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在这春意盎然,万物竞长的美好时节,西城实小读书节又与大家一学期一度的相约,这次已经是第五届了!</h3><h3><br /></h3><h3><br /></h3> <h3> 我们携手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一起看,"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一起听,"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起叹,"曲水流觞,人生蹉跎";一起吟,"韶华婉转,苍凉光荣";一起诵,"少年中国说,民族中华魂"……</h3> <h3><br /></h3><h3> 淡淡书香意,浓浓古风情。中华上下五千年,无数荣辱悲欢。先人凭借智慧凝结造就的中华灿烂文化,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穿越千年,穿越风雨,只为与你相遇</h3><h3> 借本届读书节的主题"诗词永流传书香润校园"让我们在西城实小花开四季的读书节舞台上,再一次来感受,中华文化的璀璨辉煌!品味诗意人生,看四季风光!</h3><h3><br /></h3> <h3> 厚重的西城实小,幽兰的书香气息,诚邀您和您的孩子一起领略文化之美。</h3> <h3> 本次读书节开幕式到校的应邀嘉宾有:县教研室中学部语文教研员陈凯老师;西城实小阳光校区部分教干;我们学校部分家长朋友。 </h3> <h3> 唐代诗人李白《将进酒》中"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千两百年的诗句现在读来,依然让人血脉偾张。诗人如椽巨笔下喷涌而出的跌宕起伏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震动古今的气势和力量,这就是中国古诗词的魅力。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和大家一起展开一场诗词之旅,去重温那些历久弥新的经典诗句,我想这样的温故知新可以拂去我们记忆上的灰尘,而古代文人的情怀和智慧也同量能点亮我们的智慧和生活。人生自有诗意,来吧一起喊出我们本届读书节的口号:</h3> <h3>本届读书节口号:</h3><h3><br /></h3><h3>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h3> <h3> 第五届读书节将为我们西城实小的校园读书活动再添亮丽的一笔。。</h3><h3> 至此西城实小第五届"诗词咏流传,书香润校园" 校园读书节开幕式正式开始。</h3> <h3> 仪式进行第一项: 冯兰校长 致辞</h3><h3>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h3><h3> 冯校长在致辞中这样说;中华经典,这世世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血脉里,塑造着我们的容貌,淬炼着我们的思想,从今天开始,借读书节的锲机,就让我们在诗词的舞台上,去追寻这些民族的文化基因,去拥抱那最美的诗和远方。</h3><h3> 现在西城实小我们晨诵经典、暮读华章,学校正在努力营造经典阅读的氛围,当你每天捧起诗词诵读时,你已经捡起了一颗颗宝石。别看它现在似乎很不起眼,但是,它是支撑你未来人生的基石,你捡拾的石子越多,你的明天就越辉煌!当你长大成人后,你就可以自豪地告诉大家,我不后悔,我捡起了很多很多的宝石,我是知识的富翁!</h3><h3> 本次读书节赛诗会活动丰富,最重要的是活动期间我们将评出"诗词小达人""诗韵班级""诗韵家庭",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其中。发扬西城人拼搏的精神风范,让中国诗词的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借读书节的舞台能够被更多的同学所感受到,传播四海,泽被四方。</h3><h3> 长缨在手,缚住苍龙。</h3> <h3> 仪式进行第二项:王道东校长宣读本次活动方案。</h3><h3>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h3><h3> 活动一:诗词吟诵开幕式;</h3><h3> 活动二:经典传承黑板报评比;</h3><h3> 活动三:晨诵经典、暮读华章师生诵读活动;</h3><h3> 活动四:家庭亲子诵读诗词活动;</h3><h3> 活动五:诗词诵读卡、绘画、书法展评活动;</h3><h3> 活动六:观看央视《经典咏流传》活动;</h3><h3> 活动七:《赛诗会》主题诵读活动;</h3><h3> 活动八:我是小诗人诗歌征文活动;</h3><h3> 活动九: 书香诗韵颁奖典礼。</h3> <h3> 本届读书节活动丰富,最重的的是活动结束将评选出"诗词小达人""诗韵班级""诗韵家庭"</h3> <h3> 仪式进行第三项:学生代表 王嘉铭 同学发言</h3><h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嘉铭 同学代表全体学生在这个充满书香和诗意的五月,作如下承诺:</h3><h3> 1.利用晨读前五分钟和暮读前十分钟集体诵读诗词。</h3><h3> 2.每晚睡前五分钟和爸爸妈妈一起诵读诗词。</h3><h3> 3.根据班级所诵读的诗词内容制作诗词诵读卡或诗词绘画卡。</h3><h3> 4.全体同学用钢笔认真书写一首古诗,参与年级优秀作品的评选。</h3><h3> 5.收看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学唱自己感兴趣的曲目。