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第一人——纪念詹天佑逝世100周年

祥富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font color="#ed2308">詹天佑和京张铁路告诉世界:<br></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font color="#ed2308">中国人,很行!</font></b></h1> <h3><b>  1909年10月2日,昌平南口火车站前挤满了围观的人群,这里即将举行京张铁路的通车典礼。“看火车去!”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奔走相告。在总工程师詹天佑简短的致辞后,“一条黑色巨龙喷着浓烟,咆哮着向前滑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通车了。</b><br></h3><h3> ▽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南口庆典会场人头攒动。</h3> <h3></h3><h3><b> 京张铁路“全路里程按驿站计420里,以测量路程计360里”,从北京丰台出发,经八达岭、居庸关、沙城等地到达河北张家口。张家口自古便是一个商贾云集的“旱码头”,不仅煤炭、金矿等资源丰富,更是由北京通向蒙古的要道。而在京张铁路通车之前,这里的物资运输长期依靠骆驼、骡马,运力十分有限。</b></h3><h3><b> 1904年,直隶总督袁世凯上书清政府,提出修建京张铁路的奏议。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来西方各国对京张路权的普遍“关切”。为了争夺修建权,英俄两国相持不下,清政府被逼无奈,索性两边都不得罪,决定“筹款自造”,“亦不用洋工程师”。</b></h3><h3><b> 主持修建过谒陵专线的詹天佑,成为不二人选。</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京张铁路通车时的詹天佑</h3> <h3><b>  1905年5月,京张铁路总局正式成立,詹天佑出任总工程师。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个难题是资金的匮乏。500万两的预算,与实际估算岀的729万两相距甚远。京张铁路的资金主要来自关内外铁路余利,1902年中英双方曾有协议,盈利需存入英国汇丰银行作为借款的保障金。经多次交涉,英方才同意,在汇丰银行存够六个月的还款本息后,余金可由中方支配。这样每年可为京张铁路提供100万两。后来随工程进展,筑路资金又有追加。1909年铁路提前建成时,实际耗银仅有693万两,花费之低使外国媒体连呼“奇迹”。</b></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京张铁路示意图</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京张铁路居庸关山洞北口。</h3> <h3>  ▽京张铁路使用的摩格尔机车。詹天佑根据京张铁路地势复杂、坡度较大的特点,订购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摩格尔机车。</h3> <h3><b>  1905年京张铁路动工时,英俄等国的报纸便多有讥讽,声称“中国造此路之工程师尚未诞生”。面对质疑,詹天佑等人经实地考察,拿出三套选线方案,并最终确定了由丰台至南口、关沟、八达岭这条路线。这一路线分三段建成,第一段由广安门到南口,第三段是从八达岭到张家口。这两处地势都比较平坦。京张铁路中最陡峭的是第二段——南口到八达岭一带,俗称“关沟段”。关沟段崇山峻岭,沟壑纵横,20公里的路程中海拔升高了600余米,术语叫做“坡度33%”,难度之高在世界罕见。面临难题,詹天佑决定以青龙桥为中心,用一个横放的“人”字形铁轨减缓坡度,在这段路程中,火车还使用了“双机牵引”的方式,由两辆大马力机车牵引。经过“人”字形的交叉点——青龙桥车站时,前面的机车变成车尾,后面变成车头,实现了短时间爬坡的目的。同时,从石佛寺向东,过青龙桥再往西折返,之后再经隧道穿过八达岭,这样的路线设计也将隧道长度从1800米缩减到1091米,大大缩短了工期。</b></h3> <h3>  ▽青龙桥火车站建于1908年,为了让火车顺利爬坡,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道岔。这里就是“人”字形道岔的折返点,今天从北京北站开往八达岭的市郊铁路S2线仍能经过这里。