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山西,晋善晋美。

石头也烦恼

<h3>2019.4.16.和朋友三人在山西焦煤集团办完事,报名三日游团,游览了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五台山称为"金五台",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与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或者世界五大佛教名山。</h3><h3>五台山历史悠久,北魏孝文帝、隋炀帝、宋太宗、元英宗、清圣祖(康熙)、清高宗(乾隆)武则天,等都曾驾幸五台山,杨五郎,鲁智深,都在此出家。近代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著名影星:李连杰,陈龙,赵本山,陈晓旭……等都来参拜过五台山,有此可见此山非同一般。<br></h3> <h3>我们是有福之人前天听说还在下雪,可今天天气晴朗,但还是有点寒冷。第一站游览的是菩萨顶,位于五台山的灵鹫峰上,寺庙整体金碧辉煌,绚丽多彩,是历代皇帝朝拜五台山是的行宫,具有典型的皇家特色,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在此处能俯瞰五台山(台怀镇)全景!</h3><h3> 康熙、乾隆、嘉庆三帝历次朝拜五台山,都住在菩萨顶,并陆续改建和新建了一批喇嘛庙,封镇海寺为章嘉活佛住锡之地。四大活佛皆来此诵经传法,蒙藏信徒更是岁时来叩,使五台山成为蒙藏信徒朝礼的圣地,出现了汉、藏、蒙、满等民族僧众和睦相处的佛地风貌。</h3> <h3>传说很久以前,五台山并不是清凉胜境,而是酷热难熬。文殊菩萨为替百姓排忧解难从东海龙王那里借来一块清凉宝石,从此五台山变得凉爽宜人。但这块宝石乃是龙王的五个儿子行云布雨后回来歇凉之物,他们发觉宝石被菩萨带至五台山后,便尾随而至大闹五台山,把五座陡峭如剑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清凉石。法力无边的菩萨很快降服了五位龙王,并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座台顶。</h3><h3>五龙王被安排在北台,人们朝拜它得上北台顶,北顶常年积雪,道路险峻,气候恶劣。为了方便祭祀,人们便将他请到台怀镇。</h3> <h3>回家我细细思量认为: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了一种久违的冲动!</h3><h3>冥冥之中有佛指引,让我们去到那里,放慢脚步,我朋友一起:回归心灵,依心而行,顺心而为。</h3> <h3>一大早六点起床,好多旅游团队都来一处排队,每个队导游都游说来五台山,不烧香拜五爷就得不到菩萨保佑等等,有求官的,有求财,有求平安,有求福的等等每个人心境不同买香,点灯价格当然不同。我请了香,拜了五爷。在离开五爷庙不远处,我心中默默不动声色,求您保佑我:不念前尘往事,以一颗菩提之心浅淡安然,静享世间万物。</h3> <h3>大慈大悲的我文殊菩萨,有求必应的五爷,我今天是虔诚的来拜求您,我的心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您,我的所作所为都会按照您的指示去做。我现在双手把曾经的皇帝爷手书福字举上头顶祈求您保佑我一家人,和我的朋友们平平安安,幸福美满,子孙孝顺。我佛在上,我心可鉴。</h3> <h3>1948年3月,毛泽东告别陕北,挺进西柏坡。4月9日傍晚,因大雪路阻,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一行登上五台山,当夜就宿于塔院寺方丈院。毛泽东一行在显通寺大殿,应长老之邀从签筒中抽出一支,抽出之后一看,上上签,毛泽东请求高僧不空解签,高僧只留了一谶语“8341”。于是,毛泽东主席进北京后便把这个数字作为了中央警卫团的番号。如今迷底终于解开,那就是说他“寿命83年,执政41载”。 从到五台山以后,解放军势如破竹,一年之内就打败国民党,建立了新中国!</h3> <h3>逃离烦脑环境,在这清净的地方,我找到了什么?</h3><h3> 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我的心灵如何安放,我的思想去向何方?</h3><h3> 无数次的行走,无数次的历练,无数次的朝拜,我好像终于找到了我的信仰,我的方向,那就是------心安即是归处</h3> <h3>【五爷庙】 供奉的是龙王的第五个儿子,人称“龙五爷”,也是南山寺三十三观音堂的南北财神殿。这里有五台山上唯一一座戏台,这在众多寺院中非常罕见。人们知道,佛和菩萨是不看戏的,但这位龙五爷却是例外,为了满足他的喜好,龙王爷专门给他搭建了这座戏台。据说到五爷庙许愿很灵,每逢初一、十五,前来朝拜的人络绎不断,这里是香火最旺的一处寺庙。</h3><h3>同行的宝鸡朋友讲:每年高考前,宝鸡各大旅行社都有专发五台山许愿的专车。而且车车爆满。</h3><h3>五台山神灵到底有多灵验,两个导游都说了一个发生在14年的事实案例:当时有六个外地游客到五爷庙烧香,其中一个拍着五爷的肩膀说:你还五爷?我是六爷呢!有本事把我们六个留在五台山。