依然在骚动……</b></h3><h3></h3><h3> </h3> <h3><b> 路过一家店铺“猫的天空之城”,店中的手抄、插画、绘本、明信片、风铃和一些女孩的小饰物牵住了我们的目光,也触动了心底处某一根柔软的心弦。走进店铺中,手抚着店中这些古朴、精致、典雅的,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小物品,心中弥漫着丝丝的柔情,似水涟漪……少年时,我是多么地喜欢这些东西,觉得一个女孩,就要与这些东西缱绻一生,温柔我的时光。后来不知怎么了,走着走着,竟与这些东西走散了。今日的遇见,恍若他乡遇故知,真让我又惊又喜!</b></h3> <h3><b> 三坊七巷的美景是看不尽的,三坊七巷的美食也是吃不完的。忽然,小店外青石板路上传来悠扬的吉他声,原来是俩位年轻的男孩,手拿吉他在街头卖艺,或许他们不是卖艺,只是想给这涂满历史痕迹的小巷平添几许现代时尚的元素,一曲《成都》让我们不由得驻足痴迷,那歌声明朗清澈、萦绕于心...</b></h3><h1><br></h1> <h3><b> 漫步在三坊七巷幽深的青石板路,仿佛在时光的长廊里穿行,仿佛走进了风烟弥漫的历史画卷,一条条小巷、一户户人家、一扇扇窗棂,仿佛都在静静地诉说着风云变幻,似乎这里的每个小巷、每条石板路、每堵马头形的白围墙、每一座被岁月风雨浸润洇染过的老屋院落都是有生命的,徜徉其间,人的心灵缥缥缈缈,从今走到了古,又从古回到了今,一个个悠远动人的故事回荡在耳边……</b></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