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旧址张学良公馆

霸上老夫

<h3>【七律】参观西安事变旧址随感</h3><h3><br></h3><h3>此间话说当年事,</h3><h3>惊变风云动九州。</h3><h3>义烈张杨举兵谏,</h3><h3>解颜国共泯恩仇。</h3><h3>重开合作除外患,</h3><h3>惟愿还期消内忧。</h3><h3>遗馆犹存人已古,</h3><h3>奇功堪颂纪春秋。</h3><h3><br></h3><h3>霸上老夫 2019年04月14日</h3> <h3>1935年9月13日,蒋介石为了"围剿"陕北红军,在西安成立了"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张学良为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之职。随即张学良从汉口迁驻西安,租用了西北通济信托公司刚刚竣工金家巷5号冯钦哉的房子,改称张学良将军公馆。公馆为东西排列三座三层砖木结构西式楼房,四周筑砌青砖围墙,大门开在北墙,正东楼是机关楼,中楼是客厅、会议室,西楼是张学良居室。从1935年9月到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和夫人于凤至,秘书赵一荻小姐,以及儿子张闾琳及其他随从人员在这里居住。西安事变的酝酿、策划、发生、和平解决也都在这里进行。</h3><h3> 1936年12月11日晚,张学良在西楼(C楼)(张学良及其家属的住所和私人办公之地)2楼会议室召集东北军高级将领王以哲、董英斌、黎天才等,宣布次日对蒋实行兵谏,布置其战略部署,并草拟了八项抗日主张。12月23日--24日,南京政府、中共代表团和张杨又在此举行了三方会谈,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六项协议,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h3><h3> 张学良公馆位于西安市建国路,原本算得上是高大的几座小楼掩映在一大片民居之中。公馆的门口还竖立着一块“西安事变纪念馆”的牌子。走进院子,左手边是一溜被辟为展厅的平房,不大起眼;右手边亭亭玉立的三幢小楼房,倒是精巧别致。</h3><h3> 这三座小楼都是三层高,最底下一层有半层位于地下。小楼青砖红瓦,楼门北开,顶部都是花形铁钉,状若刚刚绽放的花蕾。楼按东西排列,分别称作A楼、B楼和C楼。A楼主要用来接待宾客,西安事变发生前期,周恩来总理曾经在里面住过;B楼是少帅的秘书以及一些其他的工作人员办公居住使用;C楼才是张学良将军、赵四小姐和其子张闾琳的住所,还包括一个小型会议室,西安事变就是在这个小会议室里讨论决定的。</h3><h3>C楼自然是参观的重点,从两面的楼梯直接上到第二层,木制的地板,白色的墙壁,房间都不大,门口的标牌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是“张学良卧室”、“张学良书房”。</h3> <h3>建国门</h3> <h3>张学良的军刀、皮包、剪刀</h3> <h3>杨虎城的军装、军刀、马鞭</h3> <h3>张学良的汽车</h3> <h3>张学良及家人居住的C楼</h3> <h3>副官、卫士居住以及会议室所在的B楼</h3> <h3>中共代表曾在此居住的A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