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文化考察游记———宁波印象

雅馨

<h3></h3><h3>文字:雅馨(部分资料摘自网络)</h3><h3>图片:雅馨</h3><h3><br></h3><h3>打算考察河姆渡文化遗址,由杭州先到宁波,在宁波有一天半逗留,于匆忙之中游览老外滩、三江口、宁波博物馆、天一阁、南塘老街,快速接受应接不暇的信息刺激,囫囵吞枣,后细细琢磨,形成宁波印象。</h3><h3><br></h3><h3></h3><h3>宁波在全国很了不起,与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同列全国计划单列市,这比很多省会城市牛气多了。宁波既有江南水乡的秀美精致,又有海港城市的时髦气派,它经济发达,是中国综合竞争力前15强城市。宁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冠在宁波头上的称谓还有很多 。</h3> 现代宁波 <h3></h3><h3>在宁波时,来去打车期间接触几位出租司机,闲聊之中,除了有着作为宁波人的自豪感,一致的是,他们都在抱怨宁波的房价,自2016年起,宁波的房价猛地就涨高了,平均每平米在3、4万,经了解,出租司机如果勤快一点,一月有一万收入,而一般的单位,工资在六千左右,对宁波人来说,购房压力巨大。这也是繁华之下给我的真实感受。<br></h3><h3><br></h3><h3></h3><h3>在宁波,如果解决了住房问题,身处此人文积淀丰厚,历史文化悠久之地,还是非常幸福的。住在宁波鄞州水街附近,是近年才开发的大型商务区,有很多高档的写字楼、酒店和餐厅,住宅楼少。快五点,窗外传来清晨第一声鸟鸣,天渐渐亮了,距离七点开饭还早。独自上街散步,清晨,街上无车无人,幽静清新,是我梦寐以求的境界。</h3> 河姆渡文化 <h3>7000年前,入侵至浙闽丘陵北沿的海水开始消退,宁绍平原始露真容,它北靠慈溪南部山地,南倚四明山,东西两侧是低山丘陵,呈一个半封闭的盆地状态,使得这片河谷更容易淤积泥沙,形成肥沃良田,成为最先有人类居住的地区,此后1700年,这里一直生活着河姆渡人,他们过着悠闲的群体生活,既是原始社会,也是共享生活。</h3><h3><br></h3><h3>一轮红日从东方喷薄而出,照耀到沿山麓坡地分布的原始村落,男人们或肩荷骨耜,去村外的稻田耕作;或荡桨河湖,捕捞鱼虾;或张弓引箭,打猎采果。女人们或搓绳纺麻,穿针缝衣;或炼泥盘铸,制陶烧窑;或舂米,或捡柴。村舍间,狗逐猪突,小孩子在树丛中捉迷藏……</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有爱的日子,不觉艰辛,只感到情趣。他们饭稻羹鱼,舟楫穿梭。河畔高地,搭建干栏式房屋,聚群而居。月夜下,他们燃起篝火,载歌载舞……日出日落,生生世世,不觉千年已过。5300年前,海水又一次入侵,河姆渡文明消失了,深埋地下五千余年。</span></h3><h3><br></h3><h3>这是啥东西?千万不要猜错了,这是7000年前的狗屎,以后骂人还不能骂狗屎了,因为他根本不配和狗屎相提并论!</h3> 老外滩 <h3>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各国商人蜂拥至宁波,垄断航运,推行洋化。江北岸发展成为英、法、美三国侨民居留区域。是中国最早的"租界"之一,历史上称为"外滩"。<h3><br></h3><h3>外滩在岁月的洗礼中完整地记录下了近代宁波的历史变化,体现西方工业文明的器物与各类设施集中在这里出现,如宽敞的马路、整洁的街面以及电灯、自鸣钟、脚踏车、洋房、教堂、医院、银行等首先在这里出现,在客观上也推动了宁波城市的近代化进程。成为了浙江省唯一现存能反映港口文化的外滩。</h3></h3> 宁波市博物馆 <h3>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的核心与窗口,到宁波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参观博物馆,宁波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08年12月5日免费对外开放,荣获“2014年度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称号。江浙文化考察之旅参观了十几个博物馆,宁波博物馆外观最具设计感,也是唯一一个有武警站岗的博物馆。</h3> <h3>宁波博物馆是首位中国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新乡土主义”风格的代表作,将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融为一体,造型简约而富有灵动,外观严谨而颇具创意,充分体现了博物馆本身也是一件“藏品”的理念。</h3> 三江口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条江水汇聚在宁波,三江交汇的地方就形成了三江口,那里的景色十分美丽。