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耶路撒冷,依然匆匆一瞥

泸江晚秋

<h3><b><i><font color="#ed2308">图文原创:泸江晚秋 若网取则说明</font></i></b></h3><h3><b><i><font color="#ed2308">体裁:旅行笔记 配乐:Snd Angel</font></i></b></h3> <h1><font color="#b04fbb">. <b> 前 言</b></font></h1><h1><br></h1><h1>年前,本人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b>“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都在耶路撒冷。”</b>查百度,知其出于犹太名著《塔木德》。甚为惊奇,于是决定亲往旅行感受;于是,2019.4.19.至4.29.经过努力与准备,晚秋来到以色列,这个陌生的国度。</h1> <h1>耶路撒冷,对部分中国人如我而言,是个神秘并恐怖之地。神秘,因为这里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教合一的圣地。各教及至多国都强调自己是这片土地的主人,所以四千年来,激烈的纷争不断。据统计,这座城市,曾37次被埃及、波斯、希腊、罗马等征服,18次被夷为平地,血腥残暴,统治者亦不断变换,并且至今常有流血事件,故觉“恐怖”。</h1><h3></h3><h3><br></h3><h1>1948年,联合国宣布犹太人复国,首都定于特拉维夫;然而,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用武力征服耶路撒冷后,1980年宣布它是以色列“永远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1988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也宣布这里为该国首都。2017.12.6.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承认为以色列首都,曾掀起轩然大波。</h1><h3><br></h3><h1>目前,耶路撒冷为以色列控制。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其为世界遗产。</h1> <h1>其实耶路撒冷市并不大,人口80万,面积为126平方公里,有老城新城之分。而各国各教派纷争的老城,面积仅为一平方公里。然而就是这一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却拥有1204个犹太会堂,158个教堂,73个清真寺,令人瞠目结舌。</h1><h1><br></h1><h1>下图即是耶路撒冷老城全景,在清晨阳光的朗照下,它确实很美丽。</h1> <h1>这个老城,被一条高14米宽2.5米的石头城墙环围,有12个各有来历的城门。其中西南侧的锡安门,便是1967年,以色列攻打,巴勒斯坦坚守,激战了六天六夜的地方,被称为“六日战争”,最后以色列军队取得了胜利。</h1><h1><br></h1><h1>请看下图(网取),如今的锡安门,仍然弹痕累累,是永远的历史见证。</h1> <h1>上文曾言耶路撒冷老城为三教合一之地:三教均承认自己是亚拉伯罕后裔,都奉耶和华为至高无上的神,而细节则有许多不同。</h1><h3><br></h3><h1>犹太教,创建于公元前15世纪,信仰上帝“耶和华”,奉经书《旧约》,只收纳犹太人为信徒。重要的节日为逾越节,住棚节等。</h1><h3><br></h3><h1>基督教,创建于公元一世纪,信仰上帝耶和华,并信耶稣是上帝之子,即“圣子”,信耶稣是弥赛亚(救世主),奉经书《旧约》、《新约》合之为《圣经》,接收各国笃信者为教徒,故信徒至今达23亿,为世界最大教派。重要的节日为复活节、圣诞节等。</h1><h3><br></h3><h1>伊斯兰教,创建于公元7世纪,信上帝安拉(有人说即是耶和华,因译音不同),默罕默德为其先知,奉经书《古兰经》。