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像】——针孔摄影之《古村落》

十月枫

<h3>  每年四月的第四个周日为“国际针孔日”,这天全球的针孔爱好者会拿起针孔相机,记录下这属于自已的一天。</h3><h3>  针孔影像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让人对这些模糊、变形、色彩诡异的影像着迷?</h3><h3> 针孔摄影,一种原古的成像术。光线通过针孔,以直线方式抵达底片,没有镜头,所以形成了独特的成像特性。简单的器材结构,简单的拍摄方式,却带着复杂的可塑性,其变化随着想象力无穷蔓延。</h3><h3> 纪念国际针孔日,我用针孔拍下古村落,用最原始的影像呈现浓浓的乡愁。</h3><h3><br></h3> <h3>  </h3> <h3>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乡愁,是忧伤的,也是温暖的;是怀旧的,也是淡雅的。乡愁不仅是一种情结,更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所在。</h3> <h3>  村落,中国自古就是最小的行政单位,无数人从乡村走了出来,无数人又回到了乡村,那里有着人们最眷念的情感—乡愁,一种刻着中国人骨子里的记忆,一种植根在中国文化里的基因。让居民望的见山,看的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就是一颗永不磨灭的中国心。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根性和多样性都在村落里,传统村落的价值不仅是历史价值,更重要的是她的未来价值。</h3> <h3>  传统村落是那些历史悠久、遗存雄厚、文化典型的村落。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与时代发展冲击下,这类村落正处于急速消失的过程中,但她们是中华民族决不能丢失、失不再来的根性的遗产,是蕴藏着我们民族基因与凝聚力的家园,是五千年文明的人文硕果。</h3> <h3>  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记录古村落,当我们拿起相机,聚焦在散落的无数古村落中,除了浓浓的乡愁,更唤起了我们对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农耕文明、地域文化的记忆,将自己历史,将我们的生活,融进了那些砖瓦檐牙中、曲廊回亭中。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传统艺术、传统民俗、人文典故、地域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挺立在风雨中。记录她们,不为什么,只为了我们的文化记忆更完整,我们的文化基因不断裂,即使有一天,他们不再,依旧有着图片告诉我们后世的子孙,有过这样一个时代,有着这样一个村落,有过这么一个建筑形式,有过这样一个民族风格,他们都诞生于中国。用影像忠实地记录古村落,留住的不是个人的“乡愁”,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乡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