他们游览完开车离开五台山去应县,就在拐最后一个湾,再有200米就离开五台山了,车辆冲下五十多米路沟,六人全部遇难。我专门仔细看一下这坡也不陡,拐弯也不紧,路面很宽敞啊。后来五台公安交警就在遇难处用大红瓷砖树立起一两米宽,六米高的无字血碑,真是没有一个字。我们经过时导游提醒我们都看到了。我想作为政府部门不可能说明缘由那样不就代表政府也相信迷信。我们都没有拍照,说是不吉祥。</h3> <h3> 四月十六,初春的五台山,红墙幕幕,风铃悠悠,禅意浓浓……</h3> <h3>看到这佛爷就想起有这么一付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h3> <h3>看到他们一步一叩首,我在想他们的世界不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可以理解得了的,他们完完全全活在了自己的世界里。</h3> <h3>菩萨顶位于显通寺后的灵鹫峰上,而导游把我们从后门领入,在到前门出我看到众生跪付在每一个台阶,虔诚之心真感动我。传说此处为文殊菩萨居住之处,又名文殊寺,也称真容院。寺前一百零八级石阶,向上迎面是一座木牌坊,上书“灵峰胜景”四个大字。佛家认为,人有一百零八烦恼,解脱烦恼之道称为“法门”。寺前的每一级台阶就象征着一个“法门”,踏上一级台阶,就意味着解脱一种烦恼,石阶尽处就是超凡脱俗的人。</h3> <h3>杨师他们在虔诚的拜神仙。上面那个没有颜色的女人,你也不赶紧离开。你有那么高的功德吗?不怕神经怪罪下来!?</h3> <h3>我想唯有他也许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h3> <h3>今天看到五台山的寺院有青庙和黄庙之分。青庙亦称和尚庙(五台山大部分寺院属于青庙),僧侣大都为汉族,一般穿青灰色僧衣,称青衣僧;黄庙亦称喇嘛庙,属于藏传佛教,均为宗喀巴大师创立的格鲁派,信教喇嘛穿黄衣,戴黄帽,称黄衣僧。五台山是当今中国唯一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兼有并存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h3> <h3>4.16日一早100元请了九根香,排队进入五爷庙,庙内人山人海,挤到前面,虔诚的跪在蒲团,把香举过头顶心里默默祈求五爷保佑。庙前整个是香烟缭绕,烟雾袅袅,燃香是沟通我和五爷的桥梁,进香就是和神佛进行沟通。燃香时将点燃的香举过头顶以示对五爷的尊重,鞠躬叩拜,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每一个方向鞠躬三次,因为五台山是佛教圣地,四面均有佛。在功德箱没投了100元。最后将点燃的香放入香炉内,排队进入寺庙门到五爷像前举了三弓。然后绕庙转了一圈整个过程都是极为虔诚的。不敢多说一句话。😄</h3> <h3>在一个庙前的台阶下看到你在氤氲的香炉前,虔诚膜拜。在幽淡的檀香味中,他真的感染着我使我心亦清亦静……</h3> <h3>17日中午十点多到达应县城,看到街道上立着恭贺新春愉快的彩虹门。真是羡慕嫉妒恨,应县人民,你们年一般过几个月??你们的春节假放几个月???</h3> <h3>中午10点多到达朔州应县,参观我国唯一的世界三大奇迹之一释迦塔,该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AAAA级景区。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2016年,释迦塔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的木塔。</h3> <h3> 木塔自建造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长期经受风雨侵蚀,并曾遭受军阀炮击以及多次强烈地震,虽有轻微倾斜,仍巍然屹立。实践证明,它是建筑结构与使用功能设计合理以及造型艺术的典范之作,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h3><h3>  辽代是公元十至十二世纪契丹族在北方建立的一个封建王朝,当时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大力提倡佛教,在山西、河北一带大兴土木,修建佛庙、佛塔。应县木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营造的。塔的底层有一尊11米高的释迦牟尼金身坐像,保持着辽代的风格。底层的墙壁上还有6幅如来佛画像以及飞天,色彩鲜艳,神采奕奕,是中国壁画中的珍品。</h3><h3><br></h3> <h3>应县木塔位于山西大同南约70公里。它建在应县城佛宫寺的山门内,原名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1056),它建在4米高的两层石砌台基上,顾名思义,木塔确是全部用木建成的。木塔通高67.13米,底层直径为30米,平面为八角形,五层六檐。外观是五层,但是塔内夹有暗层四级,实为九层。塔内各层,使用了中国传统的斜撑、梁枋和短柱等建筑方法,使整个塔连成一个整体,既坚固,又壮观。据测,建筑该塔实用木材3500立方米以上,重达3000吨左右。 木塔自建造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长期经受风雨侵蚀,并曾遭受军阀炮击以及多次强烈地震,虽有轻微倾斜,仍巍然屹立。