重要节日是开斋节、古尔邦节等。</h1><h3><br></h3><h1>三教历史上为争夺耶路撒冷纷争不断,然目前尚能和平相处。请看下图,老城现分为四个居住区:阿拉伯区(最大)、基督区、犹太区、亚美尼亚区(亦信基督),各自尚安然。到此旅游,一般还是安全的。</h1> <h1><font>.</font><font color="#167efb" style="font-weight: bold;">第一次进圣地:拜谒基督教“苦路”</font></h1><h3><br></h3><h1>“苦路”,即基督教圣子耶稣被抓蒙难,身负沉重的十字架,被罗马士兵押送,最后至刑场的沿途道路,有14个停留处,称14站。基督徒至此朝圣,称为“拜苦路”。</h1><h3><br></h3><h1>2019.4.21.当我们到达这里时,天气突然雨与晴几分钟内不断交替,地中海狂风劲吹,十分寒冷。</h1> <h1>沿着狭窄的石砌街道,导游带我们来至<b>苦路第一站</b>。这里当年是罗马总督府,现为一所小学校。</h1><h3><br></h3><h1>《新约》说童贞女马利亚感圣灵而怀孕,生子名耶稣,故称圣子,其母称圣母马利亚。耶稣30岁后开始传教,他带着12门徒,于传教过程中使死亡的少女复活,使颠闲、驼背、盲目等各种病人得到治愈,曾用两条鱼、五张饼解决了五千人的饥饿,并随时传播道义。比如众所周知的:“爱自己也爱敌人”、“人家打你的脸,你将脸另一面也给他”……因此,信徒愈来愈多。</h1> <h1>耶稣带着他的门徒,来到他生活多年的耶路撒冷城传教,因触犯了犹太教上层人物权威,他们用30舍克勒,收买叛徒犹大,以“煽动”之名抓捕了耶稣,并怂恿当时的统治者罗马总督彼拉多,判处耶稣有罪。</h1><h3></h3><h3><br></h3><h1>但杀人如麻的彼拉多,开始觉耶稣无罪,准备鞭打释放,最后迫于犹太教领袖的坚持,宣布耶稣有罪,并判处钉十字架死刑。</h1><h3><br></h3><h1>苦路第一站,便是耶稣被判有罪的地方。</h1> <h1>第一站对面,<b>为苦路第二站</b>,耶稣在这里受到罗马士兵鞭打与嘲笑。“犹太王”应戴橄榄枝冠的,士兵们却让耶稣戴上了带刺的荆棘树枝冠戏弄他,耶稣被扎得满面带血。</h1><h3><br></h3><h1>在耶稣停留的一至九站,墙上均有标示数字的圆形铜牌,站附近,常建有教堂。此处被鞭打图,便拍于小教堂。</h1><h3><br></h3><h3>说明:为节约版面,本人将二者作拼图展示,之前其后亦是。</h3><h3></h3> <h1>沿路店铺琳琅满目,觉与苦路悲凉的气氛极不协调。后方知,苦路主要位于如今的穆斯林住宅区,也就不足为奇了。</h1> <h1>见一处房门开着,悄然窥视,原来是一位阿拉伯人的家,似乎是客人来访,与主人拥抱的情景。</h1> <h1>向前拐弯处,<b>为苦路第三站</b>:耶稣在这里第一次摔倒。木制的十字架,因应当能承载人体,很大很沉重,所以累得耶稣跌倒。</h1><h3><br></h3><h1>下方为一小教堂,不少信徒在此伏地参拜。</h1> <h1>在第三站隔壁,<b>便是苦路第四站</b>:耶稣在这里遇到了自己的母亲。圣母玛利亚与耶稣紧紧相拥,心如刀绞。</h1><h3><br></h3><h1>这儿有个较为宽敞的小庭院,院内建有教堂。</h1> <h1>继续向前,我们到达了<b>第五站</b>:耶稣至此,疲惫之极,用一只手扶墙,留下手印。一位路人西蒙要求为耶稣背十字架,但凶狠的士兵不允许(有说允许)。许多人排队,等候亲抚圣迹。</h1> <h1>穿行几十米,至<b>苦路第六站</b>:一个名叫维罗妮卡的女人为耶稣擦拭带血的面颊。那块擦脸的布后成为圣物,据说保存在意大利都灵。</h1><h3><br></h3><h1>旁边即是维罗妮卡的家,现成为修道院。</h1> <h1>向前为<b>苦路第七站</b>:耶稣在这里第二次跌倒,再一次被鞭打。这里当年曾张贴耶稣获罪的告示。</h1> <h1>至<b>第八站</b>: 耶稣在此看到许多妇女为他失声痛哭,便安慰他们,不要为他哭泣,要为你们自己和自己的女儿哭泣,因末日将到了。</h1><h3></h3> <h1>这是<b>苦路第九站</b>:耶稣第三次跌倒。前方即属于基督区,可以看到圣墓大教堂的圆顶。