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廖姓千年古村:玉坡村

廖氏家族

<h3>💝玉坡村位于广西贺州市钟山县燕塘镇</h3><h3>目前村寨常住人口</h3><h3>有3118人(截至2013.10.30)<span style="line-height: 1.8;">玉坡村距离钟山县城约30多公里</span></h3> <h3></h3><h3>村庄远景</h3><h3></h3> <h3>💝玉坡村全村姓廖,祖籍江西金鸡县,始祖廖致政,宋元祐进士,受谪出寰昭(州)之旧县龙平,南渡后(宋皇朝南迁后)不复北归,爱玉坡山水之胜而在此立家,到了元朝中叶,曾因廖氏五世祖的僮仆与赤马夷壮结怨而引起争斗,玉坡廖氏族人举家迁居府城桂林。明朝初年,由其六世祖廖履常领兵回故土平定瑶民起义,复家玉坡,而重归故疆。据玉坡村廖氏族谱记载从宋到清,玉坡村有进士举人 11 人,其中进士 1 人,文举 6 人,武举 4 人,有各类贡生 26 人,有禀、监、庠、增生等秀才(相公)不计其数,且大多为正途入士,大多求取功名后外出为官,有官至辽东都督大总兵,藩司通史,直奉大夫,临安别驾,江南羲仓太史监千总,梧州总兵,副总兵、参戎、守府,庆远参将及酃县、光山、灵川、龙坪、恭城、柳城、全州、龙胜、衡阳等县知县、知事、城守、训导、教谕等数十人。</h3> <h3>周边环境</h3> <h3>古城墙</h3> <h3>💝村庄发展到清末至民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地方贼寇常乘机打劫,为了防御匪患,该村部分较富裕的人家纷纷内迁到大庙山后,建立了玉西村,从此玉坡分为玉东和玉西两个主要自然村,也由此形成了玉西村富人相当集中的格局。玉坡村是一个由贬官建立起来的村庄,这在桂东北是很少见的,在广西也不多,村庄体现了廖式家族从元朝演变发展至今的家族式发展脉络,恩荣牌坊、廖氏宗祠以及协天宫等代表性建筑展现了玉坡村曾经作为富裕村庄的特点,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连同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真实反映了一个家族从起步、发展、鼎盛到衰落的整个历史过程及其社会变迁,是研究中国社会史、家族史和文化史的鲜活史料,在华夏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h3> <h3>石碑</h3> <h3>百年古树</h3> <h3>💝玉坡村位于喀斯特地貌的群山之中,其东、西、南三面山岭绵延,村舍分布于三台山、珠山、大庙山下,太庙山安插其间,东面三台背靠的骑龙山全呈弧形环绕,南为雷公山,西面珠山与太庙山相连,两山形成的山坳为玉西主要通道。整个玉坡村水域丰富,特别是春夏间,雨水瀑满,且这里以稻田为主,稻田肥沃。玉东古民居北为恩荣石牌坊,南面与新民居相连。前为荷塘、玉西古民居,前面与左右为新民居。</h3> <h3>进村道路</h3> <h3>建筑格局</h3> <h3>💝玉坡村自古是一注重教育的一个村庄,特别是在学而优则士的封建时代,读书习武,更成为该村一大风气。村庄田地远波恭城、荔浦,大有买尽世间田之势。特别是该村的玉溪,田地特多,解放前85%以上的人家都有较多的田地,实为有名的富贵窝。目前玉坡村仍保存着数十间旧式青砖大屋及数十公分厚的护村石墙和一些古井、门楼、石板巷道、石桥、古祠庙、石牌坊等。其恩荣石牌坊是该村最具特色的古建筑,也是广西有名的古建筑之一。