实践证明,它是建筑结构与使用功能设计合理以及造型艺术的典范之作,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辽代是公元十至十二世纪契丹族在北方建立的一个封建王朝,当时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大力提倡佛教,在山西、河北一带大兴土木,修建佛庙、佛塔。应县木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营造的。塔的底层有一尊11米高的释迦牟尼金身坐像,保持着辽代的风格。</h3> <h3>在木塔侧面一个大院里,应县正在举行陶瓷进出口博览会,警察到处都是。时间关系没有进去。难道这里生产陶瓷产品?</h3> <h3>十八号九点多我们来到大同市九龙壁景点刚好是朝阳升起的时候,金光万道,九龙壁涂上了一层耀眼的光辉,巨龙仿佛冲破雾霭,腾身游动起来。随着晨雾的消散,九条龙更加绚丽,万缕金光在龙身上闪耀,龙身抖动,昂首摆尾,盘绕弯曲,在海波上翻腾,在流云中穿行,犹如真龙再现,宛然如生。</h3><h3><br></h3> <h3>大同九龙壁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区和阳街,建于明代洪武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的琉璃照壁,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壁高8米,厚2.02米,长45.5米。壁上均匀协调地分布着9条飞龙。两侧为日月图案。壁面由426块特制五彩琉璃构件拼砌而成。9条飞龙气势磅礴,飞腾之势跃然壁上。龙的间隙由山石、水草图案填充,互相映照、烘托。壁顶覆盖琉璃瓦,顶下由琉璃斗拱支撑。壁底为须弥座,高2.09米,敦实富丽,上雕41组二龙戏珠图案。腰部由75块琉璃砖组成浮雕,有牛、马、羊、狗、鹿、兔等多种动物形象,生动活泼,多彩多姿。</h3><h3><br></h3> <h3>4.18日十点多到大悬空寺景区。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建成于1400年前北魏后期,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h3><h3>悬空寺原来叫"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传统宗教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来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之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曾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十大不稳定建筑。</h3><h3><br></h3> <h3>悬空寺,中国最有特色的寺庙。门票130,老人进景区免费,但不能进寺庙。我开始还以为上面太窄,怕老人出事,后来看到有老人愿意花钱买票,那就能上去了,原来还是钱在作怪。进寺庙有人数限制,最多80位,我们去的时候,游客很少。风特别大。</h3> <h3> 听导游说: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岩壁上书写了“壮观”二字。悬空寺现存建筑是明清两代修缮的遗物。</h3> <h3>悬空寺距地面高约60米,悬空寺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 奇——远望悬空寺,像一付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 悬——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据说在悬空寺建成时,没有这些木桩,人们看见悬空寺似乎没有任何支撑,害怕走上去寺会掉下来,为了让人们放心,所以在寺底下安置了些木柱,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悬空寺。 巧—体现在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平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h3><h3><br></h3> <h3>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同为中国地理标志。我怕爬山,走了一半路腿疼,座休息。等他们回来。没看到有啥景色就知道是道教场所。张国老曾经在此修行。</h3> <h3>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h3><h3>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h3> <h3>一进购票大厅就看到三世佛像。对佛的敬仰之心油然而生。</h3> <h3>释迦牟尼佛诞生于菩提树下,并传经布道。