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雪白头的美篇

为雪白头

你心中的天堂,是我走过的滇藏! <h1>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远方,或辽远、或险峻、或清秀、或妩媚……</h1><h1>我的远方则是在悬崖峭壁上翻山越岭,在领略、崇敬变幻莫测的大自然中,超越自我,最终战胜自己。</h1><h1>丙察察就是我心中的远方。</h1><h1>丙察察是7条进藏路线中最为艰难的进藏线路。</h1><h1>丙察察是指从云南丙中洛到西藏察瓦龙再到察隅,全长270多公里,是滇藏新通道里改造难度最大的路段。</h1><h1>“走最烂的路,看最美的风景”。自驾者深切的感受。</h1><h1>丙察察,尽管2009年国家出资修通了用碎石子铺就的一条简易的公路。由于沿线地质灾害严重,天气条件恶劣,落雪、雨水、雪崩、塌方、路陷致使道路时常中断,经常堵车,堵个一、二天是常事。行驶期间,上下颠簸,左摇右晃,五脏六腑乾坤大挪移你会有所体验。但体会更深的将是地狱般的路况伴随着三江并流、湖水碧蓝、森林广茂、雪山高昂、冰川静谧、村落缥缈、牛羊悠闲隐世于斯的美景与你一路前行。</h1><h1>去丙察察的路,包括怒江大峡谷六库至丙中洛路段目前正在抓紧修筑,过些年也许第七条进藏路线会变成“走最好的路,看最美的风景”。那种艰辛、勇气、胆略与惊心动魄会成为历史,将会在人们畏惧、向往、犹豫和征服中成为最后的传说。</h1><h1>决定带着老婆走丙察察进藏,费了我不少脑细胞。老婆病了小半年,去年年底做了个微创手术,手术很成功。但由于术后免疫力下降,感染了带状疱疹,整天睡不好觉,疼的呲哇乱叫,逢人就说“不是人得的病”。带状疱疹属于病毒吞噬神经肯定疼死,我就跟老婆商量“要不咱们出去转转?在外看看美景,吃吃美食,泡泡温泉,这样可以分散注意力,有利于身体康复”。邻居鲍哥也说:“应该出去走走,万物生长靠太阳吗!多晒晒太阳,多呼吸新鲜空气,对身体有好处”。老婆采纳了我的建议,出去换换环境。但是去哪里产生了分歧,我说走丙察察线进藏,路过腾冲可以泡温泉,腾冲温泉不错,水质好,可以缓解疼痛。老婆听说去西藏立马不干了,说是怕高反,前年去四川达古冰川,海拔4860米,她和好朋友宁燕两怂包美女高反了。离太阳越近,脸色越绿越辉(灰)煌(黄),去了趟达古冰川,心里有障碍了。</h1><h1>老婆坚决要去江浙一带,因为此时宁燕从扬州发过来几张在扬州游玩的照片,遍地的油菜花争相灿烂,煞是喜人。老婆执意要踏尽繁华,我却要领略雄浑,僵持不下。于是我找来了几张四月林芝桃花盛开的美照,循循善诱,江浙一带交通方便,想去就去,分分钟的事。腾冲路途遥远,况且腾冲温泉可以治了颈椎,缓解疼痛,还可以看望一下多年未见的好姐妹小顾,两全其美。到了腾冲,身体允许,咱们再去林芝看桃花盛开在雪山脚下,老婆最终同意去腾冲。车行至贵州的时候,老婆问我:“林芝在什么地方”?“林芝在西藏”。我豪情万丈且趾高气昂地告诉她。老婆一听也没办法了,车都到贵州,马上进入云南,此时只好听之任之了。</h1><h1>孔老夫子说的好:“女子无才便是德”。</h1><h1>从丙察察进藏,温度由高到低,而海拔则由低到高,脚下知名的或不知名野花及身旁娇艳的花朵,始终伴随着我们西去的身影,一路盛开又一路芬芳……</h1> <h1>4月5日一早从天津出发,计划当晚入住湖北襄樊,由于清明小长假,小车多且胡乱穿插,中途遇9起车祸,走走停停,到河南方城已是晚上7点钟了,只得入住方城。</h1><h1>我们住的宾馆对面有家魏合烩面馆,老字号,店面不大,吃面的人好多,有些嘈杂。烩面味道不错,价钱还是很公道的,大碗羊肉烩面8元。