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土耳其之五:金色穹顶下的辉煌,从圣索菲亚大教堂到新皇宫

老殷行摄

<h3>做为古罗马,拜占庭和奥斯曼帝国三代古都,伊斯坦布尔经历过辉煌岁月的荣耀及血雨腥风的洗涤。公元324年,罗马君士坦丁大帝用自己的名字将其命名为君士坦丁堡,330年成为东罗马拜占庭帝国首都。在马其顿王朝(867-1081)统治下,它的强盛达到顶峰。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将君士坦丁堡攻陷洗掠,而后作为威尼斯拉丁帝国的都城。1261年,君士坦丁堡被尼西亚帝国夺回。1453年,奥斯曼默罕默德二世率阿拉伯大军攻入并血洗君士坦丁堡,而后奥斯曼帝国建都于此。土耳其共和国于1923年成立后,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h3> <h3>《十字军占领君士坦丁堡》1840 德拉克洛瓦<br></h3><h3>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期间,威尼斯瞎子总督丹多洛老头利用这东罗马国内的纠纷转而进攻君士坦丁堡,最终在1204年4月13日攻陷君士坦丁堡后对城中居民抢劫和破坏后血腥屠杀三天。</h3> <h3>《征服者默罕默德二世进入君士坦丁堡》</h3><h3>君士坦丁堡攻防战从1453年4月6日开始,一直持续到了5月29日,默罕默德二世的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帕莱奥古斯在巷战中阵亡,拜占庭帝国覆灭。</h3> <h3>公元335年,古罗马帝国刚刚迁都到君士坦丁堡后不久,君士坦丁大帝便下令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基督教皇家教堂,取名为“圣索菲亚”(Aya Sophia),意喻为“上帝的智慧”。圣索菲亚大教堂无疑是保存下来的拜占庭时期最杰出的建筑代表。今天圣索菲亚教堂作为伊斯坦布尔的城市地标,坐落在老城区的中心地带。</h3> <p class="ql-block">公元532年,拜占庭查士丁尼统治期间,君士坦丁堡发生了“尼卡”暴乱,平民们烧毁了城里许多建筑,包括圣索菲亚大教堂。暴乱平息后,查士丁尼下令重建圣索菲亚大教堂,至537年建成。</p> <h3>这是位于意大利拉文纳圣维塔教堂内的拜占庭时期查士丁尼大帝和皇后狄奥多拉的珍贵马赛克镶嵌画。</h3><h3></h3><h3>狄奥多拉皇后(500年─548年6月28日),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王朝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大帝)的妻子。和丈夫查士丁尼大帝一样,她也被东正教教会封为圣人,纪念日为11月14日。</h3><h3>狄奥多拉早年从事过滑稽戏演员,妓女,但正是这位从风尘中走来女子,依靠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为皇后。她并非仅靠美貌,而是有着非凡的智慧和坚毅的性格。在君士坦丁堡平民叛乱的关键时刻,劝阻皇帝不要逃跑并最终平定叛乱。经此事件,查士丁尼宣布狄奥多拉为他的共治者。完成从平民皇后成为东罗马帝国拥有最高权势的人的华丽转身,并留名东正教正史。</h3><h3>这位从风尘女子到女权主义者,在当时促进了历史发展,在六世纪《查士丁尼法典》中,能够清楚地看到狄奥多拉所起到的作用。这部法典保护了女性的权利和荣誉,明令禁止男性无故抛弃女性的行为,它明确了妇女拥有继承财产的权利,并且将强奸列为死刑罪名。她喜欢的格言是“紫袍是最好的裹尸布”。</h3> <p class="ql-block">拜占庭帝国狄奥多拉皇后,意大利拉韦纳圣维他教堂保存的马赛克镶嵌画。</p> <p class="ql-block">这幅收藏于意大利北部拉文纳的圣维塔尔教堂的马赛克壁画,完美地记录了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狄奥多拉皇后的倩影。