山西产煤,煤产此大同。这棵菩提树是煤雕刻而成的。第一次见到煤雕。</h3> <h3>云冈石窟,使得一个个生命,次第从坚石中诞生,焕发出勃勃生机,震撼了世界…</h3><h3>这些带有文化血性的窟像几经风雨辗转,几经变迁修缮,时代的建造、破坏、再建造、再修复,历经劫难与波折,才渐渐获得了新生。石窟载着富有灵性的生命风尘仆仆地一路走来,与现代人的目光相遇,与现代人的思想揉搓、触碰与切合,体现出了精美的性灵与精致的颜容,真的是我和朋友惊叹无比。😳😳</h3> <h3>云冈石窟共拥有5万多尊佛像,大的高达17米,小的仅2厘米,形态逼真,目光传神,神采飞扬,身躯扭动,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性和智慧。云冈石窟所表现的石窟,䢖筑,音乐歌舞,民俗文化,充分体现了北魏时期中华文化丰富的内涵。这是露天的20窟,双眼慈悲,面部圆润,深目高鼻,两耳垂肩。</h3><h3>佛说,偶然的相遇,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h3><h3>我不懂佛,静静的驻足,停留,看这些穿越时光的雕刻。心喜欢生。</h3><h3>一群鸟飞过,佛说,愿众生安好。</h3> <h3>听导游讲,西方人打领带还是从这里传出去的。是法国一位国家级领导感叹说的话。在我和朋友欣赏赞叹之余,我不免也心生痛惜,石窟中有些雕像遭受严重的风化而破败残缺,甚至还有一些人为损害的痕迹。但是,综观云冈全窟的雕像,大多数面容清晰,服饰艳丽,肢体健全,风姿犹存。尽管有些雕像身上有些小孔(据说古代为防风化楔入小木栓造成),经现代技术处理,并无大碍,总体上保存得比较完好,亦足见历代来对云冈石窟保护与修缮之不易。</h3> <h3>云冈石窟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有些洞窟的佛像高达十几米,有些小如手指,只有几厘米。数量有多有少,多的不计其数,数也数不清,而且,神态各异,绝无相同,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浑然一体,蔚为奇观。值得一来,哪怕再远。</h3> <h3>以我之见敦煌着重绚丽的壁画,是一座大壁画馆;麦积山则以精美的泥塑见长,是一座大雕塑馆;那么,云冈就以石雕著称,就是大石雕刻馆。洛阳孔门石窟还没有去参拜。</h3> <h3> 18日中午十二多车到景区停下,我第一眼就远远看到一个山顶上有个塑像,问导游说是杨继业,可惜太远拍不了照片,道路南有一恢弘壮阔的景墙上的三个大字"雁门关",是1948年毛主席从延安前往西柏坡时登临雁门关,亲笔题写"雁门关"三字。雁门关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华第一关”。 雁门关,不要说身临其景,只是听说这个名字就会心潮起伏、感慨万端。在3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作为古代北境著名边关要塞,亲历了民族融合的艰辛历程,积淀了多民族文化精华;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商道,雁门关见证了古代边贸的兴衰,成就了晋商的辉煌。</h3> <h3>北宋初期,雁门关一带是宋辽(契丹人)激烈争夺的战场。爱国将领杨业(又称杨继业)及其他杨家将士都曾在这里大显身手,为国立功。</h3><h3>在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杨业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以后,曾多次以少胜多,大败辽兵,当时人们誉杨业为"杨无敌"。</h3><h3>雍熙三年(986),在雁门附近的战斗中,杨业陷入重困,最后士卒全部覆没,在朔州的陈家谷他自己身负重伤为辽兵所执,宁死不屈,终至绝食为国。</h3> <h3>一下车就在路的右边有杨家将塑像,数了一下有十六位,随手拍我知道的几张代表人物。杨家将代表的是精忠报国、英勇善战,是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不仅仅是杨家人、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榜样和骄傲与自豪。时间虽过去了千年,但杨家将忠肝义胆的精神却深深地印在炎黄子孙的心里,在中华文化中也鼓舞一代代的中国人,励精图治,振兴中华。</h3> <h3>一个个仔细看着杨家父亲,儿子,孙子,妻子,媳妇包括家丁不由得想起了曾经看过书中的民族英雄李牧,卫青、霍去病、李广等英雄良将,都出现在我的眼前。他们胸怀国家、心糸百姓,目光炯炯、气势盈盈,戴盔披甲、横刀立马,纵身杀敌,血染战袍,鏖战雁门、大败匈奴,胡人惊魂,保境安民。唐代诗人李贺道出了历代百姓的心声:“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是何等的让我敬佩。</h3> <h3>这里“咽喉全境,势控中原”,由于山高风大,南下的大雁,来到这里必须盘旋三圈才能通过,故名雁门。</h3> <h3>进入景区大门,在一农家乐吃了团餐,玉米面馒头,洋芋擦擦,洋芋丝,洋芋片,味道不错。很快吃完,开始有导游带我们游览,听她说:自宋以来,我国屡受外侮。