老婆看我开车辛苦,给我碗里面加了10元的羊肉,她自己吃8元的烩面。</h1><h1>烩面配上免费的秘制辣酱,吃的汗流浃背,容光焕发。</h1> <h1>美篇从美食开始</h1> <h1>辣的诱惑,跳水鱼,经典湘菜。入住湖南吉首,当地人推荐的一道名菜。</h1><h1>想吃,怕辣不敢吃,最后吃的只剩鱼骨头了,鱼肉细嫩爽滑,辣味层层递进。</h1> <h1>入住吉首转天,是苗族三月三,家家必用此荠菜菜花煮鸡蛋,我看着荠菜像野草,其实还挺贵的。</h1><h1>苗族人说: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能健康长寿。</h1><h1>大吃货苏东坡也说:荠菜……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h1><h1>道尽了春荠的无限鲜美。</h1> <h1>此水果太过鲜艳,老婆说是染过的,没敢买。</h1> <h1>凤凰古城,原本一座民风淳朴,风景如画的地方,已完成了向商业化的过度。如今,风景如画还在,人声鼎沸优甚。</h1> <h1>古城里苗族妇女的头饰</h1> <h1>凤凰古城里的雕刻艺人</h1> <h1>走累了,寻一处僻静的角落,感受古镇的悠闲。</h1> <h1>凤凰古城,不是沈老笔下的《边城》,这里没有翠翠和她的心上人。只有沱江河水静静流过虹桥附近的酒吧、清吧。只有歌声掠过河面泛起的丝丝涟漪。</h1><h1>凤凰的美,在于她的宁静与喧嚣!</h1> <h1>此次去腾冲,没有提前通知小顾,就是想给她一个惊喜,到了腾冲才知道她们一家回温州老家祭祖去了。</h1><h1>小顾是我们老邻居,是第一批到天津做服装生意的温州人,她和她的同乡在天津创建了和泰、巴尔蒂等服装品牌,后到北京涉足商业房地产开发,现在腾冲买房做起了寓公,我真佩服温州人,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h1><h1>得知我们到腾冲后,小顾让她女婿把房屋钥匙交给我们。</h1><h1>我们就以小顾家为据点,先后游览了玛御谷、樱花谷、热海、和顺古镇等。</h1><h3><br></h3> <h1>小顾女婿请我们品尝云南特色菜肴,铜瓢牛肉。</h1> <h1>去樱花谷的路上,仙雾缭绕,对面的高黎贡山随着雾起雾散变幻莫测,犹如仙境。</h1><h1>樱花谷汇集了高黎贡山亚热带阔叶原始森林、天然温泉群、形态各异的瀑布、溪流、奇石等自然景观。</h1> <h1>树上搭建的房屋</h1> <h1>温泉水顺级而下,水温由高到低。</h1> <h1>石头缝隙里流出来的温泉水,一根竹竿引到温泉池。</h1> <h1>温泉水温度适中,温泉水下泻流速适中,利用温泉水下泻的冲击力,狂砸颈椎及肩周近一个小时后,顿觉神清气爽,头可以左右乱晃了。</h1> <h1>温泉水清澈,富含矿物质,许多当地人上山一住半个月,天天泡温泉,祛湿、排毒、养颜、治病。</h1> <h1>泡温泉后身体疲乏,租一匹马一路观景,一路聊天,慢腾腾回到停车场。</h1> <h1>夜游和顺古镇</h1><h1>和顺古镇位于腾冲城西南4公里处,古名“阳温敦”。由于小河绕村而过,故改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百度)。</h1> <h1>热海周边,花儿也来蹭热度。</h1> <h1>热海,腾冲最著名的景点,温泉群80余处,水温高达96.3度,这里青山环抱,硫磺惹眼,一水喧腾。</h1> <h1>山下买了一屡鸡蛋,放到大蒸锅蒸十分钟,尝尝温泉蒸鸡蛋的味道,等待的十分钟感觉比较漫长。</h1> <h1>“景颇手抓饭”是独具特色的景颇族传统美食,多彩多味。