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徒步者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腾格里

郭少澤

<h3>一座座沙丘相连,呀啦嗦,那就是腾格里沙漠……她,面积约4.2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蒙古语的意思是“天”,用以描述沙漠“像天一样浩渺无际”。海拔1200~1400米左右,降水稀少,日温差大。</h3> <h3>4月17至21日,第二届“企沙赛”即2019国际企业沙漠徒步挑战赛,在腾格里沙漠上演,我们厦大管院EDP漳州、厦门校友组成十一人战队,历经四天三夜75公里,全部顺利完赛。大漠归来多日,心情仍难以平静,思绪还留在遥远的腾格里。总要写点什么以资回味、回忆,想了一番以六个字——跋涉、生命、蜕变,记下了我心中的腾格里。</h3> <h3>【跋涉】全程75公里,分四天徒步完成,不允许借助任何交通工具。参赛者报名时都信心满满,但进入沙漠后光有勇气是不够的,更加需要的是体能、毅力的支撑。行走在茫茫沙漠中,特别是第三天15公里个人挑战赛,名次争夺者把大部分人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此时前后一、两公里只有孤独前行的自己,面对高一、两百米、坡度达六、七十度的陡峭沙坡,也许精疲力尽了,但没有捷径,更没有退路,只能给自己鼓劲儿,然后望着坡上飘扬的道旗,咬咬牙继续奋力跋涉,一步步迈向目标。其实每个人都有潜能可挖掘,一旦激活了而发挥出来的能量,有时候连自己都不敢相信。工作、事业何尝不是如此?当你克服了一个个难关,完成了某件事情或某个项目,你会觉得也就那么回事儿,欣然忘记了曾经的痛苦和困难。</h3> <h3>【生命】人们通常用“顽强”来描写生命,是的,不仅仅人可以在极端条件下生存,徒步中遇到了骆驼、野兔、飞禽,看到了爬行的甲壳虫、壁虎,成片的骆驼刺,还有人挖到了珍贵的阿拉善“沙漠人参”——肉苁蓉。这些动植物,顶着常年干旱、严寒酷热,在赤地千里的腾格里沙漠顽强地成长着。</h3> <h3>骆驼刺,骆驼的主要食物来源</h3> <h3>肉苁蓉</h3> <h3>在阿拉善SEE生态组织入口处,一排歪歪扭扭的梭梭树枯木构成了大门背景。梭梭树,代表着坚韧不拔、绝处逢生的顽强生命力。马云说:“在沙漠里面看到梭梭树,我似乎感受到了它坚强的生命力,不断适应环境。我看到了拼搏的精神、求活的欲望。梭梭树就是我们今天的企业家精神。”梭梭树刚露出地面时看起来就像稻草,似乎根本没有机会活下来。但这些树苗经过三年的漫长生长,长出了一点绿苗,长成了日渐强大的生命力。它不仅自己活下来了,它还能固沙、治沙。回顾历史,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商人、探险家、僧侣就是从丝绸之路走向西亚和欧洲的。马云说,“企业家就是经济领域里面的探险家,做企业需要相当大的勇气。生生不息的企业家精神,就是探险家精神。”梭梭树,给人以启迪,以信念,以未来。</h3> <h3>图为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入口处枯死的梭梭树。该公益组织由刘晓光、冯仑、王石、潘石屹、任志强等地产界大佬创立,影响力日盛。</h3> <h3>【蜕变】我们的一生都跋涉在社会的沙漠中,蹒跚前行,有时候是孤独的。但只要心中有爱,处处是绿洲,处处是美景。烈日下徒步腾格里沙漠,蜕变的不单单是晒黑的脸庞。我们的意志经历了沙尘暴的磨砺,心灵得到了沙漠风雨的洗涤,将更加坚强而乐观,坚定地迎接新的挑战,踏上明天的征途。</h3> <h3>完赛后黝黑的皮肤,与出发前判若两人😺</h3> <h3>出发前😊</h3> <h3>亲爱的沙友们,你心中的腾格里是什么?</h3> <h3>林启明</h3> <h3>叶智勇</h3> <h3>黄志刚</h3> <h3>陈加元</h3> <h3>朱道荣</h3> <h3>黄瑞卿</h3> <h3>许燕春</h3> <h3>章小燕</h3> <h3>肖崇海</h3> <h3>邹良华</h3> <h3>在广袤的沙漠中,人是多么的微不足道。</h3> <h3>衷心感谢摄影师,你们的辛劳使沙漠徒步赛更加美妙缤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