可恨可齿的后晋石敬塘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自此,雁门山成了宋辽两国的分界线,雁门关更成了北宋王朝安危致命的战略重地。纵观整个北宋历史,雁门、宁武、偏头(史称外三关),始终旌旗猎猎、狼烟滚滚,鼓角声闻、硝烟弥漫,刀光剑影、杀声震天古战场。</h3> <h3>雁门关"。历为中国北境重镇要隘和重要的戍边军政治所。"汉高祖北征"、"昭君出塞"、"宋钦徽二帝北掳"、"杨家将镇守三关"等重大历史事件均于此关联。</h3> <h3>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党为了团结抗日,派周恩来、彭德怀和彭雪枫同志,前来雁门山的太和岭口与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会晤。</h3><h3>1937年10月18日,在阎锡山弃关南撤以后,八路军一二零师七一六团挺进雁门关大同公路附近,在此伏击了日军汽车运输队,一举摧毁敌人汽车四百余辆,赢得了震惊中外的大捷。</h3> <h3>碧空蓝天,白云悠然,斜阳西照,初夏煦艳,群岭静谧,塞外吹来强劲凉风,格外令人神清气爽。脚下沧桑的雁门关承载了太浓太重的历史,似乎也在静静的追思;积蓄了太多太沉的话题,似乎也在细细的诉说这战道和商道的曾经悲壮和沧桑。我脚踩晋商乔智庸无数次走过的路,真能感受他当年青石上留下的艰辛。</h3> <h3>累了就座在雁门关驿站城墙墩上,从墙的垛口上俯瞰下边,群山连绵环绕、层峦叠嶂,浓浓的冬意让众山小呈现出了苍凉之感,渐黄的叶子、倔强的野草悄然奏响了冬天的乐章,已定四月份了,这里毫无春的气息。只有那松柏依然翠绿,傲视群雄,淡漠泰然的守护着雄关的沧桑岁月!</h3> <h3>听导游讲汉元帝时,王昭君就是从这里出塞和亲的。从此以后,这一带出现了"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h3> <h3>关公曾经使用过的1:1仿型青龙偃月刀。</h3> <h3>此刻,我伫立在雁门关关楼上环顾四周,下午阳的橙色光泽涂抹在山峦峻峰、田野荒原、村落屋舍、城墙关楼,显得特别的柔美恬静与祥和安宁。是呀!昔日的刀光剑影、烽火硝烟,早已随着岁月的飞逝而消褪。如今的雁门关也早已成为国之内城,民族之间亲密和谐的雨露也巳浸润这块饱经风霜的大地。</h3><h3>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巳度雁门关!</h3><h3>景点不太大,五点游玩,上车赶往太原,大同不亏是煤都,延路拉煤大车一辆连一辆,七点多到达太原市,看时间还早,问清楚308去晋祠方向,就坐车准备晚上住那附近,好明天一大早去晋祠。</h3> <h3>因前一天晚上入住晋祠附近,所以19号一大早就来到了晋祠。初春的太原还是很冷的,还好没有雾霾,晴空万里。民谚说:“不游晋祠,枉到山西。" “晋祠有三绝:周柏、宋塑、难老泉。"因为难老泉是晋水的主要源头,所以民谚又说:"生在晋祠边,不知有天旱。"<br></h3><h3>晋祠正门前有几名妇女正在拉客,非要给我们解说。起先我们说不要,就直径买票进入了。</h3><h3>不曾想一位笑脸相迎的姐姐就一路紧随,边走边讲。开始我并未介意,很多典故事先朋友说已在网上查过。听着听着我们听出了新意,讲的很细且有趣儿。她告诉我哪是经典机位。拍照之熟练,令我惊讶!交谈中获知,她是高中文化,在晋祠解说已有二十多年之久。难怪呀!</h3><h3>服务都是有偿的,谈好30元讲解费。我的体会看古迹,知道典故参观,她的讲解是我知道了历史。与不知道历史很茫然地观看,感受是完全不同的。</h3><h3>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h3><h3>晋祠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1961年3月,晋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AAAA级别旅游景区。</h3><h3>对越坊</h3><h3>金人台之后便是对越坊,对越坊也是四柱三门重檐式木结构琉璃顶牌楼,重檐下的匾题的“对越”二字,是高应元手书,字体磅礴雄宏,亦属三名匾之一。 据载此坊是明万历年间邑贡生高应元因母病祈福、病愈还愿所建,“对越”二字语出《诗经?周颂》“对越在天”一句,“对”为报答,“越”为显扬,意即报答显扬圣母之功德。</h3><h3>圣母殿</h3><h3>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晋祠内主要建筑,坐西向东,位于中轴线终端。是为奉祀姜子牙的女儿,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的母亲邑姜所建。</h3><h3>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年一1032年),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重修,是中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黄绿色琉璃瓦剪边,殿高19米。整个大殿的大横梁呈弧形状,为了抗震与承重,古人的聪明才智可见一斑!</h3><h3>我注意到圣母殿有八条盘龙柱,据说只有与皇上有关的建筑才能使用九龙柱。龙爪只能用四爪,而不是五爪。