</h3> <h3>  ▽京张铁路青龙桥上下行火车同时开行</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京张铁路工程图</h3></font></h3> <h3></h3><h3><b>  1909年9月24日,中国第一条自主设计与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正式建成,比原定计划足足提前了两年。作为当时中国质量最好的铁路干线,京张全线共设有车站14个,桥梁125座,隧道4条,并在国内率先选用了“1435”标准铁轨,成为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b><br></h3><h3> ▽1909年10月2日,昌平南口火车站举行京张铁路通车典礼</h3> <h3></h3><h3><b>  京张铁路是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与中国工人,完全用自己的技术与力量,用中国自筹款项,独立自主地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干线。这是中国人的胜利,也是詹天佑的荣耀。</b></h3><h3><b> 詹天佑是晚清改革浪潮的一朵浪花,是近代中国强国历程的历史见证。他11岁赴美留学,以优异的的成绩获得耶鲁大学学士学位。回国后蹉跎的七年光阴,正是近代中国守旧中孕育革新所必经的阵痛。詹天佑动用中国人自己的力量,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实力打脸帝国主义列强。这一切说明:中国人,很行!</b></h3><h3> ▽京张铁路八达岭隧道竣工时工程人员的合影。</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詹天佑生平概览</font></b></h1> <h3><b>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 Tien Yow),汉族,字眷诚,号达朝。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省婺源县),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故居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 詹天佑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b><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詹天佑雕像</h3> <h3></h3><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出洋留学</b></h1><h3><b>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曾祖父万榜因经营商业,携家眷于自原徽州府婺源县到广州府定居。父詹兴洪以代写书信刻印章谋生。詹天佑诞生于清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七日(1861年 4月26日)。清同治元年至十年(1862年至1871年)幼年时就学于私塾。</b></h3><h3><b> ▽这张照片拍摄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8月11日,照片上的孩子平均年龄12岁,是从全国各地精挑细选出来的“出身清白,聪颖敏捷,相貌英俊”一群少年。他们将花着“大清留学基金委”的钱到美国留学,这在今天看上去似乎光鲜亮丽,但在那个时候,这些孩子肩负着晚清复兴的重任,赴美之前还必须签署生死合同。站在照片前排左三的位置的,就是詹天佑。</b></h3> <h3><b>  自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的铁蹄将晚清踏得体无完肤,中国这个古老的庞大帝国,急切地寻找着强国良方,洋务运动由此登场,从19世纪60年代一直持续到90年代,可谓轰轰烈烈。强国之要在于科技,而科技之要在于人才,留美幼童计划,就是洋务派搞的一项人才战略。</b></h3><h3></h3><h3><b>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在爱国革新思想家、中国留美第一人容闳的提议下,由曾国藩和李鸿章奏请朝廷,选派幼童留洋以求引进西学,革新社会。获准后,容闳赴香港分批招考幼童一百二十名。兴洪夫妇经挚友谭伯(广州香山人,往来澳门经商)劝说,决定送子报考幼童出洋。考取后,随容闳由香港到上海,入上海出洋局预备班,从陈兰斌习汉文,从容闳习英文。1872年,与蔡绍基、梁敦彦等首批幼童三十人从上海乘船赴美。