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千年古窑村一沩山

醴陵乐翻天

<h3>我的家乡醴陵素有“瓷城”美名,醴陵窑自宋朝起开始烧制瓷器,而沩山镇沩山村则是醴陵瓷业的发源地,釉下五彩瓷的发祥地。沩山村保存着数座自宋至清代的古窑址,多处与窑相关的瓷泥矿井、瓷器运输古道、生活设施、庙宇古塔等文物古迹,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窑村”。</h3> <h3>春日难得好天气,好友相约驱车前往沩山,到达目的地!</h3> <h3>古塔、古窑、古道、溪水!沩山景致美!</h3> <h3>沩山古窑,距离醴陵市区8公里,是清代南方著名的窑址之一,省内少见的大型古瓷窑群。因创烧了举世闻名的釉下五彩瓷,成为中国釉下五彩瓷的发源地,也是中国陶瓷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被列为醴陵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被湖南省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总面积109平方公里,核心保护区42平方公里,涉及东堡乡沩山村、新安村、望仙桥村三个村级行政区域。其中,沩山村于2010年被评为湖南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2019年醴陵市沩山镇沩山村又入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境内保存着自宋代以来的窑址60余座,与窑相关的瓷泥矿井、瓷器运输故道、生活设施、古塔庙宇等其它文物古迹300余处。</h3> <h3></h3><h3>这就是保存完好的月形湾窑址,有采泥矿井、洗泥池、绘画室、薪柴堆坪、窑主办公房、起居室等。在当地人的叙述中,当年窑址的热闹景象清晰重现:工人用滑轮从对面山上往下运送瓷土,有人在火膛前添柴,有人在堆泥巴,有人在瓷碗上绘画……沩山是一本真实的、形象的醴陵陶瓷历史书。</h3><h3><br></h3><h3> </h3><h3><br></h3><h3><br></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 <h3>走在乡间古道上,随处可见的碎瓷片,每一片都承载了件件往事</h3> <h3>古洞天位于醴陵市东堡乡沩山村,众山环绕,绵亘数十里,泉清林茂,风景秀丽,当地称“古洞天”。所谓“洞天福地”,是道教选定的仙境。“洞天”,指有山峦合抱,中虚而兼采阴阳二气的“洞室”,可直达上天,为神仙所居洞府,凡夫、道士居此修炼,即可登仙。虽是道家之说,但这些地方确实是神奇清幽,山灵水秀,有其独特魅力。沩山洞天,峡谷幽深,溪流潺潺,清澈见底。冲口截流筑坝,建望仙桥(沩山)水库。相对于十大洞天,唐代道教名人司马承桢《天宫地府图》,列全国道教36小洞天,72福地中,湖南有洞天6处,福地12处。醴陵沩山是第十三小洞天。</h3> <h3>昔日的沩山古洞天寺十分繁华,这和当时沩山瓷业的兴盛,自然密不可分。制瓷业中但凡新开窑必有祭祀活动,每一次新开一个窑,窑厂老板会先设好神坛,请来古洞天最有名的法师,先朝天三拜,再朝地三拜,最后朝窑三拜。接着再念经祈福,以保佑新窑烧瓷顺利。</h3> <h3>微型原藐</h3> <h3>青石板桥深深的凹痕是那运输陶瓷的独轮车印</h3> <h3>采挖瓷坭矿井口</h3> <h3>乡间景物</h3> <h3>小桥流水</h3> <h3>流淌的山泉水</h3> <h3>坚硬的岩石遍布村野,当年采挖的瓷坭是否与地质地藐有关?心存疑惑!</h3> <h3>游客如流</h3> <h3>农家柴火</h3> <h3>古村民居</h3> <h3>沩山民间文物收藏陈列馆,复原了部分土窑原藐和古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