</h1> <h1>苦路一站至九站,为耶稣身负沉重的十字架,于地面街道,一步步走向刑场的受难之路,大概一公里左右。<b>后面十至十四站,则在圣墓大教堂发生。</b></h1> <h1>正值中午12点,教堂传来清亮雄浑的钟声。</h1> <h1>圣墓教堂,又称“复活大教堂”,耶稣坟墓所在地,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基督教大教堂之一。位于以色列东耶路撒冷旧城。圣墓教堂是耶稣基督遇难、安葬和复活的地方。</h1><h3><br></h3><h1>其原先,这里本为一片空地,至高处为他各各山。耶稣在此遇难后,公元四世纪初,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海伦那太后巡游至此,下令在此为耶稣建造教堂,曾被毁后又重建。</h1> <h1>路遇许多朝拜者,手中持棕榈枝,到圣墓大教堂参拜。据记载,耶稣进耶路撒冷城时,人们用棕榈枝铺地,欢迎圣子的光临。</h1><h3><br></h3><h1>下图为一基督教长老,手持棕榈枝去参拜的情景。</h1> <h1>今天恰值复活节,即耶稣被钉死,三天后复活的日子,午饭后我们赶到这里,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天空晴雨依然交替,有人说真是耶稣蒙难,人们亦遭罪啊。</h1><h3><br></h3><h1>广场右侧台阶,<b>为苦路第十站</b>:因耶稣衣服质地良好,士兵们在此剝其衣,并纷纷争夺。</h1> <h1>在此排队达一小时之久,因教堂内正举行复活节仪式。不时有信徒从入口处出来,至仪式完毕,神职人员出现,我只能通过拥挤的人群,看到几位黑衣人的头顶。😴</h1> <h1>忽然,我被人群簇拥前进,终于进了圣墓大教堂。它很宽大、精美、金光闪闪,有两层楼,并且四周有许多小教堂。</h1><h3><br></h3><h1>教堂的每一个钉子,每一块石头,均为财产记录在案。基督教有七个教派,许多年来,各派为争地盘、财产互不相让,乃至1920年两位教士被杀。现规定各派所属维持原状,但不知何故,教堂的钥匙由一位阿拉伯望族管理,每天早晨,由其开门。</h1> <h1>苦路十一、二站,即是两幅壁画。<b><font color="#010101">十一</font><font color="#010101">站</font></b>,耶稣被钉十字架,下面有十字架插孔,人们抚摸哭泣。实际情况是钉于他各各山至高处,耶稣与两个强盗一起受刑。</h1> <h1>苦路十二站:耶稣气断身亡。圣子上午被钉于十字架,当刽子手钉毕将十字架直立时,耶稣血流如注,至下午三时,方断气。</h1> <h1><b>苦路十三站</b>:耶稣被信徒从十字架上取下,放于一块长石板上,右侧他的母亲伏拜哭泣。</h1><h3><br></h3><h1>殷红的石板(图取于网),沾满了圣子的鲜血,人们纷纷在此膜拜,并用手抚摸。</h1> <h1><b>苦路十四站</b>:耶稣墓,也是耶稣三天后复活的地方。墓不大,两米宽。据传,这里原本是贵族约瑟夫购买的墓地,当年他因敬仰耶稣基督,而把自己的墓地捐献出来埋葬耶稣。</h1> <h1>墓,就在上图这两个神职人员的下方。那天人们层层排队等候下去参观,谁知轮到我和同伴司马时,一位壮硕无比的神职人员,把司马一手抓住,弃置一旁,我则被推入人群。</h1><h3></h3><h3><br></h3><h1>此时,人群层层把我俩围在其中,浑身不得动弹。而我旁边,一位当地中年妇女,每隔一两分钟,便大声嚎叫,声音极为恐怖。我担心出事,便使劲全力,一点点往外挤。终于出教堂,我长长地舒了口气。此情此景,终身难忘。</h1><h3><br></h3><h3>此耶稣墓图为网取。</h3> <h1>真是一条苦路,出得雅法门,一树紫荆花怒放璀璨,略微释放了我沉重的心。觉无论如何,生活是美丽的。这便是本人到达以色列的第一天。</h1> <h1><b><font color="#167efb">第二次进圣城:拜谒哭墙、清真寺</font></b></h1><h3><br></h3><h1>本人这次出行为约旦、以色列之旅,在三日约旦之行后,4.25.跟随团队,第二次又走进耶路撒冷老城。 </h1> <h1>. (1)犹太人哭墙</h1><h3><br></h3><h1>从狮子门,进入哭墙一一犹太人的精神家园,较为方便。