</p> <p class="ql-block">《贝利撒留行乞》雅克 路易 大卫</p><p class="ql-block">拜占庭查士丁尼一世战功卓著的将军,曾镇压君士坦丁堡“尼卡”暴动,杀死三万多暴动平民。后被怀疑忠诚,解职入狱,出狱不久于公元565年去世。画中为贝利撒留行乞被部下认出。</p><p class="ql-block"> 但历史学家指出这些“毫无根据”的传闻来源于12世纪僧侣作家约翰·策策斯所编的一本《百科全书》,其中用十首民谣来描述贝利撒留的瞎眼和乞讨。但作家在他的其它作品中予以否定。</p> <h3>这座高56米,金碧辉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和古罗马时代最杰出建筑的大教堂,头顶世界最大教堂的佳冠达一千多年之久。</h3> <h3>进入大教堂前厅,映入眼帘的是绘有彩色图案的厚重大理石墙壁,三座古老的木门,巨型方石柱支撑着拱顶。</h3> <h3>教堂走廊内贴挂下令修建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君士坦丁大帝像</h3> <h3>进入大教堂正堂,你会立刻沉浸在一种神圣肃穆的氛围,高不可攀的穹顶金碧辉煌,华丽的大理石巨柱上悬挂着直径10米的圆型绿地金字的伊斯兰文字牌,是伊斯兰圣人的名字。据说是由当年著名的奥斯曼帝国书法大师Mustafa Izzet Efendi 的杰作。</h3> <h3>精美的局部造型</h3> <h3></h3><h3>君士坦丁大帝请来罗马建筑師们发明出以拱门、扶壁、小圆顶等设计来支撑和分担穹隆重量的建筑方式,以便在窗间壁上安置又高又圆的圆顶。</h3><h3>当光线从巨大的圆拱墙窗户透进来时,那一缕缕的自然光线,给幽暗的教堂营造了迷幻而又神秘的宗教色彩。</h3> <h3>宽阔的二楼走廊通道</h3> <h3>穹顶上保存完好的圣母圣婴图像</h3> <h3>1453年,默罕默德二世进入君士坦丁堡后,令人将大教堂内的原拜占庭所有镶嵌画和图案用灰浆覆盖,撤走原有基督教祭坛用具,将其变成了伊斯兰教堂。这幅六翅天使像是近代发掘出的,其余几幅仍被灰浆覆盖保护。</h3> <h3>镶嵌画是拜占庭时期教堂的主要装饰风格,教堂二楼保留着最精美的镶嵌画。这幅画中间的耶稣,旁边是圣母玛利亚和施洗者约翰。画中人物色彩柔和,保存完好。</h3> <h3>这幅《最后的审判》,下部已损坏。</h3> <h3>这幅镶嵌画为“善良的约翰”科穆宁,出自1122年。马赛克上的圣母玛利亚把儿童时的耶稣抱在膝上,约翰二世站在圣母右侧,身穿镶有贵石的服装,他呈上钱包,表示皇室对教堂的奉献。女皇伊林娜站在圣母左侧,她身穿礼服呈上卷宗。</h3> <h3>圣索菲亚大教堂大厅内著名的泪柱,传说有神奇的功效,把手指放进柱子上的一个洞里面,旋转一圈,就可以带来好运。据说大教堂刚刚建成的时候,查士丁尼大帝有一次视察大教堂,感觉到头痛难忍,于是就靠在一个柱子上休息了一下,头痛竟然神奇的消失了,于是这根柱子可以医治疾病的消息就流传开来,人们来到大教堂内纷纷把手放在这根柱子上,时间长了,这根柱子就形成了一个大洞。</h3> <h3>在教堂二楼窗口外不远处即伊斯坦布尔著名的蓝色清真寺。</h3> <h3>各种精美神秘的教堂之窗</h3> <h3>1935年,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将这个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相融合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改为博物馆,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重新开放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被改名为阿雅索菲拉博物馆,该博物馆的展品主要就是建筑物自身以及其中的镶嵌画艺术品。