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奇遇

行者

<h3>周一,利用午饭和午休时间,我和朋友走进了临朐县寺头镇山枣村。山枣村分为上山枣和下山枣两个自然村。顾名思义,上山枣村更远离交通干线,靠近深山。我们要去的就是上山枣村。</h3> <h3>此行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一下民国时期一位名叫刘天增的老先生和他的后人。去年,一位朋友给我发来一套民国时期手抄本《幼学琼林》。我觉得字写的很漂亮,很有功底。朋友说是刘天增写的,手稿或者书稿在他的孙子刘凤山手中。不管是手写还是印刷,字体都是很优美的。其字其文都值得好好欣赏。</h3> <h3>得来全不费工夫。朋友说,他上次来这里,知道这里有位农民艺术家。你看,通向他家的小路边,石头上有他手书题刻的曲径寻幽四个字。幽字,藏在绿植后。不仔细找,还不被轻易发现。</h3> <h3>老人名字叫刘凤川。与我们要找的刘凤山是叔兄弟。都是刘天增的孙子。老人家今年75岁,眼睛刚刚做过手术,怕见强光,戴着太阳镜。他用树根,山上的荆棵根,雕刻了茶几,台灯,人物,花鸟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你看这怀抱婴儿的圣母,面带微笑,一脸祥和宁静。</h3> <h3>台灯的正面是虎头,背面是一只小猴。</h3> <h3>金鸡报晓</h3> <h3>醒来的东方睡狮。</h3> <h3>老人家的书法。</h3> <h3>老人家的座右铭:人生三宝精气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h3> <h3>腾飞。老人的根雕艺术品曾获全国大奖。</h3> <h3>老人门口有两块石头。一块刻着厚德载物。</h3> <h3>一块刻着自强不息。这是老人精神和品质的写照。</h3> <h3>老人门口的迎客荆。老人修剪的很有艺术范儿。</h3> <h3>上山枣有百十户人家,400口人。这石板路是老人主持村里工作时积极争取村里在外人员援助,发动村民就地取材,开山取石,出工出力修建的。当初修了近1000米。后来村里用水泥硬化道路,挖出了石头,铺成了现在没有特点的水泥路。老人家1998年开始担任村干部。为村里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h3> <h3>这石板路多好,多有特点。在全县也难找出村里统一修整的这么整齐的石板路。</h3> <h3>千篇一律的水泥路。</h3> <h3>刘天增的两个孙子,刘凤山74岁,退休教师,刘凤川,村里的老干部,多才多艺的农民艺术家,根雕书法样样精。看出来,他们身上有他们的先人们的优良基因,耕读世家。他们说,他们的爷爷刘天增兄弟三人,其余两位是刘田增,刘仁增。天增本来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的,清朝政府被推倒后,他做了私塾先生。至少,刘天增的父辈就是村里的富裕户,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h3> <h3>刘凤川的儿子在乡镇政府工作,女儿是教师。都是通过自己努力考试出来的。优秀的基因在代代相传。</h3> <h3>很想看看《幼学琼林》的存本,可是刘凤山老师说不好找了。</h3> <h3>村里的小卖部。感觉落后了十几年。</h3> <h3>漂亮整齐的石板路小巷。</h3> <h3>小巷。</h3> <h3>小巷。</h3> <h3>石头院墙。</h3> <h3>今天,正好村里有喜事,有结婚的,车多些,人也多。</h3> <h3>钾长石?大大的打火石?立在街道边,很有装点和美化作用。</h3> <h3>紫藤花盛开了。</h3> <h3>你来或者不来,我都要盛开!</h3> <h3>坝底没有水,但是植被茂密,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不知名的花儿争相斗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