狮子门,因门两侧各雕刻有两只石狮而得名。</h1> <h1>步入哭墙,我立即被眼前热烈而虔诚的景象所吸引。苦墙位于犹太区,又称西墙,是耶路撒冷旧城古代犹太国第二圣殿护墙的一段,也是第二圣殿护墙的仅存遗址,长约50米,高约18米,由大石块筑成。</h1><h3><br></h3><h1>犹太教(Judaism)把该墙看作是第一圣地,教徒至该墙必须哀哭,以表示对古神庙的哀悼并期待其恢复,基督教徒也至此哭拜,所以称“哭墙”。</h1> <h1>哭墙现用一墙隔为两半,左侧进男性,右侧进女性。</h1> <h1>这是一段惨痛的历史。公元前十世纪,所罗门在此一一耶路撒冷锡安山,建起犹太教第一座圣殿,宏伟华丽。但后被巴比伦人付之一炬。其次公元前五世纪,犹太人又建造了第二圣殿,可是公元70年,又被罗马人焚毁。整座殿唯剩下一段,即今日之哭墙。</h1><h3><br></h3><h1>两千年来,犹太人流离失所,散居世界各地。尤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特勒纳粹分子屠杀600万犹太人民,引起世界人民强烈痛斥。</h1> <h1>每逢节假日、安息日,犹太人民来到哭墙,怀想历史耻辱与苦难,纷纷痛哭,令旁观者也心碎哀伤。</h1> <h1>男士要求头戴白帽,即便旅游者,也发一白纸帽戴上称“基帕”。因为犹太人觉得这里的天上,就是耶和华居住的地方。以头对天,为大不敬。</h1><h3><br></h3><h1>有许多信徒,因难以挤近,而静读《圣经》。</h1> <h1>人们至此,一边痛哭,一边将事先写好心愿的纸条,塞进哭墙石缝之中。据说因纸条太多,每天工作人员进行清理,取下掩埋土中。</h1> <h1>犹太教分为三个派系,其中经典犹太教,称作“哈瑞迪犹太人”(Haredi),最为传统保守,他们信仰摩西,在服装上亦严格遵守旧俗。<br></h1> <h1>一般的犹太教徒,衣着上不过分强调。然经典派犹太教,看,他们的着装与众不同:白衬衣黑西装,头戴值千元美金的黑皮帽,头发胡子不能剃掉,而使两侧鬓发长成螺旋形飘逸的弹簧状,十分引人注目。</h1> <h1>犹太民族十分讲求洁净,进哭墙前,必净手。据导游说他们进口的任何食物,必须经过验证,这一点,中国难做到。</h1> <h1>经典犹太教人士,目不斜视,旁若无人,不苟言笑,行色匆匆,但若问路,也会暂停告之。</h1> <h1>据说1600万犹太人中,哈瑞迪有70万。他们不吃猪肉等多种食物,不工作,不纳税,亦不服兵役,不看电视,但用电器,如手机,并且不限制生育,每天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念经文祷告。生活由以色列政府补给,是政府不小的负担。</h1><h3><br></h3><h1>也有不穿黑衣,着米色服装的哈瑞迪。女性须着长衣,不露小腿等。</h1> <h1>我正严肃站立,不妨身边两位哈瑞迪经过,被同伴抓拍。有趣,经典犹太教人士,是不与世俗同框的。</h1> <h1>因曾有一位犹太先祖与埃及黑人通婚,故犹太人中也有黑皮肤教徒。</h1> <h1>人多虽杂乱,现场保卫人员也不少,因之秩序井然。</h1> <h1>. (2)伊斯兰教清真寺</h1><h3><br></h3><h1>那天,本人无意间拍图一张,今日细看,原来下面是犹太人哭墙;而上方即是伊斯兰教圣地:圣殿山,著名的金顶清真寺,就座落在这里。<br></h1><h3><br></h3><h1>难怪,双方纷争若此!</h1> <h1>圣殿山之金顶清真寺,又称圆顶清真寺,呈八角形圆顶,据说寺内有一巨石,就是先知穆罕默德,一夜间乘天马自圣地麦加至此,“夜凌登霄”,与真主对话之处,故为圣地。约旦国王候赛因卖掉一处房产,在寺圆顶上覆盖24公斤黄金箔片,金光灿烂,为耶路撒冷老城最引人注目之处。</h1> <h1>何为“夜凌登宵”?传说一天先知默罕默德梦受真主之命,连夜骑行至耶路撒冷,踩一块巨石升天,与安拉对话之后,在此建圣殿。由此,使得这里成为穆斯林除麦加、麦地之外的第三圣地。</h1> <h1>圆顶清真寺,非伊斯兰教徒禁入。门口有检查的守卫,须会背《古兰经》某段,方允许通过。</h1> <h1>阿克萨清真寺,又称蓝顶清真寺,是伊斯兰第三大圣寺,平日礼拜在此。建在原犹太圣殿教堂残存基墙上。犹太人认为此处正是第一和第二圣殿原址,故纷争不断。