1985年,圣索菲亚大教堂所在的伊斯坦布尔文化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世界文化遗产。1996年至1998年,阿雅索菲亚博物还被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选为其百大濒危遗产。如今的阿雅索菲亚博物馆大约每年接待二百五十万外国游客,并帮助伊斯坦布尔当选为2010年的欧洲文化之都。</h3> <h3>蓝色清真寺:全名为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是土耳其的国家清真寺。</h3> <h3>蓝色清真寺是伊斯兰世界最优秀的建筑师锡南(Sinan)的得意弟子Mehmet Aga的作品,也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建于1609年。清真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依兹尼克磁砖装饰。巨大的圆顶周围有六根尖塔,蓝色清真寺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建造蓝色清真寺没有使用一根钉子,而且历经数次地震却未倒坍。260个小窗、2万多块蓝色磁砖、地毯和阿拉伯书法艺术是该寺的重要看点。</h3> <h3>蓝色清真寺建筑结构严谨,外观造型独特,其建造初衷是为了和相邻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相竞争,实际上它在规模和内部空间的平衡方面已经完全超越了前者。</h3> <h3>30多座层层升高的圆顶。</h3> <h3>精致的穹顶,43米高,直径22米的中央大圆穹顶。</h3> <h3>教堂内有260扇彩色玻璃窗,4600平方米伊索匹亚朝贡的红地毯,20000多片伊兹尼蓝磁砖,可供3500多人同时做礼拜的大殿。<br></h3><h3><br></h3> <h3>清真寺内的“皇家小屋”,铺满蓝色地毯,专供苏丹和大臣们在重大节日活动使用,用于保证安全。</h3> <h3>《宣礼员在塔尖呼唤信徒做祷告》让 莱昂 杰罗姆 1879</h3> <h3>圣索菲亚大教堂和蓝色清真寺之间,是拜占庭帝国统治时期的一个竞技场,又称赛马场。这里一度是君士坦丁堡的体育和社交中心。赛马场两端最明显的建筑物是一座古老的方尖碑和德皇威廉喷泉亭。</h3><h3>方尖碑源于古埃及,公元390年,罗马帝国狄奥多西一世大帝将它运到了君士坦丁堡,竖立在罗马竞技场的中轴线上。</h3> <h3>在蓝色清真寺前,有一个新拜占庭式风格的八角形拱顶喷泉,称为德皇威廉喷泉。由 德国 政府兴建于1900年,纪念 德国 皇帝威廉二世于1898年访问 伊斯坦布尔 ,位于赛马场区域的北部入口。</h3> <h3>原来的古罗马赛马场现在成为花园广场,游人如织,孩子们在尽情玩耍。</h3> <h3>蓝色清真寺前广场休息的游客们</h3> <h3>最后,再说说伊斯坦布尔的多玛巴赫切皇宫,又称新皇宫。</h3><h3>时值正午,强烈的阳光下,幼儿园老师带着孩子们也来新皇宫游玩。</h3> <h3>多玛巴切新皇宫的大门,大理石构建,有着明显对称的巴洛克式建筑的繁复和奥斯曼式的花纹装饰。</h3> <h3>花园内欧式四层钟楼,是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于1890-1894年建的。</h3> <h3>精美复杂的雕刻造型,尽显巴洛克风格。</h3> <h3>花园内石狮雕塑</h3> <h3>这张为资料照片:皇宫内的庆典大厅,有来自英女王维多利亚二世的赠礼,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晶吊灯。此吊灯上挂有750个独立的水晶小灯,重达4.5吨。</h3> <h3>奢华的水晶楼梯厅,采用昂贵的法国巴卡拉水晶吊灯。由顶棚垂悬而下的水晶灯重约2.5吨。撑楼梯扶手的支柱是用水晶打造的,故称为“水晶阶梯”。阳光从玻璃帷幕顶棚射入室内时,就会呈现光彩夺目的景象。