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4月22日——4月23日,博兴县中小学音乐教学研讨会在第四中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邀请了音乐教育专家韩晓路老师,由县音乐教研员李玲老师主持,全县中小学音乐教师参与本次会议。</h3><h3> 本次的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观摩课;第二阶段专家点评及专题讲座。</h3><h3> 来自小学、初中的12位老师进执教了观摩展示课。老师们分别从音乐的空间探索、声势律动、节奏感知、和声表达和舞蹈律动等几个方面,对音乐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探索。</h3> <h3> 唐娟老师执教的《我的家在日喀则》,唐老师采用互动的方式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以舞蹈形式体会藏族儿童的快乐生活。</h3> <h3> 张倩老师执教的《彝家娃娃真幸福》,从当地的风俗民情火把节导入,引导学生情景体验,感知音乐要素,和彝家娃娃们娃娃们一起开心的学唱歌、学跳舞。</h3> <h3> 赵宁老师执教的《这是什么》,赵老师引导学生感知声势,拍击节奏,是学生获得最真实、最到位的音乐审美体验。</h3> <h3> 李雨菲老师执教的《乃吆乃》,本节课教师既引导学生了解当地民俗习惯,又引领学生感知恒拍,辅助科尔文手势固定音高。</h3> <h3>可爱的老师们认真记录着每一个精彩的瞬间</h3> <h3> 孙敏老师执教的《草原就是我的家》,孙老师带动学生模仿蒙古生活情境,师生都全身心的融于“内蒙古大草原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课风格打动了学生。</h3> <h3> 曹海燕老师执教的《火车开了》,曹老师自然大方的教态,紧凑合理的教学结构,活泼机动的教学方式,切实的体现了体验式教学的乐趣。</h3> <h3>研讨会现场</h3> <h3> 李媛老师执教的《粉刷匠》,李老师以其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新的教学理念,让孩子们玩的开心,学的开心。</h3> <h3> 郭蕊老师执教的《柳树姑娘》,郭老师语言幽默、具有亲和力,驾驭课堂的能力强,美丽的柳树姑娘,让孩子们的笑容像花儿一样美丽。</h3> <h3>认真听课的老师们</h3> <h3> 张宁宁老师指教《我和你》,中国传统五声调式写成的《我和你》不仅从北京传向了世界,也从张老师的口中传到了孩子们的心中!</h3> <h3> 张玉山老师执教的《拉库卡拉查》,教师的激情带动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张老师巧妙地运用了声势和节奏律动,与学生融合在一起,引领学生对音乐的感悟。</h3> <h3> 耿宁老师执教的《青春舞曲》,耿老师精心设计,把音乐形象化、生活化,通过聆听与实践,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h3> <h3> 孙岩梅老师执教的《森林狂想曲》,这是小学四年级的一首欣赏课,也是本次研讨观摩课中唯一的一节欣赏课。在本课中,孙老师引导学生整个教学中积极参与活动,采用不同的形式体验、感知音乐,同时把课堂推向了高潮。</h3> <h3> 第二阶段是韩晓路老师的省专家点评及专题讲座,并向我们阐述了音乐基础教育新动向。在我们日常的音乐教学课堂中,如何去实现“体验式教学”?如何上好我们的音乐课?总结以下三点:</h3><h3>1、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节好课成功的关键。</h3><h3>2、教学过程中的投入,运用声势和节奏律动引导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h3><h3>3、科学的使用和分析教材,大量的搜集和组织教学资源,扎实教学基本功,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储备能量。</h3><h3><br></h3> <h3> 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课不是简单的唱歌课,不是围绕着一首歌,老师唱一句,孩子们唱一句,结果一堂课下来孩子们觉得很无趣。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音乐教学正在从“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从“知识本位”到“核心素养”的转变,是值得去探究和研讨的。<br></h3><h3> 对于新体系的音乐教学,这次的教研仅仅是个开端,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学习提升和改进的地方,就让我们一起扬帆起航、勇往直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