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四年之后 重返母校十中(副本)(副本)

张幼年

<h3>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始创于1906年,前身为苏州振华女校。历史文化遗存众多,西花园为清代织造署旧址,织造署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康熙二十九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出任苏州织造。百余年来,蔡元培,章太炎,李根源,竺可桢等曾出任振华女校校董。费孝通,何泽慧,杨绛,彭子冈,李政道等皆从这里起航。振华女校校训“诚朴仁勇”。</h3> <h3>明代大学士王鏊,二十四岁时連中解元,会元,探花,后任文渊阁大学士(副宰相)。江南才子唐佰虎誉为“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h3> <h3>报告厅所处西花园,相传曾为王鏊别墅。康熙十三(1674)为织造衙门,康熙二十三(I684)织造署西侧建行宫(即西花园),作为皇帝“南巡驻跸之所”。</h3> <h3>1906年,王鏊13代孙媳王谢长达创办振华女中,第一届毕业生只有三位女生。</h3> <h3>1917年由王氏三女留美硕士王季玉接任振华女中校长,历史上十中曾有过几次校名更迭,1906年一一1956年始名苏州振华女子中学,1957年一一1971更名为江苏师院附属中学,1972年一一2008年4月更名为苏州十中,2008年一一至今更名为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h3><h3>王季玉校长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h3> <h3>王季玉校长塑像,原址名通泉,1936年由丙子级毕业生造,水泥基座上塑有仙鹤造型喷泉一座,称“仙鹤喷泉”已损毁。</h3><h3>1996年90周年校庆,由振华校友会出资,在喷泉的旧址上修建王季玉校长塑像基座。</h3> <h3>伟绩碑1935年由乙亥级毕业生建,正面刻有“伟绩长留”四字,碑座正面是碑名和王谢长达夫人生死年月,背面是碑文,碑文是由中国近代的两位文化名人章炳麟(太炎),李桓源分别撰文和书写。</h3><h3>赞颂王谢长达的美德懿行,对她创办振华女校的伟绩给于极高的评价。</h3> <h3>杏园的西面是太炎楼,以著名的国学大师章炳麟章太炎先生的名字命名。太炎楼是校史馆,里面存放着很多振华女中时期的校徽,作业本,奖状等。</h3> <h3>章太炎名炳麟,振华校董。清未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国学大师,提倡国粹教育,主张以史育人。鲁迅称赞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h3> <h3>十中振华堂(大礼堂)建于民国二十一年。</h3> <h3>振华堂是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以及全校师生庆典,聚会的场所。</h3> <h3>红楼是学校的标誌性建筑之一。是莘莘学子文化学习的基地。</h3> <h3>红楼,顾名思义是红色的外墙,实际上它是青砖造的。为什么叫红楼呢?因为这里木是苏州织造署,曹雪芹的《红楼梦》的大多原型都来源于此。</h3> <h3>我班教室在红楼的最顶层,最西面。三年中经受了北面的寒冷,西面的热晒。</h3><h3>这三年,是漫长的,辛苦的,但又是幸福的,快乐的。</h3><h3>这三年,增长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h3><h3>感谢你一一红楼。</h3> <h3>几十年的风雨,红楼还是那个完整无损的红楼,红楼东南向的一棵古树还是那样树茂叶盛。而当年的学子都变老了。</h3> <h3>这幢楼是子冈楼后改为数学老师的办公楼。现在的爬山虎比以前更密更旺更有生机。</h3> <h3>十中西花园环境优美,除了瑞云峰和织造署二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外,还有行政办公楼,长达图书馆,大礼堂建筑物。