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这是我在回忆录“坐看云起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美篇”的功能,制做的一部以影像为主的年代照片辑。</h3> <h3>“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际云卷云舒。”这种闲适淡泊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并且是经历了,看透了才能体会的一种境界。幼年时痴痴眷恋的,年少时执着追求的,青年时奋力拼搏的,如此种种,到了老年才知有许多都已不重要,此时再次品味人生了才会有“淡看江湖路”的胸襟气度。</h3> <h3>我出生在1942年12月30日(阴历11月23日),四十年代的中国发生了三件大事:1945.8.15.日本宣佈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胜利;1946.6.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应该说我生在了一个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的年代,同时又是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的年代。</h3> <h3>父亲李泽长,字子润,乳名四海,1897年6月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新河村,幼年就学其父李怀清任教的村塾,先在家务农,后到县里一家药铺学徒,因偷吃药铺山楂丸被掌柜踢了两脚,一怒之下离店到太原找到王靖国,又因王靖国与他实际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故王靖国介绍他到山西陆军学校,后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由于父亲与王靖国的特殊关系,从陆军军官学校学兵开始,他就随着王靖国在阎锡山的晋军中迁升,从下级军官迁至阎锡山第十三集团军司令部少将处长。1949年4月,父亲在太原战役中为解放军俘虏并在华北军区将校大队学习,1950年释放,1952年经国务院批准分配在交通部办公厅工作,1986年1月病逝,享年90岁。</h3> <h3>王靖国(1893—1952),山西五台县人,晋军阎锡山嫡系,以包头为基地,势力扩展到安北五原临河固阳及伊盟东胜等地。在这块广袤千里的肥沃土地上,以五原、固阳、东胜三角地带作为军事重点,发展政治和经济势力。王靖国的部队在包头驻防达10年之久,在军事、政治、经济、文教卫生等方面均产生一定影响。1934年,王靖国升为十九军军长,权高势大,人称“绥西王”。1949年,太原战役期间,阎锡山指令王靖国为守城主将之一,王靖国声言誓与太原共存亡,共产党军队兵临城下,仍坚持抵抗,4月24日,被解放军生擒。1952年病逝于战犯管理所。</h3> <h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壶口瀑布位于陕西省宜川县,是中国第二大瀑布,是黄河上唯一一条黄色瀑布。</h3> <h3>克难坡这个在吉县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的小山村,在抗日战争的岁月里,却处于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就驻扎在这里达7年之久。一时间,这里成为山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h3> <h3>1997年我在壶口旅游途经克难坡留影</h3> <h3>2016年6月6日我和爱人在克难坡城门留影。</h3> <h3>这里是陜西宜川县的秋林镇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秋林,这个普通的小山村因了中华民族一段特殊的历史而被人们所铭记。</h3><h3>1938年冬日机空袭吉县,阎锡山将二战区总部西渡黄河,迁往秋林。秋林镇属陜西省宜川县,这里距县城约3O华里。它地势奇特,山水形胜,仕望河从宜川县城东流至此时,拐了个大湾,秋林就处在这个大湾的中间。阎锡山打了好多窑洞,名日龙呤沟、虎啸沟,意为藏龙卧虎之地。</h3> <h3>2016年6月6日我和爱人在陜西宜川秋林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留影。</h3> <h3>这里是山西省政府领导、干部住所古土村三号院旧址。1942年12月.30日刚出生的我便来到这里开启了我的人生之路,因此也埋藏了我身世的机密,直到2013年这个迷才初次解开。</h3> <h3></h3><h3>谢文蕙教授的父親谢子安是我父親的同事、好友、老乡。当年在陜西宜川秋林二战区司令长官部时,他家与我家是邻居而且我出生时还是谢子安夫人给接生的,当年我被抱养的全过程谢文蕙还记忆较深,所以,在2013年在我古稀之年谢教授親自打电话详细将我被抱养的全过程告诉了我。</h3><h3>.87岁的谢文蕙老人是清华经管学院的退休教授,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是梁思成大师的弟子。毕业后,谢老留校工作,1956年调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970年回到清华。