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4月26日早上,伴随着春天的凉意,在教研室数学教研员马小玲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洛宁20余人一起参加了由洛阳市中小学教研室在洛龙区北二分美茵校区举行的“洛阳市小学数学优质课优秀选手微型课和说课展示活动”。</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优秀选手展示</b></font></h3> <h3>上午有2019年优质课比赛中脱颖而出的12位老师进行微型课和说课展示。</h3> <h3>第一节课是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北窑回民小学梁芳洁老师展示《认识速度》。今天梁老师以认识速度为主线,通过用以往经验引出认知冲突,引领学生经历猜想—求证—归纳—应用的过程,环环相扣,自然流畅。</h3> <h3>第二节课是西工区红山实验小学崔玉薇老师给大家展示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一共有多少》。 崔老师的课堂流程环环相扣,紧贴本节课的重难点——从不同角度观察搜集信息,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尝试总结出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考方法。</h3> <h3>第三节课是偃师市高龙镇石牛小学张琼老师给大家展示《5以内的加法》。这节课借助情景图、小棒图、圆形图层层递进,抽象出加法算式,一步步使学生理解体会加法的含义和加法算式的由来。</h3> <h3>第四节课是洛龙区第二实验小学王世琦老师给大家展示的《和的奇偶性》。这节课由一道复杂的算式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在自主探索规律中,学生不断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通过举例、数形结合、推理等多种方法进行验证,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增强学生对结论的理解和确信度。</h3> <h3>第五节课是洛阳市高新区孙旗屯小学姚岩岩老师展示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教学中通过三次对比,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抽象能力,又使学生获得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h3> <h3>第六节课是涧西区东升第二小学王灿峰老师展示《搭配》问题。课堂上王老师的幽默风趣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h3> <h3>第七节课是洛龙区龙腾小学孙胜利老师展示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体积》。本节课孙老师注重让学生经历圆柱体积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探究新问题的方法;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h3> <h3>第八节课是洛阳市第五十五中郭英老师展示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郭老师的这节课结合教材内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把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融进课堂,引导学生领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利用身边有效的数学资源学习。</h3> <h3>第九节课是涧西区周山路小学丁雪晓老师展示《分数的简单应用》。本节课由小及大、由近及远,把学生的视野引出教室,引向生活,真正体会到问题解决的实际意义。</h3> <h3>第十节是西工区红山实验小学闫英英老师展示《分段计费》。整节课堂严谨而不失活泼,层层深入。</h3> <h3>第十一节课和十二节课是洛龙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司马会鸽老师和涧西区东升二小谷向格老师展示的说课展示《分段计费》和《用字母表示数》。</h3> <h3>下午,梁秋莲老师以“目标”为话题给我们进行了专题讲座。梁老师特别强调课程改革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重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目标得落实。</h3> <h3>参加本次活动让我们收获满满,受益匪浅,特别是各位老师的设计思路和板书设计新颖独特,让我们都有了更多的思考,心中有了新的目标,满怀激情,使今后自己的课堂更加精彩!</h3> <h3>为有源头活水来
---洛阳听课培训有感
洛宁县第二实验小学 黄绘芳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这牡丹飘香的季节,我们实验二小一行五人在教导处李主任的带领下赴洛阳北二分听课学习。上午听了十节微型课,两节说课,下午是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梁秋莲老师做的报告,一天的学习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累并收获着!下面就一天的学习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在学习中成长
上午做课的十二位老师都是今年洛阳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出来的优秀选手,他们中有青年教师也有中年教师,所讲授的数学课涵盖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风格各异,无论是年轻教师的活泼亲切、朝气蓬勃,还是中年教师的沉稳大气、从容自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节课都有很多亮点,让我耳目一新,无论是低年级数学课的形象直观还是中高年级数学课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课的共同点是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语言简练,他们对教材的把握和每个问题的设计都是那么精准,让我深刻体会到我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才能让自己在课堂上更加自如,更加从容,通过他们的课让我体会到如果没有对新课标的深入研读,没有对教材的仔细把握,数学课是达不到那样的境界的。从他们的身上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让自己的数学课上的更精彩,学生学的更轻松,教师也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才能更好的放电。
二、在思考中总结