体现了景颇族人追求那种原始状态的风格,以及精益求精的做菜方法。</h1> <h1>席间,景颇姑娘小伙唱起了敬酒歌,歌声悠扬婉转,尽显对客人的欢迎和尊敬。</h1> <h1>歌唱最深处,情到最浓时,一杯水酒端至眼前。我接杯,仰脖,一饮而尽,一气呵成。方显我这北方大汉的豪情与景颇嘹亮歌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唯美画面。</h1> <h1>酒后的脚步依然沉稳</h1> <h1>到达六库后,驱车沿怒江逆流而上30公里,就到了登埂温泉,登埂温泉是云南最著名的四大温泉之一。登埂温泉沿怒江岸边排列着几处温泉池,有的池子水温高的下不去脚。</h1><h1>树枝上莺歌燕舞,温泉池水面上散落着些许的树叶和花瓣,水汽弥漫,似一层薄薄的轻纱,缓缓地萦绕四周。躺在粗糙的温泉池里,让泉水洗尽连日的奔波与满身的疲惫。闻榕树旁三角梅散发出来的阵阵花香,望树梢缝隙透过点点斑驳的光影,听怒江水从身边奔涌而过所发出的欢呼声,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h1> <h1>透过花丛,你看得见榕树下隐秘的温泉。</h1> <h1>一路鲜花盛开</h1> <h1>过了六库,公路都在修筑,行车越发艰难了,几十公里的路有时要走9个多小时。</h1> <h1>福贡县城很漂亮,入住的酒店,基本能俯视半个县城。</h1> <h1>过了福贡前往贡山的路依然坎坷、艰难。</h1> <h1>车过福贡县城不久,远远便可看到远处的山顶上有个透着白云蓝天的圆形孔洞,这个天然的圆形孔洞正是誉为三江圣地,傈僳之根的怒江“石月亮”。</h1> <h1>说巧还真巧,严重堵车,正好把我们堵在了怒江第一湾的绝佳位置上,这样,我们有了一个多小时从容不迫的拍照机会。</h1> <h1>丙中洛,地理位置因交通因素,尚未商业化,是一处典型的人神共居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她的周围有10座有名有姓的神山,且每座神山都有自己的神主。</h1> <h1>我们住的酒店,推开窗户就能看得见风景。</h1> <h1>重丁教堂大门口的对联:鞠养耶稣忠义臣 满被荣福超神圣</h1><h1>100多年前,西方传道士历经千辛来此穷乡僻壤布道,他们为信仰的传播是何等的虔诚。</h1><h1>100年间,天主教、基督教、藏传佛教在这里人神共居、和谐相处。</h1> <h1>雾里村,一个淳朴的地方。藏族、怒族、傈僳族集居在这里,36户村民在一小块山地上搭建了一座座高脚楼,高脚楼在大树环绕的绿荫中轻盈地错落有致,临水而居、悠然自得、恍如梦境,旅行者常用“瑞士田园风光”来形容雾里村。</h1><h1>这个本该是一处常年仙气缭绕的地方。也许季节不对,我们来时,雾里村晴空万里。<br></h1> <h1>从朝红桥进村的一段山崖上有一条人工开凿的古道直通雾里村,这是一条“活着的茶马古道”。</h1> <h1>几户人家拥有一座教堂</h1> <h1>秋娜桶村,怒江的终点,道路崎岖难行,村落人烟稀少,只有几户人家,相比外面安静多了,站在村落的高处,驻足观望,闻鸟语,嗅花香,感受大自然最美最静的田园风光,悠远无声。</h1> <h1>过秋那桶村后不久,柏油路变成了石子路。这是丙察察线最惊险刺激的一段,穿过的老虎嘴只能通过一辆车,老虎嘴因形如悬崖上张开的布满利齿的虎口而得名。</h1> <h1>著名的老虎嘴</h1> <h1>穿过一段原始幽深的隧道,远远就能看见一丛丛高大的仙人掌伫立在山坡上,在仙人掌的前方有一片巨大的灰白色沙石瀑布,这就是美丽而致命的“大流沙”。丙察察线上最为著名的死亡路段,每天下午五点到七点风沙最大,。