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女当如李清照

围城

<h3>  上千年男尊女卑的封建体制,让无数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湮没无闻,除了英姿飒爽的绝代女皇武则天与臭名昭著的慈禧太后在官方史书中占有大段篇幅之外,其余大部分的女性,别说详而细之的生平轶事,即便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名字,那也已是莫大的福报,更何况是在大多数女性没有资格拥有名字的古代。但史笔从来不仅仅是史官手中的刀笔,还有文人墨客流传千古的文笔。在他们的诗文里,留下了自己的喜怒哀乐与悲欢事迹。<br></h3><h3> 如若品评古往今来的诗才,男性作家中天资超群的有三国时曹子建,盛唐时李太白,北宋时苏子瞻等,而女性作家中天赋奇才,无出其右的唯有生于北宋,卒与南宋的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绝无虚传。</h3><h3> 李清照,她的名字,恰似她的诗词般清丽无匹。她让九百多年后的我们知道什么叫出身书香门第。她的外公是宋朝最年轻的状元王拱宸,也是历史上出了名的诚信状元,王拱宸的连襟是欧阳修,一起工作的同事有范仲淹、王安石等;她的母亲王氏知书通文,他的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老李还有位大名鼎鼎的老师,叫苏轼。自然李清照的师叔伯们就有苏门四学士的晁补之、黄庭坚、秦观、张耒;她的丈夫是北宋身名昭著的金石专家赵明诚,她的公公是与蔡京争权,两度封相的赵挺之;她的小叔子是昭告天下罢免秦桧相位的綦崇礼,而遗臭万年的秦桧也是她的表妹夫。温馨提示,对于秦桧而言,比通敌叛国恶名更出名的却是他自成一派的书法,而这书法正是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宋体字,每当看到宋体字版《满江红》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脑补岳飞怒发冲冠的情景。舍此之外,她还有个渣男本渣,就连科举考试也敢作弊的第二任丈夫张汝舟,不知道身为诚信状元的外公会不会被这个不诚信的孙女婿气的活过来。大概就是这样,稍经梳理你就会明白唐代刘禹锡笔下“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生活是怎样的。</h3><h3> 李清照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没点成就都对不起堪称豪华的人脉圈,穷苦人家的孩子还在琢磨如何牛角挂书,囊萤映雪,而条件优渥的她已将天时、地利、人和一网打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经过了人生前15年潜移默化的熏陶,她早已熟知音律,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尤工诗词,成了名副其实的文艺女青年。就在她15岁这年,一首《如梦令》横空出世,震动京师,不知收割了多少迷弟迷妹迷叔迷阿姨,连文章卓著的大师伯晁补之都称赞不已,击节赞叹。</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b>。</h3><h3> 此时的李清照家境殷实,无案牍劳形,可以阅金经,调素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不会因烦恼而失眠,夜晚风骤时也能浓睡如斯。但后来遭受了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的她,当晚来风急时,再也睡不着了,只能在漫漫长夜里守着窗儿,感叹独自怎生得黑?因为她终于识得愁滋味。</h3><h3> 但对于18岁的李清照而言,她依然是幸福的,这一年她与21岁的赵明诚在汴京结婚,凭着赵、李两家的势力,前来参加婚礼的四海宾客门庭若市,但同年仙逝的师公苏轼却再也看不到徒孙在拜天地时喜极而泣的场景了。婚后蜜月期的两人留下了很多美好而又浪漫的回忆,在这弥足珍贵的回忆里,有些是天知、地知、明诚知清照知,也有些你知,我也知。在某一个夕阳即将落下的傍晚,她与夫君酒醉情也醉,沉浸在无边光景里流连忘返,恍惚间都忘记了回去的路。她说,这里的溪与亭,在落日的余晖中好美。他说,不及你美。