</h3><h3><br></h3> <h3></h3><h3>红厅,又叫大使厅:是大使们向苏丹致敬、递交到任国书之处。整个房间红色、金色相映,而中央镶金箔的小圆桌大有来头,这是拿破仑送给苏丹的礼物,桌面上有12位欧洲著名美人的肖像围绕着拿破仑像。厅中央吊着巨大的水晶吊灯,金箔装饰的天花板、陶瓷花瓶以及绢丝地毯,也都是华丽无比,充满法式风情。<br></h3><h3>传说下令建造多玛巴赫切皇宫的苏丹阿普杜勒迈吉德一世在第一次踏入新皇宫时也不得不感叹道:“实在不该建得如此奢华!”。</h3> <h3>这是豪华的大宴会厅。</h3><h3>据悉,新皇宫的造价大约相当于今天的5亿欧元,令当时已衰败奥斯曼帝国外债高筑,雪上加霜。</h3><h3><br></h3> <h3>皇宫内豪华浴室的大理石地板来自马尔马拉海上的岛屿,墙壁用埃及雪花石雕刻繁复的造型花纹。</h3> <h3>皇宫内图书馆</h3> <h3>据说音乐厅内的钢琴是拿破仑三世所送。</h3> <h3>半圆型大落地窗前,透过蓝色花型的玻璃,可见外边宫廷花园和博斯普鲁斯海峡。</h3> <h3>皇宫里长长的画廊,可以看到苏丹及家人的画像,以及欧洲和奥斯曼宫廷画家的作品。</h3> <h3>皇宫后宫</h3> <h3>关于奥斯曼帝国后宫,有许多传记和神秘传说,也留有许多古典绘画作品,展示两幅世界著名学院派古典画家安格尔土耳其后宫绘画作品。</h3> <h3>《大宫女》让 多米尼克 安格尔 1814 卢浮宫</h3> <h3>《土耳其宫女与女奴》1840 美麻州费哥美术馆</h3> <h3>此外,在十六世纪奥斯曼帝国“立法者”苏莱曼大帝(1494-1566)执政时期,有一位被拐卖的到土耳其后宫的乌克兰籍少女,凭借超凡的智慧与手段,通过一系列甄嬛传般的宫斗,乌鸦变凤凰,上位为苏莱曼终身宠爱的妻子,并参政苏丹政务与建设,最终青史留名。她就是许蕾姆。许蕾姆是第一位与苏丹正式结婚,拥有皇后身份,还可以与苏丹同时出现在公开场合的后宫女人。这位来自遥远异邦、地位卑贱的女子凭借她的美貌、智慧和手腕,成了苏丹的皇后,和下任苏丹的母亲。苏莱曼甚至亲自作诗赞美她,许蕾姆于1558年4月去世,葬在伊斯坦布尔的苏莱曼清真寺内。</h3><h3>图片为威尼斯画家提香为许蕾姆作的肖像,约1550年。<br></h3> <h3>许蕾姆与苏莱曼一世</h3> <h3>时至今日,在伊斯坦布尔市内,由苏莱曼一世首席建筑师锡南始建于1556年的许蕾姆苏丹浴室(Ayasofya Hürrem Sultan Hamamı)依然对外营业服务。</h3> <h3>许蕾姆的传奇经历在西方很有名气,被土耳其拍成了大型长篇连续剧《宏伟世纪》(第一季)及电影。此外,乌克兰、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还有很多以许蕾姆为主题人物的画作、音乐作品(如约瑟夫•海顿的63号交响曲)、歌剧、芭蕾舞剧、戏剧、小说等流传于世。)图为德国画家约翰•特奥多尔•德•布里的木刻画,1596年。</h3><h3>选自陆大鹏hans《从女奴到皇后-.奥斯曼帝国后宫往事》。</h3> <h3>皇宫内贵重的镶金陶瓷餐具</h3> <h3>天然水晶酒具</h3> <h3>精致的皇宫内花园,白色大理石门柱,白色栏杆,水池,雕像,花草郁郁葱葱。</h3> <h3>花园门外就是博斯普鲁斯海峡,过往船只一览无余。</h3> <h3>最后再说一下土耳其共和国创始人凯末尔于1938年11月10日9.05分在这里病世逝,终年57岁。为了纪念他,在新皇宫他居住的房间床上盖着丝绸做的土耳其国旗,皇宫内所以墙上的时钟则永远停留在他逝世的时间9点零5分。</h3> <h3>转眼之间,十天的土耳其旅行到此就告一段落了。总之,这次旅行完全颠覆了我们之前对土耳其的落后野蛮印象的认知。世界之大,你如不亲身体验,就不可能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和如何正确看待世界。</h3> <h3>摄影 文字 老殷</h3><h3>配乐 sealed with a kiss</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