“大流沙”是由无数的大小沙石堆积而成,石子与石子之间保持着短暂的恐怖平衡,一旦大风吹动其中一颗石子,或汽车鸣笛震动石子,都会使石子失去平衡,流沙顺势而下,瞬间淹没公路,将路过的汽车压扁。</h1> <h1>停车买几斤橘子,橘子味道不错,高原缺氧地区多吃水果,一可保存体力有益健康,二可为偏远地区农民做些贡献。</h1> <h1>路面非常糟糕,路跟这里的风景一样原始,从丙中洛开始,一直都颠簸在这条骨灰级的越野路上,期间的惊险,对美景的木然,对自然的敬畏,是我们一生中所经历的最精彩的一部分。</h1> <h1>马上就要连续翻越三座雪山了,想把自己弄得彪悍一点,使之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没成想,第一次化妆,没经验,整过了。</h1> <h1>这条江是怒江的源头,上面那条路是察瓦龙通往到察隅的唯一道路。</h1> <h1>你所看到的雪山,是我们将要翻越的第一座雪山—雄珠拉雪山。</h1><h1>山下有大片的原始森林,雪山溶水在森林和石缝间欢快穿过,一路高歌。</h1> <h1>汽车残骸,昭示着道路艰险,注意安全!</h1> <h1>快要翻过第一座雪山的时候,雪滑,有车上不去了,车上下来两个小伙子,说是察瓦龙乡政府的工作人员,一个是乡里的秘书,一个是乡派出所的,要到察隅开会,要搭我们的车去,他们租的两驱车要返回。我一看这种情况,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就同意他们上车了。当车继续向上行驶一段后,被告知雪崩封路,道路还没有抢修通,让我们返回察瓦龙。一天往返10多个小时,这一天白瞎了,辛苦不说,道路艰难啊!</h1><h1>我心有不甘,决定走上山打探一下情况,乡秘书跟在我身后一起上山,乡秘书和抢修道路工人都认识,互相打招呼,在确认不能通过时,只好返回察瓦龙了。</h1> <h1>返回察瓦龙,乡秘书推荐我们入住新世纪酒店,乡政府的客人一般都安排在这里住。</h1><h1>在办理入住手续过程中,碰巧遇到住在同一酒店的察隅交通监管局的局长。与局长聊天过程中得知,丙察察线原本4月底修通,由于察瓦龙有个赛马节近期召开,这个赛马节是察隅县新创立的一个品牌。当地政府下了死命令,丙察察线路后天必须开通,局长亲自督战,铲雪车从察隅和察瓦龙同时开铲。回察瓦龙的路上我都有点灰心丧气了,实在不行只好走丙察左(左贡)了。听了局长的这番话后确实有点小激动。局长向我许愿,后天跟着他们走,没有敢拦我的车。考虑我开车没局长他们快,我提议我们先走,遇到问题再等局长解决问题。</h1><h1>后天一大早,我们出发第二次翻越雄珠拉雪山,除了道路艰难,路况复杂,一切顺利。</h1> <h1>小镇察瓦龙</h1> <h1>等待最后5米道路即将开通。</h1> <h1>硕大的铲雪车,车轱辘快跟我一样高了。</h1> <h1>第一座雪山垭口</h1> <h1>积雪路面,稍一打滑,左边就是万丈深渊。</h1> <h1>翻越第二座雪山垭口</h1> <h1>在狭窄的路面上,一队牦牛迎面而来,我赶紧停车让路,因为它们才是雪山的主人,我们只是匆匆的过客。</h1> <h1>准备翻越第三座雪山的时候,前面有一辆车,走走停停,由于前面路况不明,我只好跟在后面亦步亦趋。过了一会儿,前面的车停了下来,车上下来个小伙子,挺帅,过来跟我打了个招呼,说他们正在航拍,因为前后只有他和我两辆车,所以把我们的车也拍进画面了,到了察隅,他会把视频通过微信发给我们,我一听可高兴了,机会难得,让我老婆和这小伙子互换微信号。没几天,小伙子把视频发了过来,视频中显示出我们穿越雪山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时候是我们在10几米高的雪墙里和高低起伏跌宕的湿滑路面穿梭,幸好当时雪天,如果太阳高照,融冰融雪很有可能发生第二次雪崩。