下午聆听了梁秋莲老师对新课标教学目标的解读,梁老师已经七十多岁了,她精神矍铄,神采奕奕,三个小时的讲座,她娓娓道来,感觉就像是在拉家常,把枯燥无味的新课标解读的生动形象,让我对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目标不是写在教案上让大家看的,而是要考虑怎么落到实处,以及怎样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让教学目标顺利完成,明确了制定教学目标需要考虑的因素,在制定目标时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更要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重点培养学生“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好习惯,这些习惯一旦养成,会让学生终身收益。梁老师那种对待对待工作的认真、敬业,对待教育的热情、执着深深的感染了我,激发了我对数学课堂的思考,让我有了继续研读新课标的兴趣,对教学的设计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也会要求自己多读书、多学习、多思考、多总结,做一名智慧型教师。
三、在反思中成长
新课程的理念中,有一个重要的理念使众多的老师们受益,那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反思。如果一个教师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反思,那么,即便是有二十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二十次重复。梁老师在下午的讲座之后同样也对上午的十二节课进行了逐一点评,指出了还可以继续改进的地方,梁老师的点评非常中肯到位,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不愧是大“家”,今后在工作中我也要精益求精、不断反思、力求完美。这就需要我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记录下来。反思自己的教学,然后捧着一颗热情的心,用自己明锐的眼光去审视那些自己做过或者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情,用发展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多做总结和反思,不断的超越自我,才能让自己在新课改的路上走的更远。
为有源头活水来,静下心来,我认真的翻看了一天下来记的笔记,回顾了一天的学习,这一次给我带来了更新的教学理念,使我对教学教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一天紧张的学习虽然是辛苦劳累的,但是却让我获得了快乐。我懂得了只有不断地为自己充电,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南宋诗人朱熹有诗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现在的一桶水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我们要给孩子们注入源头活水,一线教师给我们呈现的精彩课堂以及教育名家的讲座和点评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
</h3><h3><br></h3> <h3>学习心得体会</h3><h3>实验二小 张巧宁</h3><h3>春意凉凉,春雨绵绵。2019年4月26日,在教务处李京霞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参加了在洛龙区北二分美茵校区举行的洛阳市小学数学优质课优秀选手微型课和说课展示活动。对于久未外出学习的我,聆听了这样的学习,对我个人来说是一顿丰盛的大餐,让我感慨颇多。</h3><h3>上午聆听了10节微型课和2节说课展示,每一位老师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他们的风格不同,但是上起课来都很有亲和力,教态自然,教学基本功扎实,能够考虑到课堂的方方面面。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位上台展示的梁芳洁老师,在认识速度教学时,用学生以往的经验引出,引领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归纳、应用的过程,环环相扣,自然流畅。并通过教具的演示、画线段图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各数量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然产生速度的计算方法。数学离不开生活,又从生活中举例,从天空、陆地、水里到最快的光速闪电及打雷,让学生了结了丰富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第二节崔玉薇老师授课的<<一共有多少>>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以孩子们喜欢的情景剧表演贯穿始终,以不同角度观察引导学生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崔老师年轻活泼,课堂富有活力,尤其教具的制作非常精美,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像一幅幅作品,耐人寻味,直到现在我还在琢磨......第三节张琼老师俏皮可爱,她的课以讲故事为主线,通过闯关比赛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让我在轻松,快乐、有趣的体验中度过,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还有姚岩岩、郭英老师她们不愧为名师、骨干教师,基本功扎实,语言简洁,对学生评价准确,针对性强,精心的设计,巧妙的安排,对待学生的引导,始终保持的微笑,教态的大方,语言有条不紊,都让我非常敬佩。还有几位男老师的板书设计,数学语言的简练精准,数学方法的渗透特别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学习。</h3><h3>下午,梁秋莲老师的理论谈目标,也让我耳目一新。她从课程任务、内容、性质,总目标、学段目标等方面分析,并通过举例让老师们把握一节课的目标教学如何落实。之前总在数学教材的编排上见到她的名字,对于这样的大人物,我的感觉:“出淤泥而不染”。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上午听了四个小时的课,下午还能精神饱满的给我们讲课评课,真不简单。她的一句开场白深深的吸引了我,她说:上午的课如果用疾风暴雨来形容,下午她会用和风细雨来滋润我们。她的娓娓道来,头脑清晰,思维活跃,让我如沐春风。她的评课更是精彩,从她的身上我深刻的体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h3><h3>这次的学习让我收获满满,让我明白了今后的目标,今后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做一名幸福快乐的教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