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b>嘉庆进士孙鹏越</b></h1><h3></h3><h3>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以省为单位,中式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解元作为一省三年大比的第一名,毫不夸张地说是万里挑一。</h3><h3> 今唐山地区所在的直隶省,面对的是与其他省份不同的环境。主要是地处京畿要地,考生不仅有本省考生,还有国子监的太学生,更有外省在京的达官贵族、富商子弟参与竞争。要在高手林立的乡试考场中夺得第一,谈何容易。</h3><h3> 清代,从顺治二年到光绪二十九年,共举行乡试112次,顺天乡试也如此,由此共产生解元112名。这112名解元,真正属于直隶籍贯的解元为104人。而这104人中,属于今北京所辖县的又有34人(其中大兴17人,宛平12人,通州4人,顺义1人),属于今天津市所辖县的有14人(其中天津县6人,宁河县3人,静海县2人,宝坻县2人,武清县1人),两市共夺走解元桂冠48名,这样,真正属于今河北省籍的解元只有56人。即便如此,唐山籍考生仍夺得解元5名。5人分别有滦州三人,他们是刘伟,赵槐符和王汝纳,乐亭县的李兰,丰润县的孙鹏越。</h3><h3> 有人做过统计,清代直隶省共产生举人10939名,进士2483名(清末商衍鎏著《清科举考试述录》一书统计,清代共取进士26391人,其中直隶2666人),举人考中进士的比率为22.7%,即使举人中的佼佼者解元,属于直隶籍的104名解元,考中进士的有48名。虽然远远高于一般举人考中进士的比率,但也只有46.2%,不足一半。而唐山籍的这5名解元,全部考中进士,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丰润县的孙鹏越,不仅是丰润县,乃至遵化州唯一的一名解元,更是来自于越支盐场灶户的后裔。历史上,灶户社会地位最低,受教育条件最差。即便今天,他的家乡今曹妃甸第八农场十字沽村,依然是地处偏僻的小村庄。在200多年前,竞争又极为激烈的情况下,孙鹏越何以能蟾宫折桂,很值得研究。可惜可能因为他官职太低,留下的资料有限,《清代硃卷集成》也没有收录他的硃卷,实在遗憾。</h3><h3> 孙鹏越有很好的政声,分别为地方志乘所记载。古今中外,有无政绩,不在官职的高低。固然,高官显宦容易青史留名,而芝麻小官,同样可以名垂千古,主要是百姓的口碑。这5人从政后,有官至从一品的刘伟和从二品的李兰这样的高官,也有只做过七品县官的孙鹏越。</h3><h3> 孙鹏越,字静远,乾隆丙午乡试第一人,嘉庆己未成进士,宰福建清流、山西荣河,有治声,捐修书院,广集生童,厚给薪膏,延名儒掌教。公余集诸名士立文社,唱和赋诗,为晋省贤宰之最。著有论文十六条,《绿萝诗集》行世。</h3><h3>--《光绪丰润县志.卷之六.政事.十八页》</h3><h3>本文 转载 2016-05-06 22:44:13转载阡陌66博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