画面中最后那辆白色的车是我开的,稳健中透露着坚毅,坚毅使我义无反顾、勇往直前。</h1> <h1>给我们拍照片的是车上的另一位帅哥,交谈得知他们是专业摄影摄像师。他们车的后备箱装满了摄影和音响设备。</h1> <h1>翻越第三座雪山,雪崩快压没5米高的显示牌了,我们将要从这里驶过。</h1> <h1>然乌湖倒影着雪山、蓝天、白云。</h1> <h1>墨脱公路,因地质结构复杂,山体酥松,每年修了塌,塌了修。已经修了50年了还没修好,这次去墨脱,真切感受到了道路的艰险。</h1><h1>从波密到墨脱112公里,走到50多公里处时,堵了3个多小时,此刻,天气不作美,下起了小雨,我的车正好停在了悬崖边上。听指挥交通的人说,下面的路有多处塌方,很多地方是单行道,路特别难走。这时雨越下越大,考虑到酥松的山体随时会塌方或路陷,为安全起见,放弃去墨脱的念头,果断掉头返回波密入住,继续318行程。</h1> <h1>墨脱公路沿线,漫山遍野盛开着各色杜鹃花。</h1> <h1>这是中国最美的米堆冰川</h1> <h1>通麦大桥及隧道的贯通,结束了通麦天险单车道通行的历史,也结束了通麦—排龙“死亡路段”的称谓。</h1> <h1>画面上三座桥,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路况,很有纪念意义。</h1> <h1>鲁朗小镇,在山谷环抱中,因簇拥着青翠欲滴的茂密树林而清新脱俗。</h1> <h1>江南没有雪山,瑞士没有桃花,只有在林芝,你才能观赏到如此美景,尽管四月的林芝,桃花盛开已进入尾期,但在雪山冰川的映衬下,依然怒放着野性的壮美。鲜嫩的油菜花在和煦春风轻拂下,在壮美与野性之间又平添了几分柔情,这一刻的林芝让你终身难忘!</h1> <h1>林拉高速是西藏目前颜值最高的公路,长约400多公里,沿途雪山、森林、河流、湿地、村落、田园构成了一幅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案。</h1><h1>这是在林拉高速公路服务区欣赏并拍摄的画面。</h1> <h1>尼洋河是雅鲁藏布江的一条支流,弯弯曲曲的地貌成为了高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清澈的河水被藏族人民称为“女神的眼泪”!</h1> <h1>某年某月某一天,我带着老婆,开车万里来到拉萨,只为寻找内心的宁静。<br></h1><h1>想象的西藏,总是这样神秘而美好。</h1><h1>现实的拉萨,却让世人敬仰与追随。</h1><h1>等风吹起的那一刻,我按下了快门。</h1><h3><br></h3> <h1>夜晚的拉萨城,迷离而梦幻,神圣而不可侵犯。</h1> <h1>到了拉萨,已经带老婆转了几次八廓街了,每次走到玛吉阿米餐厅时,都充满着向往和好奇,脑海中总能浮现出仓央嘉措的那首诗:</h1><h1>住进布达拉宫</h1><h1>我是雪域最大的王</h1><h1>流浪在拉萨街头</h1><h1>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h1><h1><br></h1><h3><br></h3> <h1>我感觉转八廓街的有三种人</h1><h1>一是虔诚的佛教徒,他们的眼神清澈,手持转经筒或手捻佛珠,口中念念有词。</h1><h1>二是有所求的人,他们祈祷自己、家人、或亲朋好友健康平安幸福。</h1><h1>三是像我这样的,转街时左顾右盼,观察、猎奇,分析各色人穿衣打扮及心里状态。</h1> <h1>格桑给远方的石头哥打电话,告知我到了酸奶坊。