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经典,遇见名师 ——— 听罗鸣亮老师《口算乘法》感悟

吴艳霞

<h3>  又是一年春草绿,在这播下希望的季节里,浑源县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一行14人在县教科局教研室邓国雁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怀揣教育梦想来到六朝古都 ——南京。</h3> <h3>  走进南京人民大会堂,会场内座无虚席,第28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在这里举行。</h3> <h3>  展示课节节精彩,参会老师人人振奋,教育事业的生机与活力洋溢在整个会场。</h3> <h3>  罗明亮老师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老师。此次观摩会,他执教二年级《口算乘法》。</h3><h3>先来看看经典的罗氏开场白:“小朋友们好!”这句话没什么特别之处,特别的是他一般会连说3遍,重点是用那种看起来傻傻的或者说呆乎乎的表情说的。更特别的是他的下一句是“小朋友们乖!”孩子们有点懵的回答“老师乖!”然后还有下一句……</h3> <h3>同学们都会背乘法口诀吗?</h3><h3>为什么要背乘法口诀?</h3><h3>乘法口诀为什么编到9就不编了呢? </h3><h3><br></h3><h3>问题引领下,罗老师和学生的讲道理开始了,学生想法千奇百怪:不会编了,编的人去世了,古人太笨了,数太多了无法编了,编出来默写一遍要多长时间……直到古人认为9最大,再大的数都是0至9数字组成的,不要编了……</h3> <h3>  这么多想法,谁说的有道理呢?罗老师魔力般的语言和问题,通过我会想,我会说两个环节让学生计算20×3和200×3,学生体会只用口决二三得六。罗老师继续追问:20和200都比九大,为什么不编口诀呢?学生继续讲道理,反思自己的想法,更改自己的想法。学生聊着聊着就会了,想着想着就通了!</h3> <h3>  道理讲清楚了,罗老师让学生不重复别人,根据二三得六说算式,举十反一,应用建模,知识沟联。</h3> <h3>  学生突然质疑,不是整十数怎么办?对21×3进行说理,去深刻认识20个3与1个3的和。通过讨论和思辩,解决学生为什么不直接加1的困惑!体会只用两句乘法口诀,使思考又上一层楼。</h3><h3><br></h3><h3> </h3> <h3>  课堂高潮又起,学生思维又向远方,罗老师又通过我真棒这一环节,让学生只用三三得九写算式。引领学生举一反三! 一个孩子直接说“3333×3”,多说了一位数,他又用了那个瞪眼噘嘴嗔怪的表情说:“你想多了!”</h3> <h3>  这堂课中,罗老师故意多次留白,学生们会拿起话筒大胆发言,精彩补白,几乎所有学生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罗老师课堂中的数学学习是在学生的问题中自主生成的,是在老师的等待中自主生成的。罗老师的数学课堂是无比快乐的,台上台下笑声一片,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让身为老师的我们在笑中不断思考:我们到底有什么方法能让孩子觉得我们比他们课外辅导班的老师更“厉害”,让孩子们真正喜欢我们的课堂,在我们的课堂中有成长?这也是罗老师希望我们大家能去思考的!</h3>

老师

学生

乘法

口诀

课堂

想法

编了

数学

只用

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