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乡籍“南下干部”申福忠

竹影清风

<h3><font color="#ed2308">  题记(高琴):拂去岁月的尘埃,我依然被他们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勇气所震慑;丈量人生足迹,我依旧能触摸到他们那时铸剑为犁、改天换地的心跳和脉动。虽然他们正在逐渐衰老、黯淡、消隐,逐渐向我们这个时代谢幕,但我们没有理由忘记他们,而且我们也不可能忘记他们。是的!他们就是被称为“南下干部”的那群革命者。他们当年飘篷万里,夙兴夜寐,励精图治,把一生的热血和智慧都浇灌在了祖国江南那片炽热的土地上,融汇在了共和国那部红色的史册里。</font></h3> <h3>  “下江南,下江南,取京沪,夺武汉。打到两广和福建,解放同胞两万万。”这是当年在南下干部队伍中传唱的一首歌。</h3> <h3>  由于特殊历史原因,当年武乡南下湖北武汉的干部没有留下完整的名单,他们的面容在历史的烟尘中,大部分已不可辨析,南下的红色往事也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当年朝气蓬勃的南下干部们,如今大多已是耄耋之年甚至作古,他们为新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的传奇经历理应被世人铭记。</h3> <h3>  2019年4月,武乡县韩北乡关牛角村民申如北、申连北等一行四人,从武乡启程南下武汉,探访已经94岁高龄的武乡籍南下老干部申福忠。</h3><h3> 笔者根据探访者所见所闻的真实的南下故事,用文字记录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段不能被岁月蒙尘的红色往事……</h3> <h3>  已经94岁高龄的“南下干部”申福忠</h3> <h3>  当年,从太行山走出的老战士,拥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叫“南下干部”,他们怀着一腔热血,抛家离土,叱咤风云,气壮山河,把毕生的热血和青春韶华,融铸在了祖国南方那片红色的热土中,申福忠,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h3><h3> 1926年12月,太行山下武乡东部山区的一个叫关牛角的小村庄,一户贫苦的家庭出生了一个婴儿,以种地为生的父母,企盼他以后不再贫穷,便给他起了一个满怀期望的名字,叫福忠。然而,饱含着双亲殷切祈盼的名字,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正处于灾难深重之中的国家,狼烟遍地,到处都处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没有上过一天学堂的小福忠,在战火硝烟中,从小就扛起了生活的重担。</h3> <h3>  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正逢抗日战争时期,那时村中已秘密建立了党的组织,不甘沦为日本侵略者羔羊的乡亲们,在党的领导下组建了民兵,壮实而敦厚的申福忠踊跃加入了民兵连,投身到保家卫国的行列中。1941年,在党组织的培养下,经村政治主任樊向堂、村长梁竹方介绍,申福忠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发动群众,带领穷苦劳动人民积极参抗日游击活动。在乡亲们的举荐下,历任村中民兵副队长、指导员、队长,从此,他走上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之路。</h3><h3> 关牛角村地处武乡县、黎城县的交通要道,距离八路军总部砖壁村仅五公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白天,申福忠带领民兵站岗放哨,保卫总部和村民的安全;晚上, 负责掩护八路军干部转移和为八路军运送军粮和战略物资。</h3> <h3>  1946年12月,申福忠参军,因其从小习武,作战勇猛、机智,很快在部队担任了军事指战员。1947年4月,任太行军区二分区补充团二营四连连长。1947年5月,任新四军五师104团二营四连副连长。</h3> <h3>  中原解放军经过中原突围和突围以后的外线作战,三五九旅重返陕甘宁晋绥解放区以后,扩编为一个军。在王震领导下保卫延安,进军陇东、关中、新疆,在西北战场,起过重要作用。文建武、汪锋所率豫鄂陕军区北渡黄河的七千部队,原为新四军第五师的主力,晋城休整后,整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十二纵队。这支部队在李先念率领下,重返中原,汇合张才千、李人林所率中原独立旅,转战平汉路南段、襄河两岸,重建了江汉解放区。</h3> <h3>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为排除孤军深入的危险,中央军委即令刚刚成立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纵队一路跟进。</h3> <h3>  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纵队(以下简称第12纵队)是由中原军区第二纵队发展而来的。1947年5月,李先念任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以下简称中原局)第二副书记、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按照中共中央军委1947年7月命令,中原局和晋冀鲁豫军区将太岳、太行、冀南、冀鲁豫军区部队主力与原中原军区部队合编而成5个新纵队,第12纵队便是其中一个。</h3><h3> 1947年8月3日,第12纵队成立,赵基梅任司令员。同年8月5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续部队,第12纵队8300余人,在中原局副书记、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李先念的率领下,从山西晋城出发,向大别山挺进,挥师南下,剑锋所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先后攻克河南通许、扶沟等县城。</h3><h3> 1947年11月22日,第12纵队于由息县县城过淮河,而后过信潢公路经光山北向店东侧和泼陂河到光山南部地区活动。24日,在光山西南文殊寺与刘邓大军会合。李先念的到来,给刘邓大军指挥机关增添了新的活力。此后,李先念负责率领中原局一部分机关人员与刘邓一起指挥大别山的战斗。</h3> <h3>  1947年12月,李先念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纵队与张才千率领的中原军区独立旅在红安华河会师,奉命重组新的江汉军区。江汉军区在随县设址办公,下辖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独立旅、军分区、第二军分区、江汉公学、《江汉日报》。江汉军区成立后,申福忠任政治指导员。随后的一年多时间内,江汉军区胜利完成了重建与巩固发展江汉根据地的历史使命,并牵制了大量的国民党军队,有力地配合了中原战场和淮河战役的胜利作战。</h3><h3> 1949年5月,江汉军区及鄂豫、桐柏军区各一部组成湖北军区。湖北军区成立之后,申福忠先后任过湖北军区等单位政治指导员。</h3> <h3>  1953年5月,申福忠在武昌人武部工作期间,因工作积极,荣立二等功!</h3> <h3>  1956年12月,申福忠复员后到长江水利委员会工作,历任地质处科员、行政处处长、房建处处长等职,为中国的水利事业鞠躬尽瘁,奉献了一生。</h3><h3>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在长江流域和澜沧江以西(含澜沧江)区域内行使水行政主管职能的派出机构,总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成立于1950年2月,其前身是扬子江水利委员会。</h3> <h3> 1982年12月,饱受战争创伤、身体多处负伤的申福忠离休,享受十三级干部待遇。</h3> <h3>  采访申福忠访谈录像!94岁高龄的老人仍然声音洪亮,精神抖擞!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百年之后叶落归根,回到生他养他的太行山!</h3> <h3>  申福忠与90高龄的老伴赵荷英</h3> <h3>  “南下干部”是解放战争后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特殊而耀眼的历史革命群体。在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的滚滚洪流中,为了接管、巩固新中国政权,支援南方广大新解放区建设,为新中国政权的创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历史贡献。</h3> <h3>  申福忠全家福</h3> <h3>  “南下”,是我们党历史上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山西作为革命老区,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据史料记载,仅在解放战争中,山西各根据地先后向东北、东南、中南各地输送了两万多名优秀干部,为新解放区开辟工作提供了干部保证。他们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建立之后的各项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南下干部的那种顾全大局,舍小家为国家的无私奉献精神,长期以来受到后来人的尊重和敬仰。</h3><h3> “南下干部”,这一称呼早已被山西人民所熟知,成为山西人民的骄傲。他们做出的历史功绩,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h3> <h3>  探访“南下干部”成员与申福忠女婿合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