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青人”才子彭丹毫》文/吴老满

吴老满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167efb">《夏江,彭丹毫,吴老满》</font></i></h3> <h3> 我与彭丹毫相识&nbsp;,那是在郎寨的一次朋友聚会上。当我第一次见到他,就感觉到他身上有一股别样的气质。他瘦长的身材长发飘肩,略显黧黑的脸庞轮廓鲜明,一双深凹眉骨中的小眼晴特别有神彩。还有就是他有一副特别高亢抒情的歌喉,能把贵州各个地方少数民族的民歌演唱得原汁原味,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167efb">《彭丹毫书法作品》</font></i></h3> <h3>  从他的相貌来看,我想他应该是一个来自少数民族的搞艺术的青年。果然,我后来才知道,他真的是来自于我们五十六个民族之外的另外一个少数民族“穿青人。” 穿青人早期叫“里民子”,也叫“羡民”或“土民”,后期叫“穿青”。之所以称为“土人”,是因为他们“居土日久”,是明朝汉族征南将士与当地土族的后代,因而自认和当地汉人有区别,传统服饰尚青色,普遍使用贵州通行的官话。他们都被称之为“穿青人“,而不能独立成为“穿青人。“因为五十六个民族在解放初期就已经约定俗成,并且被载入到了《宪法》中明确规范了,这支五十六个民族之外的少数民族也就只能叫作“穿青人了。”</h3><h3><br></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现如今,穿青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毕节市、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黔东南州,黔西南州、黔南州等七个市(州)所属的二十多个县(市、区)。根据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穿青人人口数量约六十七万人。&nbsp; 彭丹毫就出生在贵州省织金县一个贫困家庭里。织金县位于贵州中部偏西,毕节地区之东南,属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地处乌江上游六冲河与三岔河交汇的三角地带。</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167efb">《彭丹毫与他的自画像》</font></i></h3> <h3> 而让我们真正开始交往的是缘于一次“贵州侗家九洞十八乡“的祭祀大典活动。那一天天气很冷,我是和著名书法家王力农,还有好友李勇,李清洪一起去的。这次活动的主办者是王力农的战友,他是受邀到现场书写“中华文明“几个大字的。另外俩位从北京和西安来的书法名家书写“华夏文明“和“中原文明“。</h3><h3><br></h3><h3> 当活动开始时,我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挎着一部相机在人群中穿梭拍照。这不是彭丹毫吗?他怎么搞起摄影了?当书法家们开始书写书法作品时,我又见他主动帮忙铺纸倒墨,前后忙个不停。这次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感觉到他是一个非常质朴而又好帮人的穿青汉子。过后才知道,他不仅是贵阳十中一名教学美术专业的美术教师,他还是贵州省摄影家协会会员。<br></h3><h3><br></h3><h3> 从那次活动以后,我们的交往就多了起来,我们有一次聊起来,他和我的一位好友,贵州一品药业的董事长夏江是至交,我感觉我们的关系又更近了更亲了。交往到现在,我们真的已经成为了好兄弟。在与他的交往过程中,我觉得他这个人还真的与一般搞艺术的人不一样,他是一个非常好玩的人。他性格开朗没有心计,待人真诚不计较得失。他没有功利心,他心甘情愿地静守在最基层的中学里认真的教学。课余时间,他就回到他在左藏三库古玩城的一个工作室里,与一帮朋友悠然自得的喝茶唱山歌,刻苦努力的练字画,或者搞他的摄影和玩他的奇石。并且热心地,也是不计报酬地指导那些业余的书画爱好者。如若有人喜欢他的书画作品,他都会慷慨赠予,并以此为乐。</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167efb">《彭丹毫书法作品》</font></i></h3> <h3>  彭丹毫出身于织金县偏僻山区里的一个农村家庭,他上有五个哥姐,他是最小的。在那个特殊年代,他们一家人的生话是极其贫困的。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天意,他父亲虽然没文化,却给他取了一个非常有文化内涵的名字彭丹毫,他一出生似乎就与这中国传统文化结上了缘,让他从小就喜欢上了绘画写字。别的小孩子都在嘻笑打闹玩耍时,他就可以一个人静静地在地上凃涂画画。他五六岁开始,先是跟着乡下的民间道士学写字,没有字帖,他就跑到山上的墓地里,照着墓碑上的字反复临摹。当时有的乡邻乡亲都以为这孩子着了什么邪了,叫他父亲带他去看医生。让他感到奇怪的是,他父亲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对他的这种着迷的行为从来就沒有干涉过,并且对他还流露出赞许的神色。