本人遥见,下图网取。</h1> <h1>我在城外拍的下面这幅,不知是否。</h1> <h1><b><font color="#167efb">第三次进圣地:自由行橄榄山等</font></b></h1><h3></h3><h3><br></h3><h1>我们这个团队,住宿主要安排在巴勒斯坦伯利恒市。巴勒斯坦与耶路撒冷只是一墙之隔,由伯利恒至耶路撒冷,可乘公交车,30多公里的感觉,两美元车费。</h1> <h1>四月二十七日,团队安排自由行,一行五人,决定三进耶路撒冷。上得231路公交车,恰遇一位神职长者。同伴司马与其用英语问询,长者很耐心,在近40分钟的车程中,回答了我们许多问题。直至下车,还特别指路叮嘱,谢谢!🙏🍎</h1> <h1>. (1)橄榄山</h1><h3><br></h3><h1>上得因遍植橄榄而得名的橄榄山,耶路撒冷老城全景奇美地呈现在眼前:蔚蓝的天幕下,一幢幢米色的房屋密集排列,中间圆顶清真寺金光闪亮,古老城墙之外,一条公路两侧绿树成荫。而位于我们眼帘之下的,则是许许多多的长方型坟墓。</h1> <h1>这些坟墓,价格昂贵。均为犹太教墓区。这是为什么呢?</h1> <h1>原来,犹太教、基督教等,皆宣传末世观。即世界有未日,地球会毁灭。当世界末日到来,弥赛亚(救世主)便从天上下到凡界,来拯救信徒。下图中即为著名的金门,它一直关闭。当世界末世到来,金门大开,弥赛亚就会由此,带人们(包括死者)飞升天堂。难怪这里有那么多的坟墓:方便。</h1><h3></h3> <h1>听导游介绍到这里,我不禁思起2012.12.19.所谓世界末日之说。那天,有朋友专门打电话与我告别,据说这天耶路撒冷金门外到处是帐棚。人们在惶恐地等待升天,可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h1> <h1>橄榄山有不少教堂,上图为天主教堂,基督教派之一。因金顶似洋葱形状,俗谓“洋葱头教堂。”</h1> <h1>万国教堂,为多国捐助而建。</h1> <h1>👇主哭耶京堂。传说耶稣在此预感其后的不幸而哭泣,此教堂造型似一滴眼泪,耶稣的眼泪。</h1> <h1>下图为圣母安息堂,圣母玛利亚离世后,在此安息。</h1> <h1>下图即是耶稣与门徒最后举行晚餐之地,不似达芬奇那幅名画《最后的晚餐》有桌椅,中间摆一树枝示意。</h1><h3><br></h3><h1>也就是在这里,耶稣的门徒犹大,为了30舍克勒(导游语,有说金币),以吻耶稣为暗号,出卖了耶稣。</h1> <h1>卡西马尼园这8棵三千年的橄榄树,见证了历史,据说耶稣受难前,来过这儿。</h1> <h1>下得橄榄山,多见以色列女民警。铿锵玫瑰,耶路撒冷一道美丽的风景。</h1> <h1>. (2)以色列博物馆</h1><h1>从橄榄山下到公路,我们打车至以色列国家博物馆,20公里的样子,的费120谢克尔,合240人民币呢,其实不需的。在耶路撒冷新城,沿路街道宽阔,房屋整齐,可惜车速极快,图片难拍。<br></h1> <h1>以色列国家博物馆,世界著名,里面很大,藏品丰富。但由于时间紧,又无导游讲解,大概急急的转了一圈,拍几幅图作罢。</h1><h3></h3> <h1>感觉古代的中东女性,很会装扮自己。</h1> <h1>这些织物造型美观,质地优良。</h1> <h1>下图为死海古卷博物馆外型,沿石阶而下,古卷展于馆内,不允许拍照。</h1> <h1>而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死海古卷》。远在第一世纪以前大约一百年的时候就被藏在死海西北的山洞中,此地离耶路撒冷大约只有十五、六里的路,1947年春天,被一个牧羊人在死海附近的山洞里发现,即最古老的犹太文献手稿,现今被称作《死海古卷》。这次偶然发现,成为本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死海古卷不仅有重要的文化科研价值,并且也部分地解决了《圣经》有关争议。</h1><h3></h3> <h1>. (3)耶路撒冷老城游</h1><h1><br></h1><h1>时间已至下午,在大马世革门,几人商议,决定再进老城,逛一逛集市,重新回顾耶路撒冷。</h1><h3><br></h3><h1>大马世革门,为耶路撒冷最繁华的门,因通向大马世革方向,故命名。