在古代九五至尊的荣耀只能归属于帝王。</h3> <h3>进门没多远,就看到一呈正方形,四角各立铁人一尊,每尊高两米有余。其中西南隅的这一尊铸造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传说是金兵为庆贺占领太原并虏去宋朝二帝时筑此台。</h3><h3> 铁本是金,熔铁铸人,名曰金神,金能生水,有金则水旺。又传说这是为祈求风调雨顺,镇水求平安所铸。</h3> <h3>听讲解说:金人台共有四尊铁人,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至今保存完整。据说铁人忍受不了夏天的炎热,走到汾河边想过河,遇见一条小船,铁人要求船家带他渡河,船家道破了铁人的本相并把它抬回金人台。于是圣母勒令手下将领,在铁人的脚趾上连砍三刀,表示对不服戒律的惩罚。至今铁人的脚上还留着连砍三刀的印痕。</h3> <h3></h3><h3> 金人太后面就是对越坊,是一座造型别致、结构精美、雕刻玲珑的牌坊。正中有两个鎏金大字“ 对越 ”,据记载:“ 对 ”是报答的意思,“ 越 ”是宣扬的意思,就是报答宣扬神明恩德。第一次才看到,和听到这两字还有这样的解释。经过飞梁,鱼诏到达圣母殿,殿内主像圣母,据说是唐叔虞之母,即周武王之妻邑姜,主像龛外两侧对称地分列着四十二尊侍从,这些塑像便是晋祠三绝之一。据介绍侍女像造型生动,姿态自然,突破了神庙建筑中以塑造神佛为主的老套,真实地表现了被禁锢深宫受尽役使的侍从们的生活精神面貌,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珍品,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位位。我游到大殿上时恰有导游指着北面第一尊侍女像说,那是“两面侍女”---像从左面看是欢笑的表情、从右面看是哀愁的表情,极显艺术水准。可惜大殿非常幽深,殿内十分昏暗,而殿门上按着栅栏进不去,这些雕像只能看清大轮廓,根本看不见其面部表情,所以我虽凝目观看所谓的“两面侍女”,但还是一片模糊,可谓“哭笑不得”—-哭脸笑脸均未得见。大殿前廊柱上缠绕得八条木雕盘龙却可以看地清清楚楚,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一派生气,工艺之精巧实为宋代艺术之杰出代表。</h3><h3>听,看完圣母殿我真的觉得的:一座圣母殿就可以写一个长篇介绍。从历史,建筑艺术,彩绘艺术,书法艺术等等。还包括做这些事情的文人墨客,精工巧匠的连带典故。可惜自己没有这水平。</h3> <h3>自南北朝始,晋祠就成为莅临太原的文人骚客必到之处,如有宋代,就有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等先后游历晋祠并留下诗文。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文物古迹,历代积淀而来的厚重人文底蕴,亭台楼阁、曲水古木的园林风光,构成晋祠独特的魅力。可惜古人只能留下宝墨,诗文,而我愧无能力,文采,只能留影以供永久纪念。</h3> <h3>鱼沼飞梁</h3><h3>鱼沼飞梁在晋祠圣母殿前,是一座精致的方形荷叶鱼沼的古桥建筑。与圣母殿同建于北宋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整个梁架都是宋代的遗物。这种十字形桥也是中国现存古桥梁中的孤例,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一级文物。四周有勾栏围护可凭依。古人以圆者为池,方者为沼。因沼为晋水第二大源头,流量甚大,游鱼甚多,所以取名鱼沼。沼内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枕梁,承托着十字形桥面,就是飞梁。殿前汇泉成方形鱼沼,上架十字形平面的桥梁起殿前平台作用,构思甚是别致。是晋祠其中一绝。</h3> <h3> 这座看似凉亭的建筑叫献殿 ,也就是供奉圣母祭品的享堂。</h3><h3> 这座献殿,没有用一颗钉子,全部都是用木头和卯榫修筑而成。殿内敞朗、通风,檐头舒展,构造独特,贡品长久不坏。</h3> <h3> 难老泉,出自断岩层,终年涌水,雨涝不增,天旱不减,如同人的生命,岁月已老,而活力不衰。</h3> <h3> 水镜台,《西游记》中孙悟空与二郎神大战时变成的土地庙就是在此取景。</h3><h3> 这是一座明清古戏台,是古代迎神赛社演戏的舞台,现如今,已经成为晋祠员工的排练台。</h3> <h3>三七分水听导游说有这样的典故:古时水源很少。附近两村民为取水经常打架,一次事态严重惊动官府,官府平分水两村都不干。都要求多分给他们。官老爷就想出一个办法,在一口烧开的油锅里,扔进10个铜钱,那个村子,村民捞出来多就多分点水,永不能再闹。有一个村民撸起袖子伸手捞起来七个铜钱。为了全村人有水,他的胳膊也废了。于是官府就在渠头分了七份水给这个村。永久平息了这个矛盾。</h3> <h3>朋友,也许你留恋于晋祠的千年古树鱼沼雕刻,你可听过“柳氏座瓮,饮马抽鞭”的凄美传说?</h3><h3>关于难老泉有这样一个流传后世的故事:</h3><h3>在很久以前,太原市西南离汾水不远的原野上,有一个古老的小村,名曰古唐村,即今晋祠镇。北面不远处的金胜村有一贤惠善德女子姓柳名春英,为冲喜嫁给古唐村一身体有疾男士,结果刚嫁当日那男子发病即死了。