</h1><h1>小石因为工作需要,经常往返于天津—拉萨,很多年前,小石告诉我,布达拉宫西侧有个酸奶坊,酸奶味道不错,酸奶坊有个藏族小姑娘叫格桑,十六、七岁年纪,淳朴善良漂亮。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次去拉萨,特意去了酸奶坊品尝酸奶并见到了美丽的格桑。</h1><h1>格桑拨通了小石的电话后,把电话交给了我,电话那头小石问我和谁来的?我说:和老婆来的,带别人的老婆时间太长吃住都不方便。这时格桑在旁边小声嘟囔一句:那像你呀!</h1><h1>格桑知道我是小石的朋友,酸奶钱怎么着都不肯收。</h1><h1>看来友情只能后补了。</h1> <h1>我把和老婆合影的照片留在这里,若干年后,来这里再次重温一下往日快乐的时光。</h1> <h1>于万千旅行者留下的照片和留言中,格桑一下就找到了小石的照片。此刻,我的脑海浮现了林忆莲一首爱情歌曲《至少还有你》里一句经典歌词:你掌心里的痣我总记得在哪里……</h1> <h1>美丽的格桑,是她石头哥心中的远方。</h1> <h1>春日的羊卓雍错,清澈透明的湖水与蓝天白云相呼应,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藏族民众无比虔诚的心中,又像一位美丽安详的少女,静静依偎在母亲宽广的胸怀。</h1> <h1>过了五道梁,就是可可西里无人区,藏羚羊和藏野驴的故乡,这些年,藏羚羊等野生动物保护的不错,看见我们也不跑,依旧在悠闲地吃着草。遗憾的是藏羚羊离我们稍微远点,200mm镜头不够用,要是有个400—600镜头,哈哈!</h1> <h1>落单的藏野驴左顾右盼</h1> <h1>藏羚羊—高原的精灵</h1> <h1>青藏高原,因险峻而矜持,因美丽而遥远。这条路上,经年不化的雪山,广茂起伏的草原,丰腴妖娆的绿洲,绵绵不绝的冰峰,星星点点的湖泊,总有生生不息、孤傲高冷的特质给朝圣者精神和心灵的慰藉。</h1><h1>我们行驶在青藏高原上,从拉萨出发,一路雨雪交加,到达唐古拉山山口,正值暴雪。许多大货车挤满唐古拉山垭口,没有我们停车之地,不能拍照留念,也不能多做停留,要在冰冻之前驶离5231米的唐古拉山山口,否则,因冰冻封路,不知要在山上多呆几天?还好,由于沱沱河附近因大雪和车祸,已经封路两天了,因此,当我们翻越唐古拉山时对面来车很少,抓住这个机会,在保证行车安全的情况下,超越了百十辆大货车,顺利抵达海拔4600米沱沱河住宿。这里特别要为在青藏线开大货车的师傅点赞,他们开车非常规矩,见到小车主动避让,我常常为超越每一辆大货车的师傅鸣笛致敬。</h1> <h1>到了茶卡盐湖,遇到了闪拍,游客手拿五星红旗,踏着音乐的节拍,载歌载舞,热闹非凡,我也跳了几下,总感觉腰没人家灵活。</h1> <h1>茶卡盐湖铲盐船</h1><h1>茶卡盐湖的盐够全世界人吃几百年 据说 铲多少出多少,似乎总也挖不完。</h1> <h1>青海湖,中国最大的咸水湖,远远望见湖水的时候,我老婆以为看到的是蓝天呢!确实,青海湖的湖水很蓝,蓝色中带着温柔的恬雅。微风拂起,湖面波光粼粼,起伏着一层细细的涟漪。水鸟声声慢,鱼儿静静游,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还是人类梦幻中的家园呢?</h1> <h1>太阳快落山了,我们也将踏着七彩祥云归去。我期待着没有阳光的夜晚繁星闪烁,期待明日的太阳喷薄而出普照大地</h1><h1>更期待这一路的美景没负传说……</h1> <h1>谢谢浏览分享!五一劳动节快乐!</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