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是一名刚参加工作的特岗教师,因为主题研修,有幸成为中高年级数学组的一员;因为主题研修,我得到了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责任感强的骨干教师的指点和帮扶;因为主题研修,遵循我校三研二改一展一思模式,完成四次探索后的我,专业化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提升。</h3> <h3> 在领导和组内成员的帮扶下,我的主题确立为:“利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探究”。结合主题,我第一次探索想通过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现“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这一主题。</h3><h3>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多媒体动画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应用,利用学习到的内容,结合学情我进行了课前预设,在对研中谭海军老师指出我的教学设计应该侧重于多媒体动画和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从而突破难点:" 长方体的每个面的长或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群研过程中,组长戴杰颖老师指出课前的复习一定要结合本节内容去设计,练习题要有梯度。结合组员给我提出的建议,我进行了两次修改教案,使我的课前预设更加完善,疑难问题迎刃而解,主题更加明确。</h3> <h3> 课堂教学展示后,根据大家的评议,我反思,本节突破教学重难点策略预设的较好,但是由于我经验不足,驾驭课堂能力比较弱,导致教学过程中重难点没有很好的突破。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兴趣也促进了学生主动思考。但是我仍然忽略了大部分学生的不同意见,只为达到自己预设的结果提问了几个学生,而且我没有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h3> <h3> 第二次探索的内容是《体积和体积单位》,探索主题是通过实物直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将多媒体课件演示与实物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各种感觉器官均参与进来,从而建构清晰的空间观念。研磨过程中,王立冬老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利用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说一说,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产生数学的踪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h3> <h3> 探课后听了各位老师的建议,结合自己的反思总结为:学生能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本节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但是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我还是没有注重创设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应用本节学习内容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h3><h3> 两次探索让我有了很多感悟和思考:虽然我结合主题设计的环节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细细回味发觉在课堂中孩子们还是少了一些主动思考,我只注重了形式,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我把自己第三次探索主题定为:通过直观的实物操作,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h3> <h3></h3><h3></h3><h3> 查阅一些资料后,我知道教学过程中听、看、做,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但是他们的思维还需要靠感性经验的支持,因此我选择《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做实验、观察记录、思考总结,利用观察、思考细节上变化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紧扣我的主题同时有效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h3><h3> </h3> <h3> 这次探索结束后让我认识到: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时,教师设计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h3> <h3> 接下来我选择《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教学内容,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学习知道了数形结合可以将抽象的概念性知识变得形象而又直观化,那么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我想到可以将分数用图形表示出来,以“形”直观的表达数、以"数"精确的研究形,学生看到分数就会想到图形,看到图形就会想到分数。在组内成员的建议帮扶下,我利用学生身边的小故事创设生活情景,通过动手折正方形卡片与分数一一对应并形成板书,渗透“数形结合” 的思想在数学上的应用。鲁丽娟老师课前一再叮嘱我,要注重学生们的主体地位,给他们充分的操作、讨论、汇报的时间。</h3> <h3> 本节课是我四次探索中完成最好的一次,教学环节设计紧扣主题,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贴近学生生活的小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练习题有梯度,这些评价让我兴奋不已,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可是认真反思后,觉得课堂上也存在不足,驾驭课堂的能力还需要加强,教师还有些重复学生的话,评价语缺少针对性不及时,导致学生做练习时积极性不高。</h3> <h3> 四次探索虽然忙碌而又紧张,但是我收获更多的是自己的成长带给我的喜悦。</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感恩主题研修,让我有了学习方向和探索目标;</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感恩主题研修,让我增加了许多良师益友;</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感恩主题研修,让我走进了学生与他们充分互动;</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感恩主题研修,带给我那一份份充实而又饱满的热情。</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我会继续保持着这样的热情来迎接我接下来的研修探索,借助团队力量努力提升自己,争取呈现出更有效的课堂教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