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记忆】☞蘇州博物館:吳越文化藝術殿堂

风雨兼程

<h3>苏博纪略:再现历史 蕴含深厚</h3><h3> 成立于1960年苏州博物馆,馆址太平天国忠王府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保存完整的一组太平天国历史建筑物。</h3><h3>1999年苏州市委、市政府邀请世界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历史保护街区东北街,紧靠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选址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充满着古今相融,汇通发展的历史眼光和人文精神,包括修葺的太平天国忠王府,总建筑面积达2.65万平方米,是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h3> <h3>环境构造:融会贯通 浑然一体</h3><h3>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h3><h3>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位于入口的前庭与博物馆花园之间。这个拥有八个角的大厅是通过对传统的苏州建筑和中国建筑要素的几何形状转变以及重新诠释设计出来的,它是所有参观者的导向并为去博物馆所有展区提供通道。</h3> <h3>建筑哲思:大师封笔 姑苏名著</h3><h3>由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亲自设计的苏博新馆,是苏州在新世纪之初率先向世人,向无限延伸的历史时空交出的一份答卷。一位名冠全球的智慧老人,用自己最丰富的情感和经验,把凝聚自已一生勇气和智慧的封笔之作留给了故乡。<br></h3><h3>作为中国建筑界的先驱者,贝聿铭以其东方的智慧、宽容乐观的人生态度、较好的建筑设计力、独具慧眼的现代建筑理念,横跨东西城市,历时半个世纪,他创立的肯尼迪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均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经典之作,从他的作品中,无一不可窥见其建筑作品的灵魂。</h3><h3>苏州博物馆是贝老的又一件艺术品,他赋予了历史街区以新的生命,并以建筑艺术的方式,完美拉近了他与故乡苏州之间业己逝远了的时间距离。</h3> <h3>几何魔力:个性鲜明 特色突出</h3><h3>一眼就能看到的美,永远也看不尽的美,是我对苏博简单直观的感受!</h3><h3></h3><h3>“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设计名言,“光很重要。没有了光的变幻,形态便失去了生气”,光是贝聿铭在开始一项建筑时首先考虑的问题,强调光线和人的运动,整个空间被赋予了活力;善用几何形态来营造多变的造型,是以体积见长,偏好立面表现的贝氏建筑美学的独特风格,几何形态构成的坡顶,呈现出三维造型效果,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线引入到了室内,既解决了传统建筑的采光难题,也丰富和发展了建筑的造型样式;在材料建筑的选择上,同样标新立意,玻璃与钢材的大胆混搭,从视觉上以及空间原理上使得原有的建筑群不会被削弱,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屋面以及其下白色墙体周边石材的运用,使建筑的整体风格达成了统一。</h3> <h3>和谐布局:借景生辉 天然雅趣</h3><h3>苏博新馆,无论是建筑、色彩,还是布局、风格,皆秉承了苏州古典园林的风貌与精髓,而在其上又有所突破和创新。白墙黛瓦、飞檐翘角,无一不在提醒着观者这是在江南;在设计上,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新馆巧借水面,与北邻的拙政园、东邻的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透过大堂玻璃,则见流水潺潺,时刻提醒着观众这是在水乡;“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的创意景观,又在提醒着观众这是在园林。