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在学习中,听了北京师范大学李永瑞教授的讲座中的感悟:</h3><h3> 变“废” 为宝,就是教育力!</h3> <h3> </h3><h3> 这让我思考:每个教师、每个教育工作者如何看待教育中的“废”?如何把特殊生、个性生、甚至潜能生,转化为在某个方向、某个领域上发展特长并成长,直至爆发的人。</h3><h3> 这样的变“废”为宝,就是难得的“教育力”!变“废”为宝需努力做到:</h3><h3> 一、具有“接纳个性”的慧眼</h3><h3><br></h3><h3> </h3><h3> </h3> <h3> 大家对“特殊生”“个性娃”有认同的“慧眼”,我、我们或许更需要有引导、点拔及提升孩子的“慧心”。</h3> <h3> </h3><h3> 二、具有“教育公平”的日常</h3><h3> </h3> <h3> 对于“教育公平”,很多人认为是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事,其实,教育公平与每个教师相关!与日常教育相关!与教育理念相关!因为他说:</h3><h3> 教育公平的关键是在于教师内化于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教学理念及教学行为,而非其他!</h3><h3> 此犹为受教!犹为震撼!!</h3> <h3> 三、具有“心理资本”的培育</h3> <h3> 我记住了李永瑞教授的指引:</h3><h3> 童少时期的偶像嵌入及心理资本的培育和增进,很值得深入探究!</h3><h3> </h3> <h3> 在各自教育生涯中,谁都会遇到“特殊生”“个性生”等,如何用“慧眼”发现孩子的“突破点”“生长点”?</h3><h3> 在以后的教育思考与实践中,将从“童少时期的偶像嵌入”“心理资本的培育”等方面深入探究,以提升“自然生长”的教育力。</h3><h3> 谨记此,为勉前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