</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抵达旧金山的部分留美幼童合影</h3> <h3><b>  这次堪称史上最悲壮的赴美留学,所有留学幼童的家长都得签署一份“出洋志愿书”:</b></h3><h3><b> 当年,詹天佑的父亲詹兴洪拿起笔,在志愿书的左下角,用颤抖的笔尖签下了自己的名字——<br></b></h3><h3><b><font color="#ed2308"> “具结人詹兴洪今与具结事,兹有子天佑愿送赴宪局带往花旗国肄业,学习机艺回来之日,听从中国差遣,不得在外国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此结是实。</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 童男,詹天佑,年十二岁,身中面圆白,徽州府婺源县人氏。曾祖文贤 祖世贤 父兴洪。</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 同治十一年三月十五日 詹兴洪 亲笔画押”</font><br></b></h3><h3><b> 正是由于这一份“出洋志愿书”,年幼的詹天佑被他的父亲“狠心”地送到了大洋彼岸,今生能否再见面,已是未知数了。因为根据留美幼童计划,出国后没有特殊情况不允许回国。这样的志愿书,说白了,等于把亲儿子卖给了清廷。所有孩子的生死,只能听天由命了。<br></b></h3><h3><b> 从70年代开始,清廷一共派出4批留美幼童,共120人,有几个人死在他乡。詹天佑自11岁离开祖国, 到远隔重洋的美国求学, 直至20岁, 在西方生活与学习了9年。1881年,由于国内保守派的阻挠,以及美国排华浪潮的高涨,清廷强行召回留美幼童,导致大部分孩子都没能完成学业。詹天佑算幸运的,不仅活着回来了,还拿到了耶鲁大学毕业证书。要知道,在120位留美幼童中,只有詹天佑和欧阳赓完成了学业。</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1872年詹天佑(左)在美国</h3> <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留美生活</b></h1><b><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到美国后,留美幼童都被安排在美国家庭中寄宿,这样便于他们更快地融入美国的生活和文化。</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詹天佑入美国康奈狄克州威士海芬(West Haven)小学,寄宿于校长(.L·H·Northrop)家中。诺索布夫人的悉心照顾,填补了詹天佑少年时期空缺的母爱,在他1881年回国以后,也时常与诺索布夫人通信,字里行间尽是对诺索布夫人的眷恋与感恩之情。</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中国留学生事务所在美国哈德福城(Hardford)柯林斯街(Collins)建成楼房,供教师及学生住宿,督责学生学习汉文甚严。继续在威士哈芬小学求学。</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清光绪三年(1877年)继续在纽哈芬希尔豪斯中学求学。</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清光绪四年(1878年)在纽哈芬希尔豪斯中学毕业,为全校第二名。考入耶鲁(Yale)大学谢菲尔德(Sheffield)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并专习铁路工程。</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清光绪五年(1879年)在耶鲁大学学习成绩优异,获得数学第一名奖金。</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清光绪六年(1880年)继续在耶鲁大学学习,再次获得数学奖金。</b></div></b><p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年詹天佑</h3> <h3></h3><p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font-size: 17px;"> 当初李鸿章等人搞洋务运动的整体思路,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的理科。1878年,詹天佑进入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科目。大学期间,詹天佑用数学第一的成绩,碾压了他的美国同学。1881年5月,詹天佑完成了毕业论文《码头起重机的研究》,顺利拿到了学士学位。