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兰州黄河石林大峡谷,舟霞地貌,二十天旅游攻略。

大漠刀客

<p class="ql-block">第一天接机入住酒店,欢迎晚宴,参观兰州市夜景,黄河风景线,百年黄河大桥。(调整身体,适应高原环境和海拨,兰州市海拔1700米。)</p> <p class="ql-block">兰州黄河风情线夜景</p> <p class="ql-block">兰山公园,可以俯瞰兰州市全部市貌</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吃完兰州特色牛肉面进入景泰县,黄河石林参观黄河石林。景区占地面积34平方公里,其中石林面积10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3ᐤ33’-104ᐤ43’,北纬36ᐤ43’-37ᐤ38’,海拔1340-1600米之间。[9][28]</p><p class="ql-block">景区紧傍黄河岸边,由黄河、龙湾、曲流三块组成。其中西南奇异地貌景观是景区的精华所在,东北部是黄河侵蚀堆积形成的阶地,呈指状由东北向西南延伸中间是黄河,平面上呈现为向西南方突出的“Ω”形曲流,河水东南流向西北。三个部分有机组成了整个景区。[28]</p><p class="ql-block">地势地貌</p><p class="ql-block">黄河石林旅游景区地处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过渡带,地形总体上为西南、东北高而中间低。中北部的米家山,松山,南部的虎南山、宋家梁山均属祁连山系余脉;中部脑泉凹陷呈舒缓波状丘陵;黄河自东南曲折流入,在龙湾转而向北流,形成深切峡谷。区内最高峰为大峁槐顶,海拔3017.8米,最低点为黄河谷地,海拔1480米。沟谷切割较深,多呈”V”型或箱型谷,并形成格状或梳状水系。沟谷上游形成多级跌水陡坎,沟侧崖壁直立,受断裂与节理控制,多发育独立石峰,石柱等,集中连片分布。沟壁上一般发育风蚀穴、风蚀壁龛等微貌形态。黄河左岸五泉砾岩形成单面山。海拔1390-1710米,相对高差60-205米。[5]</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参加兰州天斧沙宫和丹霞地貌,这是兰州市最独特的自然景观,位于市安宁区桃花园仁寿山东面的龙风峡里,是一处距今约2500万年的红色砂岩,经过长期的风化水蚀而形成的一组类丹霞地貌奇观。因成自天然,如神斧凿成的沙宫宫殿而得名。</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条路曲而平的沙沟,沿沟4~5公里面,迷人的丹霞地貌奇景布列两旁,宛如结构严谨、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和谐的建筑群,虽自无工,却宛如人开。</p><p class="ql-block">早在清光绪18年(公元1891年)10月11日,地理学家陶保廉考察过这里后,在《辛卯侍行记》中有了这一奇特地貌景面的较早记载。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黄可光先生根据其地层结构和形态特征,称之为“类丹霞地貌”。</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参观永靖县炳灵石窟。炳灵寺石窟,位于中国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西南约四十公里处的积石山的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西晋初年(约公元3世纪)开凿在黄河北岸大寺沟的峭壁之上,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上下四层。最早称为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唐代称龙兴寺,宋代称灵岩寺,明朝永乐年后称炳灵寺,“炳灵”为藏语“仙巴炳灵”的简化,是“千佛”“十万弥勒佛洲”之意。</p><p class="ql-block">存有窟龛183个,共计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约900平方米,分布在大寺沟西岸长约200米,高60米的崖面上。石窟以位于悬崖高处的唐代“自然大佛”(169窟)以及崖面中段的众多中小型窟龛构成其主体。[1]</p><p class="ql-block">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炳灵寺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第五天进入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夏河县达尔宗圣湖。达尔宗湖不仅风光秀丽,而且还有一段神秘的传说。传说古时候,天上有两个美丽的仙女出宫游玩,踏祥云飘至达尔宗湖上空,被这里的风光迷住,她们按下祥云和鸟儿对话,对野花唱歌,又在溪边梳洗长长的秀发。梳洗整齐后,她们恋恋不舍地飞回了天宫。可是姐姐的梳妆镜带回去了,而妹妹的镜子却忘在了这里,后来在溪水边的这面镜子就变成了达尔宗湖,而旁边的一个大坑就是姐姐放过镜子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的喇嘛和当地群众,都视达尔宗湖为神山下的圣湖,常常来湖边敬香祷告,煨桑诵经,向湖中投掷祈求平安的五谷祭品。当地村民每年农历六月都要在湖边插箭煨桑,祭祀山神,祈祷人畜平安、五谷丰登。游客千万不能在湖水中洗手、洗脸,否则会被视为对神湖的大不敬,将受到村民的严厉指责。