</h3> <h3>近景</h3> <h3>恩荣石牌坊</h3> <h3>💝村内现存古井 8 口,这些古朴的形制不一的水井大的体现和丰富了玉坡村沿袭至今的用水文化,在古民居群整体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井在村里的分布形式相对分散,但每口井的设置都是经过精心选址的,各井的服务半径满足了民居群内各个组团的用水需求,是村庄发展史上的主要居民用水系统,虽然现代自来水系统会逐步取代传统的井水取水方式,但现在玉坡村的古井仍有一些在使用,这是功能上的延续,更是文化上的传承。</h3> <h3>古井</h3> <h3>💝在玉坡村的珠山南边山崖,有一方摩崖石刻,印刻着“山辉” 二字,字大 1 米有余,是目前钟山县发现的最大的崖刻,该崖刻没有落款,何时所刻不详,从其所透露的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结合该崖刻风化程度,估计是清中期所刻,这“山辉”两字雄浑有力,给玉坡村重添一道靓丽的风景。</h3> <h3>山辉石刻</h3> <h3>💝玉坡大庙——“协天宫”位于大庙山下,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庙为青石作柱,青砖砌墙,小青瓦盖顶,雕花板封檐,墙头彩绘壁画;青石门框上雕双龙戏珠;一对雄健高昂青石狮坐落于大庙前廊坊的两边,为大庙增添了许多威严和光彩,从中可窥见玉坡村人那昂扬与富足的精神面貌。</h3> <h3>协天宫</h3> <h3>💝牌坊位于该村廖氏宗祠前,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该村进士廖世德为纪其祖所建,牌坊占地10.30平方米,四柱、三间、五楼、庑殿顶,宽6.18米,进深1.66米,通高7.32米,通体青石建造,牌坊满布圆雕、高浮雕和浮雕,用料宏大厚实,石柱立在石基座上,柱前后均设抱鼓石,起护杆作用,其中中柱正面抱鼓石上镂雕。</h3> <h3>💝牌坊背面,中间下抬枋浮雕“丹凤朝阳”图,表示贤才逢明时。“丹凤朝阳”语出 《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比喻贤才赶上好时机。</h3><h3>抬枋上阳刻“光前裕后”匾,匾上抬枋且浮雕 “八仙贺寿图”(八仙加寿星)。八仙贺寿抬枋上阳刻“世泽绵长”匾,匾上方抬枋为浮雕“鱼跃龙门”图,寓意中举升官后的飞黄腾达,是鼓励人们奋发向上的一种精神力量。其典故说鲤鱼跳过龙门就成为龙,在这里则代表廖世德一家向往的最高愿景,也是廖世德一家希望达到的目标。该枋上方还刻有楷书“恩承奕叶”,两旁为文武双官人物浮雕。寓意廖世德一家的功名是承蒙祖上代代(累世)相传的。</h3> <h3>💝左右的两旁间,下抬枋浮雕“书卷日出”图,寓意只有多读书才能求取功名,才有前途,包含着儒家“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意识。左抬枋间中阳刻“诒厥孙谋”匾,右抬枋间中阳刻“遵乃祖训”。“诒”即勋也,意为为子孙谋划,期望子孙在未来建立功勋、光宗耀祖,恪守祖宗的训示。</h3><h3>牌坊正面,中间下抬枋高浮雕加镂空雕“双狮戏球”,表示一种喜庆,抬枋上为廖世德之功名匾:“敕授文林郎知河南光山县,康熙辛卯科乡进士廖世德”,匾上横枋浮雕“骑马出行”图,现出廖世德一家数位正途入士举子求取功名后,春风得意的盛况,也体现廖世德一家数位举子执著追求和积极进取、奋斗不息的精神。横枋上为廖肃功名匾:“明诰授奉直大夫云南临安别驾,万历丁酉科广西乡试进士廖肃”,匾上横枋浮雕“双龙戏珠”。枋上托以“恩荣”匾,为牌坊的中心。这里的“恩”是指皇恩,“荣”即荣耀。“恩荣”是指皇帝赐予的荣耀,犹如今天最高荣誉的旌表奖状、勋章之类。“恩荣”匾以浮雕“双龙献珠”枋作托,以浮雕盘龙嵌边,给人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感。