</b></h3><h3><b> 一个月后,詹天佑正跟同学们野外宿营,欢度暑假,就收到清廷撤回留美幼童的命令。同学们都垂头丧气,好在詹天佑已完成了学业。是年10月,带着激动、复杂的心情,詹天佑踏上了阔别九年的故土。</b></h3><h3> ▽光绪二年(1876年),詹天佑到了纽海文中学,开启了他的中学时代。在课余时间,他很重视体育锻炼,爱好广泛,游泳、滑冰、钓鱼、打球,均有所涉猎。他特别喜欢打棒球,还是中国留学生代表队——中华棒球队的队员。这大概是最早的中国棒球队,就是这支棒球队曾经跟一支半职业球队PK过,用精湛的球艺震惊了美国人。这是美园大学的棒球队(后排右2为詹天佑)</h3>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归国迷途 </b><p style="text-align: left;"><b> 清光绪七年(1881年),詹天佑在耶鲁大学毕业(当时耶鲁修业期限为三年)。由于清政府下令提前撤退留美学生,原定继续实习研究三年之计划未能进行,毕业后立即回国。可是,回国后的遭遇却令人匪夷所思:</b></h3></h1><p style="text-align: left;"><b> 晚清时期,科举功名仍然是评价一个人的唯一标准,像留美的詹天佑、留英的严复,回国后都备受歧视。本来,包括詹天佑在内的留美幼童,都是手握核心科技的高精尖人才,但是回国后,却被当作没有科举功名的工匠。那些愚昧昏庸的官僚乱点鸳鸯谱,随便给他们安排工作。学铁路的詹天佑,被安排到福州船政学堂学习海军驾驶,当起了军舰司机。就这样,从1881年直到1888年,詹天佑的专业被埋没了。</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 所以,不少留美幼童回国后受不了大清的腐败官场,又重返美国,比如詹天佑的老同学张仁康、欧阳赓等人。不过,对祖国的热爱,支撑着詹天佑留了下来,这才有了中国铁路事业的肇始。</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福州船政学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回国任教</b></h1><p style="text-align: left;"><b> 清光绪八年(1882年)在福州船政局后学堂毕业,考取一等第一名,被派往扬武号兵舰操练,为实习船员。</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 清光绪九年(1883年)继续在扬武号兵舰操练,为实习船员。</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 清光绪十年(1884年)2月至10月,任福州船政局后学堂教习,因教导出色,获得清政府五品顶戴奖。10月,由张之洞邀请回粤,在广州黄埔广东实学馆(后改名广东博学馆)外文教习。</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继续在广东博学馆任教习。</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继续在广东博学馆任教;修筑沿海炮台和测绘广东沿海海图(为我国第一幅海图)</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继续在广东博学馆(后改名广东水陆师学堂)任职。</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与谭菊珍举行了结婚典礼。</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詹天佑与家人在武汉合影</h3>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修筑铁路</b></h1><h3><b> 1888年五月,詹天佑接到“中国铁路公司”总理伍廷芳的offer,他欣喜若狂,一路从福州来到天津津沽铁路工地,以英籍总工程师金达助手的身份,开始了他投身祖国铁路事业的历程。</b></h3><h3><b>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开平矿务局留美同学邝孙谋介绍,到天津中国铁路公司任帮工程师,从事塘沽到天津铁路铺轨工程。</b></h3><h3><b> 清光绪十五~十六年(1889~1890年),继续任中国铁路公司帮工程师,修筑唐山至古冶铁路。</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唐山铁路<br></h3> <h3></h3><p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font-size: 17px;"> 清光绪十七~十八年(1891~1892年),修建自古冶向山海关的铁路。