</h3><h3> 在即将开始的读书节活动中,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尽情地遨游书海,放飞自我,翱翔于诗词的天空!</h3> <h3> 仪式进行第四项:教师代表 宋娟老师 发言 </h3><h3> 宋娟老师代表所有教师发出倡议:</h3><h3> 一是要与全体同学,在2019这个春天里相约,要把品读诗词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作为人生的主旋律,丰富阅历,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打牢人生成功的知识底色。</h3><h3> 二是要带领全体学生多诵读诗词经典,与唐诗为友,在宋词中穿行,在无声的语言里,获取成长的真谛。</h3><h3> 三是要学以致用,立志成才,让我们的内心因为诗词而价实,让我们的双眸因为诗词而闪亮,让我们的每-天因为有诗词的相伴而意义非凡。人生自有诗意,来吧,让我们一起品读诗词,传承经典。</h3> <h3><br /></h3><h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们一片良苦用心学生们定能知晓? 定能从此时出发,传诵经典,展露风华,从金戈铁马,到琴棋书画,从大漠孤烟到水墨江南,从忠肝义胆,到千里婵娟,用我们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用我们的才情和学识装扮我们的舞台,装扮我们的的读书节,也传播最美的诗词文化。</h3> <h3><br /></h3><h3><br /></h3><h3> 仪式进行第五项:西城实小各年级语文学科组、音乐学科组的经典传唱人带来经典吟诵节目</h3><h3>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h3><h3> </h3> <h3><br /></h3><h3> 三千年前,咏之于江边白露,舞之于日下乔木的《诗经》,开启了我们对于诗歌之美的想象,三千年后,在《诗词咏流传》的舞台上,我们以声之色,塑诗词之形,以音律之美,向经典致敬。西城实验小学全体语文教师带来的经典传唱《春夜喜雨》。<br /></h3> <h3><br /></h3><h3> 阳光雨露花儿朵朵满园芬芳来,春风细雨润物无声桃李满天下。这是春天带给我们的鸟语花香,这是春天带给我们的万紫千红。这春天就藏在一首首的唐诗里,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了我的心窝。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唐诗是祖先在向我们诉说。一年级经典传唱人传唱《唱唐诗》</h3> <h3> 江南雨,飘洒在人间多情的四月。倾城花,传递着世间缤纷的爱语。是谁,乘一叶小舟,穿过多情的雨季,寻觅江南繁华的旧梦,书写俊逸风流的诗章.站在春天莺飞草长的路径,满目江南烟雨敲打柳叶的温润清新,在这万紫千红的时节,用诗情画意,写就风华绝代的诗篇。三年级经典传唱人 传唱《忆江南》。</h3> <h3>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 源远流长的经典古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它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二年级经典传唱人 传唱 《古诗串烧》。</h3> <h3><br /></h3><h3> 有这样一首经典的诗歌,它琅琅上口的旋律、深刻隽永的含义使它成为2018年很多中小学开学传唱的"第一首歌"。它劝勉人们牢牢把握稍纵即逝的今天,不把今日可为之事拖延到明天,向大家传递了惜时如金的传统美德。让我们再次走近《明日歌》,去感受那份来自历史的古老与厚重。五年级经典传唱人 传唱《明日歌》。</h3> <h3><br /></h3><h3> 高天上一轮明月,阅尽了古今变迁,人世纷扰,悲欢离合。因此,借月咏怀之作,世代不绝。百余年前,东坡居士在琉璃月色下赏月怀古,岁就当歌,创作了文明千古的《水调歌头》。《水调歌头》,尝尽了月下独酌的无奈,《水调歌头》道尽了人世沧桑的曼妙与玄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写尽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此时为今年,让我们在千年翰墨下,沿着文人东坡的足迹,开始我们今天的《水调歌头》。四年级经典传唱人传唱《水调歌头》。</h3> <h3><br /></h3><h3> 在徐徐的晚风中,柳枝在风中轻轻摇曳,似乎是友人低低的倾诉,轻轻地叩击着我们的心。此时,又传来悠悠的笛声,再晚风中,在这送别的特定情景中,显得格外凄婉。此情此境作者不由得遥望远方,遥望友人将去的地方。看到的是重重的山脉和辉煌的夕阳。"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近代佛学大师李叔同的这首《送别》不愧为一曲送别的绝唱。音乐组教师们带来的经典传唱《送别》。</h3> <h3><br /></h3><h3> 经典重在传承,而传承的重点在于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参与进来并发扬下去才能让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 诗词中穿越时空的"精神传承"现代人可以通过文字感受诗词背后的生命故事。 </h3><h3> 经典咏流传,诗词咏流传,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传承的路永远不会停歇。</h3><h3><br /></h3> <h3> 西城实小,因为读书,只为遇见最美的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