他们相拥着送走了天边最后一朵云彩,荡起返程的双桨却在日暮里误入藕花深处。她笑语盈盈,明诚,快摇快摇,没想到惊起了藕花丛的一滩鸥鹭。李清照诗兴乍来,挥笔又写《如梦令》。</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b></h3><h3> 赵氏夫妇兴趣相投,这对于婚姻而言,无疑是最好的保鲜剂与调剂品。当时的赵明诚尚在太学深造,每逢周末假日才能回家与李清照团聚,在短暂相聚的时光里,她们除了滚床单,共赴巫山之外,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去相国寺淘宝,疯狂地收集着上讫三代,下至隋唐的金石书画,扬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后来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里说,她夫妻二人一度痴迷到了脱衣市易的程度,通俗点说,看到一样好东西,身上没钱,典当了衣服也要买下来,以至于若干年后金人大举南侵,逃亡路上的李清照在收藏物品里挑挑拣拣,单是这些金石字画就装了15大车,至于带不走的,更是足足堆满十多间房屋。</h3><h3> 奈何好景不长,李清照婚后第二年,李家就被卷入新旧党争,父亲李格非被划定为元祐党籍分子,至此家道开始衰落。相反地,这一年里赵家却节节高升,次年,朝廷党争愈演愈烈,下令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而李清照的身份正是元祐奸党子孙,不得已只好跟随父亲回原籍明水,新婚燕尔的小夫妻第一次面临不知归期的离别。我们还会不会再相见?我们会不会就此天各一边?我们会不会还没好好相聚就要分散?李清照不知道,赵明诚也不知道。也许离开时的李清照哭的梨花带雨,也许赵明诚曾用紧紧的拥抱给了她安慰,今天的我们只知道在日夜饱尝相思之苦后,李清照又一次提笔,写下千古名篇《一剪梅》。</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b></h3><h3></h3><h3> 好不容易守得云开见月明,公公赵挺之挤下蔡京,解除一切党人之禁,李清照终于又回到赵明诚身边,可惜政坛风云变幻,隔年蔡京杀了个回马枪,官复相位,这次轮到死敌赵挺之被罢免,赵家人也纷纷锒铛入狱,斗争了一辈子的赵挺之耗尽了最后一点气力,他再也经不住这样的打击了,放下吧,让一切尘归尘,土归土,他缓缓闭上眼睛,永远离开了人世。不久后,赵家人也因诬陷无真凭实据,吃了7个月牢饭即被赦免出狱。24岁的李清照再次离开汴京,随赵明诚一起到青州乡下隐居。</h3><h3> 在这里,他们度过了生命中最安稳的13年,心慕采菊东篱陶渊明的李清照,取老陶《归去来兮辞》中“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一句,自称易安居士,而他与赵明诚的爱巢也有了新的名字——归来堂。13年的风风雨雨,他们始终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一起吟诗作对,一起锄禾而归,我相信,这是他们一生中最充实幸福的一段时光,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勾心斗角,过着平凡的日子,写着不平凡的书。在此期间,赵明诚基本完成了《金石录》的撰写,李清照的《易安词》也佳作不断,她的词兼容五音六律,清浊得当,轻重适宜,五声分明,别是一家。更在《词论》里对李璟,李煜,冯延巳,柳永,张先,宋祁,沈唐,元绛,晁次,晏殊,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曾巩等人评头论足,毫不客气。</h3><h3> 13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一晃而逝,只可惜两人始终膝下无子。在那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年代里,他们依然能够相濡以沫实在难能可贵。尽管后来赵明诚辗转多地又踏上仕途,可他们的感情却历久弥坚。<br></h3><h3> 这世间的一切总是平衡的,享了多少清福,就要用多少的痛苦去兑换,真正的考验在风平浪静后还是如期而至了。公元1127年,金人南侵,靖康之变爆发,宋徽宗、钦宗父子以及李清照表妹夫秦桧被俘。眼见天下大乱在即,朝野崩摧,北宋完结。在此千钧一发之时,泱泱大国怎能一日无君,于是康王赵构继位,是为宋高宗,南宋历史就此拉开序幕。