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大盛魁文创园景色

沙风

<h3>  呼和浩特大盛魁文创园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玉泉区政府对面路东处,由富恒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总占地19万㎡,总建面36万㎡,沿街商业5万㎡,总户数1240户。</h3> <p class="ql-block">  公元十七世纪末,清康熙年间,王相卿、张杰和史大学在杀虎口建立大盛魁商号,后将总部迁入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大盛魁以放“印票”为主,经营茶叶、牲畜、皮毛、药材、日用百货及票号等业务,贸易网络遍布中、蒙、俄三国。</p><p class="ql-block"> 大盛魁商号从建立起,近三百年经营中经历了九位皇帝、六位总统的执政,创造了股份制企业生命最长的奇迹。</p><p class="ql-block"> 大盛魁商号从创业之初,就最早创立了以“人力股”(给企业骨干入股)为基础、结合“财神股”(公积金维形)、“永远身股”(给三位创始人入股)和“狗股”(给建立奇功的狗入股)多种形式的股份制。其股份制堪称亚洲股份制鼻祖,是中国商业史上最早实现“二权分离”(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股份制,也是当时最具现代意义的股份制。</p><p class="ql-block"> 鼎盛时期的大盛魁主宰着归化城商业市场,当年归化城市场上的重要商品,都由大盛魁开盘行市,如大盛魁的货物未运到,就必须推迟市场开盘。归化城大多商号都以与大盛魁相与(有生意往来)为荣。大盛魁鼎盛时期,雇员达8000多人,骆驼2000峰,年贸易额达一千万两白银。有人说大盛魁利润之厚,其公积金曾达到亿两(孟榘《乌城回忆录》)。有人形容大盛魁资本之大,说用50两重的元宝铺路,能从库伦(今乌兰巴托)一直铺到北京城。时称“一个大盛魁,半个归化城”。</p><p class="ql-block"> 大盛魁将中国南方丝绸、茶叶等商品通过驼队销往外蒙古科布多、乌里亚苏台各处,最远贸易活动至莫斯科、托木斯克、雅库茨克等地,还将外蒙古的活羊、马匹等赶运至中国内地销售,形成了中国塞外贸易独具特色的“京羊道”、“茶叶之路”等贸易路线。大盛魁还广开票号,从事金融商业,银号林立神州,钱庄遍布蒙俄。</p><p class="ql-block"> 以大盛魁商号为代表的旅蒙商通过其规模巨大的对外贸易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归化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盛魁商号的成功经营,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巨型商业贸易传奇,同时也是归化城作为中国对外贸易重镇,其辉煌商业史的见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