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助马堡,杏花盛开的地方

茉莉花开

<h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h3><h3>是非成败转头空。</h3><h3>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h3><h3> ——明·杨慎《临江仙》</h3><h3> 听到助马堡这个名字,脑海中不由得想到了这首诗词。</h3> <h3>  助马堡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西北部,是明长城山西段的屯兵官堡,与镇羌堡、拒墙堡、拒门堡共称为塞外四堡。</h3><h3>  助马堡有关 “ 马 ” 的情结,挥之不去,剪不断理还乱。在助马堡分守的长城段外侧、马头山的 “ 马尾巴 ” 处有道双边墙,传说是秦始皇修长城时试图把马头山圈在长城以内,因长城内草地不好, “ 马 ” 不愿入边日修夜塌而未成功。这仅仅是传说而已。实际是明初洪武年间修的次边,略早于大边。修双边墙是因土质不好而为,不得已,从十三边沿马头山东麓在北齐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现存的长城。但 “ 马 ” 未入边,始终是明王朝的一个心结,祈望今后的战事有 “ 马 ” 相助,“ 马 ” 到成功,也许 “ 助马 ” 二字与此有关。</h3><h3><br></h3> <h3>  为弘扬、传承长城文化,对外展示助马堡的历史古迹、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以旅游带动助马堡脱贫致富,大同市新荣区助马堡长城民俗文化协会,于 2019年4月21日举行助马堡第二届杏花节。<br></h3><h3> 本次活动主要内容有乡村秧歌队表演、乡村文艺汇演、晋剧演出、长城徒步及古堡游、杏花摄影写生等活动。<br></h3> <h3>  我们一行同学好友18人跟着户外群,来到了助马堡。一路上,大巴车里欢声笑语,不知不觉,一个小时就过去了。还没有下车,就听见喧天的锣鼓声声,大家的心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到了到了,嘴里叽叽喳喳地喊着,大爷大妈就像孩子一样开心。</h3><h3> 下车后,大部队和小部队赶紧合影留念~</h3> <h3>  热情似火的秧歌点燃了我们的心,大家不由自主地纷纷加入其中。我也扭一扭,我也敲一敲,我和助马堡的乡亲们一起来庆祝~</h3> <h3>  在欢快的节奏中,我们欢快地走向古堡。平日寂静的村庄有了我们欢快的身影,显得格外热闹~</h3> <h3>  断壁残垣的古堡,承载着酸甜苦辣的一生,历尽了风霜雪雨的洗礼~</h3> <h3>  城门外那昔日的饮马池给古堡增添了几分灵气;古堡中的石鼓、精美的门楣显示着昔日的繁荣;高耸的石柱旗杆似乎讲述着往日战火纷飞的故事,如今成了村民祭拜神灵的器物~</h3> <h3>古戏台和县政府旧址</h3> <h3>  沧桑的院落,空留后人感叹,只有那盛开的杏花向人诉说着昔日的繁华~</h3> <h3> 阳光洒在木板窗上,光影斑驳,触动了美的灵感~</h3> <h3>  石头搭就的院墙,总是能让人找到摄影的灵感,或背靠,或趴着,或抚摸,仿佛让人走进历史~</h3> <h3>古堡上的飞翔~</h3> <h3> 开饭了,铜火锅冒着腾腾热气,香味扑鼻;炸酱面拌黄瓜丝,让人垂涎欲滴~</h3> <h3>看我吃得多香~</h3> <h3>哈哈,餐歌唱起来~</h3> <h3>难道是饭菜的香味把你们吸引来的吗~</h3> <h3>  吃过饭后,我们向南边走去,那残缺的边墙犹如月牙,散发着凄美的魅力。站在边墙上,远远的身影为古堡增添了一种令人回味的意境。</h3> <h3>  大自然从不缺乏单调,古堡外的杏花正一树树地盛开着,就这样,我们走进了古杏林~</h3> <h3></h3><h3> 助马堡的杏树和这个古老的堡子一样,风雨沧桑一路走来,不惊艳、不经意,一开就是百多年。你看那苍劲的虬枝,那黑褐色的枝干,没有经过修剪,没有被刻意的关照,它们就这样在边塞的风雨中顽强地生长着。老树、古堡与不远处的长城静静地相互守候着。房前屋后、沟底崖畔、边墙内外,一树一树的春花,一树一树的浪漫,岁岁年年……</h3> <h3>  在这个人间最美四月天,南方早已是草长莺飞,而边塞的春却总是姗姗来迟。地处晋蒙边界的助马堡,春天也总是比市区要来得要稍晚一些。经过了春寒料峭,助马堡的春天仍旧不舍不弃地来了……</h3><h3> 仿佛不经过几场大风,沟沟壑壑里的花就开不成海似的。一眼望不尽的杏花,总能让你心生欢喜,总能找到你心中的那朵花~</h3> <h3>旗袍队与百年古杏树,相得益彰~</h3> <h3>偶遇骑行队,我也摆个帕斯,哈哈😄</h3> <h3>  你是我眼中的风景,我也是你眼中的风景~</h3> <h3>  漫步古堡内,所见都是残垣断壁,这沧桑的一切,真的是太让人唏嘘不已。几百年前的繁华已经消失殆尽,也许几十年后,这个古堡残留的痕迹也会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流逝烟消云散。</h3><h3> 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朝廷在大同镇设置官办马市三处,分别是新平堡马市、得胜堡马市、守口堡马市。到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又在大同镇开辟许多新马市,包括助马堡马市、宁虏堡马市、灭胡堡马市、云石堡马市、迎恩堡马市、杀胡堡马市等,从而使大同长城成为 “中三边”马市最多的地方。这些马市的繁华程度举世闻名,当时人们流行一句话:“ 金得胜,银助马 ”,大量的税收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进入了明朝政府的国库。</h3><h3> 自从助马堡防务正式被归进明大同镇72城堡中,驻扎在长城沿线的庞大的军事力量,始终致力于保证该地区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平与贸易,一直是长城存在的终极目标。(百度资料)</h3> <h3>触摸历史痕迹,感受古堡情怀~</h3> <h3> 助马堡的杏花正怒放,待春风拂面,期与赏花人相逢一笑,共醉落英缤纷里~</h3><h3></h3> 游古韵助马   赏百年杏花 <h3>  </h3>