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必争之地九门口长城。

见贤思齐

<h3>  </h3><h3> 你知道九门口长城吗?你到过九门口长城吗?它没有八达岭长城的雄伟壮观而名扬天下,也没有山海关“天下第一关"的美名,但它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1月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正式验收为世界文化遗产。<br></h3> <h3>  </h3><h3> 九门口长城外景留影。</h3> <h3> </h3><h3> 此照片为九门口长城景区门楼。</h3> <h3>  </h3><h3> 九门口长城座落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李家乡新台子村境内,距山海关10公里,全长1704米。其南端起于危峰绝壁间,与自山海关方向而来的长城相接。自此,长城沿山脊向北一直延伸到当地的九江河南岸,建起规模巨大的过河城桥,以此继续向北逶迤于群山之间,“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中流“。便是人们对九门口长城的形象描述。</h3><h3> 图片为九门口长城远景照片。</h3> <h3>  </h3><h3> 九门口长城是九江河上的过河桥,在百米宽的河道上,用巨大的条石砌起8个棱形桥墩,形成9个水门,城桥上部是高峻的城墙和九江河两侧的城墙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br></h3><h3> 图片为九门口长城的近影。</h3> <h3>  九门口,古称一片石。明代以前就是京奉之间的交通要道。在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将徐达奉旨修建九门口长城,修建后,一片石关被九门口关所代替,成为关内外交通要塞的重要门户,历史素有“京通首关"之称。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被称为“十门少一门,门门断人魂。想要出一门,十人九断魂"。当地老百姓的说法就是“雁过拔毛"的地方,是兵家必争之地。</h3> <h3> 笔者站在城墙上。</h3> <h3>  建在城墙上的台子叫敌楼,也叫敌台,是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修建。</h3> <h3> 走进敌楼去探个究竟。</h3> <h3>  原来这是守卫长城的士卒们遮风挡雨,居住和储存武器弹药的地方。</h3> <h3> 笔者前往另一个制高点战台走去。</h3> <h3>  这里是战台也称敌台,每台设百总一名,专管调度攻打,五台一把总,十台一千总。使敌矢不能及,敌骑不能近。</h3> <h3> 九门口长城遗址(一)</h3> <h3> 九门口长城遗址(二)。</h3> <h3>  九门口长城遗址(三)。从照片上看,长城从九门口开始,一直顺势山脊延伸到山海关方向。</h3> <h3>  我站在长城上,往下一看竟是河北省境地,近在咫尺,仅一“墙”之隔啊(辽宁省与河北省交界处在这里是以长城为界)。</h3> <h3>  长城内侧的景色也很漂亮,但属于河北省境内。</h3> <h3>  站在城墙上往下一看,一排排房子座落在那里。那里是河北省境内,据说现在居住那里的人们是修建、守护长城的后裔,是当年随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从浙江来到这里,先是修长城后是守长城,至今仍是长城的守护人。</h3> <h3> 笔者正在和长城守护人交谈。</h3> <h3>  远处有一棵松树的高台为明朝守将吴三桂的点将台。</h3> <h3> 此处这片阔地为“一片石“古战场。</h3> <h3>  史书记载,明祟祯十七年(1644)四月十三日,李自成、刘宗敏亲自统领农民军一一大顺军前往山海关,随行的有明朝太子朱慈烺和吴三桂父亲吴骧等人。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的大顺军与吴三桂于一片石进行恶战,大顺军有十万兵马,吴三桂兵马约有五万,二十二日上午吴三桂军渐难支撑,大顺军从内侧攻占了九门口城关,吴三桂请降于清兵多尔衮,当时多尔衮所统清兵七、八万人分三路攻关,但久攻不下。遂派奇兵由暗道(长城隧道)直扑城内,形成了对李自成大顺军的内外夹击之势,多尔衮乘势命八旗骑兵冲锋陷阵,终使李自成的大顺军败北,大顺军死者数万。这就是堪称近代早期,东亚大陆的巅峰之战,这就是历史有名的“一片石”大战。</h3><h3> 这次大战其意义就是决定了日后数百年来中国的格局。</h3> <h3>  说到隧道还要回到明太祖洪武年间,大将军徐达奉旨修建九门口长城,长城峻工以后,徐达将军根据九门口险要的地理位置,设计一条从长城内侧校军场,不经九门关口,秘密直通关外的山中隧道。这条座落在长城下面的隧道全长1027米,这条隧道共有三个出入口,一个出入口直对点将台,一个出入口面对一片石开阔地,一个出入口直通关外。</h3> <h3> 这是一个长城隧道的出入口,直对校军场的点将台。</h3> <h3> 这也是长城隧道的出入口,它面对“一片石”开阔地。</h3> <h3>  这是长城下面隧道直通关外的出入口。也是当年“一片石"大战,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夹击李自成大顺军的入口。</h3> <h3>  </h3><h3> 笔者的身后是长城隧道的简介,摆放的物件等都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发九门口长城时挖掘出来的铁炮、石炮、青花瓷碗、大缸等。反映了明代军事防御情况和军士驻守长城的生活。</h3> <h3> 这是开发九门口长城时挖掘出来的炮车。</h3> <h3>  我从直通关外的出入口进入隧道,里面感到也比较宽敞。</h3> <h3>  隧道内有29个大小岩洞分别为钟室、茅房、禁闭室、中军室、存粮库、伙房、水井房、练功房、碾房、佛室和山神祭拜等洞室。暗道中可以屯兵驻扎约2000余人,洞内设计了排水系统和通风孔以保证驻扎在洞室中的士兵活动自由,洞内水井里的水清澈见底水质甘甜。</h3> <h3>  大钟为驻扎在隧道里士卒们的传达信息的重要工具。</h3> <h3> 这是长城隧道内的饮水井。</h3> <h3> 这是长城隧道内的碾房。</h3> <h3> 这是水牢。</h3> <h3> 这是长城隧道内的关公像。</h3> <h3> 这是隧道内的粮仓。</h3> <h3> 这是禁闭室。</h3> <h3> 铜锣室,铜锣为传递信息的工具。</h3> <h3> 驻扎在隧道内士卒的休息室。</h3> <h3>  这里是伙房。</h3> <h3> 炮阵。</h3> <h3> 爬完九门口长城,再穿越长城下面的隧道,回身来到这里。一看身后的群山峻岭,山下的一片开阔地(一片石),以及长着松树的点将台,真是彰显了九门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军事重地的险要。我想这里不仅发生了1644年的决定中国走向的一片石大战,也发生了1922年至1924年的两次直奉战争(吴佩孚直系和张作霖的奉系战争),双方战死者达一万余人。1948年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也曾浴血奋战九门河谷。这些古今战场轶事,才使九门口长城具有其兵家必争之地的特色,而更加闻名。现在这里已是旅游景区,在参观了九门口长城以及景区周边的美丽景色时,更不要忘记中国的历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