</h1> <h1>这天是犹太教逾越节最后一天,街道上人群非常拥挤,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冲入其中。</h1><h3><br></h3><h1>“逾越节”,见《旧约》书云,公元前十五世纪时,耶和华见犹太人在埃及受尽折磨,于是让犹太先祖亚伯拉罕告诉人们,在房门涂羊血作标志。夜间耶和华在埃及上空<b>穿越</b>,凡不涂羊血的埃及人家长子,便被屠杀。逾越节是犹太人最重要的节日,相当中国的春节。</h1> <h1>老城集市非常热闹,许多商店商品吸人很球。沿路亦有许多咖啡馆,觉布置都像山洞中一般,充满神秘的气息。</h1> <h1>夕阳西下,游人依然拥挤不堪。我们听从一位犹太籍导游指引,由城内侧面小街,回到大马士革门乘公交车回伯利恒。</h1> <h1>由于我一人先行坐公交,下车至酒店概有两三百米路。伯利恒阿拉伯人一家,见我方向迷惑,便不厌其烦,送我一直到达酒店。十分感动,友情铭记永远。祝好!🙏🍎</h1> <h1>而当我进入酒店,丰富的晚餐已经开始。出游以色列、约旦、伯利恒多天以来,食物皆品种多多。肉类、奶类、糕点类、蔬菜类、水果类,自助餐任选。有些吃不惯,不过沙拉类,至今怀念。</h1> <h1>下图夕阳下的耶路撒冷老城全景,为美友游云拍摄,籍此回味无穷。世界“九分美在耶路撒冷”吗?此话自是犹太人爱家乡的夸张。然今日一行,觉这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老城建筑古典风情,人文故事魅力无尽,当地百姓生活富足,还是美的。只是几千年历史,血雨腥风,令人沉痛,也算是凄美吧。</h1><h3><br></h3><h1>耶路撒冷,几日相遇,你,会是我永远的牵掛!</h1><h3></h3> <h1>. <b><font color="#ed2308"> 结 语</font></b></h1><h1><br></h1><h1>耶路撒冷老城,就在我三次匆匆一瞥中,完满地划上句号。匆匆一瞥,自是走马观花,但总算对之前空白,有点点儿填充,也就不虚此行。</h1><h3><br></h3><h1>有关这一地区,知识浩如烟海;小城故事,多如牛毛,遗憾,只有待日后逐渐丰富了。</h1><h3><br></h3> <h1>希伯来文“耶路撒冷”,本意是“和平之城”,可是,三千年来,这里的杀戮、战争从未止歇过。我们今天到此一游,感受到的是宗教思想纷繁下的和平气息,但人们都知道,这和平之中,潜藏着杀机。</h1><h3></h3> <h1>中东地区的人民,渴望和平。1992年担任以色列总理的拉宾,曾是六日战争的指挥。但他看到一幅阿拉伯男孩仇恨眼晴的图片后,幡然悔悟,由此倡导和平。<span style="font-size: 17px;">1993年9月,根据“以土地换和平”原则,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勒斯坦领导人</span>阿拉法特签定了有关和平的协议,世界人民称颂。</h1><h3></h3><h3><br></h3><h1>可是,拉宾总理的这一作法,遭到了犹太极右翼分子的强烈仇恨,一位25岁的犹太青年阿米尔,于1995年11月4日的夜晚,在特拉维夫的和平广场,总理拉宾进行了他人生和平演讲结束时,从很近的地方冲入,开抢杀死了这位和平卫士,举世震惊!</h1> <h1>2019.4.26.我们来到了简洁的特拉维夫拉宾广场,深切悼念这位世界和平奖获得者,热泪盈眶。请看下图3个点:最下为杀手位置,最左为拉宾总理位置,右为保标位星。之间只有一步之遥!</h1><h3><br></h3><h1>导游说,因以色列没有死刑,杀手阿米尔被判终身监禁,至今关在牢中。当时一位犹太女人疯狂地爱上了他,当局只有批准二人结婚,后竟然生一男孩,真是咄咄怪事!</h1> <h1>受尽苦难,命运多舛的犹太民族,阿拉伯民族啊,晚秋,一介普通的中国公民,通过此行见闻,唯祝巴以冲突和解,中东地区安宁!🙏🙏🍎🍎</h1><h3><br></h3><h3>约6500字,冗长之作,谢谢收看!🙏</h3> <h3><b>  泸江晚秋 2019.5.3. 初稿于昆明</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