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长沙市楹联家协会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创刊《联海探骊》,并于每期点评一位湖湘联家。起自易仲威老先生,点评三将后由符笑汀先生接连点评八将,之后中断数年。今由著名联家胡静怡先生陆续点完108将。上至明清,下至民国与当代。笔调幽默、点评精湛、内容丰富,是楹联爱好者不可多得的读物。</h1> <h1><b><br></b></h1><h1><b>王自成---《三湘联坛点将录》之一</b></h1><h3>
</h3><h3><br></h3><h1>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有一副联流传颇广,题为《某土地庙》:</h1><h1><b> 土地已承包,嗟尔公婆呆冷庙;</b></h1><h1><b> 农民多富裕,怪他老少不烧香。</b></h1><h1> 土地老倌相当于现在的“村民组长”,是菩萨队伍里级别最低的 芝麻官,但因作为地方保护神,备受青睐,尽享血食香烟。可是,土 地承包以后,再没人来上供“烧香”了,只好“呆冷庙”。联文表面 上好像在调侃土地公婆,实以讽刺“人民公社”时期那些官虽不大但 作威作福的大队生产队干部,在诙谐的笔墨之中,蕴含着的是一个严 肃而重大的话题,即:土地承包责任制,是农民富裕、农村繁荣的唯 一的正确道路。</h1><h1> 该联作者王自成(1927-2007),岳阳人,诗人、楹联家。岳阳师 范学院教授,岳阳市楹联学会首任会长。著有《拾穗轩选集》等。</h1><h1> 先生擅以口语为联,幽默风趣,发人深省。除上一联外,尚有《戏 题不倒翁画》:</h1><h1><b> 何须劳力,何必操心,尸位亦安然,眯眼逢人开口笑;</b></h1><h1><b> 不管垮天,不愁塌地,蜗居还自得,保身处世任头摇。</b></h1><h1> 逢人便笑,处世摇头,明哲保身,但求无过,饱食终日,无所用<span style="font-size: 20px;">心,尸位素餐,怡然自乐。二三十年前,政坛上的不倒翁,比比皆是; 现在,这类人很少了,因为无所作为者,没办法混下去,代而取之者, 是八臂哪吒。</span></h1><h1> 《题包拯与钟馗合画像》:</h1><h1><b> 包拯岂无双,画来百幅人嫌少;</b></h1><h1><b> 钟馗曾几个,捉了千年鬼尚多。</b></h1><h1> 这联用不着我来解读,你懂的。至于为什么“捉了千年鬼尚多”, 王先生的一首咏钟馗的七绝,或许可以给大家一点启示:</h1><h1> 小鬼吞来易下咽,捉他多少总安然。</h1><h1> 道高总为魔高恼,半做糊涂半做癫。</h1><h1> 即使是名胜景点联,先生有时也用口语来撰写。如《桂林摘星亭<span style="font-size: 20px;">联》:</span></h1><h1><b> 天上星多,摘几颗算得甚么?</b></h1><h1><b> 念间手快,须三思归去如何!</b></h1><h3></h3><h1> 将上联翻译一下,就是:“国家钱多,贪几个算得甚么”,至于“三 思”不“三思”,恐怕只有天晓得!到手就是财,你贪得,我也贪得, 不贪白不贪。如果有人“三思”,也就不会有谷俊山与徐才厚了!</h1><h1> 《大云山后山门联》:</h1><h1><b> 山因云雾特奇。春晴为黛,夏雨为虹,可知天道非常道;</b></h1><h1><b> 我说神仙难做。烧香的多,求福的厚,开了前门又后门。</b></h1><h1> 庙宇也好,官衙也好,本来只要前门就足够矣。无奈前门涌入的 人太多,众目睽睽,有些暗箱操作不便明目张胆地去办,于是只好开个后门。久而久之,群起而效尤,前门没人走了,走也没用,门可罗 雀,后门倒是人头攒动,车水马龙了。这便是世间之怪状。</h1><h1> 口语为联,小题大做,针砭时弊,幽默诙谐,是先生之一大特色。 当然,作为“家”字号人物,单纯一种笔墨,一种风格,是远远不够 的。