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祆神楼

陈兵

<h1><b> 介休祆(xian)神楼    </b></h1><h1><b> 今年4月重返山西介休,这曾是我上世纪60年代来山西榆次插队分配工作后生活工作20年的地方,那么长时间竟不知介休还有如此奇特的建筑,那时正处“文革”年月,文物古迹得不到重视,后来返京工作后才听说介休有这么个著名古迹,后悔没能了解观看,今年终于如愿以偿,重返故地弥补遗憾。   </b></h1><h1><b> 介休祆神楼在介休市北关顺城街,那条街过去在介休听说过,是条破旧的街巷,上世纪70年代我刚到介休时,这里是个陈旧不堪的小县城,街巷都为土路,刮风满身土,下雨全脚泥,这也是我在此20年极少进城的原因,如今不可同日而语了,整个小城焕然一新,繁华的街道、栋栋的高楼、热闹的商场展示小城的现代化气派,我感到陌生了。来到祆神楼,眼前一亮,一座奇特的建筑叫我惊奇。这座祆神楼为三结义庙(旧为元神庙)前的乐楼,又是街心点缀的过街楼。明万历年间改建,清康熙、乾隆间重修,规模不大,另有殿和献亭,均为清建,是一个三重檐歇山顶转顶结构的古代建筑物,楼平面"凸"字形,总深度20米,下层为庙门,上层为乐楼,中心为神龛。楼高二层,约25米,腰间设平座色栏,上部覆盖重檐,实为四层。四根通柱直承上层梁架,山门戏台上下叠构,楼顶十字歇山式,檐下四向凸出山花,瓦件脊饰全为琉璃制品,瑰丽壮观。这座高层古建筑物,楼内深度、广度的比例都很协调,因而显出十分雄壮与稳定的外观格局,为我国建筑中上的精品。 </b></h1><h1><b> 祆神楼的祆神据说和波斯“角牛形天神,狮形天神”的祆教“胜利之神”的模样相吻合,也与祆教的教义相吻合。中国曾经在唐宋时代有祆教的传播,后来就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被日益兴盛的佛教所取代。祆神楼也在明代嘉靖年间被介休县令王崇正视为异类,逐渐将里面的塑像改为刘、关、张,把名字也改叫“三结义庙”。不过介休当地的人还是愿意把这里称做祆神楼或者玄神楼。</b></h1><h1><b>  中国与波斯自古就有相互交往的传统,古老的丝绸之路打开了中国和波斯等地交往的大门,但随着陆地上丝绸之路的逐渐消亡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这些曾经显示相互交往和具有波斯宗教风格的遗迹就随着年代的久远逐渐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能保留下来的很少。尤其在中原地区的介休,既不是丝绸之路的驿站,又没有做过都城,所以能保留下来祆神楼这样一个遗迹,就是一个奇迹了。祆神楼虽然规模不大,但却和蒲州的雀鹤楼、万荣县的飞荣楼、秋风楼被并称为三晋四大名楼。  </b></h1><h1><b>  据专家考证,祆神楼始建于北宋年间。北宋时期的宰相文潞公是介休人,原来祆神楼相连的就是文潞公家的祠堂。明代冯梦龙增补的《平妖传》对兴建祆神楼的历史有一个大致的交代。  </b></h1><h1><b> 北宋仁宗时爆发了由贝洲王则、胡永儿领导的农民起义,宋仁宗派文潞公前去征讨。但据说王则、胡永儿颇有本事,竟然能呼风唤雨。这样不仅他们的队伍没有被打败,而且还把文潞公的部队围得水泄不通。眼看着就要全军覆没,忽然绝处逢生,传说是被观音菩萨派来的白猿给解了围。白猿后来又帮助文潞公屡建奇功,彻底镇压了王则、胡永儿的农民起义。文潞公为了感念白猿的恩德,在故里专门为白猿修了祆神楼,并与他家的祠堂毗邻。  </b></h1><h1><b> 祆神楼的壁画现在已经不是北宋年间所建时祆神的内容,而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内容。祆神楼1984年经历了一次大修,大修以后基本上恢复了它的原始风貌。 </b></h1><h1><b> 袄神楼宏大的木楼建筑不用一钉一胶,全是木楔榫卯连接,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皆有重檐挑脊,构思巧妙,设计奇特。 </b></h1><h1><b> 我在袄神楼前面的小广场上停留许久,望着这座古代建筑的瑰宝思绪联翩:这座古建筑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久远,当年一个王朝的宰相竟可以在老家修建如此辉煌的建筑,可见他的势力钱财是多么的丰厚,千年过去了,这座建筑为他留了名,但财产属于了人民。岁月沧桑,历史变迁,文化遗产可以传承下来,私人财产不会永远继承子子孙孙,我们每人还是把自己有生之年的事情办好,不用考虑到以后多远,我们都是沧海中的一束,有限的生命永远战胜不了无限的历史长河。 </b></h1><h1><b> 祝介休袄神楼在历史长河中更加光彩夺目。</b></h1><p class="ql-block"><br></p> <h1><b>顺城关街道尚未拆除的旧房,这条街道历史悠久了</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