清华设立经济管理工程系,谢老是创系元老之一,著名的《城市经济学》就是她的著作。</h3><h3>图为校党委书记胡和平看望经管学院退休教师谢文蕙教授</h3> <h3>这是一个微友看了我的博客“魂牵梦绕秋林镇”后,写的一首诗表示对我特殊身世的感慨。</h3> <h3>1944年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访问克难坡时拍下的克难坡实景照片,那一年我也在克难坡,这些照片真实地纪录了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官兵及眷属的生活情景</h3> <h3>乌瞰克难坡</h3> <h3>1945年8月抗战胜利,我随父母回到太原时年三岁的照片</h3> <h3></h3><h3>这是辛亥革命后为阎锡山的督军府、山西省政府、太原绥靖公署。抗战初为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太原沦陷后为日伪山西省行政公署所在地。日寇投降后,再度为阎锡山府署。1945年我们从克难坡回太原后,山西督府也是我父親上班的单位,小时候我经常到那里玩。</h3> <h3>现在是山西省政府</h3> <h3>.太原战第二次国共内战后期的一场大型战役,1948年10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主力部队在党中央、毛主席的指挥下进行的。</h3><h3>1949年3月底,太原城下,共集结了3个兵团、10个军、36个步兵师和2个炮兵师,1300余门火炮,连同中央军委补充的15000名新兵和傅作义部改编的4个师,25万人对太原形成合围之势。至1949年4月24日战役结束,全歼守敌13余万人、民团8万。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6个多月,伤亡4.5万人,其中攻城战役、攻城后巷战伤亡3.6万,是解放战争中战斗最激烈、付出代价最大的城市攻坚战。</h3> <h3>为了躲避战乱,1949年1月10日母親只身带着我从太原来到北京。这张照片是母親为办身份证在街头小摊照的一张快照。</h3> <h3>这是当年的居住地六部口北小栓胡同,这里地理位置优越,马路对面就是中南海“新华门”,距天安门近在咫尺,真可以说是在天子脚下!</h3> <h3>当时我和母親到京后举目无親,被父親上司王靖国二女儿王玉书夫妻收留。这是王玉书、郭从周夫妇照</h3> <h3>开国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15:00在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举行的仪式,直到21:00才结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h3><h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h3> <h3>从此,我开启了在北京生活70载的生涯!</h3> <h3>1953年父親就职交通部大楼,当年在交道口南大街。</h3> <h3>同年我们全家从西城区北小栓胡同搬家至东城区鼓楼东大街宝钞胡同“国兴胡同”交通部宿舍。</h3> <h3>大门</h3> <h3>从1950-1956我先后在艺文小学、尚志小学、绒线胡同小学、中绦胡同小学上小学,于1956年在东城中绦胡同小学毕业。</h3> <h3>原北京市第23中学(现五中分校),自1956-1962我在这里就读初、高中。</h3> <h3>1959年在北京23中学初中毕业</h3> <h3>1960年我们家又从宝钞胡同搬到了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马将军胡同(现东旺胡同)交通部宿舍,此地仅与交通部办公楼一马路之隔</h3> <h3>此房原来是一个小医院</h3> <h3>1962年在北京23中学高中毕业</h3> <h3>1962年我高中毕业,由于高考落榜被统一分配到朝阳区商业局,一干就是一辈子。</h3> <h3>1962年我被分配到朝外关廂中心店财计股工作</h3> <h3>1963年由于商业体制变革,我又分配到朝外百货商店基层核算店会计室工作,一干又是16年。</h3> <h3>我到东风布店的16年中,工作一直都是任劳任怨,16年间工作时间大多都在12小时以上,每逢商场盘点都是等到末班公交车才回家,1963年北京发大水、文革期间红卫兵大串联、1976年北京大地震我都是从西四北七条步行到朝外大街的,在财会部门工作期间,从最初的管理票证到出纳员、从出纳员到会计员、从会计员到主管会计可以说对于另售商业的财务会计业务我是能全面掌握了,这也为我能调入百货公司财务科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h3> <h3>“好的基础是成功的一半”,东风布店的基层工作经历为我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了解作为被管理者对于管理者的渴望,了解了作为管理者加强自身修养和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性,而这些点滴之处积累下来的经验和学问,为我展开了一条走向成功的康庄大道。</h3> <h3>1966年父親到五七干校,我们家从东城马将军胡同搬到西四北七条八号交通部宿舍</h3> <h3>西四北七条是一条至今保留的胡同,原来叫太安侯胡同,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胡同。