</h3><h3><br></h3><h3> 上小学一年级时,有一次他在课堂上偷偷照着课本上的图案画了一张毛主席的像。哪知道,他刚画完就被他的班主任老师发现了,他看了一眼,二话没说就一把拿过去没收了。等到下课后,他回到家,吃完晚饭准备做作业时,忽然看到那位班主任老师打着一支火把来到了家里。他想起今天课堂上画画被没收的事,心想是老师来家里告状了。他赶紧躲进了房子里面,紧张得要命。这时老师拿出他画的那张画,对他父亲说:<br></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我今天来这里,只是想告诉你,这孩子有画画的天赋,一定要好好培养啊。“他父亲听到班主任老师对儿子的表扬很是高兴,连忙从房子里面叫他出来与老师打招呼。</h3><h3>&nbsp;&nbsp;&nbsp;&nbsp; “丹毫,我给你讲,你今后莫再随便画毛主席像了,你先多画一些别的,等你画好了再去画,不然会出事的。“班主任老师好心嘱咐着他。因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伟人像是不能随便画的,如果没有画好,那就会变成丑化伟人形象了,是要挨批斗的,搞不好还会连累到家里大人。</h3><h3><br></h3><h3> 他没有想到,这位善良的班主任老师就为了这几句话,居然是摸黑走了十几里弯弯曲曲的山路才来到他家里的。他知道,他的班主任老师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斗中曾经负过伤,走路不是很方便,何况还是在这黑咕隆咚的夜晚,彭丹毫真不知道他是怎么走过来的。</h3><h3><br></h3><h3>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彭丹毫一直都还记得当年班主任老师从他家里走出去,渐渐消失在黑夜里的那个踉跄前行的背影。这件事让他一辈子都忘不了,可以说这位班主任老师是让彭丹毫走上艺术道路的第一个引路者。他的这位小学班主任老师叫李国文,是一名抗美援朝的老战士,是他们学校的民办教师。他文化水平不高,性格也比较暴燥,但他非常关爱学生。当他发现彭丹毫在绘画方面的天份后,就不停地鼓励他,并教育他要好好学习,长大成才后可以报效祖国,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h3><h3><br></h3><h3>&nbsp;&nbsp;&nbsp;&nbsp; 在李国文老师的鼓励下,彭丹毫开始了他的绘画梦想。其实当时他想得也非常简单,就是想把画画得让大家都喜欢。但那个时候家里实在太穷了,买不起纸笔与颜料,他只能以树枝作笔,以大地作纸,以炭灰作颜料。他画山画水画人物,放牛的时候坐在牛背上想,干农活的时候就爬在田坎坎上画。就这样,他越画越有兴趣,也越画越好了。你还别说,彭丹毫的绘画爱好,不仅给他带来了绘画写书法的浓厚兴趣和进步,而且给他的家庭也带来了经济上的变化。</h3><h3><br></h3><h3> 当时的乡下快到过年的时候,都有贴门神的习俗。每当乡下赶场时,彭丹毫就将画好的门神像拿到乡下集市上去卖,卖画得来的钱全部交给父亲去买化肥和补贴家里的生活用品。还有就是当时经常有流动的摄影摊子下乡,他就帮他们画摄影后面的背景布,每画一张可以得到几十块钱的报酬。</h3><h3><br></h3><h3> 就这样,彭丹毫的画技越来越高,在他居住的方圆几十里的乡村里,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了。好多同村的人都说他会有大出息,是他们“穿青人”里面的才子。但是,不管他怎么努力,他终归是没有受到过正规美术教育培养的。所以,他渴望能够真正的走出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到山外去寻找能真正帮助他实现绘画梦想的良师。而实现这个梦想的唯一途径就是能够考上大学。</h3><h3><br></h3><h3> 那个年代,一个农村家的贫苦孩子,想要考上大学,那他付出的代价是我们城市里的人难以想象的。家里没钱有时连饭都吃不饱,更说不上买复习资料,请家教上高考复习班了。一切全靠自己刻苦自学。他每天从学校回到家里,经常是饿着肚子复习功课。他说有时实在太饿了,就不停地喝凉水填肚子,有时遇到没电了,他就打着手电简看复习资料。</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167efb">《彭丹毫花鸟画作品》</font></i></h3> <h3>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九九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贵州师范大学艺术系,真正的圆了自己的大学梦。他也是当年织金县刺青人里面唯一一名考进贵州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在师范大学艺术系,他开始学的是工艺美术,但他对中国传统书画情有独钟。他遇到的第一位教他绘画艺术的恩师是饶湘平先生。饶湘平先生,笔名云天,是贵州省当代著名油画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彩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贵州省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当年饶湘平先生第一眼看到这个单薄瘦弱的,来自农村的朴素学生时,就打心里喜欢上了。