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坊十三巷

99阳光先生

<h3>八坊十三巷</h3><h3> 八坊十三巷是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首府临夏市。</h3><h3> 临夏古称河州,知道河州的人,还会知道临夏市内的回民又称“八坊人”。“八坊”和“河州”同时成为了临夏的别称,而八坊十三巷便是河州民族风情的古街区。</h3><h3> 从唐朝至今,围绕着八座清真寺形成了八个教坊、十三条街巷,故称为“八坊十三巷”。它融合了回族砖雕、汉族木刻、藏族彩绘,集民族特色、休闲旅游、绿色生态、人文科教为一体,呈现出穆斯林的生活画卷,是河州民族民俗文化名片,民族建筑艺术“大观园”。</h3><h3><br></h3> <h3><br></h3><h3>八坊十三巷</h3><h3> 早在唐朝就有大食(今沙特阿拉伯)、波斯等国商人和宗教人士在八坊一带来往经商、传教和定居,逐步修建了伊斯兰教的八座清真寺及其教坊,形成了一个“围寺而居、围坊而商”穆斯林聚居区,因此得名“八坊”,含有“教坊”和“番坊”之意。</h3><h3> 据史载,从元朝至元十年(1273年)建起了第一座清真寺——南关清真大寺。到清初,在南关内外,先后建立了八个清真寺,便有了“八坊”(者麻提)之说,清朝后期虽然清真寺增多至十几座,但是习惯上人们将这片地方还以八坊相称,八坊这一名称的确有了几百年历史。</h3><h3> 最早的八坊具体地点在临夏市南门广场红水河以南,三道桥以北,东自上二社以西,西至西巷以东的这片回民聚居区。以后的八坊扩大到小西关一带,南关、前河沿、大小西关等。</h3> <h3>八坊十三巷</h3><h3> 八坊民居多以四面合围、对称封闭式的小型四合院为特征。这种四合院有大有小,依据主人家的经济实力而定,而且大都讲究中国传统的建房方位--坐北朝南,修有三间堂屋(上房、正房),两侧各修有耳房,院子的东西两侧分别建有厢房三间,实际上是一明两暗,中为阳,两旁为阴,也有修南房的。在房屋建筑中讲究对称、均衡格局。一般百姓居民多居住小独院,有四合、三合、二合式的,只有少数富裕人家还建有偏院、车马院或一进数院式的,犹如一幅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在人们眼中渐次展开,置身其中,细细欣赏,方能领略其中清雅韵致。</h3><h3> 八坊十三巷汇聚了名扬天下的临夏美食,游客可尽情品味。主要特色美食有:河州包子、东乡手抓、筒子肉、发子面肠、酿皮子、凉粉、甜麦子、白斩鸡、油香、馓子、果果、锅盔、老炒面、炮仗面、牛肉面、搅团、散饭、东乡土豆片、糖瓜、三炮台。</h3> <h3>公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h3><h3> 东公馆是临夏闻名遐迩的古建筑,就河州砖雕、木刻、彩绘的集大成者。它是解放前“西北三马”之一的马步青为其修建的公馆别墅,因位居市区东面而称为东公馆。</h3><h3> 马步青,字子云,祖籍今临夏县漠泥沟,解放前曾先后任-第八战区第四十集团军副司令、骑五军军长、甘新公路督办、柴达木屯垦督办、蒙藏委员会委员等职,人称“马督办”。其统治势力曾达到青海及甘肃武威、临夏等地,财大势重,是甘肃马家集团中的中坚人物。</h3> <h3>刘家峡大桥</h3><h3> 刘家峡大桥为折达二级公路控制和重点工程,为跨越刘家峡水库黄河支沟而设。</h3><h3> 刘家峡大桥采用536m单跨桁式加劲梁悬索桥, 临夏侧边缆跨度148m,兰州川侧边缆跨度138m,桥梁全长568m。</h3><h3> 目前来说,它是西北地区跨度最大、最高的桥!</h3> <h3>  罗家洞位于刘家峡镇黄河南岸的赤崖山腰,是一处开凿于高崖绝壁的佛龛,明代就有了。十余龛的崖口皆为悬空式檐阁,斗拱飞檐,十分壮观。</h3><h3> 寺周围风景有“案山耸翠”、“肉身古佛”、“黄河倒流”、“天马倚峰”等。我虽是一个过客,是在回来的路上,看到了它的雄伟,耸立在悬崖峭壁的丹霞地貌之中!