</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font-size: 17px;"></b><b>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修建古冶至山海关段最艰巨工程——滦河铁桥。</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b><b>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首次在我国铁路使用压气沉箱法修建滦河铁桥桥墩基础成功,解决了英国工程师未能解决的因滦河洪水季节水流冲毁打桩而形成的施工困难问题,引起中外注意。此桥为17孔钢梁,全长约640余米,为我国当时最长铁桥。被选入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为中国工程师入此会之始。古冶至山海关铁路建成通车。关外铁路开工,修至中后所(绥中)时,因中日战争而停工。</b></h3><div><p style="text-align: center;">▽詹天佑指挥修建的滦河铁路桥</h3></div> <h3></h3><h3><b>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任北洋官铁路局帮工程师,率队测量、修建津卢铁路(天津至卢沟桥)。</b></h3><h3><b>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率队修建津卢铁路。</b></h3><h3><b>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因任职需有官称,依清政府捐官办法,报捐选用州同。</b></h3><h3><b>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任官办关内外铁路总局帮工程、锦州铁路驻段工程师。自中后所向东展修关外铁路。推广使用压气沉箱法修筑女儿河等桥梁。</b></h3><h3><b>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任锦州铁路驻段工程师,关外铁路通车到锦州。主持修建营口铁路支线(沟帮子至营口)。</b></h3><h3><b>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建成营口支线,正线长约73公里。帮办关外铁路事宜。</b></h3><h3><b>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关外铁路停工,被派往萍醴铁路办理修建事宜,坚持此路采用标准轨距。</b></h3><h3><b>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被派参加自帝俄手中接收关外铁路,主持修复工程,迅速通车,任新易铁路总工程师,12月开工,冬季施工。</b></h3><h3><b>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4月,新易铁路通车(长43公里),较原计划提前两个月建成。父病逝,返粤奔父丧。在粤时勘测潮汕铁路(潮州至汕头,长39公里),后因此路修建权操于日人之手,乃毅然离去。</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易铁路由詹天佑指挥建成</h3> <h3></h3><h3><b>  1904年至1911年,中国铁路事业迎来一个高潮。</b></h3><h3><b>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回职途中过上海时,被中国铁路总公司聘为工程顾问。1905年,詹天佑接到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袁世凯的命令,测量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b></h3><h3><b> 原本,清政府是想聘请英籍工程师金达来修建京张铁路的,但俄国横加阻挠,因为根据俄国与清政府签订的条约,“长城以北的铁路不能由第三国承建”,英国是不能担任京张铁路的承建任务的,必须由俄国人修建。英国和俄国争持不下,最后清政府做了一个破天荒的决定:你们都别修了,我们中国人自己修!</b></h3><h3><b> 就这样,修建京张铁路的馅饼,就砸到了詹天佑的头上。但,令人气愤的是,一些外国工程师千方百计地阻挠铁路修建进度,还挖走了詹天佑手下重要的技术工人。一些西方媒体也都酸得不行,在报纸上说“中国造此路之工程师尚未诞生”。结果,被詹天佑啪啪打脸:</b></h3><h3><b> 詹天佑打通了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标志着京张铁路最艰巨的工程顺利竣工。