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华灯初上,漫步建水古城。城门上的景观灯魅力四射,衬托着美丽的夜色,向人们展现着古城过去与现代交融之美,建水的夜景美得让人心醉!</h3> <h3>建水古城的美,蕴涵在古老的建筑和街道,在文儒的气息和韵味,更在浓浓的生活气息中。</h3> <h3>古建筑披上华丽的晚装,彩灯因古楼而璀璨,鼓楼因彩灯而辉煌,展尽古老与时尚的美丽交融!</h3> <h3>朱家花园位于建水县翰林街,是清末乡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花园占地两万平米,由两代人精心营造了30余年方有今日规模,园内宗祠、庙堂、居室、园林皆富丽堂皇,有“滇南大观园”之美誉。</h3> <h3>朱家花园内字画满壁,中门后的一道透空花墙拱门,正上方的“循规蹈矩”和背面的“谨言慎行”八个大字,就好像在跟我们说一些做人的道理。</h3> <h3>整个园子诗情画意、秀外慧中,洋溢着浓浓的书香气,精美的雕刻融合了民族文化气息。游人陶醉在一景一物一画中……</h3> <h3>左右对峙透空花墙,将其自然分隔为东园和西园。花园正前有荷池,树丛,苗圃,花圃散布其间,形成一座既典型而又富地方特色的南方私家园林</h3> <h3>朱家花园建筑有致、典雅奢华、文化内涵丰富,是内地文化与边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h3> <h3>双龙桥位于建水城西5公里,是一座三阁十七孔大石拱桥,是云南省著名古迹之一。被认为是云南省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多孔连拱桥,已列入中国造桥史册。</h3> <h3>从远处看双龙桥,突起在建水西坝的十里平川之间,十七个桥孔一字排开,孔孔相连,雄伟壮丽,如长虹卧波,倒映于水天一色之中。</h3> <h3>高耸的阁楼,仿佛是静静的碧水湖面上飘来的一艘大船。走近拱桥,看到桥上的阁楼,楼中有楼、檐外有檐,雕琢精美,慢步桥上,恰似复道行空。</h3> <h3>桥南端的双层八角攒尖顶桥亭,高十多米,玲珑秀丽,造型美观,与大阁互相辉映。</h3> <h3>乡会桥是建水古桥中唯一的一座风雨廊桥。从桥的这头走到那头,行人都在楼阁廷宇的庇护下,风雨侵不到,烈日晒不着。也因为如此,乡会桥过去还是西庄人赶集的重要集市之一。</h3> <h3>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信仰意识里,修桥铺路, 是人们寻求交通快捷出行方便,也是积德行善为后人造福的义举。同时还是当地村与村之间和谐相处,友好往来的体现。在石桥之上有石碑铭刻碑文,上有当地乡绅村民捐款修造的记载。</h3> <h3> 团山民居位于建水县团山村,团山张姓始祖,于明朝由江西入滇,定居团山,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大家族。清代,村里的一批人走出家门,到个旧开发矿业,挣得钱财,便回乡建盖豪宅,光宗耀祖。整个民居建筑群布局精美:木雕、砖雕、石雕艺术品遍布于房屋的梁檩枋拱、门窗隔板、图案繁多,雕刻精细,书画彩绘是此民居建筑装饰的一大特点,被誉为滇南名居的建筑精品!</h3> <h3>团山建筑的精美没有因历史的久远而衰败,世代有人居住,许多老房子的木头虽经百余年,仍然不朽。</h3> <h3>在古老的团山民居,张家后人在出售旅游纪念品,原汁原味的手工制作,风格独特,游客驻足观赏的人不少。</h3> <h3>团山民居被冠以"云南楼兰古城"的美称,虽然这里的民居古老,但是现还有张家后人在里面虽然居住;虽然青石板路有残破,但张家后人每天还在上面行走……</h3> <h3>保留着清代建筑的3道寨门,其中"锁翠楼"最为壮观。</h3> <h3>斗拱和木雕褪了色,但它是历经百年的真实作品。她原汁原味,真切、灵动。这就是团山民居的魅力所在之处!</h3> <h3>外国游客被民居的经典文化艺术陶醉了,情不自禁地高声咏颂一段,声情并茂的即兴表演赢来热烈的掌声,欢呼声!</h3> <h3>诗词楹联遍布庭院板壁,其中一座楼的天花板上,就集中了100多幅彩绘书画,足以显示主人家书香世第的文化气息。</h3> <h3>看张家祠堂立柱挂的一幅对联:</h3><h3>一勤天下无难事</h3><h3>百忍堂中有太和</h3><h3>它道出了张家先辈的处世理念,张家因有“百忍家风”,所以我们今天才看到了当时遗留下的“皇恩浩大”,观到此处你会若有所思、若有所悟……</h3><h3><br></h3> <h3> 团山民居以其精湛的木雕工艺和民间装饰艺术,凸显滇南民居建筑的典型特征,见证滇南人民的生产、生活,是滇南民居的精华,其价值在全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