到了达尔宗湖,游人尽可以尽情地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消除一切烦恼,感受一份宁静,沉醉于大自然鬼斧神工创造的迷人风景!</p> <p class="ql-block">第六天:参欢世界藏传佛教格鲁派圣地,拉卜楞寺。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县城西郊,自建寺以来一直是安多藏区宗教文化的中心,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院之一,占地面积达1234亩。1982年拉卜楞寺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拉卜楞寺有包括显、密二宗的闻思、续部上、续部下、医学、时论及喜金刚6大学院,以及108属寺和八大教区,2014年被列为甘肃省重点规划建设的20个大景区之一。旅游资源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一)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拉卜楞寺景区是以“中国历史宗教文化为依托,以藏传佛教格鲁派为背景,以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为底蕴,以拉卜楞寺景区为主体,集山、水、城、古寺名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一体,以宗教旅游、休闲度假为特色”,具有很高的观赏游憩价值,是大规模、多功能、综合性的“宗教历史文化景区”,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是来甘南的中外游客首选的旅游景区和目的地。</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占地面积1234亩,拥有一百多个属寺,遍布甘、青、川及其他地区。拉卜楞寺现有闻思、续部上院、续部下院、时轮、喜金刚、医学院等六大学院,共有大小佛殿84座,其中七层楼1座,六层楼一座,四层楼4座,三层楼8座,二层楼9座;鎏金铜瓦顶楼4座,绿色琉璃瓦顶楼2座;32座囊欠,印经院1所,还有印经院、讲经坛、嘉木样别墅、经论房、普通僧舍、各种佛塔及山门等,建筑面积约八百亩,就其建筑形式而言有藏式建筑,有藏汉合璧式建筑,飞檐丽阁,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庄严雄伟。</p><p class="ql-block">所有经堂和佛殿的内外墙壁上都会有佛教内容的壁画,有制作精美的柱套和绣像。还有众多佛像及文物古迹,旅游资源丰富。这些建筑,依其用途,分为经堂、佛殿、囊欠、僧舍和其他五类;依其建筑结构,分为石木和土木两类,外石内木,有“外不见木,内不见石”之说;依其形制,分为藏式、汉式(宫殿式)和藏汉混合式。整个建筑庄严巍峨,宏伟壮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具有鲜明的藏族风格和特色。在整体设计、建筑工艺、艺术风格方面都表现出来极高的艺术水平。这些建筑物由于吸取了藏汉名族建筑的特点,显得格外庄重富丽,有藏族特色的宏伟建筑群,拉卜楞寺内有珍藏的民族文物和佛教艺术品,有种类繁多、琳琅满目铜制鎏金或檀香木雕的佛像何各种质地多样的中小型佛、菩萨、佛塔、法器等不胜枚举,还有壁画唐卡、节庆法会、美食、四周环山,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美景为一体的旅游景观,在海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p><p class="ql-block">(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景区历史悠久、古迹众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拉卜楞寺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建于清康熙48年,公元1709年。拉卜楞寺不仅是宗教信仰的中心,也是一座庞大的艺术博物院。寺内有众多佛像,高者达十多米,矮者仅寸许,红宫和寿安寺、寿喜寺的佛像在12米左右,据统计,1米7以上的佛像有262尊,1米7以下的有29000余尊。这些佛像工艺精湛,形象生动,拉卜楞寺内保存有大量的历史文物与古籍,其中包括清朝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以及达赖、班禅多次颁赐的封诰、册文、印鉴等,此外,拉卜楞寺还有历代寺主嘉木样穿戴过的袈裟、坎甲、禅裙、皮衣、法器、发冠以及珍贵用具,如手抄经书、珍珠念珠和猫儿眼念珠等。寺院现存文物中还有大量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金器、玉器、宝石、珍珠、珊瑚树、象牙、犀牛角、古代动物化石以及孔雀帐篷、虎皮帐篷、呢子帐篷等。</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内许多藏传佛教艺术精品如唐卡、壁画、酥油花,多以佛教为内容,构思巧妙,还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道得尔”乐队。拉卜楞寺以丰富的藏书、经卷令人赞叹,现存经卷8万余部可分为:哲学、密宗、医药、声明、历史、传记、工巧、天文、文法、修辞等10余类。这些书籍中,有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著作的原作,有历世嘉木样大师和高僧编撰的经文,有西藏达赖、班禅和各大活佛的论著,还有由印度梵文翻译编订的《甘珠尔》、《丹珠尔》(即大藏经)等。