1909年10月2日,耗时四年的京张铁路竣工通车,举国欢腾。这是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与中国工人,完全用自己的技术与力量,用中国自筹款项,独立自主地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干线。这是中国人的胜利,也是詹天佑的荣耀。</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京张铁路</h3> <h3><b>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被派调查道清铁路。任官办京张铁路总工程师兼会办局务。5月率工程学员徐文张鸿鹄从丰台起测量到张家口,6月返回,提出调查报告及修建办法,10月开工。从关内外、江苏等铁路延请留美工程师邝孙谋、颜德庆和首届毕业(1893年)于天津北洋武备学堂铁路工程班之工程师陈西林、翟兆麟、沈琪、柴俊畴、俞人凤和山海关铁路学堂工程学员多人修建京张铁路。向商部提出说帖,建议全国统一采用4英尺8英寸半(1.435米)标准轨距、统一工程标准、推广使用姜妮(Janney,未使用通称詹尼之译名)自动车钩。任商部路务议员。与邝孙谋等被派为我国出席在美国召开的第七次万国会议代表,因工作繁忙,未能赴会。被选入上海欧洲皇家工程师建筑师学会。</b></h3><h3><b>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京张铁路首段(丰台柳村至南口)建成通车,开办运输。南口至岔道城及岔道城至张家口两段加紧修建。商办广东粤汉铁路邀请返粤,主持此路。因京张路工作紧张,由邝孙谋离京张往广东粤汉铁路任总工程师。致书美国友人,专门了解适合在大坡道上行驶的机车类型,以解决京张铁路关沟段牵引动力问题。与美国友人威利信称,中国正在进行代价很高的试验,以进行革新。任学部考试回国留学生襄试官。任江苏铁路工程顾问。</b></h3><h3><b>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升任京张铁路总办兼总工程师。任邮传部路务议员。京张铁路重点工程八达岭隧道开工。京汉铁路黄河大桥正在修建,河南省主事者虑及河道安全,特请前往视察此桥工程。</b></h3><h3><b>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八达岭隧道(长1091米)、居庸关隧道(长367米)完工。在开凿中使用爆炸力强但较安全之拉克洛炸药(ackarock)为隧道工程首次使用。怀来河大桥(钢梁7孔、共长210余米)竣工。全路各桥之桥墩混凝土中掺加片石,以节省水泥。京门(北京至门头沟)支线(长25公里)建成,以利解决机车用煤。</b></h3><h3><b><br></b></h3><h3> ▽京张铁路修成,总工程师詹天佑(车前右三)和同事合影</h3> <h3 style="display: inline !important;"><b>  因筹划京张铁路功著,被派任邮传部二等顾问官,加二品衔。札调邮传部参议厅行走,到部赴任,仍兼京张铁路总办总工程师。任津浦铁路参议。由于津浦铁路开工后,山东省恐黄河建桥阻塞河道致生灾害,12月末,清政府派往审定济南黄河大桥工程设计。商办四川省川汉铁路首段宜昌万县间,连山大岭,险峻异常,应川鄂两省人士吁请主持此路工程。川督奏请派任川路总工程师。因京张铁路未完,经商定,先派副手往宜昌筹办。</b></h3><div><h3><b><br></b></h3><h3 style="display: inline !important;"><b></b></h3><h3><font color="#010101"><b><p style="text-align: left;"> ▽孙中山等民国要人视察京张铁路</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b></h3></b></font></h3></div> <p style="text-align: left;"><b>  清宣统元年(1909年)1月提出调查济南黄河大桥工程报告。被派赴沪嘉铁路验收。评该路“工坚料实,建筑合度”。5月举行开车典礼。京张铁路建成通车(7月4日铺轨至张家口。9月19日邮传部验收全线至张家口,举行茶话会;9月24日全线开行列车;10月2日在南口举行盛大通车典礼),长约200公里,提前两年建成,节约经费约29万银两,质量良好,修建成本为全国同级铁路中最低者。邮传部以本部丞参候补。继续筹划并展筑张绥铁路(自张家口通至绥远)。被派任商办川汉铁路总工程师兼会办。详细安排勘测修建工作。川汉铁路农历十月(公历12月)二十八日在宜昌举行开工典礼,中外来宾接踵前来参观,惊为奇事。任商办洛潼铁路(洛阳至潼关,230余公里)工程顾问,实地勘定自观音堂经硖石、张茅至陕州一带(50公里)入陕必经之山区线路,并制订分三大段修建全路之规划。