</h3> <h3>馆藏文物:见证历史 展现文化</h3><h3>苏博馆藏文物4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865件/套,二级文物1188件/套,三级文物32295件/套,尤以历年考古出土文物、明清书画、工艺品见长。此外,苏州博物馆还收藏有古籍善本725种3128册,普本28501种91754册,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h3> <h3>镇馆之宝:门类多样 重点突出</h3><h3>馆内藏品以古代书画、瓷器、工艺、出土文物为主。常设“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4个展览。除了字画、双塔瑰宝、明清瓷器和苏州工艺美术品展区外,还将布置特色家具展区,以强调苏州丰富的艺术和文化传统。在人流路线的终点处,也就是在它的花园庭园处,安排一个宋代书斋的复制品,主要展示当年的工艺品和家具。字画展区设在自然采光的八角型大厅的二楼,高高的墙面为展示字画长卷提供了背景上的便利。现代美术作品设在博物馆花园东边的一个特别展区里,展区由1.35米的模块组合而成。</h3> <h3>双塔瑰宝:云岩寺塔 记录时光</h3><h3>虎丘塔,又称云岩寺塔,是驰名中外的宋代古塔,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被称之“东方比萨斜塔”,比意大利比萨斜塔早建200多年。原来的塔顶毁于雷击、风雨侵蚀等。1956年重修时,在第三层夹层内发现石函、经箱、铜佛、铜镜、越窑青瓷莲花碗等大批珍贵文物。按拼图顺序依次为[宋]五节石函、[宋]浮雕佛像石函、[宋]楠木经箱、[五代]秘色瓷莲花碗、[宋]铜十一面观音、[宋]铜佛坐像。</h3> <h3>双塔瑰宝:塔放瑞光 见证文明</h3><h3>瑞光寺塔是位于苏州盘门内的一座宋代古塔,初名普济禅院,1963年对全塔作调查测绘,在塔内发现佛像和铭文砖。1978年4月,在第三层塔心内发现真珠舍利宝幢等一批晚唐、五代和北宋时期的佛教文物。按拼图顺序依次为[宋]盛真珠舍利宝幢内木函、真珠舍利宝幢、[宋]嵌螺甸经箱、[宋]针刺佛像铜镜、[宋]铜地藏佛像、[五代]铜质大金涂塔、[宋]铜十一面观音、[宋]铜如来佛像、[宋]雕版印刷《妙法莲华经》。</h3> <h3>王宠书画:丹青妙笔 栩栩如生</h3><h3>这是明代王宠的《春山图》内纵100.8厘米,横30.5厘米,是其一幅极其少见的绘画作品,在其图左上角题诗一首:“媚眼风光恰似春,白沙黄荻水粼粼。轩窗遍启抛书坐,猿鹤襟期土木人。”小楷字体娟秀流畅,令人赏心悦目。</h3> <h3>刘钰书画:浑然天成 匠心独具</h3><h3>这是明代刘钰的《烟水微茫图》内纵138.9厘米,横44厘米,画史评论其书正,行出赵孟頫,山水出王蒙,行草学李邕,各尽其妙。</h3><h3>此轴构境深邃,笔墨浑成,一片苍翠秀润之气,当是刘画之佼佼者。在此图的右上方有刘珏五言诗一首,最上方为徐有贞行草五言题诗和跋文。根据徐有贞跋可知,此画作成化二年(1466年)夏至后的一天,刘珏与徐有贞乘船至相城沈周家,在沈周家中作画、题文和跋文,为后人传达了吴门文人雅土的生活情景,特别是“江南不可思,动予情依依”的艺术情怀。</h3> <h3>唐寅书画:独树一帜 自成一路</h3><h3>这是明代唐寅的《灌木丛篠图轴》内纵109.4厘米,横58.9厘米,唐寅,字伯虎,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工书画诗文。画长于山水,兼精人物,初师事沈周,上承李成、李唐以及赵盂頫、王蒙诸家,而自出新意,在明四家中声名尤著。</h3> <h3>瓷器有明宣德时期:青花折枝花果纹大盘明、青花海水白龙盘、明甜白刻花葡萄花果纹菱花口盘;明万历年间:青花海水云龙把杯、五彩鱼藻小碗;明代:德化窑白瓷凸花高足簋、黄地绿龙盘、抹红海水飞兽纹高足杯。</h3><h3>清雍正年间:洒蓝釉反口石榴尊;清代:青花釉里红桃子天球大瓶、洒蓝釉反口石榴尊、陈鸣远款紫砂方斗杯、紫砂干果洗、彭年款紫砂笔筒;清康熙年间:斗彩海水龙盆、青花人物笔海、清顺治款年间:青花天女散花碗。</h3><h3>民国时期:居仁堂粉彩梅鹊花碗。</h3> <h3>铜器有商代时期:回纹伯子觚、回纹卣、饕餮纹铜爵;周时期:师趛重环纹四足盨;战国时期:铜蟠螭三足提梁盉;明宣德时期:三羊三足炉;西周晚期:夔纹盨;西周时期:伯父乙鼎;周时期:羊鼎。</h3> <h3>玉器展品欣赏</h3> <h3></h3><h3>工艺美术品欣赏</h3> <h3>刺绣艺术展品欣赏</h3> <h3>古戏台:多次修缮,不改原貌`,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室内古典戏台之一。</h3> <h3>会议厅:忠王李秀成曾在此召开军事会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