尤其珍贵的是印度圣贤华尔旦达哇智华亲手用金汁书写的《贝叶论》;一世嘉木样大师用金汁书写的《贤劫经》;宗喀巴大师编著的《菩提道次第广论》、用银汁书写的《松赞干布传记》,以及用金汁、银汁、珊瑚、松耳石、珍珠、砗磲六种粉汁书写的《金刚经》等许多从藏文初创和西藏佛教前弘时期流传下来的稀世珍本。这批藏经不仅是国宝,也为全世界各国佛教界所瞩目。它对研究藏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天文、地理、宗教等,提供了珍贵的史料。</p><p class="ql-block">(三)科学价值突出</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医药学院,学僧主修藏医,也分三个学级。医学院曾培养出许多杰出的藏医。现今该学院生产的“洁白丸”、 “九味沉香散”、”九味牛黄散”三种药物已被列入国家药典,还有18种成药单方被列入西北五省(区)地方成药,拉卜楞寺还成立有藏医研究所,藏医学正在得到继承和发扬。</p><p class="ql-block">藏族天文历算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藏区建立学校教育体系之前,藏族天文历算的主要传承机构是藏传佛教寺院中的时轮学院,即“丁科尔扎仓”,该学院在继承和发展藏族天文历算、培养历算人才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拉卜楞寺和塔尔寺的时轮学院历史久远,堪称藏族科技教育史上的奇葩。以历史文献和实地调研相结合,概述藏族天文历算在寺院教育中的传承历史。</p><p class="ql-block">(三)宗教文化特色浓郁。拉卜楞寺是格鲁派六大宗主寺院之一,景区强调主题鲜明、特色突出。我们利用景区的资源特色不断丰富旅游活动,连续举办了各种佛事活动和正月法会节庆活动等成为了著名的旅游品牌项目,如正月祈愿大法会(包括诵)经、放生、瞻佛、跳法舞、酥油花展、弥勒佛巡寺等等;二月法会;四月娘乃节;插箭;香浪节;七月劝善法会;九月法会;燃灯节等佛事活动吸引了更多中外游客来拉卜楞寺。</p> <p class="ql-block">第七天进入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合作市。参观米拉日巴九层佛塔和当周草原。合作市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端,甘、青、川三省交界处,东连卓尼县,南靠碌曲县,西接夏河县,北临临夏州和政、临夏县。国道213线和省道306线贯城而过,是内地通往青海、西藏的交通要道,距省会兰州226公里,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也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金融中心。合作藏语音译为“黑错”,意为羚羊出没的地方,1956年成立合作镇,属夏河县管辖。199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合作市,1997年筹建,1998年1月1日正式挂牌运作。全市现辖6乡4个街道、39个村民委员会、8个社区、249个村民小组。全市有藏、汉、回等18个民族。[4]</p><p class="ql-block">2020年,合作市常住人口9.58万人。</p><p class="ql-block">2019年12月31日(截止日期)国土总面积209065.67公顷,其中全市耕地14278.22公顷(21.42万亩)、林地44379.75公顷(66.57万亩)、草地110123.69公顷(165.19万亩)、湿地31741.04公顷(47.61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677.35公顷(4.02万亩)、交通运输用地1234.96公顷(1.85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477.98公顷(2.22万亩)。[6]辖区平均海拔2960米,年均气温1.7℃,无绝对无霜期。</p> <p class="ql-block">第八天进入卓尼县大峪沟国家五A级森林公园大峪沟景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木耳乡大峪沟,距县城12公里,总面积105214.6公顷,洮河水系支流大峪沟从北向南贯穿全境70公里,为迭山山脉的北坡,流水成韵、青山滴翠。大峪沟共有9条支沟,依次为云江峡、旗布峡、桑布沟、阿角小沟、阿角大沟、燕麦沟、扎崖它沟、巴什沟、涅座沟等,分布在大峪沟东南,仿佛一把遗落人间的巨形扇子,扇面浓墨重彩,描绘出无数奇山异水。景区迭山主峰扎伊克嘎海拔4920米(秦岭最高峰),沟口海拔2500米,相对高差达2400米,因此景区内生物垂直分布差异大,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色彩斑斓,对比鲜明。</p><p class="ql-block">景区辐射木耳和纳浪两个乡镇,包括西尼沟、纳浪沟、博峪沟和木耳沟以及洮河南岸丰富的觉乃藏族民俗文化。</p><p class="ql-block">景区与九寨沟齐名,有”南有九寨沟、北有大峪沟“之美誉。</p><p class="ql-block">中文名</p><p class="ql-block">大峪沟景区</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木耳乡[1]</p><p class="ql-block">气候条件</p><p class="ql-block">高原性大陆气候</p><p class="ql-block">开放时间</p><p class="ql-block">全年:周一至周日 07:00-18:00</p><p class="ql-block">景点级别</p><p class="ql-block">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第九天,第十天,穿越洛克之路,到达人间仙境扎尕那。