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年的春天是一个不平凡的季节,新春伊始,万木荣发,百花争艳。就在这样祥和的日子,微信平台时时发出有关桐木漯瑶族乡汉皇殿杜鹃花的美丽图片,好美好美的图片。于是在一夜之间,如雨后春笋,旅客像蜜蜂一样赶往桐木漯汉皇殿欣赏那纯自然的映山红。映山红好看,但我确被微信朋友发来附属的碑文图片所吸引了,于是请教县文物局明史专家李治军老师解读。答案出来了,这是有关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的碑记。</h3><h3> 确定时间,确定人数,在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清晨准时到达汉皇殿山脚前的坪山岭。常言道:为解答问题而来的事总是那么风雨无阻。天公不作美,但杜鹃花确为我们挡住了风雨,渐渐地把天空映红了,于是小雨停了。虽然经过三小时的艰难陡步前进,可终究到达离汉皇殿古遗址约1000米的古墓石碑旁。</h3> <h3> 三月里的天气说无常可能也不会错,当我们看见古遗址时风呼呼刮过,雾猛烈加速覆盖过来,仿佛眼前的一切是历史的悲剧再现。我们问当地的村民,这大坑是怎么回事?是盗墓者盗墓痕迹,上面只留下一块断裂的碑记。于是我们迫不及待地走上去看,确实如此,只见一块石碑静静地躺在那里,长年累月的坚持着主人的诺言,历经沧桑,不忘使命。李专家突然说,碑文找到了碑字也翻译出来了,是明代建文帝碑记,关健是把这碑里的像描绘出来。于是拓片专家用十分娴熟的工技不一会儿功夫再现了历史的人物形象。虽有残缺不完整,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能在深山处保存下来也是对建文帝最大的恩惠了。因为历史向前发展总是错综复杂的,总是在对立与矛盾中产生火花,为世人所记载。我环目了四周,一览群山俯眼下,一条条山脉都紧紧向我拢来,一座座山峰像侍卫一样静静地听候命令,位置真好。呼呼的风声仿佛自己听到了古战场厮杀惨烈的声音,权与利的魔鬼不停地追杀着人类的灵魂,场面悲壮,哀伤。</h3> <h3> 于是我便转换了位置,随村里一位长者来到了一处破落的墙址,长者说相传这里有一位皇帝被追兵追杀,逃难才住上来的,大约住三到十八年的不确定时间,并留下很多传说。如:皇帝为了逃避追兵,左右斡旋,来到了今麻江一带连续三年忘了过年,就在六月六日那天,大家停下来一起过个半年节,于是半年节延续到至今,麻江当地老百姓还传承着。并且这座古墓相传还有专门的人为他守陵。又说建文帝为了逃避叔叔永乐皇帝朱棣的追杀也是世间少有的落魂和灾难,为了保护自己和亲信,出家当和尚以救灾济世为主,在自己的避难所周围为老百姓兴建庙宇,这座庙宇就在小溪旁边竹林里,香火旺盛,至今仍能看见残缺的瓦片和石垒。还听当地村民说这里有古练马场,有古练兵场,有天子山,有古井,祭天台,藏兵洞,金锣等,特别是有推的动倒不了的仙人打礅石,构成了一套完整又简单的帝王生活区。</h3> <h3> 据明史专家李治军老师说,1934年8月23日,红军在进行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由任弼时、王震、萧克率领红六军团8000多名官兵,翻过汉皇殿、唐公庵,到达阳明山,在竹蒿芨一带消灭国民党一个保安团,并夜宿祖爷岩,第二天赶往祁阳白果市,留下一段爱民拥军的佳话,第二年岭上的映山红开得特别艳丽,所以就留下了这上千亩的映山红。映山红(杜鹃花)是人们喜爱的一种花,可汉皇殿上的映山红是全国少有保留如此大规模的自然生长之花,它色彩艳丽夺目,与朝夕之光形成壮丽的红色景观,令观赏者无不为之惊叹!</h3> <h3> 如今,汉皇殿这座历来被汉朝光武皇帝刘秀祭祖的洛阳山,正承载着万山红遍的映山红为世人证明着历史。常言道:不管正史还是野史都是过往的历史,不管口说还是传说都不是无故的乱说;不管对与错它都是权和利的诱惑。保护历史文化和红色根据地,是对先辈们创造生活的尊敬,是对后人以古鉴今的作用。保护红遍满山的花海和瑶俗风情,又正是迎合着新时代文化的建设步伐。所以,建设有古文化遗址,有杜鹃花海,有红色教育基地,有本地瑶族特色风情,无不令人向往的仙境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