而在教学中,看到他积极向上,求知欲特别强的时候,他就更加的喜欢上了。但饶湘平老师的喜欢,是表现在对彭丹毫生活上的关心和学习上的严格要求。是想真正把他培养成才。</h3><h3><br></h3><h3> 在大学老师的精心培养和他自身的刻苦努力下,他终于顺利完成了学业。一九九六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贵阳市第十中学当了一名美术老师。对老师这份职业,他是非常珍惜,也是非常喜爱的。因为他们家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贫苦农民,特别像他们穿青人,历代都是生活在深山野林之中,与外界鲜有接触极为封闭。像他这样一个乡村孩子,就是因为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着不同的老师给他领路,给他传授知识,给他鼓励,才让他成为了大学生,并且还当上了一名中学老师。所以,他是带着感恩之心走上教学岗位上的。</h3><h3><br></h3><h3>&nbsp;&nbsp;&nbsp; 至从他走上讲台那一天起,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学授课,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这一站就是十几个年头。在这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但他兴趣广泛,他不仅喜欢唱山歌,他从小还喜欢上了摄影。可那个时候他家穷,他也刚参加工作收入低,但他还是省吃俭用,硬是从牙缝里面省出了一部二手相机。没有事的时候,他就背着这部旧手机,游走爬涉在贵州的山山水水之间。他把发现的每一个美丽绚烂的瞬间都留存在相机里,传播给每一个爱美的人。</h3><h3><br></h3><h3> 也可能是他从农村山沟沟里走出来的孩子,他身上有着一股从不服输的精神,无论学什么都要求自己不但学会还要学好。学习摄影没几年,他就成为了贵州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他学习书法也是这样一种精神,在自己刻苦勤练的同时,他四处求师拜学,像他先后跟着黄济云,黄源,朱德荣,闵思源先生等书法界名家学习楷,篆,隶,行书等各种书法体裁,借以陶冶自己的精神情操,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为他的美术教学服务。</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167efb">《与彭丹毫在左藏三库工作室》</font></i></h3> <h3>&nbsp;&nbsp; 在左藏三库古玩城,彭丹毫和朋友一起设立了一个绘画创作工作室。那里面不但有他自己创作的书画作品,还有很多是他的老师和贵州省内书画名家的艺术作品。每个星期六和星期天,他都会来到那里,刻苦钻研绘画和书法。他还把这里当作他与同行及朋友进行艺术交流和朋友聚会的场所。每次只要是朋友来了,大家喝了点酒后,都喜欢到他的工作室去喝茶,去和他一起写字作画玩开心。他的花鸟绘画技法还是很不错的,往往寥寥几笔,他就会创作出一幅栩栩如生的花鸟画作品。只要你喜欢他的书画作品,他就会临场给你写给你画,并且非常开心地送给你。当然,还有最叫朋友们开心的是,在这里大家还能听他展开喉咙唱山歌。</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167efb">《彭丹毫书法作品》</font></i></h3> <h3>  彭丹毫还有一个爱好,就是收藏奇石。他觉得每一块奇石都是独一无二的,是大自然的独创,是有生命有灵感的。当你有时候静静地去观察一块奇石时,你会觉得这个世界实在是太神奇了,太神秘了,你有会感觉到它传递给你的那么一种神秘的信息,你会觉得石头也会说话。当然,那种语言只有从心灵深处去感悟!</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167efb">《彭丹毫左藏三库工作室》</font></i></h3> <h3>  彭丹毫身上有着他们那个民族的鲜明个性,那就是开朗,善良,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以诚相待,从不强求。毎次我们在一起聚会时,在酒桌上,他总是豪爽的喝,很快的醉,并且能倒在旁边沙发上或凳子上很快的睡。而让我特别佩服的是,他醉得快,睡得快,醒得也快。他睡那么一会就醒了,醒了就必须要唱他的山歌了。</h3><h3><br></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对山歌的挚爱似乎是他的天性。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省份。每一个民族都有着他们自己的山歌,而彭丹毫好像对这些少数民族的山歌都会唱。每次聚会都少不了他的山歌。如果有姑娘跟他来对歌,那他的歌兴就更加的收不了场。有一次我们一起去贵州省平塘县毛南乡,参加毛南族的传统节日町煺节。当地毛南乡的石书记得知他是贵州山歌王,便特地请来七八个毛南族姑娘与他对山歌。