被选为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员,英国皇家工商技艺学会会员、英国北方科学与文艺学会会员。</b><br></h3><h3><b> 清宣统二年(1910年)商办川汉铁路由中国工程师自力修建,自宜昌开工,修建宜昌至万县之首段工程,坚持宜万段沿江线方案,未被当政者采纳,不得不按内陆山区线开工。元月,被授予工科进士第一名(授予詹天佑、魏瀚、李维格、郑清濂、邝荣光、吴仰曾、杨廉臣以工科进士;张康仁以法科进士)。当选为商办广东省粤汉铁路总公司总理。邮传部据此派任总理,并自兼总工程师。任学部一等咨议官和考试回国留学生主试官。对考生谈话称,自国外学了些知识回来,要为国家做些贡献,要做事,不要只当官。与邝孙谋等作为我国代表被派往瑞士出席第八次万国铁路会议。因工作繁忙,未能赴会。</b></h3><h3><b> 清宣统三年(1911年)京张与张绥铁路合称京张张绥铁路,成立工程总局,并设立张绥工程处。</b></h3><h3><b> 同年,赴广州就任粤路总理,并自兼总工程师。邝孙谋离粤路北上,任京张张绥铁路总工程师。广州至黎洞通车(长约106公里)。5月,清政府将商办铁路强行收归国有。川汉铁路被迫停工。6月,粤路公司致电川路公司称保路机关所已成立,请协力保路。辛亥革命爆发时,在广州领导广东省商办粤汉铁路总公司全体人员坚守岗位,制止离散,保证列车照常运行,以实际行动迎接辛亥革命。</b></h3> <h3>詹天佑湖北故居</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民国工程</b></h1><h3><b>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5月,在广东省商办粤汉铁路总公司迎接孙中山先生视察。7月,任粤汉铁路会办。9月,孙中山视察京张铁路和张绥铁路工程处,总工程师邝孙谋陪同视察。12月,任汉粤川铁路会办。被授给三等嘉禾章。在广州创立广东中华工程师会,被选为首任会长。当时,国外工程界研究发展独轨铁路,公在广州演说介绍国外研制的单轨铁路。詹天佑被选为英国混凝土学会会员。詹天佑任中华全国铁路协会评议员。年内广州至连江口通车(长120公里)。</b></h3><h3><b>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6月18日任交通部技监,主持全国交通技术工作,仍兼汉粤川铁路会办。驳斥广宜线德籍总工程师雷诺贬低并排斥中国工程师之言论。维护了我国工程师之地位及修路主权。《京张铁路标准图》册,由广东中华工程师会出版。创意广东中华工程师会、上海工学会、上海路工同人共济会三会合并,成立中华工程师会于汉口,被推选为首任会长。</b></h3><h3><b> 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詹天佑以交通部技监任汉粤川铁路督办。针对外国借款短缺严重困难,统一筹划,就款计工,赶修粤汉路湘鄂线武昌长沙段及川汉铁路汉宜线汉口皂市段,并测定宜夔线。将广宜线改称汉宜线。张绥铁路张家口至大同段竣工。以汉口欧美同学恳亲会会长发表演说,号召青年“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被选为英国铁路轨道学会会员。詹天佑被选为粤东水灾汉口救灾会会长,多所捐助,各界闻声相继捐资。</b></h3><h3><b> 中华民国四年(1915年)张绥铁路自张家口通车到大同(长182公里),受奖。大同至丰镇段年内竣工。张绥铁路展筑中,工款不足,发行筑路债券。为资助张绥铁路修筑,尽个人所能,将平日积蓄购买债券。因在公债发行中异常出力,受到嘉奖。宜夔线及至成都线复测完竣,所定线路大致与扬子江并行,将原商办川汉铁路采取之山区内陆线,裁弯取直。对成渝勘测中绕行泸州方案,作了批示纠正。因汉宜工程缩短路线及宜夔段缓筑。詹天佑再次被选连任中华工程师会会长。坚辞未获同意。将中华工程师会改名为中华工程师学会。詹天佑所编著的《新编华英工学字汇》、《京张铁路工程纪略》及图由中华工程师学会出版。捐助印刷费用。粤东再次受灾,继续捐资,乡人传诵。</b></h3> <h3></h3><h3><b> 中华民国五年(1916年)1916年内,武昌至长沙间开始铺轨。詹天佑为湘粤线长沙以南与广东省粤汉铁路连接之湘南路线工款事,去京与外国银行团会商续借款事,提出撙节进行之费用计划,英法美三国银行允商本国政府。京张张绥铁路定名京绥铁路。广东省粤汉铁路自广州通车韶关(长224公里)。詹天佑任交通部交通会议副议长,主持通过统一路政等百余项决策案。中华工程师学会由汉口迁北京,詹天佑公捐资购房[7]。詹天佑获内务部授银质奖章。香港大学授予詹天佑法学博士学位,于1916年12月交通会议闭幕后亲往接受,并致函美国耶鲁大学表示,在学术上获得之一切荣誉应归功于母校——耶鲁大学。耶鲁大学拟于1881年毕业班35周年返校恳亲校庆日授予学位,詹天佑因职务繁忙,未能返校接受。