</h3> <h3>文革中在我的灵魂深处留下了一个终身不能弥合的创伤,那就是父母忍痛告诉了我是抱养的身世。“在漫长的时光中,你是否会偶尔垂泪?”人的一生有太多苦楚和身不由己,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留在心里的伤痕有的被抚平,有的被淡忘,有的看似被掩埋起来不为人知,但是不能碰,一碰就会触动那些不曾褪色的回忆和不曾淡去的情绪。文革深深地触动了我的灵魂,文革也使我的人生走到了最低谷,</h3> <h3>1970年3月21我和耿淑敏正式领证结婚</h3> <h3>1976年的一张全家福</h3> <h3>当年我家已有了一台9吋黑白电视机,那时在全院也是属一属二的了。</h3> <h3>1979年由东风布店调百货公司财计科任统计科员</h3> <h3>“今朝我欲随风去,大展雄才高万仞。”在公司财计科的工作的四年成为我今后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台阶,在此期间,我拓宽了自己的思路和眼界,知道了从更高点看问题的重要性,而这也是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h3><h3>这张是我任财计科付科长时的照片</h3> <h3>1983年朝阳区组织部任我为朝百公司付总经理,同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参加市一商局干校组织的全国厂长经理统考,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证书,1985年朝阳区委又任命我为朝阳区百货公司总经理。</h3> <h3>朝百公司领导班子</h3> <h3>从1983年我担任百货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到1993年担任蓝岛大厦总经理,正好经历了十年光景。这十年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是奋力攀登的十年,回顾从1963年参加工作到1983年的20年中,我一直都是在默默无闻的工作,而且还心安理得,没想到1983年的一次机遇竞使一只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我十分珍惜这次蜕变,我把握了这次机遇,在经历了十年的奋斗,以优异的业绩证实了我是一个称职的企业经理人,这也为我在日后创建的蓝岛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h3> <h3>朝百公司全体中层干部合影</h3> <h3>1984-1985两年间父母相继去世,我最親的两位親人离我撒手而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种苍凉孤苦的心境必然是亲身经历过才会懂得,并且逐渐领悟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东西流逝时,自己试图拼命抓住,但最终徒劳的无奈</h3> <h3>1989年是父亲去世后的第三年,这年清明节前,我和爱人按照父亲生前嘱咐,将父母骨灰送回老家</h3> <h3>父母骨灰葬在五台新河村祖坟</h3> <h3>1990年朝阳区委、区政府决定改造朝外大街,当时蓝岛大厦就是朝外大街改造的龙头。</h3> <h3>改造朝外大街任务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拆掉东大桥百货商场,翻建一个三万平方米的商业大厦。这张照片是北京晚报记者司马小萌拍照的在1980年朝百公司新蓋的“东大桥百货商场”</h3> <h3>1990年我被任命牵头筹备蓝岛大厦</h3> <h3>历经两年来夜以继日的奋战,蓝岛大厦于1993年元月18日盛大开业了。</h3> <h3>蓝岛大厦领导班子合影</h3> <h3>北京市企业文化研究会1993年主办的“蓝岛企业文化战略研讨会”</h3> <h3>1996年2月8日承德蓝岛大厦开业</h3> <h3>1996年5月18日蓝岛西区隆重开业、</h3> <h3>我在1998年当选北京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h3> <h3>人大代表证</h3> <h3>1996年1月17日海峡两岸五戏校“蓝岛杯”京剧大赛开幕</h3> <h3>与吴祖光、新凤霞、李默然合影</h3> <h3>蓝岛是我人生旅途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是我的骄傲更是我辛勤劳动的成果。女作家文荃曾经写到:“李贵保的心血注入了蓝岛的脉膊,蓝岛的运动跳动着李贵保的心声。”</h3> <h3>2000年5月被北京市总工会选为“北京市劳动摸范”</h3> <h3>2003年退而不休,主抓成立了朝阳区商业联合会,任常务付会长</h3> <h3>古稀之影</h3> <h3>自2013年至2019年,每年我和爱人及家人都要到国内名胜之地旅游,先后到了近30个名胜古迹游览。</h3> <h3>76周岁生日</h3> <h3>东风布店老职工聚会</h3> <h3>P图</h3> <h3>庆蓝岛大厦开业20周年</h3> <h3>寿比南山</h3> <h3>原东风布店老朋友金秀勤女士携爱人于泉海先生发来由于泉海先生精心制作的视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