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两种文明和谐共存

北冰洋渔夫

<h3>  这几年出国游,去了不少国家,但一次行程包括六个国家,全程共搭乘21次飞机,总航程近7万公里,且来回一个月的时间,又是到访遥远的地球另一端,还从未经历过,无论从心理承受还是体能上无疑都是一次极大的挑战。</h3><h3><br></h3><h3> 由于尚未开通直飞南美洲的航线,我们从首都机场起飞,经过13个多小时的航程,首先到达美国纽约,再从纽约转机飞往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h3> <h3>  墨西哥是个古老的国家,那里有着众多的名胜古迹,“墨西哥”一词出自阿兹特克民族战神的别名“墨西卡利”,阿兹特克人在神所指定的地方,填土造田,修堤筑路,于公元1325年建成了特诺奇蒂特兰城,也就是墨西哥城的前身。墨西哥曾在1521年被西班牙人占领,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后西班牙殖民者在废墟上修建了许多欧洲式宫殿、教堂、修道院等建筑,并给该城取名为墨西哥城,1821年,墨西哥独立时定为首都。18世纪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20世纪30年代以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相继拔地而起,它既保留了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又是一座绚丽多姿的现代化城市。</h3><h3><br></h3><h3> 来到墨西哥城,我们首先参访“三种文化广场”。何谓三种文化,是指阿兹特克金字塔废墟、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和20世纪建造的外交部大楼,其实这三者没有任何联系,只不过它们相隔不远,又都代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明,所以人们就把三者联系在一起了。由此可见,墨西哥是一个非常宽容的、多种文化和谐共存的国家。</h3> <h3>  这处遗址规模不大,又不太出名,因此游人稀少。</h3> <h3>  这张图中展现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不同时期的标志性建筑。</h3> <h3>  这座教堂是,16世纪时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至今仍在使用。</h3> <h3>  遗址对面一处公寓楼墙壁上的涂鸦画,十分别致。</h3> <h3>  去往墨西哥城主教堂的道路两旁,时常见到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建筑与现代建筑,建在一起的情况。</h3> <h3>  墨西哥城唐人街,看上去规模不大。</h3> <h3>  墨西哥国家美术馆,始建于1905年,历时30年完工。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墨西哥许多知名艺术家的艺术作品,还经常有各种音乐、戏剧、舞蹈演出和展览。</h3> <h3>  通往墨西哥城主教堂的路上游人熙熙攘攘</h3> <h3>  在墨西哥的大街上,随处可见擦皮鞋的摊子。</h3> <h3>  好心人为无家可归者送上餐食</h3> <h3>  这位妇女好像在为这只残疾狗募捐</h3> <h3>  摆摊卖东西的人不用担心有人阻止,因为墨西哥根本就没有城管这个建制。</h3> <h3>  路过一处教堂,便走进去看了一下。</h3> <h3>  终于见到墨西哥城的主教堂。大教堂是西班牙殖民时期建筑的典范,也是整个拉丁美洲最大的天主教堂,经历了300年才完工,整个教堂体现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及新古典主义。1573年,西班牙人在战胜特诺奇提特兰后,在摧毁的阿兹特克大神庙废墟上建筑了墨西哥城主教堂。</h3> <h3>  我被主教堂内精美而宏大的建筑所震惊,同时,她让我想起同为哥特式建筑典范的巴黎圣母院,顿时一股莫名的伤感涌上心头,但愿那座享誉世界的古老建筑能够尽快修复。</h3> <h3>  与墨西哥主教堂隔一条马路的,便是宪法广场,这里既是墨西哥城的心脏地带。广场长宽200多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之一,东侧是国家宫宫殿,北面是墨西哥城主教堂,广场上除了游人,还有许多出售纪念品的摊贩,广场也是举行各种活动及游行的地方。</h3> <h3>  宏大的国家宫宫殿</h3> <h3>  这种彩色的棚子不知体现了何种文化,看来除了纳凉功能以外,还向人们展示一种绚烂的美。</h3> <h3>  广场周围随处可见这些民俗艺人,与他们合影要付小费。</h3> <h3>  墨西哥主教堂东侧,便是大神庙,1521年,神庙被西班牙占领者摧毁,现在已是一片废墟。大神庙坐落在阿斯特克人心中世界的中心,据称神庙所在的地方正是阿兹特克人看到她们的象征,现在墨西哥的标志——雄鹰衔着一条蛇高踞在一株仙人掌的地方,用阿兹特克人的信仰来解释,这一现象就代表世界的中心。遗憾的是时间不够,没有入内参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