“龙”在中国的历史上,代表着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地位和威严,也代表吉祥;皇帝赐予的荣耀,以龙纹嵌边,威严无比。“恩荣”匾上的横枋雕以“红日云海”图,代表着天地;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上,天地是最大的,只有天地凌驾于皇帝之上,可谓“天地君亲师”,这“君”即指皇帝,“亲”即“父母”双亲及自己的祖宗,“师”既指老师又指师傅。在农村的家庭神台上都能看见“天地君亲师”的牌位。</h3> <h3>通往村落中心的道路</h3> <h3>💝牌坊的正面且正是按照传统的排位排列的,由上而下的顺序是:最上方是代表天地的红日云海,其下为代表皇权的“恩荣”匾,往下是廖世德之上祖廖肃的功名匾,再往下是廖世德的功名匾,而其子孙的功名则在旁间的最下方。</h3><h3>正面两旁间,下横枋各浮雕“麟吐玉书”吉祥图,“麒麟”即瑞兽之王,“麟吐玉书”这有个故事,和孔子有关:相传一次孔母颜征在跟随家人自商丘返乡,路过巨野的麟山,看到麟山风景优美,就提议在此歇脚。她坐在麟山上的一棵树下,打了一个盹,忽然梦见麒麟入怀,醒来感而有孕,十一个月后就生下了孔子。到孔子出生的前两天,麒麟又到曲阜阙里人家送去玉书三卷。在明本《巨野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巨野南有樵氏山,世传樵氏山产麟,麟吐玉书于阙里,因名麟山。”,后有孔子为麒麟的化身之说,孔子的圣贤也都因有“麟吐玉书”。这里的“麟吐玉书”自然也有着学子所希望的聪明智慧圣贤;麟吐玉书抬枋上为廖世德之儿、侄廖当毅、廖当树、廖当强、廖当权之金榜功名,左匾上阴刻记:“庚午科乡进士检选知县,男,当毅。辛未岁进士候选儒学,男,当树仝附建。</h3> <h3>💝右匾上阴刻记:恩授儒林郎,候选州同,男、当强;恩授修职郎,岁进士、胞侄当权、仝附建。龙飞乾隆十七年岁次壬申旦。</h3><h3>该牌坊用料宏大厚实,气势雄伟,雕刻不仅刀法娴熟,工艺精湛,且寓意也十分深刻,把主人公金榜后欢庆喜悦和感恩戴德刻画得淋漓尽致。</h3><h3>牌坊不仅记录了廖世德一家执著追求的奋斗精神,也表达了廖世德一家所向往的美好愿望。恩荣牌坊以大块石料雕刻,以卯榫嵌合,整座牌坊不用丁点灰浆,它不但完整的保存了作为一件文物所具有历史性、科学性、艺术性特征,不失为一件完整的文物珍品,在让人感受到它的古朴和气派之余,也让人从中窥视到廖世德一家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和金榜题名后的喜庆。</h3><h3>玉坡村,始建于北宋,是一个有 900 多年历史的村庄。位于钟山县西面 30 多公里,距燕塘镇约 7 公里。</h3> <h3>🎉2019年4月13日廖氏家族又一盛事(数千人参与,场面震撼)👍</h3> <h3>💝广西贺州市钟山县&amp;梧州市&amp;桂林市平乐县及各地廖氏宗亲共聚一堂,祭拜先祖……</h3> <h3>💝魅力玉坡</h3><h3>〈七言排律、中华四衣〉</h3><h3>珠壁峭绝輝刻铭,山前老寨祖爷妣。</h3><h3>右迎卧龙左金鸡,峰立耸天神秀置。</h3><h3>钟鼓楼阁桂樹香,骏驹骋迈留蹄迹。</h3><h3>金鸡啼海螺宵鸣,红玉碑坊珠玉起。</h3><h3>龟岳渡爬过湴田,雄狮守护南京第。</h3><h3>马嘶嚎叫送儒书,旗岭飘扬接旨意。</h3><h3>先圣定宅此故园,乐居三塔竹林逸。</h3><h3>千年村落资源悠,环境优闲廖府邸。</h3><h3>作者:廖寰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