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张首晟

Lei Che 柳蕾

<h1>春末夏初,告别雨季。离开去年十二月一日他在旧金山告别这个人世的日子过去整整五个月了,“感恩你来到我们的生命中”-张首晟追思仪式在5/1下午斯坦福大学教堂举行。</h1> <h1>家属特地要求大家衣着鲜艳明亮,开开心心地和他告别。下午的追思仪式来了近千人,有从世界各地赶来的同学同事。复旦大学特意派出外联处的章晓野等三位老师参加了仪式。</h1> <h1>五月的阳光从教堂的五彩玻璃窗里照射下来,唱诗班清亮干净的歌声穹顶上回荡,这里见证了他最精彩的人生,三十二岁的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和青梅竹马的妻子,一对优秀的儿女在这里渡过他们每一个圣诞佳节,现在他的亲朋好友们也在这里送别他。</h1> <h1>感恩他来过。</h1> <h1></h1><h1>学校的副教务长Rabbi 致开场白,她是讲得立意最高的一位,在讲话的结尾,她引用了张教授母校复旦大学的寓意来给生者以生命的希望:日月光华,旦复旦兮。黑夜过去黎明到来,明明相代。</h1> <h1>诺贝尔奖获得者,前能源部部长朱棣文作为招张进斯坦福的前老板也发布了他的追思感言。张教授的同事,学生,朋友,他的三位直系亲属都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展示给我们一个更立体的张首晟:他是温情默默的丈夫,和妻子幼儿园就认识,鹣鲽情深三十年;他是一个美食家,坚持用蛋黄加沙拉油自制上海土豆沙拉酱;他是个宠女儿的爸爸,为了女儿的演讲可以推掉所有会议;他是好脾气的同事,教孩子滑雪;他是负责任的爸爸,和朋友一起征战各大游乐场,从不叫苦叫累。</h1> <h1>追思仪式上,没有那些似乎可以名留青史的丰功伟绩,没有人提诺奖,院士,功臣,计划,没有区块链,大数据,没有基金和投资,大家记得的都是这些小小的温馨时刻,暖心画面。</h1> <h1>1978年,中国刚刚开始打开闭关锁国近三十年的沉重的国门,面对世界,一个十五岁的惊才绝艳的少年进了复旦,开始他的走向世界的征途。2018年,中美关系四十年蜜月之后又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上,而这位五十五岁的科学家却没有打败忧郁症,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死亡不是生命的对立面,而是它的一部分”,他一定是生前承担了比死亡更深重的痛苦,才以此求得解脱。</h1> <h1>情深不寿,慧极必伤。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是好,终是了。</h1> <h1>追思仪式五点结束,人群慢慢离开教堂,我开车校园内转得迷路,上了Sand Hill Road 又被堵得寸步难行,感叹这片硅谷的象牙塔也不免沾染了滚滚红尘的烟火味啊。远处斯坦福钟楼悠远的整点钟声敲响,希望无用而自由的灵魂终于可以在这块“自由的空气在飘扬”的地方清清静静地做他喜欢的物理研究。</h1> <h1>安息吧,学长🙏</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