三江口地带高楼大厦林立,“浙东第一街”中山东路商业街横贯其中,商厦、服装专卖店鳞次栉比,夜色下霓虹闪烁,车水马龙,繁华无限。三江口是历代商贾云集之地,是宁波城市的象征景观。</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三江口是宁波最早的“宁波港”港埠,这里曾百舟靠泊。</span><br></h3> 天一阁 <h3>宁波是浙江GDP第二的城市,这里唐代起称明州,在历史不同时期还有很多其他叫法,不再一一陈述。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宋朝以后对外贸易的桥头堡。</h3><h3><br></h3><h3>一个地方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不是经济,而是人文,宁波出了很多历史文化名人,比如王阳明、黄宗羲、邵逸夫、蒋介石......宁波自古出博学之士、文人大家,比如余秋雨、潘天寿、陈逸飞、倪匡......</h3><h3><br></h3><h3>在这个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江南水乡,最令宁波人自豪的一个所在是天一阁,这是中国最大的私人藏书楼!</h3> <h3>天一阁本来只是明朝一位大臣范钦的私人藏书楼,后来,宁波地方很多文人将自己的藏书或文物藏品也捐赠于此,渐成规模。</h3><h3><br></h3><h3>逛天一阁,惊叹于古籍典藏的悠远雅香,座座庭院的幽静雅致,果真是读书的好所在。让我败兴的是,一些旅游团队进来后,一批大爷大妈高声大气的吆喝,相当聒噪,对比一下,很多现代人身上毫无文化气、优雅气,传统风韵尽失,与天一阁的气质如此格格不入。</h3> <h3>我一直觉得,人有无文化在其次,得有修养,这两位老人就很安静、低调,与小院内幽静的竹林很是相配。</h3><h3><br></h3><h3>我一直觉得,人有无才华在其次,得有道德。有些人因才华横溢或风流倜傥或伪装真情勾引一大批人,到头来败漏出来,让人倒尽胃口。比起粗鄙聒噪之人,毒害更大。</h3> 南塘老街 <h3>我喜欢逛街,尤其喜欢逛老街,最好是原汁原味的老街。宁波火车站附近的南塘老街颇有名气。</h3><h3><br></h3><h3>进入老街,原来以卖各种特产的店铺和餐馆居多,商业味道扑面而来。想找个寄存行李的地方都没有,各家店铺纯粹是自顾自经营,没有任何公益性可言。</h3> <h3>过滤掉浓浓的商业味,依然可以从南塘老街品味出绵绵细长的文艺味。从这些小盆栽、小摆件、雕塑、招牌、广告、房屋格局、装修风格,甚至是铺成路面的碎石,柜台上毫不怕人的一只黑猫.......</h3> <h3>宁波人饮食讲究,汤圆是一道传统美食,享誉全国。而油赞子听得就不多了,南塘老街这家油赞子店前排起了长队,想必口碑口味都不错。</h3> <h3>这家门口的广告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幽默、爽快,老板娘可是位风情万种的“金湘玉”或“佟湘玉”?</h3> <h3>如此幽静的小院,紧闭的柴门更引人无数遐想,若推开这扇门,里面是怎样的景象?</h3> <h3>宁波人吃的讲究,穿的更是精致。老上海人中一半来自宁波,住在繁华的浦西花花世界,做生意,做西装旗袍,极其合身妥帖雅致。雅戈尔男装诞生于宁波一点不足为怪。</h3> <h3>太喜欢这家花店了,门口的标语,院内陈设的花花草草,装饰摆件,样样称心,只是人在旅途,不便携带,只能多逗留一会,多看几眼。</h3> 师生相聚 <h3>到宁波只有短短的一天半,主要是看河姆渡遗址和宁波博物馆,剩下的时间见缝插针,体验了天一阁的宁静优雅,南塘老街的文艺清新,新区的时尚高贵。更令我宁波之行圆满的,是见到了分别一两年的学生。</h3><h3><br></h3><h3>我任教二十多年,担任班主任只有三次,教过的学生太多,有很多记不住名字,但是当班主任的班级,所有学生的名字我能记一辈子。</h3> <h3>遗憾第三次带班时中间工伤休息近一年,只得把班级交给别人,虽然轻松了,但也颇感失落。与十年、二十年前的学生相比,现在的学生依赖网络交流,总觉得他们把师生情、同学情看得没有那么重了。</h3><h3><br></h3><h3>第三次带班,我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他们中有十几个人后来就到宁波工作了。当我到了宁波,到了他们附近,微信联系一位学生,只是想告诉他,我来到了他们附近,很开心他们到了一个好地方。</h3> <h3>不打算打扰他们,就准备匆匆离开了。学生却非常激动,马上联系几个留在市区的同学,原来他们要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与我见面,大家都非常感动、温暖,同时又觉得,相聚的时间太短,想说的话太多,没有说完。</h3><h3><br></h3><h3>看了想看的景点,见了想见的人,我的宁波之行,圆满极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