恶毒心狠的婆婆认为她是克死儿子的扫帚星,让她每天去很远的地方去挑水。一天,在挑水的路上,她碰见一位骑马的老人向她讨水饮马。虽然这一担水她好不容易从远处挑来,但善良的柳氏还是把水全送给老人饮马了。老人送她一条马鞭,叫她将鞭子放在水瓮里,用水时只需把鞭子轻轻一提,水就会自然涌出,并叮嘱她千万不可把鞭子提出瓮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少妇回家一试,果然如老者所说。婆婆知道这个秘密后非常生气,有一天把少妇骗回娘家,呈她不在将鞭子从水瓮提出。结果泛滥的洪水从水瓮涌出,溢出院墙,流向大街小巷,连恶婆婆也被冲走,村庄也快被淹没了。正在娘家梳头的少妇听到这件事,赶回家里。在回来的途中,她捡了一个莲花座,一到家二话没说,就把莲花座扔到水瓮上,自己跳上去,坐在了上面。洪水止住了,可是从此少妇再也没有下来。令人欣喜的是,汹涌的大水顿时变成潺潺细流,不断从柳氏的坐下溢出,这便是晋水源头,因泉水长流不息,被后人称为——难老泉。</h3><h3>人们为了纪念她,将其称为水母,并在难老泉上端建起了水母楼。楼内有一尊端坐于水缸上的铜铸水母塑像,一束青丝半垂胸前,双目炯炯注视前方,朴实的农妇着装、梳妆未竟的神态显得祥和亲切。如今附近村庄每年六月十五都会举办庙会来纪念她。</h3><h3>在这个故事中,与其说是恶婆婆催生了一条河的话,不如说是柳氏的淳善美德感动上苍。老天赐予苍生洪恩,才有了这股泉,这条养育晋人的河。这股水四季恒温为18℃,异常清澈。李白游晋祠有诗这样形容“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淙淙泉水从晋祠厅榭之下的暗桥流出,流过晋源,滋润着沃野,灌溉着良田,形成“千家灌禾稻,满目江南田”的丰饶景象。因泉水含有多种矿物质,这里种植的晋祠大米,是与天津小站大米齐名的米中珍品。</h3> <h3>古木参天,这是晋祠特点,周柏、唐槐比比皆是。</h3><h3> 它们在这里经历了千余年的风风雨雨,听过盛世太平的琴瑟箫笛,见过烽火烟云的金戈铁马。</h3><h3>在晋祠细细游览无论是谁都会由然而生:晋祠没一处都有明确的纪念意义、和浓厚的审美价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即便是一个单体建筑,也有着自己的序列。柱廊的排列,斗拱的组合,瓦垄的明暗相间,空间的穿插、色调的配置,都安置得合理妥贴,非常符合审美习惯。而正是由于它的序列特征和人们流动式的观赏进程,又使得其成为空间艺术向时间艺术转化的典范。</h3> <h3> 导游说这是父子柏,倒下是3000年的周柏,旁边立着的是2000多年树龄,父亲累了靠在儿子的身体上,相依相偎看着这历史的变迁,经历着这风风雨雨世态。在晋祠游览你会真的体会到古树与古建的结合,有着说不尽的历史沧桑。置身于其中,更会感觉到由如穿越在远古的时光之中。</h3> <h3>自己曾经去过好多地方,今天第一次见到木雕。木雕盘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盘龙雕柱,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虽已近千年,鳞甲须髯,任然栩栩如生,清晰可见。</h3> <h3>导游不说还没在意,她一说我才注意到圣母殿有八条盘龙柱,据说只有与皇上有关的建筑才能使用九龙柱。龙爪只能用四爪,而不是五爪。在古代九五至尊的荣耀只能归属于帝王。</h3> <h3>越辟房前的一对铸铁狮子,说的北宋时期所浇筑,非常精致,漂亮。由此可见哪个时期我们的祖先早就掌握炼铁,生产的完整工艺。</h3> <h3>我的朋友!</h3><h3>也许您去过很多高原百川</h3><h3>看过无数的宗祠庙宇</h3><h3>请问您去过晋祠吗?</h3><h3>晋祠的秀美风光园林建筑</h3><h3>三绝,三宝,神奇传说</h3><h3>绝对能唤起你对她的神往</h3><h3>会引起你对时空无边的想象<br></h3><h3>晋祠,一颗镶嵌在</h3><h3>太原西南的历史明珠</h3><h3>她的名字会随你响彻大江南北。😄😄</h3><h3>晋祠它创建年代久远,所处地理位置优越,以大量的古建筑、雕塑、碑刻、壁画、古树名木,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建筑、园林、雕塑、宗教、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晋祠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使其成为古代宗祠与园林艺术相结合的且跨越的历史最长又最具代表性的唯一实例,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人类建筑艺术宝库中一份珍贵的遗产。因为山西悠久的历史,有所谓“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一说,而山西文化之源在晋,晋之源在唐叔虞,从这个角度看,唐叔虞祠、即晋祠之意义是绝不可忽视的。我真的觉得不往此行。值。😃😃由于时间关系十点,依依不舍的离开这看不够,听不完故事的集园林,文化,宗教博物馆。去此次计划的最后一个目的地:中国煤炭博物馆。