</p> <p class="ql-block">第十一天到达最美藏寨,天上人间扎尕那。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西北30余公里处的益哇乡的一座古城,藏语意为“石匣子”。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p><p class="ql-block">扎尕那山势奇峻、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藏寨内游牧、农耕、狩猎和樵采等多种生产活动合理搭配和互补融合,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典范。</p> <p class="ql-block">第十二天:进入川藏,佛教圣地郞木寺。郎木寺镇是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和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共同下辖的一个小镇,白龙江穿镇而过。其中江北的赛赤寺属于甘肃碌曲县,又叫“达仓郎木赛赤寺”,江南是格尔底寺,属于四川若尔盖县,又叫“达仓郎木格尔底寺”,两座寺庙均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郎木寺分为两部分,一个为四川达仓郎木寺寺院,也叫做格尔底寺,虎穴、仙女洞、郎木寺大峡谷以及肉身佛舍利都位于四川郎木寺这边。</p><p class="ql-block">另一个是甘肃寺院,也叫赛赤寺,通往天葬台的方向,两个寺院隔着小溪相互守望。</p><p class="ql-block">尽管郎木寺的名气与日俱增,不过它目前仍然是一个安静而风格独特的小镇。</p> <p class="ql-block">第十三天进入玛曲县九曲黄河十八湾。黄河源头卡日曲汇口以下干流称玛曲,入扎陵湖后,从湖的南部流出,东行26km入鄂陵湖,出鄂陵湖后转东向南流约65km为黄河沿,黄河沿以下干流称黄河。藏语中“玛曲”的意思就是黄河,许多藏族群众因此认为玛曲是黄河的源头。早在清朝时期,一旦发生洪水灾害或是旱情,当地藏族群众就会聚拢在玛曲,祭拜河神。</p> <p class="ql-block">第十四天参观阿万仓湿地公园,观看世界上最大的转经轮。遥远的阿万仓草原,位于甘肃省南部的玛曲县南部黄河的臂弯里。草原距离玛曲县城50公里,黄河自西向东从青海久治进入玛曲木西合,因水泻不畅而形成很多汊河和沼泽,使这片广袤的草原水草丰茂、牛羊肥壮。这是一片由于边远而消息闭塞的美丽草原。</p><p class="ql-block">阿万仓风景区所要游览的阿万仓大草原,贡赛尔喀木道、阿万仓寺院。湛蓝天空下,漫无边际青青的草原,洁白的羊群,黑黑的牦牛群,星星点点,悠然自得;草原上条条溪流弯曲纵横,沼泽星罗棋布,在阳光下泛着银光,美轮美奂;远处不时有天赖般的牧歌飘过,地道的藏语,原始古朴;一切是那样的静谧、和谐,处处是连绵不断的画卷,这里除了自然还是自然,千百年来,一直就是这样,历史更替兴衰,阿万仓草原依旧,远离都市的喧嚣,没有现代文明的污染。</p> <p class="ql-block">第十五。参观碌曲则岔石林。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则岔石林景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拉仁关乡境内,集森林、草原、石林等景观为一体,刀劈斧削般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十六尕海湖。</p> <p class="ql-block">第十七十八天进入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领略阿坝大草原川东藏族羌族人文风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四川省辖自治州,紧邻成都平原,全州地表整体轮廓为典型高原,地势高亢,境内垂直气候显著;辖1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84242平方公里。[18]截至2021年底,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常住人口81.5万人</p><p class="ql-block">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有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及卧龙、四姑娘山、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等世界级旅游景区;有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松岗直波碉楼(含羌寨碉群)、松潘古城墙、壤塘棒托寺、措尔机寺、营盘山遗址和姜维城遗址、日斯满巴碉房、阿坝红军长征遗迹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笫十九天二十天从四川阿坝州到甘南藏族自治州穿大草原,陇南地区返回兰州结束此次二十天的甘川藏快乐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