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i>【分分小命根】</i></b></h1><p class="ql-block"><b><i> ~酒翁~</i></b></p><p class="ql-block"><b><i> 你可能不知什么叫“大寨工分”。</i></b></p><p class="ql-block"><b><i> 秋天的时候我们来到了山村小孤家。山是五色分层,村边田地里一片金黄,距收割的日子还需几天。刚出校门的知青们还不社会是怎么回事,进村第二天就上工了。</i></b></p><p class="ql-block"><b><i> 第一次劳动是修公路,劳动的工具是铁锤和钎子了,东山脚下的公路已基本成形,但按要求还需拓宽许多。我们的工作就是在岩石上打眼放炮,抡大锤的工作很好学,剩下的就是卖力气了。</i></b></p><p class="ql-block"><b><i> 那时我们还没有意思到是在用劳动去换取报酬以养活自己。</i></b></p><p class="ql-block"><b><i> 庄稼已到了收获的季节,每个人定做了割稻的弯镰刀,打草的草镰,还有一把打柴用的柴刀。小孤家村平地水田里种水稻,坡地种的是玉米,高梁,黄豆和谷子。收割作物的工作比较好学,应该称作简单劳动,当然一些小技巧也要掌握。割高梁要晃,不然就要耍叉。割稻子陇长,一定要有耐力,不能落在后面被人说笑,那叫做“端锹把”。最要命的是割谷子,陇短,就一个字“毛”,短距离冲刺,到了地头多少只眼睛看着你,看谁最后一个“直腰”。</i></b></p><p class="ql-block"><b><i> 月末了,小队部的屋子里炕上,地下挤满了人。队长一讲话才知道这是关乎每个人命运的会议,叫评“大寨工分”。队长拿着花名册依次喊出人名,就会等待有人喊出你的评分等级,决定你命运就在第一个声音说你是几等,你就是几等,因为没有人敢去纠正。最高一等记十分,二等八分,三等七分,代表了一个人的劳动成绩,同时也是秋后算账的依据,小队会计会当场记录在案。</i></b></p><p class="ql-block"><b><i> 经历了几次评分,知青最高的只能是“二等”,还有就是“三等”与农家的小孩子一样等级。经历了自然会有得应付的办法。</i></b></p><p class="ql-block"><b><i> 在社员眼里鏟地是技术含量最高的农活,恰逢“青黄不接”的季节,新粮没有下来,陈粮已经没有多少,口粮不足,人们的体力也是不佳。知青在点里吃饱了饭,来到地头,打头的会依据出工的人数选择在中间开始鏟地,两个体力好的知青贴在打头组长的两侧紧追不舍,锄板就在组长的脚下晃。</i></b></p><p class="ql-block"><b><i> 评分等时刻到了,喊到知青的名字,知青就先喊:“一等”,然后就是一段沉默,队长又会念下一个名字,会计就会把你的成绩记录下来。知青们大部分都是一等工分。这次会议以后社员出工的人也有了变化,十四,五岁的孩子也出工了,人称“半拉子”,评工分时也是一,二等。</i></b></p><p class="ql-block"><b><i> 知青的本意是争口气,社员考虑的是一年的收入分配。这时我们才意识到“分分小命根”的含义。年终分配的时候小队的分值由去年的(1.20元/每十分)降到了(0.8元/每十分)。</i></b></p><p class="ql-block"><b><i> 地没有增产,“窝头”还是那样大,分窝头的人多了。记得我在农村两年劳动的结余是三十七元整。</i></b></p><p class="ql-block"><b><i> 山还是那个山,水还是那个水……。</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i> 酒翁 2014.8.24晨</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