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渝铁路我们真的好想你

胡国忠

<h3>安康是陕西南部重镇,据《兴安府志》记载:晋武帝在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为了安置巴山一带流民能过上稳定祥和的日子,取:“万年丰乐,安宁康泰”中的“安”和“康”二字,将安阳县欽定为安康县,安康自此得名,沿用至今。</h3><h3>图:70年代初(安康大桥是1970年建造)从空中府看安康城,左边是汉江北岸,右边是汉江南岸安康城区,大桥的右头是安康西关(西门),安康七里沟西津渡口(汽车渡口)在图的右下角位置,汉江右岸拐弯处是水西门,(安康航运公司驻地),图的左上角是现在的安康火车站位置。</h3> <h3>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安康主要大街。</h3> <h3>七十年代安康沿街房屋</h3> <h3>七十年代安康沿街老屋</h3> <h3>1970年的安康,汉江北岸是荒山野坡沒有人烟,汉江右岸的城区只有顺汉江同行的一条主要街道,东西长约2公里,南北宽平均不到一公里,城区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当时对安康城看法的顺口溜是:“打电话不如走路快”,“公共汽车跑城外”(当时没有公交车,是长途客车),沿街都是破旧的门板屋,偶尔有几座沿街二层小楼也都有几十年的历史了,破旧不堪,可想而知当时的安康城是个什么样子,</h3><h3>在1970年全国有10个不通汽车的县城,安康就占了二个,旬阳和紫阳。汉江水运成了当时的主要运输工具,这是逆水行船汉江上拉船的纤夫。</h3><h3><br></h3> <h3>这是顺汉江边直行拉纤,如果遇到江边水深需要拐弯,行船爬滩或者是遇到岸边是悬漄时,前边扛竹绳的纤夫就要把竹绳全部打开,船上的船工用竹篙使劲撑住船不让其后退,纤夫们拼命向前跑,边跑边放竹绳,跑到一定位置迅速将肩绳系在竹绳上手脚并用拉船继续前行。</h3> <h3>这是逆水行船船上的撑篙工,人在船边走多快,船就起多快。汉江上的木船撑舵人叫“老台公”。</h3> <h3>1970年铁道兵11师进驻安康后才在西门这个地方拆迁部分民房修公路,建造了安康汉江大桥,这是历史性的突破,大桥建成后在桥北头修公路连结到五里付近的大公路上,从此结束了七里沟西津渡口的历史使命。这是大桥建成通车典礼盛况。</h3> <h3>这是七八十年代的安康电影院(电影院对面道路明显拓宽了)。</h3> <h3>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安康西关(金川大街)旧藐(这一段,沒有被1983年特大洪水冲着)。</h3> <h3>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安康在汉江上赛龙舟的盛况,当时江北的山上还是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h3> <h3>晋武帝虽然给了安康一个好听的名字,但他和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没能改变安康人民贫穷落后的面藐。</h3><h3>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国际形势严俊,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苏修挑起珍宝岛事件并在中蒙边界陈兵百万妄图大规模入侵我国,在这种背景下,毛主席和党中央提出建设大三线修建襄渝铁,这条铁路东起襄樊(当时的名称)西到重庆横跨湖北,陕西,四川,重庆等省市,全长906公里,这条铁路周总理親自招集会议研究部署建设,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大国总理在日理万机中親自参于一条铁路的研究部暑这就说明了这条铁路建设的重要性,它是我国中东部连结大西南具有极其战备重要意义的一条铁路,1970年初,8亇师约23万铁道兵指战员,25000名西安初中毕业生(简称学兵),和陕西的民兵,共约80万兵力一齐参战,经过3年坚苦奋战建成襄渝铁路。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襄渝铁路是一条幸福之路,它的建成彻底改善沿线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由贫穷落后走向幸福安康。特别是安康地区由过去的交通闭塞,建成了家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h3><h3><br></h3><h3><br></h3><h3><br></h3> <h3>襄渝铁路的建成彻底改变了安康地区的落后面藐,铁10师,铁11师全体指战员和25000西安学兵还有广大民兵功不可抹,三年的时间,我们用简单的工具,靠一支支风枪打眼,引线暴破,人工装渣,靠双手硬是把座座隧道抠通,把道道桥梁架起,铁兵战友,学兵战友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安康人民,我们众多战友甚至永远长眠在安康大地上,光西安学兵就牺牲了100多人,当年他们才都是初中刚毕业十五六岁的孩子啊,我们用汗水,鲜血和生命建成的襄渝铁路彻底改变了安康的交通闭塞和贫穷落后面藐,你说我们能对襄渝铁路没有感情么?