振华校友留下了纪念性建筑己已亭,凝怀亭,来今雨斋,摩崖石刻,紫藤棚更为西花园绿景添彩。</h3> <h3>西花园西北方小土墩上的己已亭于1929年由己已级毕业生建,也是十中最早的毕业生留念物。现在是学生读书最佳地之一。</h3> <h3>1930年由庚午级毕业生建,取唐代诗人杜甫诗序中“旧雨来今雨不来”,表达了毕业同学热爱母校的拳拳之意。</h3> <h3>紫藤架,壬申级石刻。</h3><h3>1932年由壬申级毕业生建,石刻顶部有壬申级级训“仁慈明敏”。篆刻者为壬申级学生,现中国科学院士,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何泽慧。石刻正面是壬申级学生冯远怀撰文,齐季庄书石的铭文。</h3> <h3>长达图书馆(蔡元培先生题匾),它曾是图书馆,后来由于孝通图书馆的落成,这里就改成了又一个校史室。二楼有一会议室,一些特别的会议会在这里召开(比如家长委员会),楼下则是放置各种奖杯,奖牌。</h3> <h3>通往长达图书馆的小道上,两边树立两块太湖石,似图书馆的门神。</h3> <h3>瑞云峰是太湖石,多孔多姿,涡洞相套,褶皱相叠,剔透玲珑,以其瘦,透,漏,皱的特点被誉为研巧甲于江南。瑞云峰是江南三大名石之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h3> <h3>凝怀亭</h3> <h3>凝怀亭是1937年,丁丑级毕业生建,亭名由故址织造署凝怀室而得,取“凝聚对母校的怀念”之意。</h3> <h3>恩钿月季园</h3><h3>蒋恩钿,振华1929届毕业,入清华,育月季,陈毅誉她为“月季夫人”。世界月季协会联合会于2008年把法国最新优秀月季“梅昂2003”命名为“恩钿女士”。</h3><h3>2012届全体高三毕业生母校留念,刻在凝怀亭左下侧壁上。</h3> <h3>十中西花园一些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建筑外,又增添了一批具有中国传统特点和现代设施的亭,榭,楼,廊建筑,提升了最中国的学校。</h3> <h3>“实事求是”是季玉先生训话,杨绛敬录。丙成仲夏九十五。</h3> <h3>蔡元培,振华女中校董,中国现代教育之父,曾任北大校长。在振华三十周年校庆典礼上,盛赞“学校之进步将练吾等数十年来男女平权之理想,即可实现”。该楼建于1972年。</h3> <h3>瑞云楼是十中的行政楼。</h3> <h3>此园乃現教师办公之地。昔孔圣晚年杏坛设教,弟子三千,誉为万世师表。为人师者,务必真诚笃实,德才兼备,方能成就不朽伟业。</h3> <h3>在西花园最西边为费孝通而建的孝通图书馆,内有藏书22万册,电子藏书11万册,并配备电子阅览室。</h3> <h3>&lt;质朴大气&gt;亭的北面为&lt;季玉厅&gt;。</h3> <h3>长达图书馆后面的厅堂。</h3> <h3>振华(十中)北京校友会敬立。十中百年校庆(2006夏)。石上提词:何泽慧,陆璀。</h3> <h3>学校有一块千年太湖石一一瑞云峰和风雨中伫立了许多年的古老建筑,都已经物化成学校精神文化的象征。</h3> <h3>把学校的这种象征提练升华成十中独有的精神,即“质朴大气”和“倾听天籁”,这是学校的文化之魂。</h3> <h3>墙壁石刻。2008届全体高三毕业生母校留念。</h3> <h3>百有十年校友碑廊序</h3><h3>柳袁照 </h3><h3>2016年10月</h3> <h3>……名园办名校,名校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如今又被赞誉为最中国的学校。之所以这个校园光彩照人,生生不息,源于这个园子人的生命光彩……。</h3> <h3>闻道廊当年为学校百年诞辰而建,办学前辈,各校友,碑刻列于廊下,彰显学校的文化底蕴。</h3><h3>在创造一百一十年历史的同时,树立起了永远不变的春天的诗意形象。</h3><h3><br></h3><h3><br></h3><h3><br></h3> <h3>65届高三(1)班。</h3> <h3>65届高三(2)班。</h3> <h3>这是我们髙中(3)班。</h3> <h3>65届高三(4)班。</h3> <h3>65届高三(5)班。</h3> <h3>谢谢欣赏 再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