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建窑其尊贵特征莫过于皇帝徽宗亲自点评,并提出评定茶盏标准,更见于日本的四大国宝,其科学技术之高以致今天仍不能有效仿制,这也是陶瓷科学内涵所在,其烧成难度之高以致后世技术失传。历史上唯一一次曜变天目的拍卖是日本在1926年,成交价16万大洋,折合成东京1000套别墅的价格,迄今为止是中国最贵的古董,而日本十五世纪《君台左右帐记》记载:“曜变是建盏之无上神品,值绢万匹。”(折合黄金700公斤),欧洲陶瓷学会评估为价值10亿欧元,中国任何一件五大名窑瓷不能与之匹敌。</h3> <h3>该宋建窑“三金”寿纹斗茶盏(见图),黄金施釉,内外均有不同书写的“寿”字,意千岁万岁,各个寿字都为贴金工艺,排列规整,匠人已精心计算过距离和大小,祝福满满。底刻"供御"为皇家御用,是宋皇家大臣顶级斗茶盏。真金不怕火炼,该黄金釉建盏长久火烧无味不变色,可导电,为真金!该盏器形规整,是宋代标准的斗茶建盏的流行尺寸。在皇家王室及民间酷爱斗茶的宋代,这个宋寿字金釉盏代表了身份与财力,比日本国宝茶盏级别高,张显了宋最高级别的工匠技能。</h3> <h3>何为“三金″?曰:“金釉,金饰,金胎"。“三金茶盏”:“一金”瓷胎内掺有黄金;“二金”釉面为黄金釉;“三金”为金釉上加贴金箔与描金工艺。“三金茶盏”为世上最为罕见之物,是象征着宋朝皇室的威严与权力,是皇家致爱之器物,也是象征着宋代荣华与富有之器物。如此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当属宋代茶文化至宝之一。黄金釉在宋代称为“大镀金”!程大昌在《演繁录》卷十一中提到:“御前赐茶,皆不用建盏(黑釉),用大汤氅(敞瓦)色正白”。“禁中大庆贺,则用大镀金(上敝下瓦)。不过悦目。”其意思是,皇宫御用的茶盏还是用建盏,只不过不再使用黑釉兔毫盏,而是御前赐茶为“曜变茶盏”,在特殊喜庆的日子,如品新春贡茶或庆寿等重大喜庆的时节,才能使用“大镀金茶盏”而已。说明了黄金釉茶盏在南宋皇宫中,也不是随便使用的,珍惜与喜爱程度是可想而知。使用“大镀金茶盏”来品新春贡茶,或是在皇家祝寿、大庆贺时,专用的茶盏,宋代的“五大名窑”以及以后的元、明、清皇家御用瓷碗,均无此“殊荣”,不得不让人们感叹与赞美宋时繁荣与富有。黄金釉面上再用黄金装饰与贴金这类精美茶盏,更是世上罕见之器,属于顶级建盏,御用之物,十分稀珍。也是宋代建窑产品中的最高标准之一。黄金釉面上加贴金箔、描金彩的闪烁辉煌,光泽灿烂的高贵而不孤媚之美,是顶级建盏,属御用之茶具。</h3> <h3>而该宋建窑七彩晕光曜变寿纹斗茶盏(见图)也是宋顶级茶盏。铬(银)蓝釉现代人称为“曜变”釉,宋代人称为异毫(毫变)釉盏,十分珍稀。是瓷土与窑火完美结合的成果,曜变分为二种:一种为普通黑釉曜变彩斑,另一种为铬蓝釉七彩晕光。曜变(铬蓝釉)建盏,着重要看有无七彩晕光。曜变与窑变;晕光和反光及蛤蜊光均有不同性质。“铬”为重金属经高温而烧制成的釉色,似银蓝色。釉药中掺入金属原料(黄金,白银等)而烧成;“蓝”为一种“幽”的美感,似雨后青天般蓝色,是以矿物宝石类而烧成,二者结合,也称“铬蓝釉”,属重金属与玛瑙、宝石、翡翠、珍珠等及其它矿物铁结晶还原的釉色,极为罕见,为宋代建盏独有的釉种。</h3> <h3>七彩晕光曜变:为多色彩,晕光为会晃动的彩源:曜是日月星辰之光,变乃为色彩变异。合成一词:七彩晕光曜变。它的特点:曜变釉色的主要特点其实是"影像",而不是"形状"。这些"影像"是结晶物质在釉面剧烈动荡留下的踪迹,实质是"形状"剧变的结果,所以它没有具体的形状。可以说是无形之形,无状之状。这些"影像"隐隐绰绰,清晰不一,飘忽不定,玄之又玄。与所描述的深层灵物的行踪相似,"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物”。曜变彩斑在釉面上的分布也最无规律,最不均匀。无固定色彩,会随器物变动而变化的色彩,产生七彩晕光主要是釉药中掺入黄金、宝石、玛瑙、翡翠、玉石、贝壳、白银等等珍贵矿物而经高温(1300度以上)而还原烧成。但要釉面发色佳,也要窑火相助才能达到完美曜变釉色。七彩晕光曜变有彩斑(釉疹)者(见图),是在窑火之中气氛达到极致,“一瞬间”而偶成的,可谓是“神助”才能烧出的“神品”;七彩晕光曜变彩斑盏’被人们称之为“碗中宇宙”或为“碗中彩霞”的稀珍神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