</h3><h3> 祸不单行,李清照的婆婆又在南京病逝,赵明诚马不停蹄赶去奔丧。北方的局势朝不保夕,金人很快就攻到了青州,智勇双全的李清照在这样烽烟四起的情况下,历经千辛万苦才将15车收藏品运至南京,但其余留在青州家中的10余间藏品,全部在战火中化为灰烬,那可是他们夫妻的命根子,我相信,他们的心和熊熊烈火中的藏品一样备受煎熬。</h3><h3> 山河飘零,国难当头,软弱的宋高宗一味言和,李清照虽是一介女流,但志存高远,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在朝廷无限制的妥协中,愤慨不已的李清照写下: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的绝句。国破家亡,大宋子民不应该挺身而出吗?可镇守南京的丈夫赵明诚给她的答案是罢守逃跑,我相信,此时的李清照内心肯定悲苦万分,自己深爱的丈夫竟然做出此等羞耻的事来,国家大义何在?骨气何在?良知何在?李清照看着仓皇出逃的丈夫失望至极,夫复何言。她无可奈何的坐在逃船上思絮纷飞,贪生怕死的士兵拼命地摇着船桨,回神时已至乌江地界。乌江水面波澜不兴,但李清照的内心却是翻江倒海,久久不能平静,她挥毫写就一诗,正是:</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b></h3><h3> 李清照想,若当年项羽也和自己丈夫一样夹着尾巴逃跑,那世上也就没有铁骨铮铮的西楚霸王了。</h3><h3> 弃守南京的赵明诚又接到了新的委任状,这次赴任的地点是湖州,可惜途中染病,八月十八日便死在了建康。赵明诚,一代才子,在国家危难之际,只求自保,气节远不如女流之辈的李清照,他的《金石录》再好又如何,在李清照眼中,昔日的爱郎已是万劫不复的逃将。葬了赵明诚,李清照也大病一场。在金人铁骑的摧残下,大宋河山摇摇欲坠。面对国破家亡,在某一个感时花溅泪的晚上,怀着无限痛苦的李清照写下了又一名篇《武陵春》。</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武陵春·春晚》</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b></h3><h3> 晚年的李清照尝尽苦头,49岁病体羸弱的她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此时的凄凉与昔日的幸福形成强烈反差,不知道她会否在午夜梦回之际,痛哭流涕。也许会吧,她到底只是一个需要人保护的弱女子。请让我用余生去照顾你,请让我把一颗挚爱的心交给你,也许张汝舟对病榻前的李清照这样说过。年近半百的李清照虽然已没有了倾国倾城的容貌,但卓尔不凡的才情让她依然光彩照人。张汝舟的死缠烂打,生活的颠沛流离,她累了,她想给自己找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家,她错误地将自己托付给了张汝舟。岂知暗藏祸心的张汝舟只是觊觎她的藏品,等他知道李清照用尽毕生心血收集的古玩文物大多交给了赵明诚妹婿李擢权与弟弟李迒时,他再也掩饰不住渣男本性,无休止地对着李清照拳打脚踢。婚后数月,秉性刚烈,不堪受辱的李清照提出了离婚要求,尽管宋代《刑统》规定:妻告夫,虽属实,仍须徒刑二年。后世的我们已经知道,为了摆脱这段婚姻,李清照不惜身陷囹圄。可想而知,当一段婚姻比坐牢还让人难以忍受时,那得有多么的痛苦。好在张汝舟被检举曾在科举考试中作弊,又加上已是宋高宗宠臣的綦崇礼帮助,坐牢9天后的李清照即被释放出狱。李清照感戴鸿恩,专门写信致谢小叔子,这份信正是流传千古的《投内翰綦公(崇礼)启》,而在此前不久,綦崇礼还大义灭远方亲,在宋高宗的示意下发布昭告,罢免了与金人串通,回朝窃取相位,意欲诱使高宗投降的秦桧,冤仇就此结下。后来打不死的秦桧和蔡京一样又东山再起,公元1142年,杀害了岳飞父子的秦桧把爪牙又伸向了綦崇礼,不过还没等秦桧发难,綦崇礼就已病逝。13年后有仇必报的秦桧又想荼毒綦家子孙,可这次连老天爷都看不过眼,1155年的生死簿上早就签下了秦桧的名字,一代奸臣谢幕的同时,71岁的千古才女李清照,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临走前她留下了自己的第一绝唱《声声慢》,即使千年过后,它仍会在我们的脑海里回响。</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声声慢·寻寻觅觅》</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