</b></h3><h3><b> 中华民国六年(1917年)詹天佑任交通部铁路技术委员会会长及交通研究会会员、审订铁路法规会名誉会员、运输会议会员。詹天佑因主持交通会议成绩昭著,交通部奖给名誉奖章。川汉路汉口皂市段因德国借款冻结而停工,共修筑汉口经皂市至扬家洚路基164公里及部分桥梁房屋。张勋复辟强行宣布为邮传部尚书。詹天佑在汉口拒绝到任。詹天佑再次被推选为中华工程师学会会长。被推举为交通丛报社名誉社长。</b></h3><h3><b> 中华民国七年(1918年)粤汉铁路武昌长沙段通车(长365公里),与已建成的长沙株州段接通,自武汉通车株州(长416公里)詹天佑被授二等宝光嘉禾章[7]。詹天佑发表《敬告青年工学家》一文,对青年寄予厚望。詹天佑连任中华工程师学会会长。詹天佑向学会捐助百金,悬赏征文,鼓励开展学术研究活动。</b></h3><h3><b> 1919年2月9日唐山交大(今西南交通大学)在北京成立校友会,选举詹天佑为理事。《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杂志》1919年第一期记载:“旅京校友会于民国八年(1919年)二月九日在北京桃李园集会……当场议定简章,举出干事,其职员如下:理事有章宗元(当时校长)、詹天佑、关赓麟、华南圭、赵世碹、唐在贤。”该杂志刊载的《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校友会简章》第六条为:“本会公推相当之人为名誉会长及名誉会员。”据此,詹公当为校友会公推之名誉会员,并被选为校友会理事的。</b></h3><h3> ▽1919年2月,詹天佑出席远东铁路会议前留影</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病发去世</b></h1><h3><b> 中华民国八年(1919年),詹天佑命湘鄂局报送长沙以南路线测量报告。詹天佑致电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反对国际共管中国铁路。受命代表中国出席国际联合监管远东铁路会议。2月,往海参崴、哈尔滨赴会。会议中,日冒严寒赴会,夜研文书议案,惟恐主权受损,以崇高国际威望,与赴会中国代表共同努力取得了中东路沿线由我国驻军护路权,防止了列强以护路为名,武力夺取中东路;并争得了我国工程师在中东路的工作地位。因疲劳过度,心力交疲,旧日腹疾复发,不得已请假就医。1919年4月20日到汉口,21日入仁济医院,24日因腹疾严重,心力衰竭逝世,终年58岁。</b></h3><h3><b> 詹天佑临终遗嘱语不及私,向国家陈述三事:一、振奋发扬工程师学会活动,以兴国阜民;二、慎选人才管理俄路,以扬国光;三、就款计工,唯力是视,脚踏实地建成汉粤川全路。并称,上述三事乃天佑未了之血忱,如得到国家采纳,则天佑虽死之日,犹生之年。</b></h3><h3><b> 詹天佑逝世后,北京、汉口、广州、上海、天津各界举行公祭,远东铁路会议致哀。以邝孙谋为首的中华工程师学会,和以丁士源为首的京绥铁路局同人会联合倡议,以及以颜德庆为首的汉粤川铁路湘鄂线工程局 500余人,联合呈请将詹天佑生平事迹,“藉没世之光荣,作后来之矜式”。</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詹天佑像</h3> <h3><b>  周恩来说:“詹天佑是中国人的光荣。”一百年前,中国积贫积弱,今天,中国铁路尤其是高铁雄冠天下。中国铁路事业能有今天的辉煌,詹天佑立下了首功。 詹天佑倾尽全部心力用于中国的铁路工程事业。作为工程师,他修筑了唐山铁路(今京山铁路)、京津铁路(京芦铁路)、萍醴铁路;作为总工程师,他修筑了新易铁路、京张铁路。他保路爱国,在国际上靠自己的实力据理力争,在国力孱弱的情况下,维护了中国的路权。为了振兴铁路事业,他发起成立了中华工程师会,是工程师有团体组织之始;他心系教育,兴办中华工程,操办山海关铁路官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为中国的交通事业培养了一批批栋梁之材……他绩伟功丰,为中国的铁路和工程事业作出了开创性的历史贡献,是后世永远崇敬的“中国铁路之父”和“中国近代工程之父”。 詹天佑的生平伟业,历来都入选中国学校的教科书。为了纪念詹天佑,有关部门设立了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詹天佑奖)和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詹天佑奖)。在西南交大、北京交大,京张铁路的青龙桥站、张家口站,湖北武汉等地都塑有詹天佑铜像,或设有詹天佑纪念馆。</b><br></h3> <h3>鸣谢 图文素材主要源自《旧京图说》(《北京日报》出版社)、百度百科等。版权属原作者。向原作者和发布者表示衷心的感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