</h3><h3><br></h3><h3> 那一个晚上可是把他唱疯了,你一首唱过来,他一首唱过去,歌来歌往,他和那几个姑娘对了好几个小时的歌。其实当时我们刚吃完晚饭也喝完了酒,可是这山歌一对唱起来,又把我们的酒兴提起来了。我们从屋子里转移到那大院子里,又重新摆上长桌,石书记又拿出几瓶茅台酒,大家就这样一边喝酒一边听歌,搞得谁都没有一点睡意了。</h3><h3><br></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最有意思的是,时间确实有点晚了,已经到了凌晨一点多了。唱到最后姑娘们要离开了,可他仍然兴趣正浓。只见他一边唱一边送,把姑娘们送去了好远还舍不得回头。只唱得那些姑娘们也是一边对歌一边走,走得也是那么的不舍,那也是一唱三回头。因为他们的山歌都是现编的,特别的合情合景,也特别的情真入心,我们都被这原生态的美妙歌声深深地感染了,一个个听得都如痴如醉。这就是彭丹毫的真性情。</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167efb">《彭丹毫下乡写春联》</font></i></h3> <h3>  彭丹毫不仅勤奋好学,而且他还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穿青人”的好汉子。毎逢春节快到的时候,他总是会不辞劳苦,走进乡村农舍,去给当地的村民书写春联,送去最美好的祝福。有好几次我陪他下乡,他都是自备笔墨和红纸,到了当地稍为休息一下,就会主动提出来,你们村里有多少户人家我就写多少幅春联,千万别落下了哪家没写上。有时候村民见他不停笔的写,觉得他实在太累了,叫他休息一下,可他总是乐哈哈的连声道谢,并说他是农村里出来的孩子,吃苦吃惯了,这点苦根本就算不上苦,早已经习惯了。</h3><h3><br></h3><h3> 彭丹毫他特别喜欢交友,只要是他觉得投缘,有时几句话就聊得跟亲兄弟一样熟。那天我和李飞,王力农,彭丹毫在龙里“云從阁“与中国画院熊师辉副院长等一帮好友在一起,大家兴趣相投,以酒以绘画以书法会友狂欢,直至半夜才冒雨返回贵阳。来到彭丹毫住处不远,他说他家附近有一家小吃店的手撕豆腐特别好吃,非要邀我们去吃大方手撕豆腐。我在龙里就已经被酒搞晕了,实在是不想吃了,只想早点回家睡觉,但他和王力农似乎意犹未尽,又各自要了几瓶啤酒喝起来。</h3><h3><br></h3><h3> 此时旁边还有两桌人,他们在那里聊天喝酒,不知怎么一下子彭丹毫就与他们扯到一起去了。聊着说着,他们越说越亲近,居然都是织金老乡,并都是一个镇子上的。异乡遇老乡,那个亲热感是没办法控制的。只见他们举着酒杯,你来我往,就好像是多年的老友重逢。平时他那小酒量,只要几杯下肚,就会迷迷糊糊搞不清东西南北,可是今天晚上只见他越聊越开心,越喝越兴奋,喝下几瓶啤酒还不见醉,真的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啊。</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167efb">《彭丹毫收藏的书画与奇石》</font></i></h3> <h3>  这就是彭丹毫,一个兴趣广泛,心地纯净,性情率真的刺青汉子。他不矫情,他不虚荣,他总是以真情去待人,也用这份真情去追求他的艺术之梦。他热爱艺正如他自己曾经提写的一幅对联:“世事艰难,大也好,小也好,努力干好;人生苦短,穷也罢,富也罢,尽情过罢!”</h3><h3><br></h3><h3> 就这样,彭丹毫在艺术的海洋里自由快乐的畅游着,他的书法,绘画,玩石,摄影,还有他的山歌,这些都是他快乐的源泉。他因为不被名利所累,不为虚度烦心,所以他一直生活在快乐之中。他不但自己快乐,他还将快乐传递给他身边的朋友和亲人。这种快乐看似简单,但却是很多人难以达到的一个精神境界。</h3><h3><br></h3><h3> 你听,刚刚想完稿,他的那特有的自制手机铃声又响起来了。铃声是他唱出的快乐的山歌声,铃声也是他传递快乐的信号灯。走起,今晚肯定又是一场喝酒唱山歌,喝茶玩字画的快乐之夜……。</h3><h3><br></h3><h3> 2019.5.4吴老满</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167efb">《彭丹毫与吴老满》</font></i></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167efb">《吴老满》</font></i></h3><h3>作者简介:</h3><h3> 吴老满,湖南长沙人,本名吴振武。1985年毕业于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2000年毕业于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法律本科。1989年下海,1991年曾创办珠海星光制药有限公司。2003年来贵阳创业,现为贵阳福万家大药房有限公司董事长,贵州省药品零售行业商会执委。</h3><h3>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吴老满就与友人在长沙创办《希翼》《田野》等民间刊物。当年曾写下大量的文学评论,2018年出版文学评论集《随心而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