</h3><h3> 真让人留恋、真让人浮想连篇……</h3> <h3>临夏老八坊俏皮话语录 </h3><h3>1、是沙有个是沙里,尕大有个尺码里 </h3><h3>2、人比人是木活头,驴比骡子是木驮头 </h3><h3>3、喝了杂割吃麻花,行着行着找麻大 </h3><h3> 4、牛哈麒麟猪哈象,懒汉婆娘养大将 </h3><h3>5、大懒使小懒,小懒使了个白斗脸</h3><h3> 6、一海压一海,皮海压麻海(海是鞋的意思) </h3><h3>7、宴席场、埋集场,瞅媳妃地好地方 </h3><h3>8、不说个节地驴哈,还说别人的桥塌 </h3><h3>9、母鸡叫鸣着驴改地,尕娃们说话是怪捉气 </h3><h3>10、瞌睡醒是自醒里,旁人叫醒是愣枕里</h3><h3> 11、瘸子的勾子—— 错跚过料 </h3><h3>12、豁豁擤鼻子—— 唾哈了</h3><h3> 13、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是由不得自家,刀子拿来头割哈,不死了就这个唱法是</h3><h3> 14、月婆放屁,晕天晕地! </h3><h3>15、鸭子的爪爪—— 联手 </h3><h3>16、手榴弹擦勾子——危险动作 </h3><h3>17、癞蛤蟆过门槛,又咚钩子又碰脸 </h3><h3>18、想哈地油馍馍,来地地球多罗 </h3><h3>19、见佛是拜里,见管是赖里;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哈阎王说胡话</h3><h3> 20、有牙齿地木锅盔,有锅盔地木牙齿 </h3><h3>21、墙上抹鼻子,滑滑擦擦 </h3><h3>22、喇嘛串地麦子,炫黄炫割 </h3><h3>23、癞蛤蟆背刮刮叉,杀气动圆着里</h3><h3> 24、光头上地筛子,明摆着里 </h3><h3>25、三间房子里挂棒槌,有求个人着摔着里 </h3><h3>26、靠屁着吹火,耽搁哈滴里 </h3><h3>27、苍蝇落着屁上——蹬空了 </h3><h3>28、老哇晒粪--- 嘴拉直播 </h3><h3>29、玻璃窗子上地苍蝇,有光明木前途 </h3><h3>30、人老心不老,树老根不老 </h3><h3>31、麻子照镜子——点加乱着哩 </h3><h3>32、尿泡打脸---- 骚气难闻 </h3><h3>33、尕媳妇拿钥匙---当家不做主 </h3><h3>34、叉叉裤里放屁、走地着两岔里</h3><h3> 35、各有各的心病哩,睡着被窝里哏哏哩</h3><h3> 36、大河滩里打江水,尕十字里卖凉飞</h3><h3> 37、尕碟子里倒水,一清二楚 </h3><h3>38、猫踏梁衬,一脚一个窟窿 </h3><h3>39、吃饭借背篼,讨火做诱头 40、害卡狼里尿尿,三分钟的热气 </h3><h3>41、一蹶两巴掌,打成个尕活尚</h3><h3>…… (太多了,就选这四十一条吧)</h3> <h3>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h3><h3> 自隋唐以来,洛阳牡丹甲天下。每年四月牡丹花开,千万游人从各地赶来观赏牡丹,争睹国色天香。</h3><h3> 牡丹和武则天有这样一段故事。有一年隆冬大雪飘舞,武则天在长安游后苑时,曾命百花同时开放,以助她的酒兴。百花慑于武后的权势,都违时开放了,唯牡丹仍干枝枯叶,傲然挺立。武则天大怒,遂命人纵火烧之,并将烧焦之牡丹弃于洛阳邙山沟壑中。那些被烧焦的牡丹得到洛阳邙山水土滋润,居然重生。人们欣赏此花傲骨,称其为花中君子。</h3><h3> 其实,武则天非常喜欢牡丹,她当皇帝的24年在洛阳渡过,洛阳的水土培育的牡丹花大花艳,甲于天下。</h3><h3> 这个故事里的牡丹就是洛阳红,以洛阳命名的牡丹,这个牡丹品种从唐代流传至今,适应洛阳环境,开花早,成片开花,在洛阳街边公园非常常见。现在流传至华夏大地的各个角落,每年四月下旬到五月上旬,全国各地竞向开放,供游人观赏!</h3> <h3>  游览途中,还看到了正在建筑的、叫不上名的空中大桥——简直把桥通到了天上,那气派、那场面,说也没法说…</h3><h3> 还有公路两旁的丹霞山势、古河州民居的建筑风格。</h3><h3> 从山岭俯瞰了刘家峡宏大库区的景象及库区中的游轮、快艇和捕鱼的小船,也见识了西渡口公园的美景以及罗家洞的奇观…</h3><h3> 真让我赏心悦目——感觉到“景点的美,还不如游途行进中,看到的大自然的壮美”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