先生其他作品,同样可圈可点。</h1><h1> 《屈子祠联》:</h1><h1><b> 汨罗江劈黄龙而下洞庭,小田厝杜,河泊沉平,一水有缘双瘗圣;</b></h1><h1><b> 屈子祠耸玉笥以临岳郡,司马留踪,贾谊吊赋,千秋同泪几知音。</b></h1><h1> 杜甫墓葬平江,屈原怀沙汨水,不言滔滔者为之呜咽,而谓“有<span style="font-size: 20px;">缘”,评价之高,全藏此二字。司马迁为撰无韵之《离骚》,踪留楚泽; 贾太傅悲自身之不遇,赋吊灵均。“千秋同泪”,尚有何人?一句问之, 发人深省。该联先状川岳之雄,再纪人文之盛,其言娓娓,如数家珍, 起笔一“劈”字雷霆万钧,为后文劈开大道,令全联尽显“豹首、熊 腰、凤尾”之风致,极见风华。</span></h1><h1> 《题岳阳楼碧涛阁》:</h1><h1><b> 月是洞庭明,望千顷碧涛,平磨出一盘螺镜;</b></h1><h1><b> 酒逢知己醉,登几回高阁,更邀来万国衣冠。</b></h1><h1> 李白云:“淡扫平湖开玉镜。”刘禹锡云:“白银盘里一青螺。”一 勺洞庭水,总能引发骚人之妙想。而先生说“一盘螺镜”,乃由“千 顷碧涛”“平磨”而出,则尤是奇思。</h1><h1> 《题黄冈问鹤亭》:</h1><h1><b> 孤鹤长鸣,何为其然也?</b></h1><h3></h3><h1><b> 悲风遗响,而今安在哉?</b></h1><h1> 该联集句。“孤鹤长鸣”,集自苏轼《后赤壁赋》:“时夜将半,四 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 予舟而西也。”其余三句,均集自《前赤壁赋》:“苏子愀然,正襟危 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 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 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句借东坡,构为联语,接连二问,谁予答之?问鹤乎?问史乎? 问天乎?问人乎?令人遐想。</span></h1><h1> 《题太平天国纪念馆》:</h1><h1><b> 半壁江山空有泪;</b></h1><h1><b> 千秋功过岂由天。</b></h1><h1> 存亡兴败,本自由人,岂有由天之理!千古败亡之将,临死时总 要哀叹一声:“天亡我也!”说得客气一些,这叫推卸罪责;说得不客 气,叫做死不悔改!太平天国之覆灭,既非老天爷的旨意,也非曾大 帅的功劳,完完全全是咎由自取。常言道:“自作孽,不可活。”岂有 他哉?</h1><h1> 先生《自题书室》一联,则剖明了一位老教育工作者之心迹:</h1><h1><b> 育人休为稻粱谋,但知默默耕耘,春夏秋冬长属我;</b></h1><h1><b> 开卷都关天下事,应识茫茫兴废,古今中外品从头。</b></h1><h1> “吃粉笔灰的”,本来就是“红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 灰泪始干”,“不求收获,只问耕耘”,这是千古以来的优良传统。谁<span style="font-size: 20px;">知莫名其妙平空来一个“教育产业化”,化得“师道”成了“商道”, 非但不“尊严”了,反而唯利是图,十分龌龊。先生此作,可作《春 蚕颂》或《红烛赞》读之。但想全体教师都如先生,则必先满足此一 前题:“教育产业化”彻底废止!</span></h1><h3>
(注:本文所引联作,均见《拾穗轩选集》 )<br></h3><h3><br></h3><h3><br></h3> <h3><h1> 胡静怡先生《三湘联坛点将录》将于今年出版,现在开始征订,预售价暂定50元。有意者请编辑您的征订册数和联系方式发送到电子邮箱: 3033916424@qq.com。 </h1><h1> 谢谢您的支持!</h1></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