</h3> <h3>座308在迎泽桥西下车,过马路于中午十一多到中国煤炭博物馆:它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煤炭行业博物馆,位于煤炭大省——山西省的省会太原,是全国煤炭行业历史文物、标本、文献、资料的收藏中心,集知识性、观赏性、娱乐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其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在世界同类博物馆中是少见的。本馆基本陈列总体规划为“七馆一井”,目前对外开放的有煤的生成馆、煤炭与人类馆、煤炭艺术馆、煤炭文献馆和模拟矿井,另外还新开发了古代壁画馆。</h3> <h3>这么大块头的煤,没见过吧?</h3> <h3>我眼睛珠子差点掉下来。妈妈呀每公斤一千多元。听好了每公斤1000多多多大洋。😳😳😳😳😂😂</h3> <h3>我仔细爬近,看看它长的啥样子,还不是黑不溜秋丑样。问了展馆为我们三人配的讲解员这煤主要做啥用?问明白了原来是全部出口欧洲,等有钱国家。他们在家客厅里面烧壁炉用,这煤燃烧无烟,无味,没有炉灰。没有任何污染,一八年出口价每公斤1300元。不来博物馆还真不知道有这么贵的煤。<br></h3> <h3>煤雕雄狮,</h3><h3>在煤雕展示区。有格式煤雕刻艺术品。价格太高,最便宜的都200多元。见有人花600元买了碗大小,没有雕刻的原煤块,也许人各有所爱吧。</h3> <h3>宋代就开始知道煤的用图了,并开始采煤了。这是宋代的采煤井图。</h3> <h3>中国煤炭博物馆是国家级煤炭行业博物馆,是全国煤炭行业历史文物、标本、文献、资料的收藏中心,是煤炭工业的科普教育机构、科学研究机构和宣传教育机构。</h3> <h3>乘坐竖井罐笼下到亚洲最大的模拟矿井,头戴矿灯在迷宫般的巷道里穿梭,沿着昏暗的巷道前行,看到了原始的采煤方式和现代化大型机械采煤的场景亲身体验古代、近代和现当代三种井下采煤的实景模拟。感慨实在是无法用语言形容。</h3> <h3>山西省煤炭资源总量排在新疆和内蒙古之后位列全国第三,但商品煤调出量却是全国第一;这和中国煤炭在世界上的地位恰好相同:中国的煤炭资源总量排在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位列世界第三,但产量却是世界首位。</h3> <h3>在三D影视厅,平生第一观看了3D影视煤是怎样形成的,那种震撼,和视觉的冲击身是既张知识,有刺激。来看影视的人只有十几个。都是学生模样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能到这里参观的他们一定都是好学之生。</h3> <h3>模拟演示最先进用煤是怎样发电的。</h3> <h3>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地质保障技术是以预测预报为先导,以物探先行钻探跟进为手段,并依托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现生产地质工作的动态管理。</h3><h3>坐在这里对井下先进的的采煤设备从开采,装运,都可操作,监控。当了回总指挥。</h3> <h3>总结:</h3><h3>我两次游过山西,从小就看过描写山西的影片;咱们村的年轻人。在网上,书上无数次做个功课。现总结一下:‘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是太行,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优美动听的旋律把你带入那‘晋善晋美’的山西。</h3><h3>  山西在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中国历史上曾经诞生过两位圣人,文圣是山东的孔子,武圣是山西的关羽;在中国民间,有两家人的英雄业绩妇孺皆知,其一是河南的岳家军,其二是山西的杨家将;在中国近代,有两大商系并称,一是徽商,二是晋商;解放后,我们提的两句口号,树立的两个样板,一是工业学大庆,二是农业学大寨。</h3><h3> 俗话说:“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要问祖先在何处?临汾洪桐大槐树”中的大槐树公园。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平遥古城、晋祠、以及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外景地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北有晋商,南有徽商”。清末年间慈禧太后逃难到西安,路过山西没有钱,就是向晋商借的。最有价值的一块就是晋北的佛教古建筑文化游。主要景点有:世界文化遗产——大同云岗石窟、被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称为'天下巨观'的悬空寺、世界上最高大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应县木塔、中国最大的九龙壁、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佛教建筑群等等,山西很值得一去,去了才知道没白来,去了才知道早该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