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有些人有些事,以为早已遗忘,没想到,只是尘封。从来不曾想起,也永远不会忘记!</h3> <h3> 看到军乐团群里我们年纪最大的娇芝姐所发相册,以往的美好一下子全涌上心头!</h3> <h3> 最初答应参加军乐团,是老公支持,我自己也确实爱好,要不十几里地呢?我还真没决心天天跑。</h3> <h3> 在杨楼西边那个“聚缘”家宴城里,我结识了众多姐妹。可能是知道我有音乐基础,把唯一的大萨克斯给了我。不负众望,我学的的确很快。为此,我也付出了不少心血。萨克斯大,我手小按键吃力,最初那两个月正好是假期,我练的也努力,有一段时间,我手用力过度,大拇指连筷子都拿不住了,嘴唇和大拇指内侧也磨出了一层茧子。</h3> <h3> 可能是对于新事物的好奇,那一段所有人都很努力。参加军乐团的也大都是杨楼街开店做生意的,所以从大街上经过,到处都是各种乐器的声音。我倒是好说,那一群连一点音乐基础都没有的半老娘们,硬是死念着1234567一点一滴学起。听说有哪一个因为记不住谱子,在家气哭了,慌的老公急忙劝:别哭了,咱不学了。哭过,不服气,继续学,直到学会。那时的努力程度真的是令人感动。</h3><h3><br></h3> <h3> 最令人敬佩的是家住汝州的张同志,那两个月每天早上四点从汝州骑摩托车五点到杨楼南干寨,玩到七点再骑到汝州!天天如此,风雨无阻!那种热情以后还会有吗<br></h3> <h3> 我学过乐理知识,学起来自然是快了许多,加上我音乐方面本就有点天赋,那个庙下来的教我们乐器的那个老师就很惊奇。因为不管他吹什么我总能跟上,只不过稍错半秒钟吧,不留心的话,还以为我们是齐吹呢?他不信,还专门试过。当然他吹的是军乐团特色,铿锵雄壮但不委婉,很容易辨别。如果是小超吹,我就不易模仿了,滑音太多,悠扬动听,就是不好听出是哪个音。</h3> <h3> 小超是个多面手,唢呐,笙,大号,小号,萨克斯啥都会,遗憾的是不识谱。戏曲里那么长的戏他都是死背下来的,怀疑,如果他当初要好好上学,他这么聪明的人,一定会大有作为的。所以他的歌,大都是听来默记在心中的。有时会找我给他唱谱,他学的很快,一两遍就能记下来,比我强多了!</h3> <h3> 那时都很勤奋,下午练,早上时再上南坡那个干涸的水库里练,一天两趟,十几里路,一个假期就是那样过来的。</h3> <h3> 学会十几首歌后,又开始练队形,方队,三角形队,穿插变换,程聚老师七十多岁的人了,还是那么认真。天天陪我们上坡训练,真是辛苦了!</h3> <h3> 军乐团刚开始时其实还是很不错的,人也都能吃苦。一个个身穿戎装,精神抖擞,天南地北到处窜,近处的自不必说,洛阳,登封,郑州也没少去,真开了眼界。各地的揽锅菜吃了个遍,见识了形形色色的新人,领略了各地不同的风俗。现在想来,真开心!</h3> <h3>行进间路鼓</h3> <h3>最早的一次早上4.30就开始集合发车,一群人在车上你一句我一句比唱大戏还热闹——本来,这里面有一半子人就是戏班上的!都是些三四十四十多岁的老娘们,说起话来肆无忌惮,荤素不忌,老师没办法,也插不上言就只有笑着叹气。司机和仅有的几位男士装没听见,我是向来不插言的,我脸皮虽厚但还抵挡不住这原子弹级别的轰击!</h3> <h3>行进途中欢歌笑语!</h3> <h3>看谁的声音大,练狮子吼!</h3> <h3>英姿飒爽的伪军人!</h3> <h3> 老师爱玩,闲暇时也带我们出去旅游,我很少参加,去都是一天,不想老请假。只有周末时的两次我去了,南街村,香山寺,平顶山河滨公园,宝丰的什么庙记不清了,人多就是图个开心!</h3> <h3> 我们军乐团的组织领导者程聚老师,我们的一切都是他教的,乐理知识,队形变换等,七十多岁的人了,退休金一月好几千,天天跟着我们东奔西跑。用他自己的话说,只是为了开心,没有他就没有军乐团!</h3> <h3> 我们的一号美女,指挥员。都说指挥员是最重要的一个人,理应吹拉弹唱啥都会,但实际上,我们的指挥员一个完整的曲子都记不全,能听懂的大概就是大鼓的重音了吧!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美好合作了好几年。我们学的并不复杂,她只要看着大鼓就行了!</h3> <h3>绿树红花相映,半老徐娘亦美</h3> <h3> 小超,军乐团里唯一一个全能型人才,啥都会。程老师年龄大休养之后,他成了我们的新团长!他人帅嘴甜,幽默风趣,有他在一起,笑声不会断,他就是我们的开心果!</h3> <h3> 敲大鼓的这位,全团活动哪次都不能缺席的人。初练大鼓那一个月,瘦了将近二十斤,惹得很多人后悔不及,错失了减肥的大好机会!为人忠厚热心,平时相处任劳任怨宽容大度,是真正的老好人!</h3> <h3> 都以为打镲简单轻松,其实这是最累的,不能歇一下,好几斤重的东西,初练时手腕都肿了,我是坚决不摸这东西的,既累又没技术难度!</h3> <h3>一起游玩香山寺!</h3> <h3>嵖岈山探寻西天取经历程!</h3> <h3>游玩南街村植物园</h3> <h3>香山寺前留影纪念</h3> <h3>几人合影,就我威武雄壮</h3> <h3> 河滨公园花开富贵,水流无声。</h3> <h3>相遇是缘,同行是缘,缘来缘去缘如水!</h3> <h3>那时就有腿疼的毛病,老想坐下来歇歇!</h3> <h3> 因为有工作,所以每次出来都是偷偷摸摸的,幸好每次都是半天,不耽误下午上课。尽管如此,还是被校长知道了,找我们谈话。校长是个中规中矩的好人,我也体谅领导的难处,尽量低调点,少出去,成绩考好点。可能是出去转转心情舒畅,那二年成绩格外好,快成了第一名专业户了,那年教一班语文两班生物,结果期末统考语文全镇第一,生物第一第二,把第三甩开了好几分。只要不耽误教学,领导们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不管我那么多了,我真幸运!</h3> <h3> 这几位就没那好运气了,除了周末,他们基本上不能参加,军乐团的顶梁柱啊,就那么给封杀了。不知现在想起他们的领导会是啥心情,非得把人捆学校不可吗?请别的假可以,这假一律不准。不喜欢这么认真的领导,还是我们的领导好!</h3> <h3>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相反,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群人满足于现状,失去了继续努力的动力。加上这样那样的原因,军乐团人数越来越少。而我,也离开杨楼来到市区,慢慢的就也失去了联系。没有新的任务,自己一个人练实在没劲,乐器放家落了厚厚一层灰尘,水平也日益下降。那次打电话收乐器说是维修,我心里明白,只是个借口,但也没有问。乐器归还之日,也没有留恋,不玩了,就该送还了!</h3> <h3> 一转眼又是几年,轻易不再回老家,与那一班姐妹也失去了联系,那一段军乐团的时光以为早已属于过往。没想到看到照片,一切都又重现。那一段时光,真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