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安康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娈化,城区面积扩大了近百倍,汉江两岸高楼林立,五里工业区经济繁荣,几条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安康建设的太美了,人越老,越想念故地,2019年4月19日山东博山69年铁道兵战友马学胜,张之法,赵修洪,胡国忠一行四人从淄博站起程前往安康故地重游。</h3> <h3>在张店的战友徐久喜闻讯我们要去安康,骑自行车赶到淄博站,设便宴(时间关系)招待,为我们送行。</h3> <h3>左起,马学胜,赵修洪,张之法在淄博站候车室。</h3> <h3>我们乘坐2019年4月19日19点48分由青岛开往成都的K208次列车(从淄博站上车)去安康。这是马学胜在列车前留影</h3> <h3>(左)胡国忠和马学胜在列车上</h3> <h3>张之法</h3> <h3>赵修洪</h3> <h3>胡国忠</h3> <h3>4月20日傍晚6点钟列车到达安康站。</h3> <h3>张之法</h3> <h3>赵修洪</h3> <h3>马学胜</h3> <h3>胡国忠</h3> <h3>下车入住宾馆后,安康战友车荣康到宾馆看望。</h3> <h3>当晚车荣康夫妇在酒店招待博山战友,先前一天(19日晚)到达安康的临沂战友张家全坐陪,左起:张家全,车荣康,张之法。</h3> <h3>左起:赵修洪,车荣康,张家全。</h3> <h3>车荣康的夫人韩纪英(铁51团卫生队)</h3> <h3>左,马学胜和张家全交谈</h3> <h3>左,张家全和车荣康</h3> <h3>左起,赵修洪,马学胜,张家全,车荣康,(背影)张之法</h3> <h3>左,张家全送车荣康回家早点休息。</h3> <h3>左,马学胜送车荣康。</h3> <h3>左,车荣康和张之法握手告别</h3> <h3>左,车荣康和赵修洪话别。</h3> <h3>左,张家全和马学胜步出酒店。</h3> <h3>左,张之法和赵修洪步出酒店</h3> <h3>赵修洪在安康大桥南头留影。</h3> <h3>张之法</h3> <h3>马学胜</h3> <h3>胡国忠</h3> <h3>秦巴明珠一一安康</h3> <h3>安康大桥(一号桥)夜景</h3> <h3>前,张之法,赵修洪行起在安康大桥上。</h3> <h3>赵修洪在安康大桥北头留影</h3> <h3>张之法</h3> <h3>马学胜</h3> <h3>胡国忠</h3> <h3>安康水田南溪沟隧道</h3> <h3>左起,赵修洪,马学胜,张之法,在南溪沟隧道口留影。</h3> <h3>左,赵修洪,张之法,</h3><h3>南溪沟车站(已停用)</h3> <h3>左,赵修洪向马学胜介绍他当年在南溪沟工地上管理材料的情况。</h3> <h3>老水田的房屋已沉入湖底,这是(左起)马学胜,张之法,赵修洪,行走在搬迁后的水田村。</h3> <h3>在水田旳赢湖边上,(左起)马学胜,张之法,赵修洪留影。</h3> <h3>胡国忠在水田的渡船上。</h3> <h3>胡国忠在水田南溪沟隧道出口</h3> <h3>马学胜</h3> <h3>赵修洪,(远处)马学胜在南溪沟隧道出口</h3> <h3>(前起)张之法,赵修洪,马学胜在南溪沟隧道出口</h3> <h3>胡国忠在岚河口(老岚河古镇在1983年特大洪水中被冲毁,遗迹已淹入湖底)</h3> <h3>张之法,赵修洪,马学胜在岚河口,</h3><h3>大面积的水域是汉江,直冲着的是岚河河口,右边有树的位置(水下边)是铁52团卫生队的驻地。</h3> <h3>张之法在岚河隧道进口留影(隧道长3682米)</h3> <h3>马学胜在岚河隧道进口留影</h3> <h3>岚河隧道进口平导口現已封死。当时</h3><h3>1000米以上的隧道才能打平行导洞(简称“平导”)</h3><h3><br></h3><h3><br></h3><h3><br></h3> <h3>赵修洪在岚河隧道进口留影</h3> <h3>马学胜在火石岩水电站上方的刘家岭上</h3> <h3>张之法,下边是火石岩水电站。</h3> <h3>胡国忠</h3> <h3>赵修洪</h3> <h3>火石岩隧道进口平行导洞成了修理轮胎的废料仓库了。</h3> <h3>马学胜在火石岩隧道进口留影(隧道长</h3><h3>3280米)</h3> <h3>胡国忠</h3> <h3>赵修洪</h3> <h3>张之法</h3> <h3>这是从石庙沟车站引出的去火石岩水电站的专运线汉江大桥,在当时这座铁路桥是亚州单孔跨度最大的铁路桥。</h3> <h3>赵修洪在安康博物馆前留影</h3> <h3>张之法在安康博物馆前留影</h3> <h3>安康四桥</h3> <h3>安康兴安门</h3> <h3>安康市区内沒有拆迁的老屋。</h3> <h3>张之法在安康水西门的城墙上留影</h3> <h3>马学胜留影</h3> <h3>胡国忠留影</h3> <h3>赵修洪留影</h3> <h3>汉江由于截流河床干涸了,这是汉江北岸的楼群。</h3> <h3>汉江里的水很少,这是安康迊宾楼,迎宾楼直冲着是安康火车站。</h3> <h3>远眺安康四桥</h3> <h3>安康移民博物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